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快遞 (NYSE: ZTO):快遞業規模之王,通達系盈利之最,回港二次...

2020-12-10 格隆匯

今年以來,物流行業整合加劇。近日,中通快遞通過港交所聆訊,高盛為獨家保薦人,意味著其在港股IPO進入加速階段,同時也預示行業整合預期升溫。據市場消息,公司本次擬募資約20億美元。

而在目前「快遞業六強」上市陣營中,以當前市值計,中通快遞超過240億美元,位居第二、通達系之首,足見其行業地位之高,尤其是在通達系中的領先優勢更是難以撼動。

一、通達系中規模及盈利之最

中通快遞創立於2002年5月8日,現主營業務包括快遞服務、貨運代理、物料銷售及其他四個部分。其中,快遞服務佔絕對主導位置,過往三年的年均收入佔比都在90%上下。

中通快遞作為國內最年輕的規模化快遞企業,卻也是通達系中規模及盈利能力長期之最。今年上半年,受春節及疫情阻滯影響,除順豐外,Q1行業業務量均有所下滑,但隨著在3月復工重啟,並在在線消費需求的快速推動下,行業在二季度迅速重回30%的高位,頭部企業更是充分受益。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按總包裹量計,中通快遞在國內快遞業的市佔率達19.1%,位居行業第一,今年上半年,其份額進一步提升至20.6%,領先優勢繼續擴大。其中,Q2業務量達46億件,同比增速達47.9%,遠超同期行業增速。

與此同時,儘管行業價格戰一直持續不斷,但中通快遞在盈利端仍然穩居通達系之首。據招股書數據測算,2017-2019年的過往三年間,中通快遞的全年毛利率基本維持在30%以上,歸母淨利率則在25%左右,大幅領先同業。

從單票盈利來看,疫後行業競爭加劇,盈利出現分化,但中通快遞在通達系中仍處絕對領先位置。

今年上半單票季度扣非淨利

(信息來源:公司財報、華創證券)

對於投資者來說,想必最在意的是,在當前寡頭格局之下,入局最晚的中通快遞,是如何做到規模及成本的持續領先,實現後發先至?

2015-2020H1單票成本變化

(信息來源:公司財報、西南證券;註:2019年前韻達單票成本不含派送費)

二、中通快遞的「硬實力及軟實力」

在快遞行業提質增效趨勢之下,不難察覺出,比拼的關鍵集中在底層的基礎設施及精細化的運營管控能力,即所謂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對中通而言,「硬實力」體現在從核心分揀中心、運輸骨幹線到「最後一公裡」的末端驛站等基礎服務設施環節,由點到線成面,結成領先、持續可擴展的網絡,規模效應顯著;「軟實力」則反映在對車輛管理、裝載率、自動分揀升級及人員綜合協調等方面,兩者共同推動降本增效。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中通快遞共擁有90個分揀中心、282條自動化分揀線,幹線超過3400條,服務網點約3萬個,末端驛站達5萬個,直接網絡合作夥伴超過5000位,服務網絡覆蓋中國99.2%以上的城市和縣區。

就成本端而言,公司的快遞單票成本由幹線運輸、分揀中心、物料銷售及其它成本構成。其中,運輸與分撥是主要成本,佔比達八成。從具體動因來看,運輸成本由大車比例、自有車輛及裝載率共同驅動;而分揀成本則主要受分揀中心的自動化程度影響。

在車輛配備方面,中通長期領跑。綜合公司財報及招股書數據,2017-2019年,公司全網運輸車輛數從4800輛升至7350輛,其中自有車輛比例從75%升至87.8%,大車佔比從37.5%升至63.3%。今年上半年,車隊規模進一步擴大至9050輛,自有與大車佔比分別升至90.6%、78%。

在分揀方面,中通在分揀中心及自營規模上居通達系首位,同時自動化程度在持續提高。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通共有91個分揀中心,其中自營比例達90.1%,數量高出通達系均值約兩成;同期自動化分揀線達265條,同比增長121%,今年上半年進一步增至282條。

自營分揀中心(或轉運中心)數量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西部證券)

正是得益於運輸與分揀效率的持續領先,中通的成本優勢突出。毋庸置疑,這依賴於公司對於基礎設施的長期投入,而必不可少的資本支出及持續擴張、規模化的網絡結構,對新進入者而言,無疑是顯著的準入壁壘。

現金流狀況表明,中通快遞仍在快速擴張階段。持續增長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以及不斷擴充的帳面現金,為其不斷擴張提供了資金基礎。2020年上半年末,公司帳面現金資產(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達137億元,而總資產負債率僅20%不到,較同行約30%-40%水平,仍有明顯運用空間。

這麼看來,中通快遞的經營十分穩健,且並不像差錢的主,但為何要在此時二次回港上市?

