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街、癟三、殺馬特,這些地道的方言俚語,原來都是英語外來詞!

2020-12-12 妙筆談歷史

中文博大精深,中文裡的方言更是種類繁多,各有底蘊。每個方言中,都有一些地道的詞彙或俚語,其中的韻味,是用普通話怎麼也表達不出來的。

然而你知道嗎?有一些看似地道的方言和俚語,最初卻並不是中文裡特有的,而是由外來的英語演變而成!不信?那就跟著歷史君接著看下去吧!

撲街-Poor Guy

「撲街」這句有力的廣東話俚語,想必即使你不會說廣東話也能體會到其濃濃的港式韻味。「撲街」原本意指摔倒,在粵語中更為常用在罵人的粗口當中。然而,這句地道的粵語粗口,實際上卻是舶來外語。

清朝末期,英國人大肆從大洋彼岸進入中國廣東、香港一帶,當時在港口幫忙裝載運卸貨物的工人都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看起來非常窮苦。洋人們便略帶歧視性地稱呼這些人為「Poor guy」,並很快與粵語融合在了一起,音譯成了「撲街」,並沿用至今。

歇斯底裡-hysteria

想不到吧,歇斯底裡這個典型的四字對仗的詞語,竟然也來自英語。現在的我們常常將情緒不穩定、一言不合就暴走的人形容為「歇斯底裡」。

而在英語中,「歇斯底裡」是單詞「hysteria」的音譯。「hysteria」的意思是「癔病」,是一種神經性心理障礙,患者主要表現為極易失去控制情緒的能力,變得暴躁易怒。因此,情緒控制很重要哦,動不動就歇斯底裡的朋友,務必記得去看醫生,這是病,得治。

癟三-Beg Sir

「癟三」是上海方言中極其典型的一句罵人話語,吳語中,「癟三」指代著那些「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偷雞摸狗」的小混混。弄堂裡,大爺大媽操著一口軟糯的吳儂軟語,一句「儂則小癟三!」聽到耳朵裡,倒也獨具風味。

而事實上,「癟三」也是舶來語!民國時期,在當時作為租界的上海,洋人們用「Beg Sir」,乞丐來形容那些蹲在馬路牙子上無所事事的各類窮人。久而久之,「癟三」這個詞就由「Beg Sir」音譯演變而來,成為了上海最地道的罵人俚語。

嗲-Dear

「嗲」在中文中,通常被我們用來形容軟糯嬌嫩的人事物,上海話中更有【嗲囡囡】這樣特指可愛萌妹子的詞彙,但讓你想不到的是,「嗲」這個言簡意賅的形容詞,其實也是英語外來詞!

「嗲」來自於英語中的「dear」,「親愛的」;民國時期上海灘的富家太太小姐們以學習洋人的英語母語為潮流,互相之前稱呼對方也一口一個「Dear」,這和我們現在互稱對方「親」,或許也是一個套路吧!

殺馬特-Smart

你以為「殺馬特」是我們大天朝的產物?漏漏漏!事實上,這些染著五顏六色的頭髮,化著粗眼線深色眼影的特立獨行的人群,也是受國外流行趨勢影響的嘞!

事實上,我們今天的殺馬特,之所以能有如此男默女淚的裝扮,全都是受了日本和歐美視覺搖滾的影響。而在英文中,「殺馬特」的原型就是我們用來形容「聰明」、「時尚」的詞「Smart」。

看完了中文裡這些令人大跌眼鏡的方言「外來詞」,你有沒有感受到三觀被刷新呢?那麼你還知道有些方言或俚語實際上是來自外語的呢?快來留言讓歷史君漲漲知識吧!

