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家時快遞上門怎麼辦?現在,除了菜鳥驛站、快遞櫃之外,家門口的社區小店也成了大家領取快遞的主要渠道之一。據悉,便利店正與第三方快遞收發服務商合作成為代收點,尤其適合形狀不規則及大件的包裹。
家住羅賓森小區的李先生最近剛搬到臥龍曉城,頻繁網購的他擔心無人在家收快遞時,收到了"藍店"發來的簡訊,通知他到快遞點去提取快遞,並附上了地址和取件碼。李先生找到這家便利店後,老闆在貨架上找出李先生的快遞,又在手機客戶端輸李先生的取件碼,取件就完成了。
這個模式,現在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早期,社區小店或者是物業一般都是友情友情代收,或者僅為某一家快遞公司代收,不能成為一種普遍意義的商業模式。如今,通過藍店這樣的第三方快遞收發服務商合作,個體經營的便利店逐漸成為第三方代收平臺的主流力量。
根據藍店官網顯示,從2014年發展到現在,藍店已進駐全國100餘座主要城市,合作商戶及直營門店逾57000家,累計服務人次超3.7億。筆者聯繫一位藍店合作網點的店主,他表示,他的店加入藍店後,主要是代收四通一達的快遞,一開始主要是衝著人流量,和藍店合作代收快遞可以為便利店進行引流,這樣就促進了人群潛在消費。再者,快遞代收本身也能有所收入,現在平均每天能代收200多個快遞,高峰時能達到400個,平均能多賺1500多元。還有,藍店現在也開通線上寄件服務,店主也能通過這類業務額外賺取一定佣金。
藍店這一數據及模式也得到諸多投資人的認可,先後獲賽富亞洲基金、行早金融、美國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鉑欣資本的投資,同時也屢獲全國各類創業、政府及資本領域獎項。
同時投資機構也看好團隊。雖然團隊是由大學生組成,但做出的成績顯示了執行力。因此,"藍店"獲得天使輪投資,由賽富亞洲投資。當然,除了單純派發快遞不同,藍店也在延伸更多業務,通過流量變現、銷售商品等方式來提高商戶的收入佔比。當"藍店"價值及文化輸出足夠的時候,商戶對平臺的認同感及依賴性也會變強,從而平臺更好管控商戶。
在以上基礎搭建好的情況下,平臺未來還是會繼續深耕快遞業務,讓更多商戶加入到藍店,完善藍店的服務體系,真正做到讓社區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