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恆水餃李恆:現金流只能撐3個月 靠外賣生存自救

2020-12-14 環京津網

小恆水餃李恆:現金流只能撐3個月,靠外賣生存自救

來源:燃財經

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工廠生產停產、員工無法復工、企業銷量腰斬,很多企業遭受巨大衝擊。其中,嚴重依賴現金流和供應鏈的餐飲行業,受到的影響尤其劇烈。

小恆水餃創始人李恆對燃財經稱,如果工廠還不能復工,公司帳上的現金最多能再撐三個月。即使工廠正常復工,在關閉堂食的情況下,公司也只能再撐六到八個月。

疫情讓線下實體店的生意一夜陷入寒冬,讓餐飲行業雪上加霜。很多餐飲企業將目光轉向了線上外賣,試圖抓住線上這根救命稻草。但事實上,從線下轉型線上並非那麼容易。

李恆說,他關掉了小恆水餃近100家門店的堂食,只保留了外賣,打響外賣保衛戰。在疫情到來之前,小恆水餃的外賣,已經在北京市場佔了美團和餓了麼65%-70%的餃子市場份額。但即便對於這樣一家線上業務已非常成熟的快餐企業,全力轉型線上依然困難重重。春節疫情期間,小恆水餃的外賣訂單量只有平時的20%,門店處於虧損狀態。

危機之下,餐飲企業應該怎麼辦?

2月10日,燃財經舉辦「穿越疫情,創業者需要怎麼做?」線上沙龍,正式推出「燃財經創新經濟戰疫計劃」。在線上沙龍的分享環節,賽富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智學明德國際領導力中心創始人徐中、小恆水餃創始人兼CEO李恆在社群裡進行了主題分享,聊了聊他們對於應對疫情的想法和建議。

以下是小恆水餃創始人兼CEO李恆在沙龍上的分享內容:

關掉堂食,銷量腰斬

面臨現金流斷裂危機

小恆水餃的大部分直營門店都在北京,目前在北京已開業的有100來家餃子店。我們外賣跟堂食的比例差不多是5:5或4.5:6.5。正常情況下,春節期間大量的人員離京,會導致小恆水餃春節七天假期裡,外賣減到平時的20%左右,堂食減到30%左右,加起來佔到平時55%-60%的營業額。

因為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的外賣訂單縮減,堂食被迫全部關閉。大年三十到初三,外賣基本上只有平時的10%-15%,初四以後恢復到了20%,但堂食一直都是關閉的。所以外賣和堂食加起來只有非假期正常時期營業額的20%,只有正常春節期間的三分之一。

在只保留外賣的情況下,即使回到正常水平,我們的營業額也只有正常營業額的一半或45%。何況現在因為疫情影響,大部分人都沒有返京,所以這對我們的現金流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餐飲行業面臨的最大難題,其實不是房租,也不是人工,而是現金流。只要有好的現金流,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但是一旦現金流斷裂,那就是滅頂之災。

現金流出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整體的問題,比如員工工資、總部的房租、上百家門店的房租、素材供應和配送等。

小恆水餃是直營店和加盟店的模式,我們全國範圍內已經籤約了近兩百家加盟店,目前這些店有一大部分已經在運營,還有一部分沒有開業,所以整個經營全部都押在這裡邊了。對於很多以堂食為主的餐飲企業而言,受疫情影響,堂食一關,那整個現金流就相當於斷掉了。但是,作為合作方,我們會想辦法一定首先保障加盟商的利益。

如果工廠還是無法復工

現金流可能只能再撐三個月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庫存。我們本來是等著復工來增加現金流的,但如果工廠不能開工。那依然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壓力。

小恆水餃是一個餐飲加新零售的企業,我們有前端的餐飲店,也有後端的中央工廠。我們所有的餃子都是標準化的。能開多少門店,門店能賣多少餃子,主要是看後端的供應鏈能力。

春節是一個高峰期,我們本來儲備了充足的庫存,一直備到正月初八。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的復工時間從正月初八一直推到正月17。我們已經做好了正月17復工的準備,但是剛剛接到通知,還是不允許復工,因為我們的工廠在河北,整個工廠還要推遲開工,我們目前最緊急的問題就是門店的庫存能銷多久。

