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磁場正快速遠離加拿大,北極定位精確度受威脅,專家緊急應對

2020-12-25 茶馬星球視野

地球是有生命力的。在它的皮膚深處,熔化的鐵河就是它的生命血液,正圍繞著它的核心跳動。而這種可移動的鐵正是產生磁場的原因,從而讓我們看到美麗的北極光,並且創造讓我們活著的基本條件。

但是根據1月9日科學雜誌《自然》的說法,一些奇怪的事情正在地球的深處發生,這些怪事導致北極磁場快速離開加拿大,向俄羅斯西伯利亞方向移動。

該現象將導致全球地磁專家對世界磁場模型進行緊急更新應對,因為它會改變北極磁場的確切位置。地球磁場模型負責管理現代導航系統,該模型是導航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於從船舶導航的地理定位系統到智慧型手機跟蹤器以及地圖定位。

當前的模型有效期到2020年,但由於北極的突然變化,研究人員不得不提前進行應對。《自然》雜誌報導稱,全球GPS所需要的北極位置的精確度,目前已接近「導航誤差的可接受安全極限」。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和英國地質調查局的地球物理學家每年都會檢查地球磁場的變化情況。因為在地核中翻騰的液態鐵並不是以一致的方式移動,所以這種檢查非常有必要。2016年在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東部深處的部分磁場出現了暫時加速,這個變化過程被衛星捕捉到了。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環境信息中心的地磁學家阿諾德·朱裡亞特表示,精確度誤差一直在增加,磁極運動的速度很快,這使得北極地區更容易出現較大的誤差。自1831年以來,北極磁場的運動一直是研究的對象。最初它以每年約15公裡的速度進入北冰洋。但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它的運動速度加快了。現在它以每年55公裡的速度移動。在過去的100年裡,它變得越來越不可預測。

雖然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解釋這一現象,但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地球內部大量液態鐵的移動。《自然》雜誌上這樣寫道:「北極的快速運動可能與加拿大地下的高速液態鐵噴射有關」。

北極的位置似乎受到兩個大塊磁場控制,一塊在加拿大下面,一塊在西伯利亞下面。現在西伯利亞如果用個形象得比喻描述的話,可以說它正在贏得比賽。此外隨著全球變暖,俄羅斯和加拿大北部開闢了更多的航道,這也帶來了潛在的致命問題。

這一變化和可能發生的地球南北極反轉很有關係。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為磁場可能發生的翻轉做準備,這種南北極轉換的自然現象每20萬到3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4萬年前磁極曾試圖交換但失敗了。

