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毀三觀」爬行好處多 中老年人嘗試爬行鍛鍊

2020-12-20 中安在線網站

  老人們在赭山公園爬行鍛鍊

  中安在線訊 據蕪湖新聞網報導,如今人們的鍛鍊方式越來越多,跳舞、打球、踢毽子、練太極等等,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在赭山公園,每天下午都會有幾位老人在地上彎腰躬背,像孩子一樣爬來爬去,引來許多人圍觀,「這又是一種什麼運動呢?」

  領頭的是一位名叫章月華的老人,今年63歲,鐵路退休工人。因為幹的是特殊工種,退休已經五年多了。剛開始退下來時,他天天去舞廳跳舞鍛鍊,沒多久,出現了關節疼,不得不停了下來。一天,他在赭山公園閒走,發現有位老師傅在地上爬行。一請教,原來這是一項運動,在外地很流行。章月華回家上網一查,專家說,爬行能預防和治療多種慢性病,對增強中老年人體質,防治腰肌勞損、頸腰椎病、心腦血管病、痔瘡、下肢靜脈曲張等疾病有一定功效。章月華認為這個鍛鍊方式好,簡便易學,於是就開始嘗試。兩個月練下來,自感體質大為增強,章月華越爬越帶勁,天天堅持,小區和家裡都成了他爬行的地方。他還每天去公園爬行,風雨無阻。今年冬天,氣溫降到零下10度,赭山公園幾乎沒人,章月華獨自一人在冰冷的地上爬來爬去。

  聽說爬行能治療多種慢性病,不少老人也開始跟在章月華後面嘗試。一位老人說,他爬行三個來月,不僅睡眠改善了,連吃了很長時間的降壓藥也停了。還有一位老人原來長期跑步,腿上出現了靜脈曲張,經過一段時間的爬行,曲張沒有了。目前,跟在章月華後面一起爬行的老人共有十多位,最大的已八十高齡。

  因為熱愛這項運動,章月華對爬行可以預防和治病的原理能說得頭頭是道。他說,爬行能預防和治療24種慢性病。醫學專家認為,人類許多疾病都與直立行走有關,所以就出現了「爬行健身」的方法。爬行是一種原始本能的運動方式,人類在嬰兒時期首先學會的就是爬行。

  人類站立時,脊柱擔負起了全身60%以上的重量,所以它是身體的一個薄弱環節;直立姿勢使大腦處於人體最高位置,導致大腦極易缺血缺氧;由於心臟只進行一些極度縮小了生理強度的慢性運動,也使心臟的適應能力逐漸減退。這些都容易使脊柱、大腦、心臟發生疾病。生理學家認為,冠心病、高血壓、脊椎病、關節炎、內臟下垂等疾病都與直立有關。直立是人必需的姿態,但為了身體的健康,不妨給身體一個回到「原始」狀態的機會,通過爬行,可將全身重量分散到四肢,以減輕身體各部位,尤其是腰椎的負荷,故對防治腰椎部疾病、腰肌勞損以及多種頸、肩、脊柱病有一定的療效。爬行時心臟、頭、頸位置與軀幹幾乎水平,有利於全身血液循環,增加心腦血管及頸部血液供應,對防治心腦血管病、頸部疾患有一定功效。爬行對血液回流障礙導致的痔瘡、下肢靜脈曲張等也有改善作用。爬行還需四肢協同運動,對鍛鍊頸、肩、背、雙臂等部位肌肉有益。

  關於爬行的方法,章月華說,他主要是模仿幾種動物,有熊、虎、象、大猩猩等。他現場向記者演示了每種方法的不同,確實很有意思。他說,初學者也可以像嬰兒一樣自由爬行,一學就會。

  章月華強調,爬行貴在堅持,同時也要捨得身體,放下面子。有人覺得一大把年紀了,在地上爬來爬去不雅觀,其實完全不需要這樣想。俗話說「老小孩老小孩」,老人就是孩子,爬行等於是回歸。

