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在轉型 日本企業在變道

2020-12-24 電科技

近年來,就在中國家電企業集體轉型,謀求高端精品、智能製造,以及品牌年輕化、營銷時尚化時,日本的家電同行們卻在紛紛轉換戰場:從海外的生產全面回歸本土製造。這到底又是為什麼?

 

近日,來自日本經濟產業省一份數據表明,受到日元持續貶值,以及中國的人工成本上漲,日本家電企業的海外生產成本優勢正在減弱,本國的家電製造產業開始全面回暖。有的日本企業開始利用日本國內工廠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對生產轉移到海外的舉動踩下急剎車。

換句話說,日本家電製造業開始回歸本土,轉換新的賽道。今年以來,日本家電企業從海外工廠購買產品的金額比一年半前減少13%,日本國內市場上進口產品的佔比也在下降。這不是因為大量的外資企業搶佔日本家電市場的份額,而是日本家電製造產業的全面回流和回歸。特別是選擇逐步減少在中國投資建廠的投入力度。

不經意間,過去30多年以來中國家電製造產業一直「引以為榮」的大規模、低成本競爭優勢正在快速消失。接下來,面對全球的競爭對手,在沒有人口紅利、政策紅利,以及本土差異化競爭力的中國家電企業,又如何能夠繼續與外資洋巨頭們「硬碰硬」展開競爭?

來自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調查顯示,中國大中城市普通工人的月薪在5年間上漲20~30%。如果再加上原材料的成本、匯率的波動,以及物流成本等一系列生產製造成本的增長,中國家電製造產業的成本優勢與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相比,正在快速消失。事實上,這給很多中國企業的海外出口和貿易,也帶來不小的挑戰:必須要變「中國製造出口全球」為「中國家電全球製造」,才能適應和對衝不同國家和地區勞動力成本波動的衝擊。

日本家電產業的全面回暖,同時敲響中國家電製造產業發展的新警鐘,這到底是為什麼?當前中國家電產業的轉型升級,能否激活新一輪市場需求和增長空間?最終,中國家電如何應對歐美日韓等企業的製造工廠回流潮,所引發一系列外部競爭環境和要素的變化?

隨著低成本製造從優勢變成劣勢,對於中國家電產業和企業來說,這絕對不是經營轉型、產品升級所能解決的問題,如當前從低端向中高端、從製造向創造。唯一可以突破的方向就是,徹底拋棄過去的道路,建立新的發展新跑道,構建新的差異化競爭力。

雖然當前勞動力等製造成本持續上漲導致的中國家電製造優勢下滑,但是中國家電產業鏈上下遊的配套和供給優勢仍然非常的明顯和突出。如何利用當前的產業鏈優勢完成新道路的打造?這無疑需要各個家電廠商去探索並發現自己的活路。

同時近年來面對大量歐美日韓家電同行,中國家電產業還有一個競爭優勢,那就是我們正處在一個節節上升的通道,採取的是步步緊逼的進攻姿態,而且還敢於在家電產業的智能製造、科技創新等領域進行大手筆,大資源的投入。這與歐美日韓的防守姿態、保守打法形成鮮明的對比。

接下來,面對這一輪的外資洋品牌家電製造的「回流潮」,中國家電企業們考慮的問題,已經不是造幾款好產品、推動渠道的升級、或者科技創新的持續投入。而是重新思考,應該如何對製造優勢、研發優勢,以及營銷推廣優勢等資源進行重組,並結合中國當前最為活躍的資本併購力量,進行各項生產要素的重組與再造。

相信,中國家電產業集體反彈的拐點,就在下一個賽點!

電科技專注於TMT領域報導,青雲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投稿請登錄: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務合作請洽:marketing#diankeji.com

