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陳偉斌
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在青海西寧召開團體標準發布會,一直備受業內關注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正式發布。而此次標準的發布,與此前國產三文魚是否能生食的爭議,有著必然的聯繫。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崔和會長表示,對此前爭議中出現的一些有關三文魚寄生蟲等問題,都做了相應檢測,結果並無問題。而此次《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制定也源於市場需求。
記者了解到,本標準的關鍵點一方面是基於科學分類和命名方式,明確規定三文魚的定義,標準規定「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另一方面,對寄生蟲進行了嚴格規定,針對目前我國水產品中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大的寄生蟲——線蟲、吸蟲和絛蟲,結合寄生蟲的生活史,參照GB10136中即食水產品中寄生蟲的要求,對三種寄生蟲的感染人體階段(吸蟲囊蚴、線蟲幼蟲及絛蟲裂頭蚴)進行了限定,要求不得檢出,保護消費者食用安全;最後,對產品標籤作出明確要求,預包裝產品的標籤應符合GB 7718 的要求,營養標籤應符合GB 28050的要求,並標註原料魚產地以及種名,讓消費者清楚原料魚來自哪裡,並知曉產品的商品名及種名。同時標準還對產品感官指標、理化指標、安全衛生指標等做了嚴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