   相關連結

   爬行健身的注意事項

  1、注意爬行前做好準備活動,徒手操或熱身跑5-8分鐘,步行40-50米;運動後要做整理活動,自我按摩或放鬆練習3-5分鐘,慢走50米。

  2、宜在空氣流通、有地毯的室內或平坦、有草坪的室外進行(沙灘也可)。練習者衣履要輕便,應佩戴必要的護具,如爬行場地在硬質地面上要注意佩戴護膝和手套。清理好場地,注意安全。

  3、運動量安排要因人而異,逐漸遞增。做好健身監護,練習前後應測試脈搏。以練習後5-10分鐘時的心率比平靜狀態增加10-20次/分鐘為宜。

  4、爬行速度不宜過快,想站立時,切記不可馬上站起,要由爬式先改為坐式,慢慢站起,以免突然站起造成大腦瞬間缺氧暈倒。

  5、患有嚴重心臟病、高血壓和眼部疾病者及手、足、膝部有炎症、壞疽,感染、化膿性疾病患者,不宜進行這項運動。

相關焦點

  • 鄭州市民爬行鍛鍊 爬行鍛鍊有什麼好處
    可昨天早晨,大河報記者在鄭州市商城遺址公園看到了這樣鍛鍊的一群人——他們彎腰弓背,在地上爬來爬去,好像「喪屍」來襲……  記者看到,爬行鍛鍊的人還不少,有三四十人,有中老人,也有年輕人。他們大多戴著手套,四肢著地,彎腰弓背,在地上橫爬、豎爬,並不時做出撇胳膊、蹬腿的動作。「這種爬行方法治好了我的頸椎病,每天在人行道上爬兩圈後一身輕鬆。」市民王女士對記者說。
  • 解鎖新姿勢 爬行可健身堅持鍛鍊好處多 - 國家體育總局
    解鎖新姿勢 爬行可健身堅持鍛鍊好處多 發布時間:2017-09-25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李金霞 字體:
  • 老人學動物爬行鍛鍊身體(圖)
    老人正在模仿猩猩爬行。本報記者 甄宏戈 攝  本報訊(記者向芳)昨天早上6點多,北海公園的晨練者突然看到一名老人領著五六人四肢著地,正學著大老虎走路。「這就是我11年前自創的『五獸行』,一種學習動物爬行的鍛鍊身體方式!」老人韓書鎖笑著說,他是第一天來北海公園,打算把這種方法教給更多人。  在北海公園的亭子內,韓書鎖模仿老虎的樣子,兩手向內彎曲、著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身後五六名學員也依樣爬行,引來眾多晨練者圍觀。學員張大爺說,開始看著覺得挺新奇的,一聽韓書鎖說學動物走路能鍛鍊身體,就想跟著學試試看。
  • 「龜蛇爬行」成健身新style 醫生建議每次鍛鍊5到10分鐘
    在淄博的一個公園,一位55歲的爬行愛好者告訴記者,自己練習爬行已經6年了。「每天都爬一個小時,到那個點就想爬,和人體生物鐘似的,不爬渾身不舒服。」其實,不光山東有龜蛇爬行鍛鍊身體的,在陝西、廣東的一些公園,也有中老年人成群結隊在公園裡爬行,連80多歲的老太太也參與其中。
  • 爬行運動:可以鍛鍊身體 但無法「包治百病」
    :可以鍛鍊身體 但無法「包治百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科技頻道注意到公園中通常都會有不少健身團體,其中有一種「爬行團」,認為這種雙手撐地與雙腳配合,交替前行的運動有益健康。  根據倡導爬行的人所說,這項運動可以「包治百病」,對脊椎尤其是腰椎有很大好處,還能讓心臟、大腦更健康,更有甚者認為這項運動連痔瘡都能治。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神奇」的功效,所以你才能看到公園裡那麼多中老年人士戴著手套,彎腰在地上爬來爬去。  據網上的資料所說,爬行健身可將全身重量分散到四肢,以減輕身體各部位,尤其是腰椎和膝關節的負荷。