如果我們繼續怠工下去,中央工廠跟不上,當返京潮來臨的時候,我們的餃子只能供應兩周。我們的工廠本來生產了能供應春節假期一周的餃子,但是因為疫情的到來,工廠沒法復工,所以供應就被切斷了。

我們直營店的主戰場是在北京,如果北京的人口依然回流,我們的現金流周轉起來,雖然是有壓力,但我覺得還是能支撐。

做個假設,如果我們的工廠能正常復工,北京的人流還是回流,但是大家都在家辦公,我們在沒有堂食的情況下,只做外賣,再加上如果我們的速凍餃子在天貓、京東、每日優鮮這些平臺上賣的還可以,那我們的現金流還可以支撐六到八個月。

但是如果工廠不能復工,那意味著我們失去了產能,流通渠道賣不了,我們的門店也斷貨了,這對餐飲企業而言是毀滅性的。按我們現有的現金,可能能撐兩三個月。這是現在整個餐飲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不要指望雪中送炭

要打響企業自衛戰

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大家能做的,就是不要指望誰來幫忙,不要指望雪中送炭。能雪中送炭的只有國家,現在國家已經出臺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大部分時候企業還是要靠自己。如果企業自己都不想著邁過這道難關,不想著如何自救,那麼國家給再好的政策,也都是無能為力的。因為那些都是次要因素,主要因素還是企業本身的自救。

作為中小型餐飲企業,我認為還是要看長期的過程,短期只能是大家努力讓企業能夠多活一天,堅持挺過這次疫情。現在很多人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結束,我們先做了兩個月的短期規劃,計劃先打兩個月的戰鬥。

大多數餐飲企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嚴格縮減成本,第二是等待政策,但我認為這只能短期止血,長期還是要增加現金流。

對小恆水餃來說,現在唯一的機會就是外賣。年前疫情發生時,我們緊急成立了疫情應急小組,又叫戰役小組,任務就是要打一場外賣戰。這場外賣戰其實是一場保衛戰,就是怎麼能夠讓小恆活下來,然後怎麼能夠讓京城的百姓,在物資緊缺的時候,或者疫情不能出門的情況下,吃到比較安心的外賣。這是我們的第一個自救措施。

小恆水餃的外賣,在北京市場水餃這個品類中佔了美團和餓了麼65%-70%的市場份額。那麼在現在的情況下,我們集中幹好一件事,就是做好外賣。原來我們是堂食和外賣兩條腿走路,現在只剩外賣這一條腿,那就是要把外賣做到極致。

我覺得如果外賣能回到原來的水平,也就是佔到總營業額的45%-50%,那就算是自救成功,因為這能讓小恆水餃的現金流轉起來。第二就是增加品類,我想把小恆變成一個線上便利店,在餃子以外增加包子、蓋飯和其他日用產品,一來確實能解決現在疫情期間大家無法出門的問題,二來可以增加線上現金流。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工廠能否復工。在我們2020的計劃中,本來我們今年會去重點推京東、天貓、每日優鮮的渠道,從這個角度疫情其實可能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機會。當大部分人都在家辦公,不出去吃飯的時候,我們的速凍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但是工廠不能復工,這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旦我們的工廠可以復工,不管是我們的門店,還是京東、天貓、每日優鮮的渠道,這對小恆可能不僅是一種自救,更是一個機會。

另外就是政策落地的問題。比如地產房租的減免,很多地方都發文了,但很多商場其實還在觀望,具體政策還沒落實,我們也只能幹等。比如銀行貸款,政策有幫助企業的一些補貼,但走完整個貸款流程,可能需要至少一兩個月的時間,很多餐飲企業拖不起。

提問環節:

燃財經:是不是解決餐飲行業目前困境的一個重要辦法是要儘早復工?不復工的話很多企業都撐不了多久?

李恆:要解決整個餐飲行業的困境,最重要的辦法肯定是儘早復工。因為整個餐飲行業是一個現金流行業,只要現金流動起來,企業就有救。如果不復工,很多餐飲企業可能都撐不了多久,整體的成本是非常非常高的,靠現金和貸款來發工資,那是支撐不了多久的。

燃財經:能否分享一些小恆水餃的運營數據?