三、流動性與估值視角下:回港二次上市的意義推測

可以從流動性與估值兩方面來推測:

短期來說,回港二次上市,無疑能迅速地擴大資金儲備,為今後2-3年的市場競爭把握更多的主動權打基礎,同時在納入港股通後所吸引的內地資金,也將繼續擴大這一優勢。長期來看,在港、美兩地的上市架構之下,中通快遞可實現全天交易,融資效率的提升有持續保障。

流動性得以擴充,同時投資者結構也會更多元化,公司理應享有更高的估值溢價。由於香港和亞洲投資者相較於西方投資者更了解中概股,同時更多的內地投資者對於本土企業的理解以及本地投資的便捷,參與熱情相應更高,尤其是像面對中通這樣基本面優質的行業龍頭,在今年中概股回歸潮之下,其無疑將大獲市場關注。

此外,在大國貿易關係長期博弈預期之下,避免將公股票裝在美股一個籃子裡,無疑也是增添了一個「避風港」,這也符合。而兩地跨市場配置,不僅會帶來資金面擴大、估值提升的機會,還有助於拔高中通快遞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加速其國際業務的擴張。

結語

快遞行業現在已進入到寡頭整合階段,馬太效應凸顯,市場集中度提升是主線,像中通快遞這樣綜合實力全面領先的公司,勢必將享受到集中度提升帶來的份額穩步提升,不斷拉開與跟隨者之間的差距,穩固領先優勢。

如今,中通快遞招股在即,綜合業內對於行業未來1-2年的景氣度、競爭格局演進及當前市場熱度判斷,其作為優質標的,具備明顯的長期投資吸引力。

目前,實現兩地上市架構的快遞公司僅為圓通,但其上市主體業務不同,中通快遞成功在港二次上市後,則將是業內唯一一家實現全業務跨市場配置的公司,對行業而言,這或許也會成為助推整合加速的一個標誌。

