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世外桃源般的詩情畫意,走進安徽古村落(二十六):淮北濉溪老街,讓攝影人趨之若鶩的地方
跟著大象去旅行! ——郭黎育的攝影故事
此刻,願浮世萬千中你我都是一個中國傳統村落的守護者!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
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
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
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
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
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老街,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幾多變遷,
它是小鎮歷史和文化的積澱,
是懷舊情結的寄託之地。
一、在臨渙,那些不為人知的風景
臨渙古鎮曾是西周宿男國國都,
鎮周邊現存的4.5公裡長春秋戰國時期古城牆,
是國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縣級古城牆。
臨渙棒棒茶有六百年歷史,
為這片土地增添了一些神奇色彩。
因臨渙距京杭大運河僅15公裡,宋時商賈雲集。
在此歇腳的商人不光咀嚼著茶梗,
也在咀嚼著自己的人生。
離開古鎮的當天清晨,我又走過那條老街。
臨渙老街不長,特別是兩座古香古色的茶樓,
你一晃就可以走完。
但臨渙老街歷史文化資源豐富,
來來往往的遊客以及攝影愛好者穿行其中。
文昌 宮原名尚書宮,
位於古鎮東北角,始建於唐代,
曾經吸引白居易、孟浩然眾多
文人雅士到此求福雅聚,揮毫潑墨。
淮海戰役總前委曾駐於此。
臨渙燒餅是一種沒有淡旺季之分、
大眾化的傳統食品。
關於臨渙燒餅的來歷,
還有一個美好的傳說。
燒餅不僅是一種名吃,
它還見證了當時社會的封建習俗
及夫恩妻賢的一種美德。
在臨渙鎮,不僅僅是醬菜、棒棒茶、
培乳肉、羊肉湯、馬蹄燒餅等土特產聞名,
其糕點製作也堪稱一絕。
走在臨渙的集市上,
不時能聞到烘烤月餅和製作糕點
而散發出來的那種香甜的味道。
當地手工製作傳統香油月餅歷史悠久。
一代又一代月餅製作藝人秉承師訓和祖傳的秘方,
將手工月餅酥香味美的老味道延續至今。
臨渙現存二十餘家老茶樓,
最有名的兩家是南閣茶樓和怡心茶樓。
這兩家茶樓坐落在同一條街上,
歷史都超過百年,門面同樣簡樸。
茶樓的內部因為經年煙燻火燎,
大半黑乎乎的,
擺著幾張八仙桌或是陳年古董般的木茶桌,
配數條長凳,大部分都已缺角少稜,
漆色也早已斑駁,
配上那些土舊茶壺,倒也很是搭調。
我在怡心茶樓要了一壺茶,
在黑色的茶碗裡倒了一點深黃色的茶水,
小心翼翼地啜飲,湯色很濃,
菸草味摻和著茶水味,
在那煙氣茶香的氤氳中,
時間變得緩慢而黏滯。
九點之後,從全國各地輾轉而來的
攝影愛好者、遊客相繼登場,
用自己的心靈去感知古鎮文化。
茶館裡開始熱鬧起來,
十點之後淮北大鼓、泗州戲、評書相繼上演,
茶客們在百年老茶館裡喝茶喝的就是放鬆。
二、濉溪石板街,即將消失的最後記憶
濉溪縣,可能許多人都感到陌生,
可一提起口子酒,
恐怕沒有多少人不知道口子酒的招牌。
濉溪老城,俗稱口子集、口子,
緣於春秋戰國時為汴水入濉之口,
至金元又成了溪水入濉之口,
故又稱濉溪口,也就是今天的濉溪縣。
濉溪老城有一石板老街為歷史遺存。
老街位於城東南口子橋老濉河畔,
據說是清鹹豐年間由著名紳士周俊哲舉義倡建。
老街東起河西岸,西至關帝廟巷南頭,
全長不足一公裡,街寬五米,
全部用青石塊鋪成,年深日久磨得發亮。
兩邊豎立著各個年代的歷史建築,
承載著濉溪老城上百年的歷史與記憶,
成為彌足珍貴的寶貴資源。
到達濉溪縣城,已是中午時分。
走過口子橋,就到了濉溪石板街。
這條承載淮北城市記憶的的老街,
目前正進行著一場意義非凡的保護性修繕中,
改造力度很大,
以更好地保留和傳承濉溪特有的歷史文化。
漫步在石板老街上,望著傷痕累累的青石板,
還有那些搖搖欲墜的老屋,感慨萬千。
遙想當年市井繁華,百家店鋪林立,
酒肆飯鋪、銀號茶坊、
醬菜糕點、民生雜貨等一應俱全。
如今,昔日的繁華全無蹤跡,
寧靜的老街似乎喃喃敘述千年的滄桑。
石板街周圍已經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唯獨石板街還保留著原來的面貌,
老人們難捨舊情,牽念老宅,
堅定的孤守著自己的家園。
在這裡,最常見的便是老人、貓咪、小狗。
這裡留下的大都是一些年過八旬的花白老人,
暖暖的陽光照在鋥亮的石板上,
老城的味道頓時彌散開來。
很喜歡老街的這份積澱著
上百年光陰的現世安穩。
很喜歡老人與貓那溫馨和諧的畫面。
對於這些留守老人、空巢老人而言,
貓是他們最離不開的伴了。
當貓伸懶腰的時候是毫無防備的,
這是舒適與信任的表現。
他們忙忙碌碌了一生,
最後能夠與貓咪、小狗們一起
在這已經人去樓空、斷壁殘垣裡,
雖常被打擾卻能安靜地生活,
便是最大的安慰了。
民工夫妻在工地上,生活艱苦,卻很溫馨。
這就是生活,因為他們一直有希望。
他們懷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日子過的很簡單,但很幸福。
當我們拿著相機,
為他們拍下一張張細節生活照時,
他們總是樂得合不攏嘴。
傳統工藝的老式石磨麻油作坊,
老百姓總忘不了石磨香油的味道。
以前每天都叮叮噹噹的敲打個不停的鐵鋪,
生意也蕭條了。
街頭少一個店鋪,沒有多少人會在意,
但如果少了這個鐵匠鋪,
對一條老街來說,
那肯定是少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這樣一座飽經風霜原汁原味的老城,
已開始改造,我只想用我的鏡頭,
忠實地留下老街永恆的模樣。
雖然老房子破舊,
但那裡有許多人一輩子的記憶!
離開,回望石板街,
幾許失望、幾許感傷,
漫上心頭。
時過境遷,世事變幻,
石板街,真的老了。
許多時候,
只喜歡一個人去感受
古鎮之美、古人之態。
此去經年,
光陰的故事裡,
靜水流深中,漸漸走向淡定!
也許你還喜歡:
三河古鎮,古典悠然之美!
臨渙古鎮:老茶館裡的人生!
關於作者:
郭黎育(大象)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義烏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我將憑著善良美好的心地以及對這個世界的愛來拍攝
那些激發自己無限幻想的景象,同時把它描述給大家……
所有的攝影作品均為本人原創,歡迎大家轉載,
如果方便,還請大家帶上大象二維碼,不甚感謝!
大象微信:daxiangyouxing
喜歡大象文章,可以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