李恆:正常情況下,小恆水餃一個100平米的店面,每天營業額一萬五到兩萬,因為是快餐業,反而春節期間會降到6000到7000。現在春節期間我們單店每天的營業額只有2000到3000元,但是每個店每天的最低的運營成本也要2000到3000,所以大部分店現在都是虧損的,這還不算總部的成本。所以儘早復工是唯一的解決辦法。現在春節已經過完了,沒有疫情的話我們營業額應該回到正常水平了,但是現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只靠外賣,所以還要先跑一個月,才知道是否能回到正常水平。

燃財經:你認為餐飲企業應該怎麼解決現金流問題?靠譜的方法還有哪些?關店歇業、裁員收縮是好選擇嗎?

李恆:最主要的辦法就是增加現金流,這是唯一的辦法。裁員絕對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疫情過後,餐飲行業一定會迎來一個報復性的增長。跟員工好好協商,大家一起共度難關,工資暫時晚發,或者先只發最低工資標準,以後補發,對員工的基本生活做好保障,這都是比裁員更好的選擇。這個時候我認為企業文化是最重要的,就是組織自己的員工做好培訓,疫情過後才能重新上陣。

燃財經:現在的供應鏈狀況和成本怎麼樣?如果你們復工,供應鏈不復工的話也會遇到很多問題吧?

李恆:我們成立了自己的供應鏈公司,我們的工廠有一個優點就是,在當地的肉蛋奶採購基地,我們所有的供應鏈配送,肉蛋奶其實都可以從當地直接進的,不用異地調貨,然後我們的員工流動性也非常小。但是疫情期間供應鏈成本肯定是相對較高的。如果有些企業的供應鏈是東拼西湊的,需要異地調貨,那這個時候就會很麻煩。

燃財經:你講到你們在打外賣保衛戰。堂食向外賣轉型適合大部分餐飲企業在特殊時期效仿嗎?或者什麼類型的餐飲企業適合這條路子?

李恆:從堂食向外賣轉型,我覺得不一定適合所有餐飲企業。比如有一些大型正餐企業,營業面積很大,房租很高,人員很多,那他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很多外賣政策他並沒有,比如在扣點滿減的情況下,他不一定能把成本降下來,只能增加有限的現金流。我覺得快餐企業可能更適合外賣這條路,就是店型比較小,比較輕,人員比較少的這種,可以試一下。

燃財經:你認為西貝和盒馬的勞務輸出模式靠譜嗎?適合大規模推廣嗎?盒馬要是來找你,你合作不合作?

李恆:我覺得勞務輸出模式是靠譜的,但是適不適合大規模推廣,我覺得這要看類似盒馬這種企業的承載能力。小恆現在的營業情況我還無法判斷,春節剛過,北京人口在回流,我們還要再看一段時間,如果我們的外賣業務接下來一個月還是不夠飽和的話,我們還是可能跟盒馬合作的。

燃財經:有人說,絕對不會讓自己員工去盒馬上班的,因為那就意味著人員的不可控和流失?

李恆:我覺得這個倒不一定是人員的不可控流失。關鍵還是平時做好企業文化,如果企業真的撐不下去的話,那還是要現實一點,讓自己的員工去盒馬上班。人員本來就不可控,最重要的還是先活下來。

燃財經:小恆水餃最樂觀的打算和最悲觀的打算分別是什麼?你制定了幾套應對計劃?

李恆:最樂觀的打算就是,疫情在一到兩個月之內結束,所有行業回歸正常。最壞的打算是,疫情還會持續兩到三個月,那麼即使兩到三個月疫情結束,行業復甦還要兩到三個月。我們制定了六套應對計劃。

燃財經:政策方面,你有什麼呼籲?

李恆:希望政策能夠落實到位吧。另外希望政府能在讓企業做好防護的同時,儘早復工。像我們工廠所在當地的政府也在積極為我們協調復工。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相信黨和人民,相信這個疫情能夠快點結束。國家已經投入了最大的人力財力物力來解決這場戰役,我相信應該能很快看到曙光吧。

你認為外賣是餐飲企業的新機會嗎?

