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恆水餃創始人李恆:傳統快餐品類的消費升級之道

2020-12-13 億歐網

10月24-25日,為期兩天的品牌升級·組織變革GIIS 2019國際餐飲創新峰會在北京千禧大酒店成功舉辦。此次峰會共分為三個會場,峰會首日為國際餐飲創新會場,峰會次日上午為供應鏈會場,峰會次日下午為連鎖品牌會場。

2018年,中國餐飲市場營收規模已經超過4.27萬億元,同時,隨著第四次中餐出海潮到來,很多中餐企業已走上了全球化的徵途。據世界中餐聯合會統計,海外中餐廳約有60萬家,涵蓋了全球188個國家和地區。中國餐飲企業的創新實力已在全世界顯現。

除了向外的品牌升級,餐企也在比拼「內功」,也就是向內的供應鏈管理。如何解決中餐食材難以標準化的問題?如何解決供應鏈的本身成本高、損耗大、品控難的問題?諸如此類的問題也在阻礙著餐企的擴張。

可以說,不管是新餐飲向外的品牌升級,還是連鎖餐飲向內的供應鏈變革,最終比拼的都是整體組織力的建設。

在峰會次日上午的供應鏈會場,包括正大集團、九曳、蜀海、佳源央廚等知名餐飲行業高管,圍繞餐飲產業變革、科技物流、食材B2B行業變革、中餐工業化等話題展開精彩討論,為與會的現場觀眾帶來眾多真知灼見。

會上,小恆水餃創始人李恆發表了主題為「傳統快餐品類的消費升級之道」的演講。

他的演講核心要點如下:

1、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大概經歷了三次消費升級;2、如果你能把平常的事幹到不平常,可能你就會贏;3、「消費升級是跳出原來的價值帶,直接進入高價位消費段的產品市場「是一種誤區;4、服務、門店、宣傳都可以升級,但是產品口味只能是保持越來越好,沒有更新的玩法;5、小恆水餃最值錢的不是現在兩百多家門店,而是標準化的技術。

他的演講原文為:

大家好,我是小恆水餃的創始人李恆。相信應該有很多朋友認識我。剛剛從外地回來,下了高鐵直接來會場。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傳統快餐品類的消費升級之道」。

剛才主持人說消費升級就是時尚化、個性化,其實也未必。很多人都在說消費升級,我記得五年前剛做小恆水餃的時候,出來了一批「網際網路餐飲」,後來大家把「網際網路餐飲」的說法取消掉了,開始提「新餐飲」,說新餐飲跟舊餐飲的不同是新餐飲才是消費升級,品質更好,宣傳更好,門店裝修更好。

下面我想從小恆水餃的角度談談什麼是消費升級。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大概經歷了三次消費升級,第一次是改革開放初期輕工業的消費升級,我們父母那一輩的。我記得小時候有一種衣服材質叫的確良,我後來才知道的確良在當時是很不錯的。

第二次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鋼鐵、電子、機械帶來的消費升級。今天在座的很多人經歷了這些東西,比如冰箱、彩電、洗衣機。當然這些東西現在還有,只不過升級到現在的樣子,變成了網際網路智能電視,全靜音電冰箱。

第三次就是現在進行式,技術與模式推動的全方位的升級。比如智能汽車,或者剛剛熊貓星廚李海鵬總講的共享廚房的模式,能帶動整個產業信息化。

從吃的消費升級來講,技術是大家都看得到的,比如說外賣,外賣的大數據分析做精準匹配。甚至很多人說現在消費升級是餐飲的新零售化,確實大家可以看到小恆水餃也在走新零售化,包括我前天從我們新的超級工廠回來,可能我們的零售渠道就打開了。大家今後在小恆水餃店裡不光可以吃餃子,還可以自助買小恆水餃的速凍餃子,這算不算消費升級?這也算其中的一方面。

好多人問餐飲真正的核心點是什麼,我覺得餐飲的核心點是跟著整個時代推動而發展。剛剛我講的這幾點都是消費升級的主要表現點,那麼小恆水餃是怎麼升級的?信息智能化我們做了,店面的裝修時尚化我們做了,服務的升級我們也做了,但是最重要的是小恆水餃從成立以來堅守的,而且至今我們認為做得對的就是產品的升級化,因為餐飲的核心還是產品。

現在有一種誤區說消費升級是跳出原來的價值帶,直接進入高價位消費段的產品市場。有人問,「小恆水餃是一個中檔品牌的水餃,可不可以出一種像鼎泰豐那樣的高端水餃?」這個問題其實讓我們團隊去年陷入了思考,小恆水餃我們內部已經把它研發到極致了,怎麼樣去出更高端的餃子?

