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規模最大的縣衙,已有600多年歷史,刑房至今完好
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無一不讓人驚嘆。但很多人到平遙古城都是走馬觀花般參觀,總會忽略一些景點,其中就有平遙古縣衙。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座縣衙之一。縣衙始建於北魏,定型於元明清,如今遺留下的建築最早建於元至正六年,至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從古至今, 平遙古縣衙歷經各朝代擴建修繕,至今保存完好,成為我國保存最完好的古縣衙之一,具有極高的參觀價值。
-
中國版威尼斯水城,已有600多年歷史,至今不收取任何門票
廣東省鶴山市的一個小城鎮,位於鶴山市西北部,那裡水陸交通便利,珠江三角洲比較原始的水鄉,就是古諾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東方威尼斯,小村莊裡有許多名勝古蹟,風景秀麗,那裡曾經住著中國詠春拳一代宗師,詠春思潮,葉文宗師的射公楊燦是鶴山古老壽鄉人。
-
見過端午「扒龍舟」,沒聽說過「遊旱龍」居然在潮州這個地方就有
端午節到了,街坊們都在說哪裡的「扒龍舟」很好看不過,咱潮州有一種端午習俗你可能沒有聽說過!「長壽的張果老,未曾見過龍舟陸上跑」是饒平縣所城鎮的一句俗語。在這裡,「遊旱龍」傳統習俗傳承了六百多年,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農曆五月初一,這裡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遊旱龍」活動在這一天隆重舉行了。
-
端午節賽龍舟!這樣的龍舟比賽你見過嗎?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承了兩千多年的龍舟運動和龍舟文化逐步流傳至海外,並被世界各地人民接受和喜愛。維多利亞港——龍舟賽從這裡走向世界維多利亞港,一個見證了香港歷史變遷和經濟發展的文化地標,也是龍舟賽從中國走向世界的起點。1976年,世界上第一次國際性的龍舟賽事在這裡舉行。
-
過端午丨划龍舟都見過 但您知道「遊旱龍」嗎?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以龍為舟、三五人成隊,在水上展開競速,划龍舟已成為人人皆知的端午傳統習俗。水上的「龍」想必每個人都見過,但地上的「遊龍」您見過嗎?恰逢端午時節,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所城鎮的大城所村,舉行了一年一度的「遊旱龍」活動。人們用竹子和紙,製成多個顏色的「龍舟」在巷子間穿行,以此表達對四季平安、百業俱興的祈福。
-
泉州關帝廟: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這樣,從明初到現在已有600年的歷史。一直到1914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北京鼓樓西興建關嶽廟,將關公與嶽飛合祀,祈望北洋軍將領能與關公和嶽王爺一樣勇武善戰。當時,全國的關帝廟都陸續改名,於是泉州關帝廟就改成了關嶽廟,同時供奉關公與嶽飛,並且延續至今。泉州的關嶽廟關公有神像,而嶽飛沒有,只有一塊聖旨牌。
-
麗江玉峰寺——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寺院內外種有山茶、櫻花、含笑(十裡香)、山玉蘭(夜合歡)等名貴花木,尤以上院中的「萬朵山茶」馳名中外,萬朵山茶植於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此樹具有三大特點:一是花開萬朵,花期甚長。每年立春至立夏的七個節令1 00多天時間內,先後有20多批2萬餘朵山茶次第開放,競相吐豔。二是花樹不高,立地可賞。三是一樹兩品(紅花油茶和多瓣獅子頭)並雜開花。
-
開平端午節龍舟這麼多風俗,致敬開平最古老的龍舟!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小夥伴知道怎麼看龍舟賽嗎?龍舟背後的龍舟文化估計知情者寥寥龍塘一帶每條村的龍舟都有一個廟號,如欖衝的是「郡主宮」,喬林的是「渡頭廟」。據了解,「郡主宮」的老龍頭製作於宣統年間,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
端午節的由來歷史故事 端午節傳統習俗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期間,各地民眾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艾草菖蒲等,習俗名目繁多,因地而異。 那麼,在豐富多樣的端午習俗背後,承載著怎樣的文化記憶和精神內涵?我們今天過端午節,它的現實意義在哪裡? 這要從端午節的由來說起。端午節歷史悠久,距今已有至少兩千年的歷史。目前,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學界說法不一。
-
藏在皖南深山裡的古村,從西安遷徙而來,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白石嶺村位於安徽省池州石臺縣內一條深山峽谷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很長時間內,白石嶺都是一個深藏在大山腳下無人識的古老村莊,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只是在近些年,每到秋季白石嶺會吸引很多遊客慕名而來,但其餘時間這裡幾乎看到不到遊人的身影。也正是因為如此,歷經600年風雨的白石嶺可以保留著最原始古樸的模樣。
-
湖北鄂州端午習俗——澤林旱龍舟(國家級非遺)
省級傳承人劉桂生扎制旱龍舟。鄂州市群眾藝術館供圖 旱龍舟是湖北省鄂州市澤林村於每年大端午節舉行的傳統節俗。 澤林村,與黃石毗鄰,歷史上先後屬武昌縣(今鄂州)和大冶縣所轄,每年梅雨季節前後,豸毒叢生,當地百姓就扎茅船放進澤林河「送瘟神」,驅瘟闢邪,祈願平安。康熙《大冶縣誌》卷一風俗?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觀競渡之戲」,「十八日,為龍舟之會。……至期迎至青龍隄火之,謂為送瘟雲。」乾隆年間,人們改扎茅船為旱龍舟,以龍舟廟會(亦稱「太平船會」)的形式舉行陸地巡遊。
-
中國最有味的牆壁,全部用「生蠔殼」建成,已有600多年歷史!