相關焦點

  • 小恆水餃創始人李恆:傳統快餐品類的消費升級之道
    10月24-25日,為期兩天的品牌升級·組織變革GIIS 2019國際餐飲創新峰會在北京千禧大酒店成功舉辦。此次峰會共分為三個會場,峰會首日為國際餐飲創新會場,峰會次日上午為供應鏈會場,峰會次日下午為連鎖品牌會場。
  • 小恆水餃主題餐廳重磅開業,品牌升級打造全新體驗模式。
    12月5日,位於大興區舊宮萬科商場的小恆水餃京味私廚主題店舉行了盛大開業典禮。小恆水餃創始人李恆先生親臨現場出席,見證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隨後,小恆水餃總裁李恆先生 發表致辭,首先介紹主題店的基本情況,並對與會來賓的到來,及其對項目的支持表示感謝。隨後與萬科舊宮商場領導,供應鏈合作夥伴等人共同為小恆水餃大興舊宮萬科店開業剪彩,現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立即湧現爆滿人潮。
  • 日售10噸的網紅水餃店,如何做到機器製作、手工味道?
    但在小恆水餃創始人李恆看來,這個行業蘊含著大機遇:「我認為中國的水餃行業,有可能誕生出一家百億美金市值的公司。」不論是否吃過小恆水餃,你都無法忽視這個中國新興餐飲品牌的存在。短短四年內,這家水餃店將其在北京的直營店面擴張至近70家,並擁有兩家中央工廠,累計獲得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的風險投資。
  • 灣仔碼頭開餃子館搶食外賣市場,業內:模式存爭議
    廣渠路店經營人員鄭先生稱,該門店已開業一個多月,不設堂食只能通過餓了麼下單,每天約有訂單30份。新京報記者走訪時正值晚飯時間,不時有外賣員前來取餐,但對於外賣餃子是否為灣仔碼頭的速凍水餃以及門店操作的主要情況,鄭先生則表示不便透露。
  • 餐飲老闆賣起了半成品:水餃銷量漲45倍,火鍋月銷3000萬
    文 | 鉛筆道,作者 | 劉小倩疫情期的重慶,有一家叫做「園丁烤叄樣小酒館」的燒烤連鎖店,將半成品燒烤產品在網上售賣,終於撐過了這個「餐飲寒冬」。3月16日重新開放堂食之後,創始人羅浩宇還是沒有放棄半成品業務。
  • 月包房推出五天,不如外賣收入兩千|杭州五星級酒店的自救之路
    徐洪來說,過年期間是酒店傳統旺季,然而今年,僅1月24日除夕夜這天,酒店就收到了80餘個退單要求;1月27日,酒店220間房,僅剩不到10個在住房。往年的天元大廈,因為是五星級商務酒店,客源比較穩定,一般2月左右是淡季,但3月起就會進入第一個旺季,4月份,酒店還會迎來大批量商務國際性會議,隨後慢慢進入正常經營狀態,一般入住率超過80%。
  • 網紅餐廳自述:正積極自救,但上遊「牛蛙」快撐不住了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經濟戰「疫」錄:網紅餐廳自述:正積極自救,但上遊牛蛙快撐不住了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電 (記者 劉育英)「疫情的出現讓我們措手不及」,總部位於深圳的蛙來噠創始人羅清對記者表示,即使現金流問題解決了,主打菜品原材料牛蛙的供應也很讓人擔心。
  • 餐飲外送「忽視」限塑,爭鮮、小恆水餃等仍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問題...
    外賣平臺設置的「無需餐具」能否落實? 1月5日至1月7日,新京報記者先後走訪了北京3家餐飲門店、在外賣平臺上點單5次,並在7家超市、生鮮店購物。據了解,多數企業已經執行了限塑令的相關規定,更換成了可降解塑膠袋或紙袋、無紡布袋,吸管及一次性餐勺也採用可降解材質,有門店還專門貼出減塑宣傳。
  • 爭鮮、小恆水餃等仍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有餐飲外送「忽視」限塑
    外賣平臺設置的「無需餐具」能否落實?1月5日至1月7日,新京報記者先後走訪了北京3家餐飲門店、在外賣平臺上點單5次,並在7家超市、生鮮店購物。據了解,多數企業已經執行了限塑令的相關規定,更換成了可降解塑膠袋或紙袋、無紡布袋,吸管及一次性餐勺也採用可降解材質,有門店還專門貼出減塑宣傳。
  • 爭鮮、小恆水餃等仍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有餐飲外送「忽視」限塑