後來我們想來想去,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大家知道前一段因為豬肉漲價漲得特別猛,我們就去跟我們的供應商去聊說鎖定一段時期的價格,因為我們用的是最好的豬肉,原來我們是可以去跟供應商鎖定一段時期價格的。當然得到的答覆是「NO」。我們的供應商是非常好的供應商,他給我講了兩段話,一段是在嘲諷我,一段是在向我致敬。

他說,「李總你們可以去掉豬肉,用素餡兒餃子,因為你們對餃子已經做到極致了,用素餡兒也能取得市場。或者說把現在用最高標準的肉換成肉的其他部位?」

那好多人會說肉的其他部位有什麼不同?大家常見的餃子餡兒的豬肉是什麼樣的?肉泥對不對?第二它有肉筋,第三它不香。那小恆水餃的標準是什麼呢?我們用的是只佔15%的排酸後尖肉,很多人覺得餃子餡兒裡面有肉筋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們認為消費者不能吃到肉筋。原來我覺得剔除肉筋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經過半年的時間,我們做到了。我相信所有人吃餃子的時候都會有肉嚼不爛的時候,也都會有硌牙的時候,但是下面應該有很多吃過小恆水餃的人,我100%自信的是,你們吃的小恆水餃只有吃不完,但是桌子上應該沒有因為不熟而吐掉的肉,或者吃到過肉筋。小恆水餃的肉是我們一塊塊剔過的,一斤後尖肉我們要剔掉37%的肉筋,最後只剩下63%的肉。一頭豬只有15%的後尖肉,我們剔除了37%的肉筋,也就是一我們只用了一頭豬身上的9%。

我們是不是一直在糾結說小恆水餃是中端水餃?前段時間我跟團隊開會說,小恆水餃做了全世界最高標準的餃子,但是我們沒有把它賣成奢侈品,反而把它賣成了大家都能吃得起的餃子,這個才是小恆水餃真正不平凡的地方。如果你能把平常的事幹到不平常,我覺得其實可能你就會贏。

為什麼呢?小恆水餃剛創業的時候,好多人說中國速凍水餃有思念、三全、灣仔碼頭以及一些牌子,餃子館裡邊有大娘水餃、喜家德,東方餃子王,鴻毛水餃等等,那小恆水餃到底有什麼特點?2015年我創業的時候,這個問題我是無解的,因為我自己腦子裡有一個商業意識,但是我無法告訴大家。

比如有人會主打蝦水餃,有人會主打魚水餃,但是小恆水餃賣的最好的是豆角餡兒的餃子,我不能說主打豆角水餃吧?有個消費者跟我說,小恆水餃最大的特點是餡兒沒有特點,全是家常餃子。大家可以看一下大眾點評,我們在北京直營店有83家已經開業的,這個月我們會再開業16家,到今年年底我們在北京會有130家店。為什麼開這麼快?是因為我們獲取了市場,我們贏得了信心。很多消費者跟我講說,在北京點餃子一定點小恆。一個沒有特點的餃子成為了北京人民的一頓飯。

又有人問,小恆水餃為什麼沒有彩色的餃子?小恆水餃為什麼沒有魚餡兒的餃子?當然現在有了,之前是沒有的。為什麼沒有蝦餡兒的餃子?現在也有了。為什麼沒有煎餃?我們新店馬上就會有。

很多人做餃子的時候覺得說要打一個花樣才能把大家吸引住,但是餃子是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八百年的食物,是一個大家天天都會吃,媽媽都會包的東西,只不過年輕人懶了,不願意去學也不願意包。我們出過麻辣小龍蝦餡兒的餃子,當然賣得超級好,但是我們賣得最好的依然是豆角肉的,這點就證明了餃子就是餃子,服務可以升級,門店可以升級,宣傳可以升級,但是口味只能是保持越來越好,沒有更新的玩法。

