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遍野的芒果樹,陽光明媚的產地,滿山蔥蘢的芒果林……每到一處,都是不一樣的風景。
有人說,"好想和你去旅行"、"下次一定要跟你去",可當你真正邁進果園,深入到分包現場,也許你會猶豫下次是否願意同行。
因為正處芒果口味最佳時段,通往凱特芒核心產區的仁和道路上,運輸芒果的貨車絡繹不絕,在僅有的兩條車道上飛奔。
當來到行業大哥——D哥家裡時,我以為吃完這碗方便麵,便可以前往採摘的果園。但當一輛貨車停在門口,"超健組合"忙不迭地卸果,搬果。我才知道,產地採果的第一件任務,不是採果,而是分裝、打包這些近兩噸的芒果!
每個大框裝有約80斤芒果
摺紙箱、放標籤、篩果、套網、稱重、裝箱、打包、貼單……7個人各司其責,顯然我這個新手只能被分配一些簡單的工作,如摺紙箱、放標籤、貼單這樣的活,而篩果則是由D哥親自把關,"這個斑多"、"那個流漿了"……對初識芒果的我來說,並未覺得有何差別。
就這樣,從下午2點一直忙碌到晚上7點,直到最後一件裝好的果子送上貨車,才將工作告一段落。
401件包裝整齊的芒果上車,你的芒果可能就是我包的喲
踏入果園時,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一個400來平米的遮陽棚子裡,分果的果農忙得不亦樂乎。他們熟練而輕快的把芒果分級——精品、一級、二級、次果、冰雹果,便是在這裡完成了初選。一些成熟度低,有病蟲害、畸形,連次果都算不上的芒果,只能寂寞的堆在角落成了山。
而最終果子分級的決定權,依然在於老道的D哥。
我也在這裡完成了芒果的第一堂課。"這個叫冰雹果。6月份攀枝花落了一次冰雹,冰雹打在果子身上,造成了創傷,就和人一樣,傷口隨痊癒結巴,雖然不影響口感,但只要有冰雹疤痕,再好的果子都只能算次果。"
D哥正拿著芒果給我做現場教學
"這種條紋,是葉子擦出來的"、"這個小孔,是果食蠅產卵鑽的孔"、"這個果梗太短流漿了,不能放箱"……D哥一邊拿著果子,一邊如數家珍的把芒果特點、分級的標準統統介紹了一遍。短短半個小時的現場教學,比起在網上查資料,效率高多了。
果園和棚子有數百米距離,汽車根本無法進入,我們只好搭乘轉載芒果的三輪車,搖晃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
進入果園的路只有1米多寬
當真正第一次踏進芒果林時,眼前的景象,讓我震撼無比。滿山遍野的芒果樹,一棵棵垂滿了待採的芒果。摘袋的、剪果的、裝筐的、背筐的、上車的……各個環節的果農駕輕就熟,還沒準備好設備拍攝,一棵樹上數十顆芒果,已摘採完畢。
帶著D哥傳授的經驗,我躍躍欲試,想找到一顆精品果。
"紅頭兩指寬、表皮光潔無斑、果形對稱飽滿、重量600g以上……"對,就是它了。"啪"的一聲脆響,果實從樹上被我摘下。弟弟卻潑來一盆冷水——"果子不能裝箱了,果梗沒留足3-5釐米,流出的漿會汙染果皮和其他芒果。"
一枚好好的果子,就被我這麼隨手一摘,從精品果跌到了不知命運的歸屬。
我摘下了第一顆芒果
正午的陽光曬在人的皮膚生疼。忙碌的果農絲毫沒在意,皮膚被曬得黝黑髮亮。
我靠近一位正在剪果的大姐:"大姐,你一天能掙多少錢?"
大姐操著濃濃的攀枝花口音:"我們掙不了多少錢,一筐一塊錢。"然後便不再理我,剪刀繼續在枝頭穿梭。
我顯然打擾了工作的大姐
一位果農正在剪下一顆小果
我掂了掂旁邊的筐子,估摸著重量在50、60斤上下。每天她要裝滿這樣的筐子150個,一個人摘下7500斤芒果。
背筐的則換成了清一色的男人。芒果樹生長在山坡,從山底到山頂約有30、40米的距離。對一個普通人來說,負重50、60斤在平地上,都步履艱難,而他們卻需要在近60度坡度,溼滑的山坡上一天往返上百次。
一筐芒果的重量約50、60斤
行程的最後一天,我們驅車前往D哥山上的家。
和通過芒果園的山路一樣,這條雙倍於"山路十八彎"的路,只有一輛車可以通行。D哥為方便村裡的人出行,自己出資開闢了這條約有2公裡的水泥路,我們在車上打趣說:"這條應該叫D哥路。"
蜿蜒的小路便是D哥出資為村民們修的
車子貼著山緩慢前行
D哥的家位於山頂處,屋子下面就是自家幾百畝的芒果園。比起外面採摘一空的園子,這裡依然有一半的芒果尚未採果。D哥說:"有些是培育的新品種,再留留看。有些是精品,只留給定製客人的。"
高處的樹梢上掛著兩枚紫紅的芒果,我問了問:"那兩顆是新品嗎?真好看。""不是。那也是凱特芒,你走近看,朝陽光的地方就是紫紅色,沒被陽光照射的地方,就沒那麼紅。"
順著山坡摸到山下,細緻觀察了一下兩枚果子,真如D哥所說,頂部朝太陽的地方特別紅,而頂部陽光沒那麼強烈的地方,紅中透青。
D哥家園子的果子還套著袋
山林園子裡偶有雞叫聲傳來,"超健組合"提議,"要不我們抓只雞回去燉湯喝。"於是大家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D哥扔出兩枚自然熟的芒果,作為誘餌準備抓雞,但這些吃著芒果長成的雞,顯然已對芒果沒那麼"感冒"。家中的爺爺奶奶,只好使出"殺手鐧",一把玉米撒下,隨著"咯咯咯"的喚叫聲,一山上百隻雞蜂擁而至。
林子裡跑的雞,明顯比家養雞野性,還沒等靠近,又四下逃開。如此數次,終於抓獲一隻貪吃的公雞。雞雖不大,卻有著在山林裡鍛鍊出來的一身"腱子肉",拿在手中沉甸甸的。
深藏不露的弟弟成了我們的廚藝擔當,清理、剁塊、醃製……三下五除二,一鍋雞湯、一盆辣子雞,已端上飯桌。飄著土雞獨有香味的雞湯,面上一層黃澄澄的雞油,喝在嘴裡似乎總有蘊藏著一絲芒果香。而幹香的辣子雞,則讓桌上5人直呼過癮。
滿滿的一座農家菜
吃著芒果長大的雞,雞湯看上去也更黃
夜晚的攀枝花,褪去了白天的炎熱。幾杯啤酒下肚的D哥,脫去上衣,打起了"光膀子",一邊舉杯,一邊回憶著自己20年的芒果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