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你家有「小胖墩」「小眼鏡」嗎?

2020-12-26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馬珂

  近期,海口部分中小學生家長收到孩子的體檢報告,「近視」 「超重」 「肥胖」等字眼挑動著家長們的敏感神經。

  「我家孩子不算胖啊,為什麼測出來超重呢?」「評判孩子體重和視力的標準變化了嗎?」「超重和肥胖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健康風險?」「預測身高是否準確?」……

  帶著家長們的眾多疑問,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中小學生三大健康問題 肥胖、近視和齲齒

  海南省中小學衛生保健所有關負責人告訴海南日報記者,2008年起我省開始為在校中小學生每年進行一次常規健康體檢。近年來,中小學生健康問題基本都集中在近視、超重和肥胖以及齲齒三個方面。

  該負責人說,近年來,海南省中小學衛生保健所承擔了15個市縣約80萬中小學生的在校體檢(有些市縣或地區由其他機構完成),通過每年檢查情況來看,中小學生近視率不斷上升,高年級明顯高於低年級;而超重和肥胖的情況則集中在城市一到四年級年齡階段孩子。

  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遺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黃曉燕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對孩子健康評判的標準並沒有改變,只是生活習慣等問題造成了不少孩子近視、超重或者肥胖。

  「有一組數據顯示,全國6歲到18歲青少年,肥胖發病率在10%左右,而在90年代,同年齡階段肥胖發病率僅為3%左右。」黃曉燕說。

  不良生活方式導致肥胖 可致性早熟影響身高

  黃曉燕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導致中小學生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因素。

  「經常吃高熱量食物,如油炸、烘焙食品,愛吃糖果、甜點等零食,喜歡喝含糖飲料,都容易使孩子體重增加。」黃曉燕說,運動量不足的孩子更容易超重。高熱量攝入而消耗不夠,經常玩電腦、手機、戶外活動少都是肥胖形成的重要原因。

  兒童肥胖的危害很多,尤其對其心血管、呼吸功能產生長期慢性損傷,容易患上代謝症候群、睡眠打鼾、呼吸不暢及糖尿病等。除了生理危害,肥胖還會造成兒童難以克服的心理行為損傷,使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嚴重傷害,壓抑其潛能發育,對孩子的性格塑造、氣質培養等都有負面影響。肥胖兒童常有易疲勞和嗜睡等症狀,以致上課精神不集中,學習成績受到影響,易患心理障礙等。

  除此之外,肥胖還會導致孩子性早熟。性激素的提前「造訪」不但會促使孩子「躥個兒」提前,同樣也會讓孩子的生長周期縮短,促使骨骺閉合,並停止發育。

  體重超重的孩子家長不需要過於緊張,讓孩子適當增加運動,注意飲食調整。而肥胖的孩子,需要調整飲食結構,多樣化飲食。戒掉高能量零食,減少精糧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奶類與大豆食品,不喝、少喝含糖飲料,每天保證足量飲水。

  通過運動減肥需要在保證營養攝入的基礎上進行,切忌過度節食來達到減重目的。同時每天運動也應適量,不提倡過量運動。

  另外,黃曉燕特別提醒,目前能夠預測身高的較科學準確的方法是需要根據骨齡、身高及性發育水平等綜合來進行,單純根據身高、年齡、體重來預測身高是不具備參考性的,且容易造成誤導。

  近視低齡化 戶外活動時間普遍不足

  孩子的體檢報告單讓海口市民小雲傻了眼,僅7歲的女兒,在海南省眼疾病篩查中被查出患有近視。原來,小雲經常會拿手機給孩子玩,每天通過手機看動畫片,成了孩子離不開的事。

  「在我們篩查的過程中發現,近視低齡化程度與10年前相比明顯增高。」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眼科主任文道源告訴海南日報記者,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曾經近視學生群體主要發生在初中階段,但現在篩查發現,幼兒園和小學一二年級已經有不少孩子出現近視問題。」

  文道源說,篩查發現最普遍的問題是學生近視、斜視和弱視。課業負擔多、課外活動時間少、電子產品濫用成為孩子很多眼疾病的誘因。

  除此之外,缺乏足夠的戶外活動也會影響視力。文道源介紹,目前,在業界的共識中,每天在陽光下充足時間的戶外活動能夠有效預防近視的發生。「我們在篩查中發現大部分學校學生在校的戶外活動時間不足。」 文道源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一些學校為了維護校園紀律,課間時間會讓孩子們儘量待在教室,課間操也在教室完成。

  「早期近視並不容易被發現,當孩子出現看東西眯眼、皺眉、往前湊或者成績莫名下降時,家長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出現了近視問題。」文道源說。

  相關連結

  孩子體重是否健康?自己來算一算!

  學生體重是否符合標準,一般根據指數(BMI)來判斷。BMI指數(即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又稱體重,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