所以我經常說,小恆水餃就是把最傳統的餡兒變得家裡包不出來。很多人跟我講說,小恆水餃最大的特點是吃起來很平常,但是家裡就是包不出來。

那小恆水餃最不同之處是什麼?我認為是在成立第一天起我們就蓋了工廠。被人可能選擇先開店,開完店再去做工廠。餃子這個品類,剛才說過它是存在兩千八百年的食物,如果你想開一萬家店,你只能用標準化代工。好多人認為標準化的餃子就是思念、三全、灣仔碼頭,可是思念、三全、灣仔碼頭跟餃子館餃子有什麼不同?大家都知道,一種用於果腹,一種食材新鮮體驗好。那小恆水餃能不能建立出一種標準化的,但是卻像現包一樣的餃子?事實上,小恆水餃項目是從2010年開始研發,我用了四年的時間,做了個小的中央廚房,把小恆水餃先進行了標準化,2015年才開始在北京開店,這也是小恆水餃能在四年的時間內把直營店開出一百多家的原因。

中國7-11裡賣的標準化的東西我不吃,為什麼?我覺得它的口感不夠好。但是到了日本以後,7-11裡面的東西是跟剛剛做出來的沒什麼區別,這個是值得我們中國餐飲人繼續學習和改進的。

小恆水餃從剛成立那天起我們就自建了工廠一直在標準化,不管有多少人質疑。但是經歷了三四年的發展以後,我發現這條路是對的。而且當今天小恆水餃在外地開放了加盟以後,我們的中央工廠真真正正給了加盟商更多的支持,很多加盟商說我就喜歡小恆水餃的模式,不需要廚師,操作簡單,只教會他們怎麼煮就好了。

很多人吃過小恆水餃都以為是現包的,因為整個小恆水餃的機器、製冷技術和保鮮技術,都是技術壁壘。小恆水餃最值錢的也絕對不是現在兩百多家店,而是標準化的技術,餃子吃到嘴裡新鮮的感覺,像家裡的味道。

小恆水餃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們從直營一直開放加盟,我們為的是讓我們的不尋常成為更多人家的家常。我們堅信付出就有回報,我們也相信大家都變好才是真的好,整個世界吃的都幸福,整個中國才幸福。

