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鄭州9月16日電 (記者 李貴剛)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讚嘆不已,臺灣《農民時報》記者林坤政感嘆,大陸太行山區農村電商做得有聲有色。
9月16日,為期一周的「小康路上·看鄉村振興」兩岸媒體走進太行山區採訪活動落下帷幕,由河南省臺辦主辦的是次活動吸引兩岸20餘家媒體參與。兩岸媒體人不僅要走入田間地頭、走村串戶,還要深入偏遠的絕壁山村及窯洞人家探訪。
河南省臺辦副主任尚潤澤介紹說,本次兩岸媒體採訪以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為主線,通過實地採訪各具特色的脫貧致富太行山村,走村入戶見證太行山區村莊的發展新貌,親身感受太行山區的振興發展之路。
連日來,臺灣媒體深入到太行山區八個村落。在王屋山柏木窪村,了解高山蔬菜種子銷往臺灣等地的情況;在愚公精神發源地愚公村,採訪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賈海燕的故事;在「中華影視村」——郭亮村,探訪世界奇蹟「人工開鑿絕壁長廊」及絕壁人家;在「中國太極小鎮」——陳家溝村,太極拳師們的精彩表演讓他們點讚不已;在「竹林七賢」隱居地七賢鎮韓莊村,臺灣媒體追問「中國美麗鄉村」是怎麼煉成的。
「真是眼見為實。」來自《臺灣好報》的蔡鳳敏說,一路走來,感覺這裡的農村遠比想像中好很多,這裡的農村並不比臺灣農村落後。
「對大陸未來的脫貧工作很有信心。」長期關注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臺灣《聯合報》記者王玉燕說,此行她看到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力量,這些村子通過發展農旅、電商等產業,教會農民謀生之道。
值得關注的是,在太行山村下,無論是「全國道德模範」裴春亮一手打造的裴寨村,還是因「不砍樹、不填窯、不扒房」而揚名的莫溝村,以及紅旗渠畔的廟荒村,農村電商影子無處不在。
其中,在莫溝村「80後」電商帶頭人苗建民和劉會的影響下,該村一大批青年村民返鄉創業;而裴寨村跨境電商平臺實現山貨「全球賣」。
談及農村青年返鄉創業的熱情,臺灣《天眼日報》田進江表示,兩岸農村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臺灣有鼓勵青年返鄉的利好政策和做法,譬如文創產業及DIY手工,大陸農村民宿文化、鄉村旅遊有可取之處,兩岸應當加強交流。
太行山村電商遍地開花,同樣引起了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嚴珮瑜的注意,「大陸農村電商的發展勢頭不可小覷」。來自東森新聞雲的陳政祿認為,大陸農業電商發展蓬勃,會讓更多農民共享電商福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