不同於陸地的農耕生活,漁民們根據天氣調整著出海的時間,與風浪進行鬥爭,用漁網收穫勞動成果。我國有四大海域,擁有許多的漁場,除了種類豐富的魚類之外,還有著各種其他的海產品,例如貝類。對於許多喜歡吃貝類海鮮的人來說,這些貝類比起魚類更加的美味。生蠔就是其中一種非常好吃的貝類,它的肉質帶著淡淡的鮮味,即使不同任何的烹飪手段,沾上一點點醬油就能十分的美味。
-
「陸地龍舟」:選手爭先恐後
陸地龍舟」樂翻天( 內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斌 黃正華 攝) 端午節將至,賽龍舟是廣大市民喜聞樂見的一項活動。今年龍舟節,我市除了在甜城湖上賽龍舟以外,5月31日~6月1日,陸上活動「歡樂端午大衝關」活動則在市中區大洲廣場舉行。這項活動的第一關便是「陸地龍舟」,把市民喜愛的賽龍舟活動從水上「搬」到了岸上,讓大家都可以參與其中,體會賽龍舟的樂趣。 據了解,「陸地龍舟」的規則為4名衝關隊員依次跨坐在充氣龍舟上,雙腳踩在地面上,雙手提起龍舟(必須離地),然後用力蹬地推進充氣龍舟前行。
-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門,至今已600多年歷史,就在南京
據悉,南京的歷史非常悠久,古代被稱為金陵健康,是擁有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建都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城市,也被稱為「六朝古都」。到目前為止,南京境內還保留著許多歷史遺蹟,除了最著名的夫子廟外,南京明城牆也格外有名。
-
豬羊雞魚壘成「肉山」 同安上演600多年前的閩南特色習俗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洪豔豔實習生林燕萍)元宵節賞花燈是人盡皆知的傳統習俗,但將豬羊雞魚等熟食壘成「肉山」的「裝甌」祭祖鬧元宵的習俗,沒有太多人見過。2月19日,記者在新民鎮西塘社區見識了這一擁有600多年歷史的閩南特色習俗。
-
古印度創建至今,已有4500多年,為何馬克思卻說印度沒有歷史
古印度創建至今,已有4500多年,為何馬克思卻說印度沒有歷史 眾所周知,古印度乃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了。不過,一八五三年的時候,馬克思卻在一篇報導中提出,印度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隨後他寫道:人們所說的印度歷史,不過是一個又一個入侵者的歷史。
-
鏡頭故事:印尼華人居留在巨港已有600多年歷史
-
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西安明鐘樓將進行閉館修繕
6月8日,西安鐘鼓樓博物館發消息:從10日開始,已有600多年歷史的西安明鐘樓將關閉進行修繕。據報導,博物館將在2020年6月10日至8月25日進行鐘樓的x修繕。在此期間,鐘樓將關閉施工,而鼓樓則正常開放。
-
全國獨一無二的「水上糧倉」,至今600多年歷史,藏在貴州苗寨中
雷山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其歷史非常悠久,尤其是雷山縣的苗族服飾、風俗民情、歌舞及手工藝等依然保留著古老、傳統及原汁原味,素有「苗族文化中心」的美譽。雷山縣資源豐富,尤其是苗族村寨眾多,中國苗族第一寨千戶苗寨及擁有百年水上糧倉的新橋苗寨均在這裡。
-
舞陽河上賽龍舟,鎮遠古城的龍舟划進了非遺
端午節,吃粽子,而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還有一個傳統的習俗,那就是在鎮遠古城裡的舞陽河上賽龍舟。鎮遠古城的賽龍舟,每年的端午節都要舉辦一屆,至今已經是第36屆了,而且鎮遠的賽龍舟活動,還被列入了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