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似曾相識燕歸來

2020-12-11 海南日報數字報
  今年7月,三亞鹿回頭風景區人工模擬金絲燕「山洞」迎來了第一隻金絲燕「寶寶」。這個模擬「山洞」是2018年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三亞西南沿海金絲燕種群恢復與燕窩研發》的項目實施地點,通過人工模擬建造野生金絲燕適宜棲息環境,引燕歸來。目前,這裡共發現20隻金絲燕,已成功築巢5個。

  金絲燕在三亞大眾視野曾消失多年,在相關人員近10年的努力下,這一珍稀鳥類再次歸來安家「鹿回頭」。那麼,引歸是如何進行的?背後有什麼故事?它的回歸會帶來什麼?今後還將開展哪些研究?海南日報記者專訪了項目組主要負責人及專家,聽他們講述這段人與燕的情緣。

  ■ 本報記者 易宗平

  它是什麼寶——

  爪哇金絲燕 我國珍稀物種

  褐色的背部羽毛、狹而尖的翅膀、微彎且開闊的小嘴,又大又圓又亮的眼睛……推開海南省大洲金絲燕研究所所長林斌辦公室的門,只見桌上的照片、書櫃裡的書、牆上的宣傳畫,到處都印有這種可愛的小生靈——爪哇金絲燕。

  2009年,那時林斌已經52歲,這位畢業於南京林業大學的高級工程師數十年來一直從事林業工作,就在這一年他開始了金絲燕的實證研究。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本草綱目拾遺》一書中看到了這樣的記載:『崖州海中石島有玳瑁山,其洞穴皆燕所巢。』我當時猜測這裡的燕應該就是金絲燕。」林斌回憶,為了尋求旁證,他查閱了清朝張嶲、邢定綸、趙以濂著的《崖州志》,果然也有金絲燕的記載:「乳於巖崖者為土燕……東西玳瑁洲皆有之」。這個版本的《崖州志》後來由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點校過,可信度較高。東西玳瑁洲也就是如今三亞的東島、西島。林斌認為,這些資料證明了三亞的環境適於金絲燕生存,他決定開展有關金絲燕的實證研究。

  2011年,林斌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專家一起成立了海南省大洲金絲燕研究所,這是我國最早專門從事金絲燕及燕窩的研究單位之一。

  金絲燕,蹤跡神秘,通常築巢於山洞或海岸洞穴上,因其腹部的羽毛在陽光下呈現金黃色,故而得名。它儘管腳爪鋒利,但不能站立,可辨別回聲,在黑暗中可根據不同的聲音作出反應,能在漆黑的山洞中自如飛翔。

  「一對成年的雄、雌金絲燕一旦結合,就會一直在一起生活,不離不棄。」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博導石旺鵬曾多次到海南實地考察金絲燕,他把金絲燕喻為忠貞不渝的「愛情鳥」。

  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中藥學研究員蔣林對金絲燕有深入研究,他用「回家習性」的術語來描述金絲燕的執著與衷情:金絲燕在判斷其棲息地安全後,便會在傍晚時分,成雙成對地回巢。

  爪哇金絲燕為我國珍稀物種,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海南觀鳥會顧問盧剛對海南金絲燕進行過觀測。據他介紹,我省金絲燕主要分布在萬寧、三亞、東方,根據現有這3個分布點的統計,目前有近百隻野生金絲燕。

  緣何燕歸來——

  善待一隻燕 帶回三十隻

  爪哇金絲燕在三亞再次安家,這其中既有相關人員的努力,更有奇妙的機緣。

  2013年,海南省大洲金絲燕研究所在亞龍灣森林公園建立了金絲燕試驗基地。因為不確定三亞是否有野生金絲燕,於是該研究所引進燕蛋,用孵蛋機孵化,並養殖一些昆蟲供雛燕食用。同時,基地還架起了網。