我講完了,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小恆水餃主題餐廳重磅開業,品牌升級打造全新體驗模式。
    12月5日,位於大興區舊宮萬科商場的小恆水餃京味私廚主題店舉行了盛大開業典禮。小恆水餃創始人李恆先生親臨現場出席,見證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隨後,小恆水餃總裁李恆先生 發表致辭,首先介紹主題店的基本情況,並對與會來賓的到來,及其對項目的支持表示感謝。隨後與萬科舊宮商場領導,供應鏈合作夥伴等人共同為小恆水餃大興舊宮萬科店開業剪彩,現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立即湧現爆滿人潮。
  • 小恆水餃李恆:現金流只能撐3個月 靠外賣生存自救
    小恆水餃創始人李恆對燃財經稱,如果工廠還不能復工,公司帳上的現金最多能再撐三個月。即使工廠正常復工,在關閉堂食的情況下,公司也只能再撐六到八個月。疫情讓線下實體店的生意一夜陷入寒冬,讓餐飲行業雪上加霜。很多餐飲企業將目光轉向了線上外賣,試圖抓住線上這根救命稻草。但事實上,從線下轉型線上並非那麼容易。
  • 日售10噸的網紅水餃店,如何做到機器製作、手工味道?
    因為傳統,相比其他餐飲品類,餃子具備了更多文化內涵,同時也導致想像空間有限。尤其是在雙創環境中,門檻更高的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項目更受資本青睞。眾所周知,餐飲行業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但在小恆水餃創始人李恆看來,這個行業蘊含著大機遇:「我認為中國的水餃行業,有可能誕生出一家百億美金市值的公司。」
  • 品類戰爭 | 藏在餃子館裡的萬億生意!
    南方消費者習慣吃皮薄餡大的餃子,所以擁有北方基因的喜家德,難免會被南方顧客吐槽餃子皮厚餡小。 雖然兩者目前看似還在兩條賽道裡,但2017年袁記雲餃將生意延伸到生熟一體模式裡,未來或多或少會對喜家德生意產生影響。 畢竟兩個品牌在水餃品類的大賽道裡,終將要正面角逐出品類之王。
  • 餃子品類如何裂變出新?喜家德、小恆水餃等品牌是這麼做的
    在中國烹飪協會的相關分類中,餃子館通常被劃入中式快餐品類。喜家德蝦仁水餃創始人高德福則將其定位為單品特色餐。其實,餃子兼具這兩種屬性。   作為快餐的餃子,能夠搭配銷售的產品有限,而且大眾消費的定位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餃子的消費空間。目前市場上餃子館的人均消費都不高,普遍不會超過50元。但是餃子還可以作為特色單品與其他小菜搭配,以及和更多的正餐菜品結合。
  • 轉型中保留傳統口味,大娘水餃的升級煥新之路
    (原標題:轉型中保留傳統口味,大娘水餃的升級煥新之路) 2020年
  • || 品類洞察
    不管是大娘水餃還是東方餃子王,聯手資本以後不僅沒有借力「飛升」,反而在與外資的磨合中消耗掉原動力,之後兩個品牌都陷入了緩慢發展期,而這一慢,就讓後來的品牌有了可乘之機,船歌魚水餃、喜家德、小恆水餃等紛紛乘機迎頭趕上。2012年之後,大而全、只追求效率的餐飲模式式微,深入挖掘垂直細分品類的價值的特色餐飲登上舞臺。中生代水餃品牌船歌魚水餃、喜家德和小恆水餃等,就是從細分領域突圍的代表。
  • 顧均輝定位諮詢:中式快餐崛起需靠品牌制勝
    2018年,中國快餐市場規模預估超過14000億,中式快餐的佔比將從2009年的70%提升至85%。然而我們發現,中式快餐行業品牌化程度遠遠弱於西式快餐,目前仍屬「分散型」市場,開店超10家以上的中式快餐品牌佔比不足1%,市場集中度相當低。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地域廣闊、消費者口味多樣化,可選品類極度豐富,因而擁有諸多的快餐品類突破口,中式快餐行業品牌機會巨大。
  • 中式快餐行業先行者,大娘水餃——安全、放心、好吃的國民水餃
    傳統意義上來說,中式餐點在標準化方面比西式快餐更為困難一些。像水餃這樣典型的中式餐點,很多人對它的觀念還停留在一家人忙裡忙外地擀麵皮、和餡、包餃子,一通熱火朝天后全家圍坐在一起吃餃子。作為中式快餐行業先行者的大娘水餃,勇於打破傳統局限,率先引入中央廚房,做到標準化、流程化、品質化,堅持為全國消費者打造高品質的餃子快餐。
  • 餐飲老闆賣起了半成品:水餃銷量漲45倍,火鍋月銷3000萬
    因為考慮到堂食和半成品口味差異的大小,如果非要陳懷敏選擇一個適合的品類的話,他更傾向於火鍋。他是外賣代運營服務商商有管家的聯合創始人,「一方面是因為火鍋佔據餐飲市場的1/4;另一方面是火鍋的產品化消費現在已經顯現。據我了解,火鍋燒烤食材供應商『鍋圈』去年就已經開了2500家店。」
  • 小恆水餃、石磨黑小麥麵粉...這些「邢字號」產品你吃過麼?丨助農...
    小恆水餃、石磨黑小麥麵粉......這些「邢字號」產品你吃過麼?小恆水餃秉承少油、少鹽、無自主添加的綠色健康理念,致力於打造具有濃鬱中國特色的傳統美食,讓您吃出「家的味道」,給您「家的感覺」。公司採用國內最先進的無塵淨化車間、室內溫度常年保持在18度以下,密閉恆溫的流水線,-35度速凍成型,鎖住新鮮與營養。每個餃子都經過20多道生產工藝精心製作,獨俱匠心、精益求精。
  • 中國排第一的餃子店:營業額以億計算,它每月能賣出5000萬隻水餃
    另一方面,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產業也在不斷進行轉型升級。根據「2019中國快餐企業70強」榜單顯示,百勝、金拱門、漢堡王位列行業前三名。除了有洋快餐登上榜單以外,還一家中式快餐企業靠賣水餃也登上了該榜單。中國排名第一的餃子店:大娘水餃創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一家中式快餐連鎖、速凍食品加工、冷鏈物流配送於一體的大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