相關焦點

  • 中通快遞-SW(02057.HK)歸來!加速多元化經營「新時代」
    此前,《中通快遞:快遞業規模之王,通達系盈利之最,回港二次上市加速》、《快遞業規模之王,已啟動招股!中通快遞核心價值及壁壘解析》兩篇都有較為細緻的闡述。方正證券研究認為,國際比較視角下,國內快遞上市企業仍具備長期成長邏輯。而在目前國內快遞行業格局仍然一片混沌,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確定性是首要考量的尺度。
  • 中通快遞(ZTO.US)是如何成為最會賺錢的快遞公司的?
    美股 中通快遞(ZTO.US)是如何成為最會賺錢的快遞公司的?中通在規模方面和盈利方面,均超越其他通達系。1. 規模方面,中通業務量、市佔率均穩居通達系之首。2019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635.2億件,同比增加25.3%。中通業務量達到121.2億,市佔率為19.1%,均居行業首位。
  • 中通快遞在港二次上市募資近百億港元,目標不止坐穩通達系老大
    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現場表示,「我們對中國經濟和中國快遞充滿了絕對的信心。我們堅信,快遞對社會的貢獻和對快遞人的回報才剛剛開始。」後來居上,規模第一中通快遞創始人、董事長賴梅松與韻達、圓通、申通等「通達系」快遞企業的創始人一樣,出身於浙江桐廬。
  • 中通回港敲鐘市值達2020億港元 誰是真正的「快遞之王」?
    自2016年中國主要民營快遞企業「通達系」申通快遞(002468,SZ;昨日收盤價15.22元)、圓通速遞(600233,SH;昨日收盤價13.96元)、中通快遞、韻達股份(002120,SZ;昨日收盤價18.74元)和順豐控股(002352,SZ;昨日收盤價79.97元)全部登陸資本市場,開啟「二次創業」,四年間,中國快遞江湖風雲迭起。
  • 中通回港再拿98億彈藥!價格戰已成「持久戰」,誰是真正的「快遞之...
    自2016年中國主要民營快遞企業「通達系」申通快遞(002468.SZ)、圓通速遞(600233.SH)、中通快遞、韻達股份(002120.SZ)和順豐控股(002352.SZ)全部登陸資本市場,開啟「二次創業」,四年間,中國快遞江湖風雲迭起。
  • 百世快遞、極兔速遞接連遭通達系抵制?通達為何「急了」?
    導讀通達加盟商為何「急了」?原因有哪些?7月19日,有快遞加盟網點爆料稱,桐廬系三家龍頭加盟快遞公司均發出了關於末端代收門店暫停代收百世快遞派件的通知。但經羅戈網核實,事件為區域加盟商行為,快遞公司總部並未發出過相關通知。
  • 由規模擴張向優質服務轉化,中通快遞-SW持續打造核心競爭力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目前中通快遞的全球發行配售已實現超額認購,香港公開發售獲5.69倍超額認購,公司二次上市最終定價為218港元,將於9月29日正式登陸港股市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國際發售獲得適度超額認購,並獲得多家全球知名投資機構和亞洲長線基金,包括阿里巴巴(09988)及高瓴資本等青睞。
  • 今天,49歲中通創始人再敲鐘:靠快遞幹出2000億
    這在「三通一達」中是起步最晚的,為此中通率先走出桐廬到外地布點,抓住了網購的東風,一躍成為民營快遞巨頭。2020上半年,中通快遞包裹總量市場份額穩居「通達系」之首,也是國內唯一一家市場份額超過20%的快遞公司。中通快遞創始人賴梅松,出生於「快遞之鄉」桐廬,他的逆襲故事堪稱勵志:早年輟學,從一個木匠辛苦打拼成為快遞大佬。
  • 中通快遞業務量連續第一 通達系的王者誕生
    近日,中通快遞發布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中通在今年三季度營收超52億元,同比增長24.4%;淨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23.4%。儘管這份財報略低於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但是其表現卻在通達系的快遞同行中非常亮眼。通達系的王者?
  • 中通快遞香港上市!成為首家美國香港兩地上市的中國快遞企業
    、「通達系」中市值最高、盈利能力最強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中通快遞在2016年10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以來,再次迎來重要時刻——9月29日上午,中通快遞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成為第一家在美國和香港兩地上市的中國快遞企業,也成為港股物流板塊市值最大的企業。
  • 快遞十年:中通盛世背後的隱憂
    9月17日,「千億玩家」中通快遞正式回歸港股二次上市,最高定價為268港元,預計融資金額達120億港元,全球聞名的投行高盛將為中通快遞的獨家保薦人。 據悉,中通快遞將以同股不同權的方式上市,成為繼小米、阿里巴巴、美團、京東後,港股第五家同股不同權的公司。
  • 快遞業的風雪年關:順豐與「通達系」冰火兩重天
    位於北京西城區網點的順豐快遞員如此對記者說。順豐火熱業務背後,是「通達系」業務量減少。  2月1日,2018年全國春運正式拉開帷幕。1月下旬,國內迎來了今冬以來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一場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後果是,全國15省區高速及國省幹線大面積封閉。
  • 三季度業績中通PK百世:快遞巨頭再掀起價格血戰,誰是最後贏家?
    根據招商銀行研究院整理的數據,疫情影響下,上半年電商快遞競爭持續激烈,全行業單票價格較年初下降 7.8%,在同質化競爭的電商快遞市場,通達系巨頭普遍表現為「增量不增收」。整個上半年,通達系快遞巨頭業務量增速出現分化,中通、 韻達、圓通三家高增速處於同一梯隊,申通 和百世低增速,且落後於行業平均增速。
  • 中通快遞今日香港鳴鑼上市,募集金額近百億港元
    「三通一達」和百世等快遞巨頭的快遞面單+中轉費率降幅都在20%以上,行業價格戰達到近兩年以來的峰值。據記者了解,2019年,中通快遞的市場佔有率為19.1%,已經位列國內快遞業的首位,2020年上半年,中通的市場份額進一步上升到20.57%;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也意味著,國內快遞業的競爭格局仍比較分散,依靠價格戰的競爭也愈演愈烈。
  • 快遞業價格血戰:通達系2元一單,順豐也繃不住了
    &nbsp&nbsp&nbsp&nbsp快遞業價格血戰:通達系2元一單,順豐也繃不住了&nbsp&nbsp&nbsp&nbsp19.7元到17.89元,3.3元到2.07元。
  • 圓通、中通、韻達紛紛漲價 「雙11」要多給快遞費了?
    雖然中通、韻達的派送費上漲是快遞公司內部費用的漲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市場普遍認為上漲部分最終會由消費者承擔。據中青在線評論員盤和林此前分析,快遞業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內部成本上漲,未必意味著「羊毛」出在「剁手黨」身上。相當大部分的上調派送費會先由快遞公司內部消化。
  • 中通打出「快遞+快運」組合拳,推進快遞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
    快遞業既服務於民生,也服務於生產。在浙江安吉,中通打出「快遞+快運」組合拳,服務安吉的重要支柱產業——安吉座椅製造業的物流需求,推進快遞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在企業規模方面,安吉椅業企業總數達70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76家,產值億元以上企業54家,上市企業3家,多家企業通過「浙江製造」認證。降低製造企業物流成本 提升生產與流通效率位於安吉轉椅市場內的範潭網點,是安吉中通快遞所轄最大的網點。網點負責人梁孝,是已經進入快遞行業10餘年的「老兵」。
  • 中通漲價「搶跑」快遞同行按兵不動
    今年截至目前,只有中通快遞發布了漲價通知,其他快遞公司仍在按兵不動。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表示,今年與往年不同,中通發布上調快遞費用後,各方都在關注,加之現階段快遞公司對物流高峰期的處理水平有所提升,部分快遞企業原定的漲停計劃或存在夭折可能。
  • 中通漲價「搶跑」 快遞同行按兵不動
    今年截至目前,只有中通快遞發布了漲價通知,其他快遞公司仍在按兵不動。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表示,今年與往年不同,中通發布上調快遞費用後,各方都在關注,加之現階段快遞公司對物流高峰期的處理水平有所提升,部分快遞企業原定的漲停計劃或存在夭折可能。
  • 快遞行業上半年:需求恢復超預期,價格戰升級通達系業績承壓
    分公司看,今年上半年,順豐及通達系快遞公司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72.6億,同比下滑10.8%,其中,順豐實現淨利37.6億,同比增長21.3%,通達系歸屬淨利潤34.9億,同比下滑30.6%,除圓通外,通達系公司上半年淨利均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