  它的定義如下: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

  舉例說明:一個人的身高為1.75米,體重為68千克,他的BMI=68÷(1.75×1.75)=22.2(千克/米^2)當BMI指數為18.5~23.9時屬正常。

  全國不同年齡段學生近視比率最新統計。

  (據央視新聞報導)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與海南共同成長  63年前的1950年5月7日黎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第七天。  在海口市新華南路臨街一幢兩層小樓裡,一張張散發著油墨芬芳的報紙在這裡開印,印刷機有節奏的咔嚓聲,即便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讓當年的老報人覺得「是如此清脆悅耳」。她的名字叫《新海南報》,是海南日報的前身。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目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衝入全國報刊廣告投放價值排行榜省級黨報前三甲,全媒體中心運作機制已經成熟,形成「六微一端一網一手機報」的新媒體傳播矩陣,區域傳播力首屈一指,下一步必須抓住戰略機遇期,搭建全媒體「中央廚房」、24小時視頻直播平臺、推動南海網新三板上市、構建海南雲智慧平臺集群,力爭建成具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
  • 海南日報數字報-貓科小猛獸大贏家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人類的祖先馴化了不少野生動物,家貓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並非所有的貓科動物都能馴化,譬如獅、虎、豹等大型猛獸,即使是體型沒那麼碩大的豹貓,人類也都未能搞定。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民族情 家國愛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紅色記憶是56個民族共同的傳承與珍藏,在海南島這片熱土上,瓊崖革命的鮮活故事被人們奮力書寫和傳頌。
  • 海南日報數字報-曼谷街頭的海南味
    泰國,在這個51.3萬平方公裡土地上生活的6800多萬人口中,有600多萬華人華僑,其中祖籍海南的華人華僑有150萬人左右。上千年來,他們乘坐船隻,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在泰國紮下了根。  在曼谷生活的瓊籍華人華僑在融入當地社會與生活中時,也帶來了不少海南文化,兩種文化互相融合,衍生出一派散發著「泰香」的海南味。「泰籍海南味」,是曼谷不少街巷中真實的一面。
  • 海南日報數字報
    海南牽動異鄉人的情懷  2007年前後,蔣平曾為青海省創作過旅遊形象歌曲《青溜溜青海青溜溜青》和秦皇島市市歌《夢幻秦皇島》。他首次與海南結緣是在2006年。因機緣巧合,蔣平到了海南三亞,短短的時間裡卻讓蔣平對三亞的椰風海韻、碧水藍天傾心不已。從那時起,蔣平萌生了寫海南的願望。2006年海南之行後,蔣平寫下了關於海南的三十多首歌詞。「以前從沒有去過海南,總覺得海南很遙遠。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每個人從學生時代走來,心中都有一位「最美教師」。今晚,由海南省教育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聯合推出的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隆重舉行。10名最美教師用他們的動人事跡,向大家展示了三尺講臺上所演繹出的精彩人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對此次評選活動十分重視。
  • 海南日報數字報-魚兒作伴好還「家」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雪怡  每天起床打開手機,王愛民做的第一件事是看看他的魚兒們——通過水下實時監控視頻,和三亞蜈支洲島海洋牧場裡暢遊的魚群「聊聊天」:「哎喲,這條色彩斑斕的魚兒不是蘇眉魚嘛!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小戲臺唱盡人間悲喜
    文/海南日報記者 王玉潔 實習生 梁夢琦  一方水土一方戲,從「土戲」到瓊劇,300多年來,豐厚深廣的文化積澱使得瓊劇根植於海南本土文化的沃壤之中,凝聚著海南人民濃鬱的藝術情思和鄉土民間氣息,正因為如此,凡是有海南人的地方,必能唱響瓊州之音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省首批5家羅森便利店明日同步開業
    本報海口10月9日訊(記者郭萃)海南日報記者從海南青子實業有限公司獲悉,我省首批5
  • 海南日報數字報-似曾相識燕歸來
    金絲燕在三亞大眾視野曾消失多年,在相關人員近10年的努力下,這一珍稀鳥類再次歸來安家「鹿回頭」。那麼,引歸是如何進行的?背後有什麼故事?它的回歸會帶來什麼?今後還將開展哪些研究?海南日報記者專訪了項目組主要負責人及專家,聽他們講述這段人與燕的情緣。
  • 海南日報數字報-聞雞起舞 舞出雉類新氣象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嗨,你好!  我們曾經見過,也許還未相互認識,但我想告訴你我的名字,和你講講我的故事——我們來自大自然,外形各異,所棲之處不一而足,山川河流是我們的家,沐雨乘風稀鬆平常;我們看過蹦出海平面的朝陽,也見過凌晨4點的城市;我們數過荒野的漫天星,也聽過人群匆忙的腳步聲;我們是樹、是草、是花、是蟲、是鳥、是獸……  春去冬來,田林城鄉,我們總是會與你不期而遇。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名企老總 新年寄語
    值此迎新之際,首先特別感謝廣大讀者對本刊的關注與支持,2015年《海南日報》IT家電周刊將繼續為廣大讀者、消費者和商家架設互聯互通的「彩橋」,做海南IT家電行業的主流傳播平臺。同時也藉此方寸,向讀者朋友們送上部分海南名企老總的新年問候。  蘇寧  非常感謝讀者朋友們對海南蘇寧的支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人在馬來西亞
    海南島與馬來半島經濟、貿易往來也是由來已久,而有史料記載的事實是:大約在600年前就有海南人出使滿剌加國(今屬馬來西亞),300年前開始有海南人私訪馬來半島,將近200年前,有商船從海南島前往今馬來西亞檳城經商。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嘉木話桄榔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圖\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今年是蘇東坡登陸海南920周年,這位在海南留下眾多美好逸事的北宋大文豪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顆咖啡豆的涅槃重生
    「一個新品牌的塑造需要時間,如果沒有海南農墾,只有母山咖啡,市場上誰會認識我們?」大豐咖啡產業集團總經理李豫坦言,「品牌強墾」戰略的實施,讓母山咖啡找到了方向。「在做宣傳推廣的時候,我們一直堅持把海南農墾的標誌放在前面,海南農墾本身就是一塊有公信力的金字招牌。」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在海南遇見最美圖書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實習生 黃雅慧 圖\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如果把書籍比作時間的雕塑、信息棲息的建築和詩意閱讀的時空劇場,那麼書籍設計就是造就信息完美傳達的氣場,是一個引導讀者進入詩意閱讀的構建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