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紅色故事 為聖地形象加分

2020-12-16 延安市人民政府

11月20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上,延安棗園革命舊址管理處主任賀冬梅被授予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多年來,賀冬梅始終奮戰在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第一線,負責「延安精神小小講解團」運行,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做新時代延安紅色精神的傳承者。她共引導6000餘名學生參與講解,其中1680名聘任為小小講解員,他們中,先後湧現出全國少代會代表、全國優秀少先隊員、新時代好少年等未成年人先進典型。

「她是延安講解員中的一面旗幟」

延安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共有革命舊址445處,在各處舊址有著為數眾多的講解員從事講解工作。而在大家心中,賀冬梅是延安講解員中的「一面旗幟」。

出生於1980年的賀冬梅,自1998年10月份進入單位投身講解員行業以來,十幾年的愛崗敬業、勤奮奉獻讓賀冬梅成了講解員裡面的專家。賀冬梅告訴記者,這麼多年來,她自己帶出來的講解員大概有幾百人,而這些人現在大多都成了延安各個革命舊址講解員中的頂梁柱。

「很多人都說講解員工作很好幹,只要普通話講得好、形象好就能把工作幹好,這樣的認識其實是錯誤的。」賀冬梅說,要想幹好講解員工作,一定要加強業務學習,要業務為王。

賀冬梅告訴記者,在她剛開始從事講解員工作的時候,由於革命舊址開發保護不夠,再加上當時各種條件不便利,很多資料收集不健全,講解員要想把業務搞好,精通業務,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到處借書,書借下以後,他們要把書上的資料抄寫在筆記本上,收集匯總好,以便自己講解的時候可以隨時翻閱使用。

「要想成為一個知無不盡的講解員,很多東西都得學,並且還需要時間去慢慢積澱。」這是賀冬梅多年來對講解員工作的最根本的認識,「很多講解員可能是在三五年後才能突然悟到講解的真諦,意識到原來這個人物還有這麼多的事跡,這個事件的背後還有這麼多的故事需要挖掘。」說到這裡,賀冬梅笑了起來,她說,自己是一個幸福的人,可以學到這麼多的知識。

「隨時隨地準備為延安形象加分」

「在棗園革命舊址的工作人員,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講解員,大家一直有一個共識,我們是延安的宣傳員,延安的接待也有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是別人看延安、了解延安的一個窗口,所以我們一定要隨時隨地準備為延安形象加分。」說起這些的時候,賀冬梅滿臉神聖。

賀冬梅分享了她自己遇到的一個故事,那是在1999年的一個傍晚,一位中央領導來棗園革命舊址參觀,走到幸福渠的時候,領導問:「今年延安的降雨量和老百姓的收入是多少?」這是一個與講解完全無關的話題,在場的人都為賀冬梅捏了一把汗,害怕她答不上來,但是賀冬梅沒有任何猶豫,準確地說出了那年的數據,得到了領導的表揚。這個細節賀冬梅至今記憶猶新,她說,這個問題能回答上來,全靠她平時的學習積累。

賀冬梅說,「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問題即使沒回答上來也可以,因為這畢竟是和從事的講解工作無關的話題,但是對我來說不行,因為講解員這個職業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工作,這是神聖而光榮的工作,很多人看延安就是通過我們點點滴滴的做法上去看的,我們一旦回答上來了,那就是給延安的形象加分了。」這是賀冬梅的一種情懷,也是棗園革命舊址每個講解員的情懷。

2005年,賀冬梅被聘為中國延安幹部學院第一批兼職教師後,她就開始跟著中國延安幹部學院的老師學習怎樣更好地把棗園故事講好。

「聽了中研院的教授關於黨史方面的講解和點評後,我才發現自己知道的僅僅是皮毛,還需要好好努力,然後越學越感覺到知識的恐慌,越學發現的問題越多。」當時賀冬梅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儘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經過多年的努力,賀冬梅先後閱讀了《黨史十三年》《中共黨員》《毛澤東選集》等大量黨史書籍,並完成20餘萬字的讀書筆記。在此基礎上撰寫了宣講稿《就讓他在臺灣吧——蕭明華》《搖籃曲》《永不消逝的電波——李白》等。

「讓紅色故事感動更多的人」

現在全國各地的革命舊址都在開發,都在發展,如何讓遊客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這對任何紅色旅遊場所都是一個難點。

作為棗園革命舊址管理處主任,賀冬梅心中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延安不能僅僅成為一個旅遊的地方,更應該成為全國黨員幹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地方。賀冬梅說,棗園的一草一木都是文物,都是中國革命的見證,都孕育著「紅色故事」。

