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不斷提檔升級的背景下,新零售業態已成為新的增長點。買海鮮與賣海鮮的人不一定非得去海鮮大排檔,吃海鮮和烹飪海鮮的場景也可以從海鮮餐廳搬移到超市。
盒馬鮮生以海鮮為切入口,以「超市+餐飲+APP+物流」的模式為新零售業態提供一個經典的榜樣。盒馬鮮生在新零售的驅動下,迭代出新渠道新的消費場景下,為消費者提供一個集超市中心、餐飲中心、體驗中心於一體的場所,也為海鮮餐飲提供多種經營可能性,它的出現也讓傳統的海鮮餐廳受到衝擊。
新零售,活數據賦能實體經濟
新零售是馬雲在2016年10月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對此阿里巴巴集團出了更為準確的解釋。
新零售是以消費升級為大背景、以新技術所引發的一場革命,從線上線下的打通、到大數據云計算、高效物流,以及整個零售業產業鏈的創新所引發的革命。
新零售一句話來說就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
盒馬鮮生,海鮮的顛覆性
盒馬鮮生將線上線下打通,電商和實體店打通,開發自身APP電商平臺,在超市中有實體店,只要在實體店的三公裡內就可以網上下單,30分鐘送貨(或餐)上門。
超市裡,隔離出一塊佔地面積最大的區域,做成齊全的鮮活海鮮池,把市面上各類生猛海鮮都應有盡有的擺放出來,供消費者任意挑選,消費者可以選擇打包回家烹飪,也可以現場現做即食。
花萬裡餐飲品牌策劃設計認為這是阿里巴巴對消費者的嬌慣,對消費者的一種消費習慣的養成。
全球採購,保證鮮度
盒馬鮮生擁有多個自有品牌,其中「日日鮮」和「盒馬工坊」最有特色。日日鮮堅持主打不賣隔夜菜隔夜肉,蔬菜、肉類、雞蛋、牛奶等商品都只賣一天的食材,。盒馬工坊則是為消費者提供新鮮優質海產品。
傳統觀念裡,很多人認為海鮮一定要吃新鮮。為了生鮮產品的時效性,盒馬每天都從世界各地引進最優質的生鮮產品。來自二十多個國家原產地的果蔬、海鮮和肉類產品,通過數十班航班,貨櫃,源源不斷以最快速度送到盒馬顧客的手上,讓消費者的參與性得到放大。
對於外來的波士頓龍蝦、帝王蟹等海鮮產品,消費者並不清楚這些食材該怎麼烹調,店內加工的形式不僅免除了消費者的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夠吃上最新鮮的海鮮。
價格親民,吸引大眾
傳統的海鮮的成本,運輸費和損耗率是佔了餐廳支出的大頭,一般的海鮮餐廳賣出的產品毛利要高,是不會整體菜單降價,只能降低其中的一款菜單。而盒馬鮮生擁有自己的採購供應鏈和物流和品牌對租金的議價能力,在成本上要佔優勢,售賣出去的價格相對而言要低。
盒馬鮮生的現場現做現吃的消費場景和海鮮餐廳或海鮮酒樓來說,價格便宜很多,消費者以在超市裡以僅僅海鮮酒樓一半以下的價格(甚至更低)吃到,不管是理性消費者還是非理性消費者,都一定會產生「撿便宜」心態。
線上覆蓋三公裡範圍 打通消費的最後一程
而對於線上的消費者而言,盒馬鮮生與淘寶、支付寶會員體系完全打通;在供應鏈端,盒馬已實現與天貓生鮮、天貓超市聯合採購。方圓3公裡內的顧客如果看中了店內的某款商品,可以打開對應的手機APP下單購買。
超市的天花板上有傳送帶,店員撿完貨後,會將購物袋掛在傳送帶上,這些購物袋會統一傳送到超市後場,經過整合、打包,再交由配送團隊送出,最快30分鐘可以送貨上門,有助於用合理成本建立客戶忠誠度。
大數據加持,選址精準
盒馬目前門店數量已達到47家,今年全年計劃新開100家門店,全面覆蓋主要區域的中心城市,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公司,搭建新零售的全國性城市網。盒馬鮮生的選址都是基於阿里的大數據分析得出的結果,每一家門店落地前,盒馬鮮生都會對選址周邊的人群密度、結構、購買力和消費習慣等進行全面分析,門店的選品也是根據周邊消費者的習慣隨季節不斷更迭的。
新零售x新餐飲,多業態共發展
對於上了五、六十歲年紀的消費者來說,他們對盒馬鮮生沒有多大興趣,同時要面對海鮮食材保鮮和消費低頻次,因此盒馬鮮生改變戰略,聚焦家庭消費群體,大大增加產品的豐富性。
從今年年初,盒馬就陸續開始和避風塘、滿記甜品、赤坂亭和西貝莜麵村等餐飲企業進行合作。這些餐飲品牌以小型檔口的形式進駐盒馬門店的餐飲區域。和盒馬自營的「盒馬工坊」出售的餐品一樣,消費者可以堂食,也可以在盒馬App內購買,配送上門。
對於海鮮來說,「鮮」與「快」是消費體驗提升的重點。
盒馬鮮生的海鮮全球採購的供應鏈是建立在阿里巴巴集團,另外配送時效提升,意味著鮮度競爭力加強,這些都在阿里大數據和黑科技的加持下,形成自己的完整生態圈。
花萬裡餐飲品牌策劃設計認為,對於傳統的海鮮餐企人來說,如何在新零售掀起新一輪經濟革命來襲中如何構建自身競爭力是最重要。比如說盒馬鮮生標準化的加工和就餐環境是不能與海鮮餐廳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