相關焦點

  • 中文中原來有這麼多意想不到的外語
    能想像嗎,聽起來特別地道的中文俚語——「嗝屁」,竟然可能是一個德語詞。抱著著懷疑的態度查了一下詞典……好像是真的!癟三癟三,舊上海街頭有許多乞丐。在英語裡乞討說beg for,「入住」上海後慢慢變成了beg say,於是乞丐逐漸被稱為「癟三」。十三點十三點,吳語詞彙,有取笑、嗔怪的涵義。一說,原來常用於女士。
  • 這些方言的背後內涵,你真的懂嗎?
    >咱平日裡說慣了的方言詞背後的故事內涵竟然如此豐富/圖源:豆瓣/叔姨爺奶七舅姥爺隨便講兩句都能在古籍中找到出處/來源:豆瓣/>方言背後的文化典故讓你下回說方言的時候自信的嗓音都能提升八個度▼▽▽▽其實也不是當地人生憋硬造而是老老實實保留了咱老祖宗那版語言的內容比如南昌方言基本上保留了宋、元時代中原地區的漢語讀音也保存了大量古語詞
  • 地道英語口語:關於「apple」的英語俚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地道英語口語:關於「apple」的英語俚語 2012-01-16 11:23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
  • 地道俚語:10個眼熟的詞還有這樣深成的含義!
    Cool   原義:涼風習習凍到腿抖,字面上cool這個詞是在形容溫度低。   作為俚語:你們經常可以聽到美國人說話的時候用到這個詞(包括滬江英語組實習的外國小編),無論你說了啥人家都誇cool……這裡cool作為形容詞和awesome是等義的——你覺得某件事,某個人棒呆了,都可以這麼說。
  • 蘇州話裡原來有這麼多詞是從上海來的
    歷史上,作為吳文化中心的蘇州自然也在方言上深刻影響著周邊地區,而在近代以來,隨著小上海成為魔都大上海,大量的新鮮事物、思想都是先到上海,隨後再傳到旁邊的蘇州,所以蘇州話裡也出現了許多上海的味道。比如吳語中經典的罵人詞彙「癟三」,就是從舊上海灘傳到蘇州的。
  • 看看這些粵語俚語你都認識幾個
    每個地方方言都會有屬於自己的俚語和俗語,這些俚語和他們的生活習慣與風俗都息息相關,從這些「土味」濃濃的粵語俚語當中,不僅可以感受當地人的傳統習俗,對於學習粵語也是很有幫助的。接下來就看看下面的俚語你認識幾個。
  • 粵語地區的人學英語特別有天分,原來竟是因為...
    廣州一直作為雲集世界各地商人的「中國大門」,粵語是中國方言中最活潑的語言之一,思想開放、勇於接受外來事物的廣東人當然也在其語言中接受外來語言的詞彙。語言用詞上吸收了相當多的外來詞,粵語外來詞主要來自英語。
  • 2018考研英語雙語閱讀:說說粵語裡的英語外來詞
    其他的詞差不多都能看明白,唯獨這個「好萊塢」完全不知是啥。跑去搜索一番才發現,這個詞竟然是Hollywood的粵語音譯版,瞬間有點不知所措!   香港荷里活道   由於歷史原因,香港的英語普及程度較高,粵語裡面廣泛使用英語外來詞的情況也極為普遍。
  • 學點英語:10句地道的英語習慣用語和俚語 (二)
    關注本號,學習更多地道的英語表達!給大家分享一些英語的習慣用語和俚語,以便大家在英語學習或者收看英文節目和電影的時候能更好理解對話。為了能讓大家更好的理解這些習慣用語和俚語的意思,分別做了英文釋義和中文釋義。1. Best of both worlds英文釋義:All the advantages.
  • 英語中十個來自中國的外來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英語中十個來自中國的外來詞   英語中有許多外來詞彙,以下這十個英語詞彙,來自中國。
  • 為什麼廣東人喜歡用「撲街」這個詞呢?
    為什麼廣東人喜歡用「撲街」這個詞呢?其實撲街願意是指一個人運氣不好被磕到撲倒在街上,廣東人用這個詞的意思就是:詛咒你踩到狗屎,詛咒你走路摔倒。其實吧,撲街的來源也有英語的影響。它和英語"Poor guy"的讀音相近,為窮酸小子或者很慘的人的意思。此外還有死撲街也就是英語"Sport guy"。原因就是五六十年代在香港有很多有錢的外國人,整天泡香港的女孩子。
  • 探討音譯詞與方言