多年來,賀冬梅組織團隊深挖每件文物背後的故事,改編成青少年喜歡的連環畫、小人書、歌曲等,把《為人民服務》講話臺、「書記處小禮堂」作為中小學紅色研學地,讓文物「開口說話」。同時,她每年都精心策劃組織「歲月回音壁——延安精神永相傳」「書記處的故事」「我的紅色足跡——聖地行」「紅色小長徵」等不同主題的演講競賽、情景體驗活動,生動鮮活的故事,代入感、時代感很強的形式,讓參加棗園革命舊址活動成為青少年的熱切期盼,來了還想來。

活動多了,人手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講解員,如何更好地為群眾服務,賀冬梅也有自己的想法。她告訴記者,從當時講解員學習不足這個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帶動大家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講解員的業務水平,並制定各項管理制度、考核機制以及獎勵制度,方便規範管理講解員隊伍。同時還在每年的重要節日開展各項活動,講解員到中小學校,給學生講革命故事、表演節目等,通過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生感受革命文化的教育。

「我們和附小合作培養『小小講解員』,規定在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中選取一些優秀的學生進行小小講解員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後,每年的寒暑假就可以到我們棗園革命舊址來當小小講解員進行講解,通過這種方式弘揚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賀冬梅說。

「我們棗園革命舊址以『繼承和弘揚延安精神』為主題,開展講好紅色故事、情景音畫劇表演、現場體驗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將紅色火種播進人們心中。」賀冬梅說,一個紅色故事,既是一扇窗戶,讓人走進歷史、了解歷史,也是一粒種子,讓人產生情感共鳴、紅色認同。把人民的利益時刻放在心上,這就是鮮活的延安精神。(記者 幹雄焱 喬建虎)