這意味著上一次磁極轉換發生在78萬年前,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它可能在幾個世紀內發生。 我們早就應該進行磁極轉換了。科學家警告說,一旦這個過程開始,可能需要1000年才能完成。在此期間地球磁場將受到損害,可能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對電網造成嚴重破壞,地球上的生物很容易受到太陽輻射劑量增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加拿大重新繪製北極地圖 擬將北極納入領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12月10日報導,雖然加拿大地圖並未涵蓋北極,也無完整的科學證據證明北極屬於加拿大,但加拿大正在繪製納入北極的新地圖,且擬宣布北極為加拿大領土的主張。據報導,加拿大上周已向聯合國大陸棚界限委員會提交了一份正式科學報告。這份科學報告涵蓋加拿大大西洋12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主張。
  • 北極冰川正快速融化,2030年可能化完,專家稱後果很嚴重
    我國氣候專家也對此做過總結:厄爾尼諾現象。說到底這跟北極變暖有關,北極變暖造成北極極地渦旋的束縛力減弱,導致極地渦旋冷氣流擴散到我國,加拿大和美國等國家。 為了應對全球變暖,早在2015年世界多個國家籤署了一份關於控制全球氣候暖溫的《巴黎協定》。希望到2100年,全球氣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
  • 北極升溫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部分與會國家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認同北極迅速升溫正嚴重影響當地及世界其他地方,因此呼籲採取行動,延緩北極地區升溫。這次為期一天的會議名為北極事務全球領導力大會。參加會議的有20個國家以及歐盟,其中包括美國、俄羅斯等8個北極理事會成員國和中國、日本、印度等12個非北極國家。
  • 加拿大開發量子防空雷達部署北極
    原標題:加拿大開發量子防空雷達部署北極 可有效探測隱身戰機(圖片來源於網絡)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4月25日報導稱,加拿大已投資270萬美元研發量子雷達,這項新技術將大大提高對隱身戰機的探測能力。    這項技術由滑鐵盧大學研發出來取代現有的北極雷達站。從理論上講,量子雷達探測物體的精確度高於傳統雷達。它利用的是量子照射——將糾纏態光子對剝離出來的過程。迄今為止,這項技術只在實驗室進行了測試。
  • 歷史:加拿大北極探險隊1913-1916
    【歷史:加拿大北極探險隊1913-1916】在加拿大北極考察1913年至1916年是在科考北極圈組織為首韋勒傑爾默爾·斯特凡森。 探險隊最初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贊助。加拿大接管了贊助,因為有可能發現新的土地,Stefansson雖然出生在加拿大,現在是美國人,但他重新建立了加拿大公民身份。探險隊分為由Stefansson領導的北方黨和由R M. Anderson領導的南方黨。北方黨的目標是探索加拿大北極已知土地的北部和西部的新土地。
  • 加拿大為何強制因紐特人北遷定居北極群島?
    ▲二戰期間美軍在阿拉斯加的軍事部署而此舉,對加拿大在北方的權利主張構成了潛在威脅。▲《流放者》紀錄片拍攝大多數因紐特營地都被設置在遠離原有的貿易站的地方,為的是鼓勵因紐特人自給自足,遠離外部物資。1956年,加拿大皇家騎警正式入駐格裡斯峽灣,因紐特人定居點也隨之建立。
  • 北極重要性日益顯現 美海岸警衛隊缺乏應對措施
    現在北極的情況與湯姆·克蘭希小說中描寫的一般無二。俄羅斯正積極地在該地區實現和拓展著其訴求,北極周邊各個國家之間的邊界問題仍然懸而未決,北極冰山在快速地融化,以前冰封的海面上已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海上航線。
  • 國際最新研究:北極大部分北極熊或在2100年遭遇生存威脅
    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項關于禁食長度影響北極熊存活率的研究論文稱,受氣候變化影響,北極的大部分北極熊亞群可能會在2100年遭遇生存威脅。
  • 加拿大是如何一步步穩固北極土地主權的?
    面對來自國家內部的矛盾,以及北極地區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加拿大政府通過一系列政治、法律和軍事舉措,一步步主張和鞏固自己在北極地區的主權。目前,加拿大與美國在波弗特海和西北航道上就存在比較大的主權爭端。眾所周知,加拿大雖然國土面積大,卻在綜合國力,軍備實力和國際話語權等方面與美國稍遜一籌,加拿大是如何應對來自美國的挑戰的呢?
  • 沒有北極熊,北極還能叫北極麼?全球只有2萬6隻了
