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推薦:線上活動辦了,線下活動也要辦不是~有錢就是這麼任性,但是錢要花在刀刃山,同樣來自於知乎的另一位大神大貓布給出了醬紫的答案~
前提條件:小型活動:20—200人,預算5000以內。
跟議論文一樣,時間地點人物時間。定下時間,選擇地點,預估人數,開始篩選和談場地。
考慮講師時間、同事時間、公共節假日時間、場地是否有空…… 綜合上面之後,確定時間。
確定活動時間為2小時,還是3小時。當然活動一般會延時,一般是半小時到1小時。
跟老闆談談,跟同事問問,若有免費資源,一定用上。
比如免費贊助食物,免費提供場地,免費贊助小禮物等等。這樣同樣5k能做更多事情。
討論一次後,也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省略的錢,哪些可以靈活。
是否開發票,發票是否另外加7%稅點,是否要定金,現場支付還是提前付款等,提前問。
是否能幫你收快遞,現場Wifi,麥克風,投影能不能用。現場吵不吵?電源插座夠不夠?
空調能用不?能不能放你們的海報、易拉寶?
場地放是否提供免費食物?他們是否有人協助你們?還是只有場地,你們自己搞定其他的。
從正門開始,是否能有指示牌?避免你的用戶找不到?
場地是否很有名?人流量是否很大,是否會有該場地遊客加入你們活動。
該場地是否有微信、微博等等,是否願意替你們宣傳推廣活動,這個可以帶來更多流量。
場地負責人的微信、手機號碼是?
若不能自己前去看場地,請他們把場地照片發給你。看一次比較有感覺。
現場也知道東西怎麼放最合適了。
他們是否有不靠譜前科?會不會準時到達?
他們PPT在活動前檢查一次,以防奇怪的事情發生。
他們用mac還是win,是否需要投影儀?
他們的微信或者微博帳號是?這在活動宣傳時候,需要@ 給他們。
主持人可以把演講者社交帳號讀一次,加深了解,介紹時候跟親切人文。
活動前向演講者把所有PPT要到,演講完畢放入分享。方便參加者獲取。
可以用很多地方宣傳推廣,但是報名的link只能一個。
我個人推薦用Google form去登記和統計報名。
但若全部用豆瓣或者微博活動統計,也可以。總之就是一個統計數據。
避免重複報名,多次統計,發郵件通知也容易出問題。
另外,報名時候可以做小信息收集的。他們常用APP是?怎麼知道你們的?有無建議等等。
後臺可以看到報名人郵箱和社交帳號,對社交大帳戶可以特別留意一下。
某些相關公司郵箱,籤到時候也可以留意,比如name@ http://CCTV.com
同上,場地是否可以通知,是否在場地提前張貼海報?
是否還有友情渠道可以通知?
自家那些渠道可以通知?
包括但不限於:簡訊、郵件、微信、微博、G+、博客、專欄、線下告知……
通知時間(示例):2014年3月29日上午9:00—上午11:00
地圖搜索有數據過期概率,請一定詳細指明路線。地點一定配地圖指示圖,告知最近地鐵口,比如:B口出,左拐,看到XX大廈,樓下即是
若需要公交換乘,請詳細標註,並指示問路電話。
報名成功後通知一次,活動前3天再通知一次。
另外,活動通知發出後,給演講者看看。某些演講者會順手轉發一下,能帶來不少人流。
微信、微博發送,然後戳link直接報名。可以用問卷網收集數據。
Google form、活動行、友付、vasee、豆瓣同城、微博同城,做活動發布都不錯。
另外,書是死的,世界是變化的。現場一定要靈活使用。
比如市場調查類的活動,就不要到處發通知。先自己公司內部微信、email通知,簡訊通知,最後再微博通知,最後若人數實在不夠,再公眾通知。這樣能保證得到自己相關用戶參加,而不是一堆無關人員,甚至是競爭對手跑來參加。
按照標準方式去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讓人30秒內能判斷,這個活動是否值得參加。
不要太文藝腔,過度聯想美化。
時間表,地點,演講內容簡介等等乾貨放前面。
用自己語言多描述一下演講者,只寫XX公司XX職位,容易讓職務普通人,失去關注度。
而且牛叉公司牛叉職務,可能讓人以為言辭無趣講套話,而不來參加。
用心寫語言,能吸引到不同的受眾。
「討論APP設計原則,快速迭代方式」
「48小時持續熬夜改設計暗黑歷程」
「愛改需求的產品經理 VS 敏捷開發工程師」
「設計師分享:怎樣高效和工程師溝通」
同一件事用不同方式去表達,會吸引到不同的受眾。
確定那些是必須提前來的人。提前1小時到達。
準備物料,檢查細節,準備籤到物質,跟場地方溝通。
如果現場提供食物,提前1小時點餐,現場人到達後直接開始使用食物,避免等待浪費時間。
明確分工,雖然可以互相照應,有明確分工,更能檢查。
拍照的,實時微信群互動的,微博更新的,籤到的,發禮物的,傳遞話筒的……
常見物料有:海報、現場小禮物、籤到表、籤到筆(大量)、易拉寶、零食、攝影儀、相機……
不少物料需要提前快遞到場地,需要場地方籤收。
