2020-12-10 16:44 |共享聯盟安吉站 |肖飛
聽著潺潺溪水聲,漫步走過石橋;一座徽派庭院式建築內,幾株紅楓映襯著白牆黑瓦,格外豔麗。這個坐落在安吉縣章村鎮長潭村黃浦江源頭的農村供水站,近日成了章村的新晉打卡地。
旱期喝水難,雨期水難喝。章村鎮由於地處偏遠,城鄉聯網供水實施滯後,多年來,這裡的百姓飲用水在水質、水量及水壓等方面都得不到保障。如今,隨著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全面完成,一汪清水送到了家門口。
據了解,今年章村鎮農飲水達標提標工程共涉及3座新建水站及5座提升改造水站。其中,長潭供水站為聯村供水站,覆蓋長潭村、河垓村、章村村以及章裡村木坑塢自然村,受益人口達6845人,供水規模2000噸/天,是全縣日供水量最大的農村供水站。
該供水站的設計也是別具一格。竹木搭建成的亭臺樓閣將「裸露式」的清水池變為「隱藏式」;假山錯落、花草點綴,整個水站綠化面積達288平方米,佔總面積的40%以上。「讓水站和諧融入美麗鄉村中,成為『黃浦江源』文化底蘊展示窗口。」章村鎮水利專管員李濤說。
時間緊、任務重,「搶進度」的概念滲透在水站建設的全過程。「前期碰上政策處理問題,後期又遇上雨水不斷的困擾。」李濤介紹,為順利推進項目,該鎮成立了農飲水工程攻堅專班,從選址規劃到施工建設,專班全體人員開啟「白+黑」模式,確保水站儘早實現供水。
「供水站的建成全面突破了區域供水瓶頸,徹底改變了看天喝水的局面。」李濤介紹,在農飲水達標提標工程實施之前,長潭、河垓等山區村百姓的生活用水靠各家各戶打淺井,或者幾戶人家一起自行找水源引水、儲水;章村集鎮百姓則通過河道取水的方式解決引水問題;但若遇上上遊建設施工等情況,水就變得渾濁,飲水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如今,這些問題都得到了有效解決。「通過合理布局水站管網、加壓泵站、閥門井,確保水壓足夠、供水暢通。」李濤說,為了讓偏遠處的百姓都能喝上放心水,單是長潭供水站就累計鋪設主管網1.1萬餘米、設置閥門井174座。此外,長潭村作為章村農家樂(民宿)聚集地,供水站的建成也為旅遊旺季遊客用水提供了保障。
高標準建設的同時,供水站也實現了高標準運營。「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水站功能,採用高端先進設備,實現水質水量在線監測、自動投加藥劑等程序智能化、精準化管理。」李濤說,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工作不能止於建設,更要做到管理細緻,切實實現農村群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轉變。
(原標題《章村鎮農村供水站建設有聲有色》,原作者章婧。編輯肖飛)
160758989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