  2014年9月9日,一個「不速之客」改變了這一切。

  當天午飯時,試驗基地員工宿舍飛來一隻野生金絲燕。人們紛紛放下碗筷,起身想看個究竟。那隻金絲燕轉了一圈,徑直進了臥室,居然鑽入了蚊帳。房屋的主人正是林斌。

  在外出差的林斌,一聽說自己房裡突然飛來了金絲燕,就跟得知貴賓蒞臨一樣,當天下午迅速趕回三亞。

  朋友開玩笑:林姓、林業大學都與「樹林」相關,這可能是金絲燕「投奔」林斌的緣由。

  熟知金絲燕「胃口」的林斌,回家後連忙到附近的樹林裡去抓了一些小昆蟲回屋。

  有人建議,把這隻外來的金絲燕也「圈養」起來,林斌卻不同意。當天傍晚,他將這隻吃飽喝足的金絲燕放歸山林。

  一夜無事。

  第二天一早,剛起床的林斌聽到一陣熱鬧的鳥叫聲。他推門出去一看——不但昨天那隻金絲燕回來了,而且還帶來了一群金絲燕,共有30多隻。從此,基地的網敞開了。2014年12月,陸續有野生金絲燕來基地過夜;2015年初,其中開始有野生金絲燕築巢。

  怎樣給野生金絲燕找一個更好的地方「安家」?

  經過尋訪和比對,三亞鹿回頭、水稻公園等地進入科研人員的視野。

  林斌和石旺鵬都認為,三亞鹿回頭是臨海半島,有海拔275米的山峰,比位於亞龍灣森林公園北麓的三亞金絲燕試驗基地偏南、距海近,受冷空氣影響小,且比水稻公園面積要大,更利於招引野生金絲燕「安家」。

  於是,一份《三亞西南沿海金絲燕種群恢復與燕窩研發》的項目報告,遞交給海南省科學技術廳。這個省級重點項目於2018年2月獲得批准,由中國農業大學、海南省大洲金絲燕研究所、三亞鹿回頭旅遊有限公司合作實施。

  在三亞鹿回頭,他們利用閒置建築物,從聲音、光線、溼度、溫度、氣味等方面進行生物技術模擬,建設了與野生金絲燕生活環境相似的模擬「山洞」,吸引野生金絲燕棲息、繁衍。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與林斌來到了位於鹿回頭半山腰處的「燕屋」,就像走進山洞似的一片黑暗,只留一個窗戶供金絲燕出入。「這就是模擬『山洞』。」他說,通過播放金絲燕鳴叫的錄音引起它們的注意,並在黑暗的屋頂設置一些凹槽木板,便於它們築巢。

  林斌介紹,2018年10月18日,鹿回頭模擬「山洞」建成,到12月18日晚發現有一對野生金絲燕棲息過夜。「野生金絲燕先是考察,進來看了就走,並不住,兩個月後,才有一對試住。」林斌回憶道。

  到2019年4月,野生金絲燕終於開始在鹿回頭模擬「山洞」築巢。截至8月初,這裡共發現20隻野生金絲燕,已築巢5個。

  回歸意義何在——

  燕子關涉大環保 燕窩或成新產業

  蔣林說,金絲燕在覓食和飛回棲息地時都有一定的規律,尤其是飛行時會避開有煙霧和塵埃的地區。

  這種特長,客觀上使金絲燕的出現和活動,成為生態環境的「晴雨表」。

  如今,野生金絲燕在三亞安家,由最初的兩隻,到現在的20隻。基於金絲燕覓食和活動範圍廣的規律,可見三亞的生態環境質量正在提升。

  「野生金絲燕回歸三亞,體現了三亞生態環境趨好,它們的回歸還能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石旺鵬介紹。

  蔣林經過觀察發現,金絲燕每天的進食時間是早上和傍晚。它們白天長距離地飛行覓食,捕蟲能力強,食量也大。金絲燕一天內能來回飛行近20公裡尋找食物,主要的食物是蝗蟲、飛蛾、白蟻、跳蚤等。