相關焦點

  • 玉泉區: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玉泉區: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2020-12-23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遵義會議紀念館:紅色旅遊升溫 講好遵義故事
    ,體會紅色革命聖地的獨特魅力。紀念館內,大家拿著小紅旗,認真參觀了解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徵的故事,在接受濃厚的紅色文化薰陶的同時,歡度國慶佳節。記者發現,不少遊客都是第一次來到遵義會議紀念館,他們帶著家人或和朋友一起,特地來紅色革命聖地重溫革命歷史、學習長徵精神、感受紅色文化。
  • 講好大別山紅色故事
    講好大別山紅色故事大別山幹部學院依託優勢資源打造精品課程弘揚大別山精神■林志成穿紅軍服、唱紅軍歌、走紅軍「志仁小道」;觀看學院老師自編自導自演的舞臺劇《紅色大別山》;紅軍後代黃德躍,講述其一家6人參加革命、3人英勇犧牲的故事……在大別山幹部學院官網「學員在線」版塊,來此參加培訓見學的學員紛紛寫下體會,抒發著對「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鬥、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的理解與感悟。
  • 講好紅色故事 傳播紅色文化
    12月13日,全國紅色旅遊五好講解員培訓班在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開班。培訓班為期四天,通過專題教學和小組交流的形式展開,邀請紅色旅遊領域知名專家擔任講師,旨在鞏固紅色旅遊五好講解員建設行動成效,為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 高臺在行動: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紅色故事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 秦際鎮/攝嚴格訓練講解員 講好西路軍故事「我們及時將總書記參觀紀念館時的講話精神和2020年新年賀詞相關內容充實到了講解詞中。」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館長朱德忠向我們介紹道。
  • 濟南講好紅色故事 發展紅色旅遊
    2013年10月10日,「濟南戰役山東兵團指揮所紀念地」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介紹,今年8月下旬,濟南戰役山東兵團指揮所紀念地維修工程啟動,預計9月20日完工並重新設計布展,向社會免費開放。講好紅色故事 彰顯城市底蘊「濟南的紅色資源很豐富,但資源豐富並不代表產品體系完整或產品豐富。」
  • 塑造品牌形象 講好中國故事
    我們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領會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乘勢而上,在新徵程的道路上不斷推進中國品牌建設,講好中國品牌故事,為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展現我和平發展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作出更大貢獻。在這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刻,大家匯聚一堂以「中國自信品牌力量」為主題,深入交流研討,恰逢其時,很有意義。
  • 講好紅色故事 打造紅色旅遊名片
    信息時報訊(記者 葉佳茵)12月11日,由從化區呂田鎮委員會主辦的「賡續紅色因子 講好呂田故事」2020呂田紅色旅遊講解員選拔大賽在蓮麻小鎮舉行。現場24位決賽選手銳意創新、匠心創作,充分展示講解技能和風採,將呂田紅色老故事講出新時代新內涵。
  • 王悾:講好長徵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他們踏著紅色足跡,沿著臘子口、哈達鋪,一路向北,過武山、上榜羅,一路向前,直到革命聖地延安。那群老人,正是王悾和紅軍後代、長徵精神研究者自發組織的重走長徵路團隊。他幾乎把所有空閒時間都用來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作為一名普通黨員、退休幹部,在王悾老人簡樸的書桌上,整齊擺放著大大小小30多本採訪筆記。腳下沾了多少泥土,就有多少共鳴。時間不負王悾,王悾不負韶華。
  • 紅色遺址前講好紅色故事
    來源: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梅永前 潘家林 「放眼這片紅色土地,處處都有革命先輩戰鬥過的足跡,一草一木都在傳頌著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初冬時節,江西省上饒軍分區舉辦「講紅色主題故事」比賽,6號選手孟金菁的激情講述,讓現場觀眾一次次熱血沸騰。
  • 用電視紀錄片講好紅色故事
    摘 要: 黨的創建史、新中國建設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都是豐沃的紅色資源。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廣播電視部打造的大型紀錄片《紅色故鄉》,以講故事的形式生動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理想與信念、拼搏奮鬥的偉大徵程以及源遠流長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對電視紀錄片的故事化表達方式進行了有益探索。
  • 講好「紅色故事」 山東將每年七月定為紅色文化主題月
    這是全國第一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為加強紅色文化宣傳,講好「山東紅色故事」,《條例》規定每年七月為本省的紅色文化主題月。隨著近年來保護傳承力度不斷加大,山東省的革命文物已形成沂蒙、膠東、渤海、魯西等四個保護利用片區,沂蒙精神等革命精神在全省大力弘揚。
  • 江西新餘: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紅色故事」座談會上,18位開國元勳後代組成的紅色故事宣講團和渝水區「老兵宣講團」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就如何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進行了深度思想碰撞。渝水區「老兵宣講團」成員王曉江說,有機會能夠聆聽開國元勳後代講他們父輩的紅色故事,感觸很深,傳承紅色基因是一個大事,要一代一代傳下去。
  • 道縣:「六進六入」講好紅色故事
    「今天,我備受感動、受益匪淺,明白了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今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像陳樹湘等革命先烈一樣,為新中國貢獻智慧和力量。」12月6日,道縣樹湘中學學生何明明利用周末,來到陳樹湘紀念館參觀學習,通過聆聽紅色故事宣講,他感慨頗深。
  • 講好紅色故事 傳播紅色文化
    12月13日,全國紅色旅遊五好講解員培訓班在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開班。培訓班為期四天,通過專題教學和小組交流的形式展開,邀請紅色旅遊領域知名專家擔任講師,旨在鞏固紅色旅遊五好講解員建設行動成效,為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 張掖高臺:講好紅西路軍故事 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前身為高臺烈士陵園,1953年由社會各界倡議,1957年經省政府批准建成,2009年正式更名為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跟著總書記看甘肅」網絡主題採訪活動走進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總書記參觀完之後,親切地接見了我們工作人員,與我們一一握手,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勉勵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這讓我們倍感溫暖和親切,深受激勵和鼓舞,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做好紀念館各項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 「講好中國故事」主題短視頻的國家形象傳播策略探析
    本文探析以「講好中國故事」為主題的短視頻的國家形象傳播策略,發現其傳播語言策略主要有訴諸幽默和訴諸感性,以及通過生動的鏡頭語言來塑造國家形象;其傳播內容策略主要有通過平民生活視角透視和諧國家形象,通過中國特色風景畫面打造豐滿的國家形象,通過外國人講述中國故事打破傳播障礙。
  • 「百優案例」講好紅色嘉興南湖故事
    原標題:「百優案例」講好紅色南湖故事 集成打造紅船旁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樣本,「企業服務直通車」做實兜底服務助力企業發展,「一院一園一基金」促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作為「十百迎百年」活動中的「百優案例推廣」內容,首批30個百優案例日前已正式出爐。
  • 講好紅色故事 堅定理想信念
    作者:河南省廉政理論研究中心秘書長,河南省社科院政治與黨建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萬銀鋒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時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 講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從去年12月起,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省委黨史和文獻研究室、省教育廳、團省委、浙報集團主辦,浙江共產黨員雜誌社、浙江理工大學等承辦的「浙江省紅色故事會」,走進全省9個市,紅色故事傳遍浙江大地。講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在一場場故事會的深情演繹中,一個個雋永的紅色故事流淌而出、叩擊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