    北極熊生活在北極數十萬年,很難想像沒有北極熊的存在北極該如何存在。美國相關動物保護計劃呼籲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共同管理生計收穫,保護棲息地,並儘量減少漏油汙染的風險。相關計劃也致力於針對生活在阿拉斯加沿海的兩個美國北極熊亞群的管理行動,也為保護挪威,格陵蘭,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國家的北極熊做出了貢獻。由於北極熊喪失了很多海冰棲息地,北極熊在2008年被列為受危動物。自1979年開始記錄以來,北極的海冰面積持續降低。目前全球北極熊的數量估計為26000隻。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冷戰後,俄羅斯大規模收縮軍事力量,使北極地區美俄的緊張對峙逐漸降溫。進入新世紀以來,北極地區一度被世人所遺忘。但隨著北極冰川的融化和海底資源的不斷發現,其戰略地位愈顯重要,北極地區正由國際政治的邊緣地帶走向地緣政治的中心。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雪融化加速,北極在地緣戰略、自然資源、航運及科研方面的價值日益凸顯,北極「寒地」逐漸變為大國博弈的「熱土」。
  • 科學家稱地球的北極正在向西伯利亞遷移,未來北極將出現在亞洲
    如今北極不再是過去的樣子了,1900年,北極靠近加拿大。一個世紀後,它靠近格陵蘭島。在過去的18年裡,它以每年40公裡的速度向東奔跑,目前正朝著西伯利亞進發。
  • 地球磁北極移動太快,科學家提前更新磁場模型地圖
    之前跟蹤記錄地球磁北極移動的《地球磁場模型地圖》在2015年進行了更新,按照原計劃該地圖將於2020年更新,但是考慮到當前磁北極的快速移動,不得不提前一年更新地圖。研究人員稱,目前磁北極開始意外地從加拿大北極地區朝向西伯利亞方向移動,速度比預期更快。
  • 北極圈高溫北極熊受威脅?專家:網傳文章存在誇大成分
    北極圈高溫刷屏 專家:無明顯異常  專家稱,北極圈內部分國家氣溫高於往年,但北冰洋無明顯異常;如持續變暖將威脅北極熊等物種  今年夏天,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北半球國家被熱浪席捲。北京連發23個高溫預警,東北多地高溫突破歷史極值;日韓出現大範圍高溫熱浪;英國部分地區創下半個世紀以來最乾旱夏天的紀錄;加拿大魁北克省遭遇幾十年罕見連續高溫。  被稱為「地球冰箱」的北極,也未能倖免。近日,「北極圈現32℃罕見高溫」「北極海冰融化,無家可歸的北極熊面臨滅頂之災」等文章刷屏,再次引發公眾對全球變暖和北極熊生存現狀的擔憂。
  • 破冰北極:「北極八國」要壟斷北極
    西方媒體甚至預言,對北極的爭奪有可能像當年歐洲殖民者瓜分非洲殖民地一樣激烈。一貫「抱團」的北極理事會北冰洋周邊有加拿大、丹麥、冰島、芬蘭、挪威、俄羅斯、美國、瑞典八國。1991年,這八國籤署《北極環境保護策略》共同文件。5年後,八國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開會,發表《渥太華宣言》,從而成立了北極理事會。
  • 期待中歐攜手推動北極國際合作
    1989年,芬蘭政府在羅瓦涅米發起一項關於保護北極環境國際合作的動議,啟動了以「羅瓦涅米進程」命名的一系列國際協商,並於1991年在這座城市召開了鄰近北極的芬蘭、丹麥、冰島、挪威、瑞典、俄羅斯、加拿大和美國這八個國家的首次部長級會議,並通過了北極國家首項共同戰略——《北極環境保護戰略》,奠定了國際合作基礎,成為北極理事會的起源。
  • 世界氣象組織呼籲緊急應對北極高溫 俄羅斯西伯利亞6月氣溫創...
    世界氣象組織呼籲緊急應對北極高溫 俄羅斯西伯利亞6月氣溫創紀錄  Emma Chou • 2020-07-26 09:06:23 來源:前瞻網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僅兩天內就消失了43%的面積
    原標題:加拿大最後一個北極冰架坍塌,大自然開始了一場反噬76億人的清算?一開始,只是一陣雨,一次高溫,一場疫情,一座冰山的融化。後來...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僅在7月底的兩天內就消失了43%的面積,比美國紐約曼哈頓的面積還要大。
  • 北極「新開發時代」
    日益凸顯的北極商機  北極地區快速冰融使得北極航道的開發前景日益廣闊。在此情形下,經過俄羅斯北極地區的東北航道、經過加拿大海域的西北航道以及穿越北極點附近海域的中央航道逐漸開通,這將對全球航運產業的布局產生重要影響,改變全球航運和貿易的格局。
  • 「北冰源」海參 來自加拿大北極冰川的問候
    「北冰源」加拿大北極冰川海參是生於風光秀麗人傑地靈福建的華人謝小濱先生於加拿大北極冰川結合傳統捕撈方式創辦的一家企業,經過傳統手工捕撈。「北冰源」加拿大北極冰川參「北冰源」加拿大北極冰川參,來自加拿大北部北極冰川海域,加拿大幅員遼闊,緯度較高,冬季漫長而寒冷,尤其北部地區終年被冰雪覆蓋。寒冷水域的海參品質要優於溫暖水域,原因是寒冷水域海參成長時間長,體內營養物質和活性物質積累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