  金絲燕捕食害蟲的能力有多強?從植物保護專家的一份測算中可窺一斑,一般而言,平均每隻成年金絲燕每天捕食飛蟲量約7000隻。隨著金絲燕的繁育量增長,既能有效促進生物多樣性,又能防治農作物和森林的病蟲害,有利於推廣生物技術防蟲,這對三亞乃至周邊地區生態效益都有重要的意義。

  「按照設計,鹿回頭模擬『山洞』可容納2400隻金絲燕居住,按成燕每天捕食飛蟲約7000隻計,年消滅飛蟲約6000公斤,相當於保護水稻田120萬畝。同時,還可向周邊市縣推廣應用。」林斌說。

  講到金絲燕,很多人並不了解,但與它相關的燕窩,卻婦孺皆知。每次產卵前,雄雌爪哇金絲燕都會重新築巢,巢是它們嘴中膠粘狀的分泌物,這就是名貴滋補品燕窩,含有豐富的唾液酸等營養。目前我國燕窩主要靠進口,海南金絲燕所能產生的經濟價值非常可觀。

  林斌介紹,採收燕窩需要遵循自然規律,即讓雛燕長大飛走才能採摘,否則對其成長有影響。當然,如果不採收也是一種浪費。因為,成年金絲燕再次繁殖時,並不會居住在以前的燕窩裡,而是在原窩上重新築巢。

  作為華僑的泰國燕窩研究中心主任張孟文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對三亞地區有望發展燕窩產業表示看好。

  對此,石旺鵬表示,實施金絲燕項目研究,將結合種群恢復、保護生態環境等實際,促進海南熱帶農業基地與觀光農業等產業融合發展。

  (本報三亞8月15日電)