    外賣平臺設置的「無需餐具」能否落實?1月5日至1月7日,新京報記者先後走訪了北京3家餐飲門店、在外賣平臺上點單5次,並在7家超市、生鮮店購物。據了解,多數企業已經執行了限塑令的相關規定,更換成了可降解塑膠袋或紙袋、無紡布袋,吸管及一次性餐勺也採用可降解材質,有門店還專門貼出減塑宣傳。
  • 音樂才子開50家水餃店,年入過億有秘訣
    他曾是名音樂才子,後來改行賣水餃成為商業傳奇,在2017一年之內開了50家水餃店,現年入過億。他就是李恆,他的成功秘訣在於以下4點:1、追求味道李恆認為,相比於店鋪裝飾一些表面性的東西,追求「好吃」才是餐飲行業的主要工作。
  • 疫情下的餐飲業:老鄉雞損失5億西貝撐不過3個月其他小餐飲怎麼辦?
    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手撕員工聯名信」不減薪、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對外「叫苦」撐不過三個月。。。。。。春節過後,越來越多的餐飲業談起了難處。老鄉雞、西貝的現狀,反映了當下疫情陰影下的餐企生存困境。一時間,仿佛餐飲行業集體按下暫停鍵,從老闆到員工都焦慮不已。。。。。。
  • 直播預告 攜程商旅X埃森哲:疫情危機下企業現金流自救指南
    上海2020年2月26日 /美通社/ -- 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都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艱難,特別是部分中小企業正面臨著生存危機。在清華、北大聯合對995家中小企業展開調研中,34%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
  • 不管怎麼樣,餐飲人都要依靠自救,倔強的活著!
    02.02.2020導讀:不管怎麼樣,餐飲人要依靠自救,倔強的活著。西貝莜麵村全國60多個城市400多家店面堂食業務基本已經暫停,只保留100家對外賣業務,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時間將損失7-8億元,目前帳面的資金撐不過3個月;眉州東坡從1月21日到1月30退餐金額1700萬,再加上墊付的每月5000多萬,保守估計近7000萬;1月26日,外婆家集團旗下
  • 不少化妝品企業熬不過3個月?疫情期拯救現金流應該這樣做
    人工和租金支出最大能撐3個月以內的企業居多儘管丟掉了春節檔這種重要的「造血」時期,但必要的成本仍需支出,這無疑給化妝品企業增添了更多資金壓力。當然,不同企業主要成本存在一定差異。比如品牌方,人員工資就佔大頭。
  • 月虧上千萬!樂凱撒、老鄉雞、八合裡要「賣房自救」?
    而有些企業,卻在岌岌可危之下,開展了很多自救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打出來了讓人意想不到的一張牌——不動產。比如樂凱撒披薩、老鄉雞、八合裏海記牛肉火鍋等知名餐飲企業都公開表示——如果撐不下去,就抵押房產頂著。
  • 九鍋一堂周建軍:只有生存下去才有機會
    面對疫情,大多數餐飲品牌關閉,陷入生存「窘境」。如何生存下去成了餐飲人在疫情期間交流最多的話題,每天算著損失多少,帳上的資金還能維持多久,也成為疫情重壓下眾多餐飲企業的生存現狀。在此背景下,贏商網特別策劃中小餐飲企業疫情生存現狀系列報導,期望在外力扶助和餐企自救之下,中小餐飲企業早日邁過難關迎「春」來。
  • 疫情之下,廣州餐飲老店轉型上線外賣自救,第二天就爆單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所有人困在了家中,也讓各大餐飲企業的生意幾乎停擺,如何生存下去成為了每一家餐飲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從未接觸過外賣的「孖記士多」被疫情倒逼邁出了線上化的第一步,西關老字號「陳添記魚皮」靠外賣「救了一命」,「飛曦小串」硬是在疫情期間靠外賣實現了「逆市增長」,每一位餐飲人都在竭盡全力守護著廣州這座城市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