  • 爬行運動包治百病?這些人不適合爬行
    據了解,繼廣場舞爆紅之後,爬行運動最近也深受中老年人的喜愛。爬行運動就是手當腳用,跟四肢動物一樣行走。那麼你知道嗎?據悉,爬行運動可以強身健體,對中老年人的健康非常的有益。那麼一切去了解一下爬行運動會帶來哪些益處。
  • 為什麼要讓孩子爬行?原來好處這麼多!
    可是,難道我們就此應剝奪孩子爬行的樂趣嗎?爬行,是嬰兒時期一項特殊的身體活動,是連接寶寶坐和走之間的活動形式,更是寶寶運動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對寶寶未來身體機能、生理及心理方面都有很多好處。1、爬行可以幫助大腦發育,加強大腦對手、腳、眼等神經運動的調控,有利於對未來平衡感、手眼協調能力、粗細動作的發展。
  • 寶寶爬行很重要!這些好處你知道嗎?
    其實這樣是不對的,爬行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其實很有益。那麼爬行對寶寶有哪些好處呢?1.增強肌肉力量。在爬行的時候,寶寶是只用四肢來支撐身體的重量,腹部離地,這就能夠鍛鍊到寶寶的手、腳及腰、腹、背、四肢,促進骨骼肌肉的生長發育,這也是為以後寶寶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2.提高身體協調度。
  • 讓他爬行,讓他坐立,讓他努力鍛鍊好自己
    寶寶的成長是迅速的,一個不經意現在的他已經能夠獨立爬著然後坐起來,再爬幾步,順著沙發自己站起來,雖然還不會走,但應該也快了,大概是在6個多月時他開始自己努力爬行,那會老媽還說他怎麼爬的這麼早,一般都是7個月多才會爬行,其實他那時的爬行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爬行,而是自己胳膊用勁,然後兩個腿拖著爬行
  • 爬行對寶寶的五個好處,有助於寶寶健康成長
    成年人看起來很簡單的爬行動作,對寶寶來說確是個複雜的過程,因此有人說會爬行且爬得快的寶寶長大後更聰明。那麼爬行究竟對寶寶成長都有什麼好處呢?好處一:有助於寶寶的身體發育寶寶學會走路前,爬行是他必須經歷的階段。對寶寶來說,不僅可以通過爬行來尋找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且爬行是寶寶最重要的運動方式之一。寶寶在爬行時需要調動諸多肌肉組織,這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十分有益的。
  • 鍛鍊寶寶爬行的辦法和注意事項
    爬行可以使寶寶的手、腳及胸腹背部、四肢的肌肉得到鍛鍊,逐漸發達,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學會爬行確實是了不起的成就,所以我們應該幫助寶寶開始爬行。1. 使用玩具,引導爬當寶寶坐得很穩以後,他的雙手解放了,可以把他喜愛的玩具放得離他身體遠一點,他會慢慢從彎腰、探手、趴下去直到向前挪動。2.
  • 家有愛寵:鍛鍊「四腳吞金獸」的爬行技能,為「進化」打基礎
    爬行是在寶寶走路之前的一項運動技能,不僅可以鍛鍊孩子肢體,還能讓骨骼更強壯,同時也為走路打基礎,家長們要多多鍛鍊寶寶的爬行。寶寶何時開始爬行?爬行對於小寶寶來說也算是一個劇烈的運動,正常足月的新生兒在7~8個月的時段裡就開始接觸爬行了。
  • 模仿動物爬行真能鍛鍊身體嗎?連美國海軍也在用