  融媒·延伸

  掃一掃看H5產品

  燕歸來

  三亞西南沿海

  曾是它們的家園

  是什麼讓它們

  一度絕跡

  又是什麼讓它們

  再度歸來

  按照設計,模擬「山洞」可容納2400隻金絲燕居住,按成燕每天捕食飛蟲約7000隻計,年消滅飛蟲約6000公斤,相當於保護水稻田120萬畝。

  ——海南省大洲金絲燕研究所所長 林斌

  掃一掃看視頻

  金絲燕成功孵化

  總策劃:曹健 蔡瀟 陳成智

  執行總監:齊松梅 許世立

  版面設計:張昕

  視頻包裝/H5設計製作:楊薇

  視頻拍攝:武威

  視頻剪輯:李瑋競

  實習生:陳思玉

相關焦點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其中包含的是人生的真諦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的意思,從字面上看很簡單,說的就是:花兒落去了無可奈何,燕子歸來了似曾相識。仔細琢磨、梳理這兩句的含義,並不那麼簡單,裡面蘊含著對人生與時光的感嘆和哲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於《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作者是我國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晏殊。他創作的這首詞的背景是什麼?他為什麼要寫這麼一首詞?這是學懂這句詞最起碼的一個方面了。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先扯點題外話,「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有一個傳說,並非晏殊獨立所作,而是與一個詩人王琪有關。「無可奈何花落去」是晏殊在晚春時節,眼看到花瓣凋零心生感慨,隨口吟出。但是對子的下半句卻一直想不出。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讀晏殊《浣溪沙》
    晏殊詞這首詞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千年傳誦,對仗工整,自然沒有雕琢,是經過反覆錘鍊才寫出來的。據說,有關這兩句詞還有一個段子:那年,晏殊赴杭州做官途中,曾借宿揚州大明寺。他見牆上有許多題詩,其中江都縣尉王琪的一首詩讓他格外欣賞,忙讓手下人邀王琪來吃飯。王琪很快來了,兩人邊吃邊聊,很是投機。
  • 似曾相識燕歸來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看到了相似的或者重複的...
    似曾相識燕歸來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看到了相似的或者重複的場景時間:2020-03-16 14:36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似曾相識燕歸來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代指看到了相似的或者重複的場景 釋義:似曾相識的燕子又回歸畫簷。 引申:指看到了相似的或者重複的場景。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千帆過盡燕歸來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站在萬寧市東南部的烏場漁港眺望,6海裡外的大洲島如一葉綠舟懸浮於海面
  • 你知道「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由來嗎?揚州市江都
    王琪聽後,抬頭仰望天空,沉思片刻,忽有所悟,脫口而出:「似曾相識燕歸來」。晏公聽後大喜,不由得擊掌讚嘆。他認為王琪確有真才實學,決定向皇帝推薦擢用。(百家號:江都史話 )(作者原創,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後來,晏殊把這副聯語撰成一首《浣溪沙》的詞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 唯美詩詞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宋詞賞析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這首小令讀來明白如話,但其中蘊含的情致卻又那麼委婉含蓄,以致有人說它是一篇傷春、惜春之作,也有人說它是懷人、念舊之作。然而,當我們超越字句的表層意義,卻又分明可以感受到浸透其間的一種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思索。這種藝術化的哲理思索,正是這首詞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所激賞的真正原因。「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與海南共同成長  63年前的1950年5月7日黎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第七天。  在海口市新華南路臨街一幢兩層小樓裡,一張張散發著油墨芬芳的報紙在這裡開印,印刷機有節奏的咔嚓聲,即便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讓當年的老報人覺得「是如此清脆悅耳」。她的名字叫《新海南報》,是海南日報的前身。
  • 自行車,似曾相識燕歸來
    在80後尤其是90後對自行車「似曾相識」的新常態下,為什麼又出現了「燕歸來」的跡象,是否意味著自行車將會理性回歸呢?【壹點號 山東創作中心】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這一千古名句是怎麼來的
    王琪沉吟片刻,突然一拍桌子:「何不對以『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拍案叫絕:「妙極,妙極!太好了,渾然天成!」當下即席賦成一首詞,就是那首著名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 晏殊的最為傷感的一首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的這首詞描寫的很是傷感,也非常的經典,通篇描繪的可謂是如詩如畫,詞人僅僅只用了寥寥數語,便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讀來當真是令人讚嘆不已,這也正是此詞,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同時也是詞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 「喪度200%」的英文QQ個籤: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2.I try to smile, think that will become a person who does not cry. 我努力練習微笑,以為那樣就會變成不哭的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州濟州 絲路姊妹
    ■ 本報特派記者 周元 杜穎 曹健  對在海南生活多年的人來說,即使是第一次來濟州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山欽灣:礁石與大海深情守望
    文/ 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郭景水  萬寧擁有109公裡的海岸線,在延綿的海岸線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情事 獨家記憶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傅人意  54歲的黃善強收藏了上千張明信片,這些明信片如同他的老友,伴他走過歲月塵煙。
  • 竹笛新作品《燕歸來》用笛子表達晏殊詩中的意味
    《燕歸來》是由著名笛子演奏家、中央民族樂團副團長王次恆先生演奏的,王次恆先生親自作曲、首演了這部作品(中國音樂學院鋼琴系教師、青年作曲家胡廷江配器),之後每次演出都非常受觀眾喜愛。可以說,《燕歸來》是中央民族樂團非常精彩的保留曲目之一,而王次恆先生的演繹更是讓人感動,百聽不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如此工整但還是輸給了這首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全文乍一看只是對酒聽歌,坐在亭臺下,書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此種意境。唯有對於夕陽西下,落花飄零此種自然景象倒是有了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的哲理性思考,含蓄委婉,佳作。
  • 海南日報數字報-當代海南論壇'2014冬季峰會徵文公告
    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擬於今年12月中上旬召開當代海南論壇冬季峰會,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法治海南建設,為此特組織徵文。有關事項如下:  1、徵文主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法治海南建設。  2、論文要求:所寫論文(對策建議)應理論聯繫實際,突出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每篇3000—5000字。論文末尾註明作者所在單位、職務、職稱和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