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文字版權歸電科技所有,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本站轉載文章僅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電科技立場,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家電在轉型日本企業在變道!
    近年來,就在中國家電企業集體轉型,謀求高端精品、智能製造,以及品牌年輕化、營銷時尚化時,日本的家電同行們卻在紛紛轉換戰場:從海外的生產全面回歸本土製造。這到底又是為什麼?寧言||撰稿近日,來自日本經濟產業省一份數據表明,受到日元持續貶值,以及中國的人工成本上漲,日本家電企業的海外生產成本優勢正在減弱,本國的家電製造產業開始全面回暖。有的日本企業開始利用日本國內工廠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對生產轉移到海外的舉動踩下急剎車。換句話說,日本家電製造業開始回歸本土,轉換新的賽道。
  • 當下家電企業轉型進化急需的核能量
    來源| 經理人傳媒旗下《經理人》作者:王海剛,上海錦坤文化發展公司家電行業正遭遇的四大困境當前,中國家電市場有一個公認的事實,家電行業走向成熟,進入存量市場競爭的時代。家電企業競爭在有限市場空間內展開搏殺,網際網路行業的跨界打擊,讓原本競爭慘烈的「紅海」變成「苦海」。
  • 格蘭仕加快向科技企業轉型,「國民家電」2019年很燃
    梁振鵬/文【作者系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家電/IT/網際網路行業分析師】家電行業目前處於滯漲期,傳統企業亟需以科技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企業轉型升級。2019年12月15日,格蘭仕集團與順德區政府、恒基(中國)正式籤訂合作協議,政企戰略合作共建世界級晶片產業生態鏈,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大引擎。這是繼9月28日發布全球家電行業第一款IoT(物聯網)晶片之後,格蘭仕向科技型企業邁進的又一大步。
  • 硬貼「科技」標籤,折射出家電企業從To C到To B的轉型尷尬
    家電行業進入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紅海時代已是不爭事實,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指導、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編制的《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家電行業銷售規模近4年來的高點是2018年的8211億元,2019年同比下滑2.2%至8032億元,今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國內市場零售總額僅有1172億元,同比下降36.1%。
  • 中國家電距離「德國製造」還有多遠?
    中國家電距離德國製造還有多遠?隨著一年一度的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將於9月1日再次拉開大幕,中國軍團再次成為本屆展會的絕對主角,由此這一話題再度受到中外企業的關注。作為與美國CES齊名的全世界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消費電子展會,透過IFA展可以看到存在於中國家電與歐美外資企業的差距。  首先體現在智能化戰略上。可以說智能已經成為各大領域和產業發展未來的最大趨勢。
  • 日本家電連鎖深陷泥潭 中國企業海外掘金
    山田電機在報告中指出,這部分出資額有80億日元將主要用於改善門店,10億日元將用於印尼等海外業務擴張,山田電機意圖通過整編同行擴大其家電零售市場份額,繼比酷相機CEO預測2015年總體零售額1萬億日元後,山田電機方面則宣稱未來銷售額將超2萬億日元。  近半年來,日本家電連鎖零售企業頻繁陷入同行併購浪潮,洗牌大戰風起雲湧,多家後位家電零售同行紛紛被行業內巨頭收購。
  • 陳言:日本家電巨頭接連淪陷 中國企業獲得品牌和技術的機會到了
    又一家日本巨頭的家電業務淪陷了。 日本家電企業虧損 已司空見慣 3月17日下午5時30分,日本東芝總公司就與中國美的集團合作內容正式對外發布。儘管這期間日本實現了電視從模擬到數字的技術轉型,爆發出大量市場需求,但這也沒有能夠解救夏普於危難之中。 「龜山神話」漸漸成為了夏普經營上的巨大負擔。「用液晶電視來煥發出夏普青春。」大量刊登夏普廣告的日本財經媒體,用了最好的語言歌頌過的夏普,但現在只剩下遠嫁鴻海的命運了。
  • 日本家電為敗走中國,中國家電崛起,日本家電敗因竟是質量太好?
    松下、日立、東芝等日本老牌家電曾在中國消費者眼裡便是高質量、好口碑的代名詞,如今,它們在家電領域卻呈節節敗退之勢,有的退出了家電市場,有的被中國企業收購了家電業務,其他的也在逐漸丟失市場份額…… 這些足以證明,日本企業已經在中國家電市場已失去了核心競爭力,而海爾、格力、美的、小米等國產家電品牌的底氣卻越來越足
  • 夏普東芝被收購 日本家電企業敗在哪?
    【中國經營網注】日本家電企業的沒落,很大程度上不是日本企業技術與產品不行了,而是緣於其經營思維過於僵化,市場反應過於遲鈍。本文來自新浪創事記。  3月17日晚,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已與東芝株式會社就收購其白色家電業務事項達成諒解備忘錄,美的將通過收購獲得東芝白色家電業務控股權。
  • 日本家電巨頭被中國收購,「中國芯」走向國際舞臺,日本人懵了!