    如果在公園看到四肢著地的爬行大軍,相信大家都不會詫異。因為有些大爺大媽們堅信這種返祖的鍛鍊方式,對頸椎、腰椎、心臟和大腦都十分有益,有人宣稱勢要將爬進行到底,甚至還收起了徒弟。這到底是心理作用還是說爬行真有這麼好的鍛鍊效果?首先告訴大家,這個奇葩的鍛鍊方法還真不是民間發明,最先也是從國外火起來的,而且練習者中年輕人真不少。或許是在健身房太無聊了,大家就喜歡上了這個開發自身原始力量的動作。
  • 鄭州市民熱衷爬行運動 醫生:是回歸自然的健身(圖)
    只見他們戴著手套,四肢著地,彎腰弓背,有的在公園小道上獨自爬行,有的則幾個人個人結伴爬行,分布在公園各個位置,任過往市民圍觀議論,他們依然爬得淡定從容。  據了解,這支爬行運動隊伍從最初的一、兩人發展到現在的40多人,有人從2010年就開始如此鍛鍊,也有人新近加入,每次爬行時間從20分鐘到1小時不等。他們認為,爬行健身效果十分明顯。
  • 「爬行運動」治百病?有利腰椎 不是人人適用
    張老伯「爬」了一年多後,感覺自己的頸椎輕鬆無比,以前的腰疼病也不輕易犯了,身體越來越輕鬆,而且睡眠和食慾也都改善了。如今,張老伯每天至少要爬行半個小時,爬行距離至少1000米。同時他還帶了兩個徒弟,跟著他一起爬行。他表示一定要將「爬」進行到底。
  • 一個能鍛鍊全身的動作,原地爬行,簡單有效,可以練到全身肌肉
    而爬行則是一種原始的本能的運動方式。直立是人必需的姿態,但為了身體的健康,我們不妨打破常態,給身體一個回到「原始」狀態的機會。爬行的好處:爬行健身可將全身重量分散到四肢,以減輕身體各部位,尤其是腰椎的負荷,故對防治腰椎部疾病、腰肌勞損以及多種頸、肩、脊柱病有一定的療效。
  • 爬行好處這麼多,可是寶寶偏偏不愛怎麼辦?用4招來解決
    我們都知道爬行對寶寶來說,益處多多:不僅能豐富大小腦之間的神經聯繫,有助於大腦的發育、有效地刺激頸部發聲器官,有助於語言能力的發展,也有助於促進寶寶全身肌肉的鍛鍊。雖然爬行的好處很多,但是很多寶寶到了八九個月還是不會爬行。爸爸媽媽們該怎麼引導呢?
  • 老人組團龜蛇爬行走紅 自稱鍛鍊筋骨延年益壽
    近日,廣州一名91歲的老人每天帶著一群老人在公園組團模仿龜蛇爬行的事情走紅網絡。他說自己從小愛運動,後來生病琢磨出龜蛇爬行,以此鍛鍊筋骨延年益壽。那麼這樣的鍛鍊科學嗎?(來源:珠江新聞眼 記者:蔡志祥)
  • 爬行不足會導致感統失調,寶寶爬行別忽視
    我們不僅要讓寶寶多爬,還要讓寶寶爬夠500個小時,如果能爬夠800小時就更好了!一般來說6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匍匐爬行,然後會進入手膝爬行階段,直到學會走路,爬行將持續7-8個月左右的時間。那麼爬行究竟給寶寶帶來哪些好處呢?
  • 如何教寶寶學會爬行這本事
    現在的父母對寶寶的爬行有著越來越多的認識,也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一不小心卻很容  易走進誤區。有的父母認為,爬行是寶寶自然而然的事情,長得差不多了自然能學會;有的則認為爬行好處多,早早就急著讓寶寶學爬;還有一部分爸媽正為無法提供給寶寶爬行的空間而發愁。中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梁立陽介紹:從人的生長發育過程來講,爬行是一個關鍵的過渡階段,要關注但不能過分操心。  爬行既是寶寶發育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同時也對生長發育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