    音譯詞是一種語言入侵,漢語中有很多音譯詞,比如摩託,沙發,巴士,咖啡,量變產生質變,如果漢語中的英語音譯詞比例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時,漢語就會蛻變成一種「英語方言」,而且是帶四個聲調的「英語方言。所有音譯詞都會保留另外一種語言的近似發音。
  • 「俚語課堂」「a」開頭的英語俚語短語
    小朋友們,咱們的俚語課堂開課啦~英文俚語,不僅能豐富你的日常口語,而且還能讓你的英語變得更地道,讓老外聽了都會說你的口語 very good good!啥是俚語在學習俚語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下「俚語」是什麼?民間廣泛使用的、約定俗成的口頭語就是俚語;俚語是一種非正式的語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場合。很多書籍、音像資料裡均有出現俚語。有時俚語用以表達新鮮事物,或對舊事物賦以新的說法。
  • 地道英語口語:10個與食物相關的地道英語俚語,你都認識嗎?
    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他都泰然自若。5. Go bananas直譯是「去吧,香蕉」。聽起來怪怪的,其實意思是「發瘋、發狂」,也可以說成go nuts,例如:If I am late, my teacher will go bananas. 如果我遲到了,我老師會瘋掉的。
  • 哪些音譯詞幾乎看不出來是音譯詞?
    比較差的音譯詞,比如說香港人喜歡用的美利堅,這個詞一看就不是中國詞,看到這樣的音譯詞讓別人覺得反感。還有香港人喜歡用的英吉利,都是水平非常差的音譯詞。這類表示歐洲國家的名詞,都是滿清殖民時期的翻譯,以奴婢的姿態迎合外來侵略者的胃口,美化了侵略國的名詞。作為殖民時期的香港文人也用這種奴婢的姿態沿用了這個翻譯。
  • 燕梳、鹹濕、笨豬跳……說說粵語裡的英語外來詞
    其他的詞差不多都能看明白,唯獨這個「好萊塢」完全不知是啥。跑去搜索一番才發現,這個詞竟然是Hollywood的粵語音譯版,瞬間有點不知所措!香港荷里活道 由於歷史原因,香港的英語普及程度較高,粵語裡面廣泛使用英語外來詞的情況也極為普遍。
  • 淺析德語的外來詞
    外來詞是我們在德語學習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德語現象。隨著德語語言的發展,德語中的很多外來詞已經演變成現代德語的基本詞彙。本文將著重就德語中外來詞的來源、借用方式及外來詞的詞性規律做一個概括的淺析。根據《辭海》「外來詞」也叫「借詞」或者「外來語」,即一種語言從別種語言吸收來的詞語。
  • 英語俚語:每個人都有的「拖延症」用英語怎麼說?
    哈嘍大家好,艾倫英語部落今天給大家帶來兩個有趣的關於錯誤和拖延症的英語俚語,事不宜遲,我們一起來學習吧~All wetWet 本意是潮溼的,它在俚語中非常有意思。我們已經知道拖延時間怎麼說了,那拖延症的英語表達又是什麼呢?
  • 郭德綱于謙相聲裡的幾個北京方言俚語 很有趣
    一點也沒有也不現實,相聲本來就是出自京津,郭德綱于謙相聲裡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北京天津的個別方言詞彙。郭德綱曾經在一段相聲裡說過相聲普通話和北京話之間的關係,既不是完全的普通話又不是北京話,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一種語言。
  • 這些英語詞源頭竟是閩南語!中國方言流浪史真讓人感慨萬千……|...
    今天講一個方言流浪的故事。我們知道,英語中很多詞都是從漢語靠音譯等方法「拿來」的。像mahjong(麻將)、ginseng(人參)、tofu(豆腐)、wonton(餛飩)、dimsum(點心)等等。但好多人可能不知道,「tea」(茶)也是漢語借詞(loan words)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