    但是,近些年國內的科技不斷的發展,我們對於家電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而那些原本受到國人追捧的日本品牌卻逐漸的沒落,甚至很多都已經被中國企業收購了。在上世界的90年代,日本的家電品牌索尼、夏普、松下、日立、東芝以及三洋並稱為日本彩電的六大巨頭,也是日本家電行業的支柱品牌,不過隨著這些年國內品牌的不斷崛起,很多日本品牌都已經被中國收購,家電行業基本都是由中國的企業運營。目前所有的日本品牌中,能夠在市場屹立不倒的也就只有松下和索尼了。
  • 從家電圈轉戰科技界,為美的集團和中國家電帶來了什麼?
    作為中國家電業第一家從家電製造商向科技創新商轉型的企業,美的集團過去一年來跨界力度之大、轉型動作之快、轉型態度之堅定,超出外界的想像,更超出自身預期;那麼,轉型成為科技創新集團一年來,美的到底收穫了什麼?透過剛剛公布的美的集團2017年度報告,或許從中能找到一些答案。
  • 日韓傳統家電企業變賣資產,國內家電行業如何過冬
    家電產品銷量全線下滑,國內公司逐步開源節流,國外公司開啟了賣賣的節奏。整個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家電行業還能夠迎來春天嗎?國外家電巨頭出售產業近日,日本家電品牌日立再次傳出售6成左右海外家電業務。松下正處於家電市場節節敗退的下滑通道之中。根據市場研究機構中怡康的數據顯示,松下電器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已不容樂觀,其冰箱、空調市場排名被擠出前十,小家電也遲遲未能形成規模。日本家電行業紛紛出售和調整自己的家電業務,而韓國的三星和LG日子也並不好過出售、退出成為主旋律。
  • 威靈電機聚焦家電、深化轉型
    2014年第三季度發生在歐美家電品牌間的大併購,給遠在中國順德的威靈電機帶來了喜訊——威靈電機在海外最大的兩個客戶惠而浦和伊萊克斯,分別收購了意黛喜和GE家電。
  • 「差異化」思維激發寧波家電業轉型生命力
    緊跟消費需求變化和消費時尚變遷,針對性生產家電產品,是我市家電產業轉型的重要抓手。隨著消費群體的年輕化,有個性、重健康、高品質的家電產品,逐漸成為剛需。可喜的是,近年來家電行業的「寧波創造」紛紛冒頭,催生一批消費者津津樂道的「爆款產品」,它們用差異化競爭的思維,激發了傳統家電業轉型升級的生命力。  解密網紅榨汁機的誕生  「你看這簡潔圓潤的線條,清亮的配色,復古的把手和圓盤設計,是不是顏值超高!
  • 日本Biccamera轉型路徑的中國樣板:國美的新零售
    商業模式的創新對一家實體零售企業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2013 年,位居日本家電零售第二位的Biccamera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2012 財年,Biccamera的經常性利潤下滑72%,僅為61. 7 億日元,比預期的 110 億日元業績利潤縮水近 50 億,而淨利潤更是下滑了56%,整個 2012 財年僅為 50 億日元。
  • 日本三大家電品牌脫困啟示錄
    ■海外觀察  □金旼旼   富士康將以約60億美元價格控股夏普,成為本周日本媒體鋪天蓋地報導的大事件。夏普,這一日本國寶級品牌即將落入一家臺灣代工工廠之手,深深刺傷了日本產業的自尊心。  何止夏普?索尼、松下、夏普,日本家電產業的這三張名片近年來集體遭遇經營困境。
  • 中國家電六強,逐鹿國際市場,能超越日本曾經的家電六巨頭嗎?
    大體來說,國內白電市場的品牌主要是格力,美的,海爾三家企業,加上三家主要的電視生產企業TCL,創維,海信,組成了中國家電企業的主要力量,可以稱之為家電六強。一些主要的家電產品像家用空調,洗衣機,冰箱,平板電視等,中國的產量都位於世界前列。
  • 日本家電消亡史
    ,與此同時,隨著日本國內經濟形勢好轉,憑藉日美同盟關係,日本家電企業也開始頻頻從美國引進技術,這為50年代日本家電業的興起起到重要作用。 對比中國市場,日本家電產業1955-1974年這一階段與中國改革開放到「家電下鄉」結束時期較為相似,在很多層面表現出了較高的相似性,當然由於時代背景、市場結構等方面的不同,兩者也表現出一定的差異。 中日家電普及階段的相似性主要體現在: 技術引進、政策保護推動家電產業興起。
  • 繼日本松下夏普日立後,如今韓國雙雄三星LG也兵敗中國家電市場
    最近五年多來,在中國家電市場相繼步入轉型、變革調整期,主流消費人群的年輕化帶來的多樣化背景下,韓國雙雄三星與LG也相繼進入一輪發展的調整期和迷茫期。過去幾年,從松下、東芝、日立、三洋、夏普等日本企業的電子、電器業務,在中國市場上出現斷崖式下跌,引發一片日企衰退的風潮;不過短短幾年,三星、LG兩大韓國巨頭,再次兵敗中國的電子、電器市場,這背後到底是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大,還是日韓企業的戰略重心已經不在這一領域?在日韓企業相繼於中國市場衰退、走低背後,又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家電廠商警惕?
  • 中國家電之都,難續輝煌-虎嗅網
    中國家電看廣東,廣東家電看順德。 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0胡潤中國10強家電企業》榜單顯示,來自佛山順德的美的、新寶以及格蘭仕入圍全國前十,彰顯出順德家電製造業的強勢。這一年,鄧小平南巡最後一站來到順德的珠江冰箱廠,說出了那句對中國經濟改革影響深遠的話:「發展是硬道理」。 這對於當時積弊已久,試圖謀求轉型卻久不能成行的順德而言,這是一劑強心針。「順德早期的家電企業都是由政府出資並主導經營,這種模式早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產權上的風險也在不斷累積。」有業內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