有些需要提前張貼,比如海報。
不要拖時間,有些場地有下一場活動,延時會耽誤另一個人。
有些場地按照時間計算,延時需要另外計費。
另外,延時會導致用戶提前離開,效果也不好。
嚴格按照時間表來,若調整,再計算一次時間。用電腦或者平板給演講者倒計時。
並在最後5分鐘、1分鐘,倒計時提醒。
拍到現場活動標誌。
拍到演講者和PPT
拍到提問者。
拍籤到場面、拍接受禮物、拍離開時候跟演講者繼續追問和換聯絡方式。
儘量早邀請大家一起拍合影。後面很多人走了。如果有橫幅,可以拍一起在橫幅或者海報下合影。
拍一些花絮和小場景特寫。
這些後期寫活動總結和新聞時候能用到。
帶走的禮物我重點推薦:貼紙,t恤。
現場互動的小禮物,我推薦書籍和零食。
禮物不僅僅是用來溝通感情,重點是廣告和傳播效果。
如果能把你的標誌貼在電腦上,帶到各個地方,這個傳播效果有多好。
我看過幾個網絡媒體記者把小米貼紙貼在自己mac上。
那個貼紙挺好看的。雖然我不用小米手機,也仔細看了很久。
千萬別在醜購物袋上印刷 XXX公司。
要有特色,希望那些愛自拍愛炫耀的網絡控,能帶回去,能傳播,能給別人看。
最好是貼紙、t恤,這個定製不貴,而且傳播效應好。
其次是帽子、杯子,這能用很久。
再次是手環、明信片等等,這個大部分情況下都會被丟棄,就現場圖個意思。
無論選那種,請一定要好看。不好看只會被當睡衣用,或者直接丟掉。
另外對其他公司贊助的禮物,不要抱太大希望。一般都是公司無用廢棄品,賣不掉的東西之類。筆啦,電吹風啦,充電器啦,U盤,原子筆之類。
當然有比沒有好,能加深場內互動效應。提問者得到禮物當鼓勵,挺讓人高興的。
好看玩偶非常有傳播效果,但是也比較昂貴,一個好玩偶可能需要100左右成本。
即使是糖膠小人,好的定製價格在30元左右。另外糖膠比較小,不如給大大禮物比較有效果。
小零食,巧克力,棉花糖也不錯,如果有人提問,給他們區域撒零食。
其他風車啦,氣球啦,風箏,勺子啦,包括洗潔精等等,都行。有禮物比沒有好。圖個意思。
如果事先沒有熟悉靠譜的商家,請一定不要去定製,你無法控制質量。
定下時間後,去掉演講、提問時間,餘下來的時間可以策劃一些好玩環節。
如果希望臺下觀眾大家互相認識。可以搜破冰遊戲。
可以單身交友,這個是大部分人感興趣環節。
可以讓大家分組討論。也可以現場5分鐘,大家輪流分享小故事。
也可以直接茶歇,所有人自動找自己感興趣的人去聊天。一切看你活動主題。
如果是某個節日慶祝主題,空餘時間可能是大家一起玩遊戲。
我常用的小方式,會讓所有人開始寫自己知道的APP,數量最多的送禮物。
另一次是所有人寫自己知道的程序語言,數量最多的贏。
這樣一群人會按照同一個主題,討論相關信息,互動最高。
若有現場姑娘提問,可以詢問是否單身,若是,可以贈送額外小禮物。
當然如果是戶外活動,空餘時間大概是玩走扁帶,打繩結,回答技術問題等等。
活動一般是多人一起舉辦,策劃方案提前跟隊友討論有助於避免盲點。也能提供更多信息。
建立個微信群,其他信息用G doc同步即可。
我辦過的活動,一般是3個人一起做,Check List大家一起看,有遺漏會提醒。
「責任到人」方式不適合動態活動,世事萬變,一個靠譜團隊更能適應變化做出成功活動。
一旦某人暫時不在,另外2個人能補充上。
團隊能一起教育和培養志願者和新人。
有很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職務,比如:組織者、主持人。
也有一些活動,誰都能做,可以讓任何人5分鐘內加入幫助。
比如籤到啦,發小禮物啦,維持秩序啦。
這些可以從你的參會人員裡面選擇,填寫報名表格時候詢問,是否願意成為志願者。
一般是10:1的概率,100個人參會,大概10個願意當志願者,最後大概有5個真的來當志願者。
這個也跟組織有關係,公益,有趣,有公信力的組織,更容易獲得靠譜志願者。
大學生是志願者主力,但他們相對經驗較少,但時間更多。
在職2–3年的人員是第二主力,他們經驗豐富,一般參加跟工作相關的志願者。
大牛很少成為志願者,時間不夠。邀請他們來演講即可。
請志願者填寫:姓名,電話,郵件,微信號,擅長領域。
每次活動前,指定志願者XX,去做XXX的事情。方便3分鐘進入狀態。
若能填寫擅長領域,可以引導志願者完成文案、海報、翻譯、報導撰寫等等工作。
每次線下活動,好好挖掘和培養志願者,未來活動會越來越順利。
記得儘量帶上自己組織標誌,開頭和結束有大標誌,結束頁面有聯絡方式。
儘量轉PDF,方便會後分享。
不要用XX公司業務介紹,那個格式PPT,太沒誠意。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魚精 整理自知乎問答,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保留本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