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訊(記者石鑫報導)實時動態顯示境內外班列運行數據、提供貨物追蹤服務、共享境外段班列運行信息……4月9日,在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以下簡稱陸港區),中歐班列集拼集運智能場站平臺系統正在運行。
這套信息化系統打通了物流信息鏈,實現了中歐班列運行體系跨國家、跨關區、跨場站、跨公司的無縫對接和智能高效運行,屬全球首創,是陸港區智能場站平臺建設的亮點,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2019年是陸港區高質量發展年。」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建設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劉少華說,按照自治區提出的「把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標誌性工程」的要求,陸港區正按照核心區標誌性工程的標準全力推進各項工作。
突出「集貨」,推進班列高質量發展
4月9日,陸港區景觀門內,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隨處可見。
往來工程車輛穿梭最多的地方,就是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擴建工程二期現場。該工程自3月15日復工以來,建設單位一直加班加點施工,以保證項目按計劃在6月底建設完工並投入運營。
二期工程隔壁就是正常運營的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截至3月底,該中心今年已開行中歐班列197列。工作人員說,今年以來發運的中歐班列100%都是本地貨源,貨物品種主要是冷硬鋼卷、番茄醬、PVC等。
為提升班列運行質量,目前陸港區正在制訂「五定班列」開行方案。
「五定班列」即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包括四條主要線路,其中,依託新疆本地貨品,新開發的烏魯木齊抵達德國漢堡的一條「五定班列」目前正在進行相關的籌備工作,最快4月份開行。
「中歐班列提質增效還得『兩條腿走路』。」劉少華說,為更好發揮班列的集貨能力,疆外,陸港區正加快推進集拼集運業務,積極爭取國家層面支持,並加強與國際聯運單位的溝通對接;疆內,就在3月底,陸港區建設委員會專門派員前往霍爾果斯市、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考察推介,決定設立南疆陸港公司,統籌推進南疆集貨業務,讓更多的本地產品走出去。
加快「建園」,推進資源整合與功能協同
打造核心區標誌性工程需要重點項目作為基礎支撐。陸港區景觀門左側的一大片工地,就是剛剛開工建設的烏魯木齊鐵路口岸商務商貿服務區項目。
該項目用地面積277畝,建築面積約62.7萬平方米,總投資60億元,主要包括商品展示交易、企業總部、金融、保險、電子交易、品牌商業中心、餐飲配套等功能。項目分兩期建設,建設周期為4年,計劃2022年建成。
劉少華說,該項目是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的重要支撐性項目,對國際陸港區建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在高質量發展的號角下,今年陸港區重點建設項目5個,計劃完成投資約15億元。
除了已開工的烏魯木齊鐵路口岸商務商貿服務區項目和已復工的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擴建工程二期外,國際紡織品服裝商貿中心綜合配套服務區項目正在協調推進,國際紡織品服裝商貿中心綜合配套服務區——陸港家園南苑開始設計招標,烏魯木齊鐵路口岸集貨區項目前期工作正在推進,烏魯木齊鐵路口岸國際快件中心已進入方案設計流程。
劉少華介紹,相關整合方案已報自治區陸港建設工作協調小組,預計4月底啟動。
全力「聚產業」,凸顯帶動引領作用
「打造核心區標誌性工程,需要站在共建『一帶一路』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唯一性、獨特性,以及陸港區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標誌性工程的重要承載作用,發揮其作為『領頭羊』的帶動引領作用,推動核心區建設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發展。」劉少華說。
圍繞「集貨、建園、聚產業」總體發展思路,陸港區要在區域規劃高標準、開放體系和支持政策系統化、功能平臺集群化、產業發展園區化、輻射帶動最大化五個方面著重用力。
目前,《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總體發展規劃(2018—2035年)》等全局性、原則性規劃已完成;鐵路口岸商務商貿服務區、多式聯運中心、鐵路國際快件中心、北站控制性詳細規劃、國際紡織品服裝商貿中心綜合配套服務區、綜合保稅區等研究工作業已結束。
2018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印發《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將烏魯木齊確定為陸港型、空港型和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同時,在對口援疆政策的支持推動下,新疆產業發展後發優勢進一步凸顯,已成為產業西進的重要承接區,特別是差別化產業政策,為新疆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巨大支撐。
劉少華認為,新疆穩定紅利持續釋放,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營造了良好環境,陸港區的巨大潛力正在轉化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