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如此工整但還是輸給了這首

2020-12-15 精品網絡文學

晏殊這首浣溪沙大多數人知道大概還是因為課本上原來有,當時也一直會研究晏殊和晏幾道什麼關係,這首非常之工整的詞句,也是這首詞非常之出名的原因。而在所有晏殊詞中,幾乎並沒有比這首還令人所熟知的詩句,但就是這種句子,在筆者看來,美則美矣,意境倒是完全差於另一首同期人物的詩詞,如果東坡先生並沒有數遭貶謫,大概也會如此傷春悲秋,可謂是文壇一大損失。

晏殊

一是工整清麗,一是蒼涼沉鬱

先來看看兩首詞全文,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全文乍一看只是對酒聽歌,坐在亭臺下,書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此種意境。唯有對於夕陽西下,落花飄零此種自然景象倒是有了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的哲理性思考,含蓄委婉,佳作。

蘇軾

而另一首是出自蘇軾筆下的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從全文詞句中不難讀出,這該是作者作於被貶時期的作品,同是中秋佳節,這首完全沒有水調歌頭的浪漫祝願之語,還能遙祝自己兄弟雖有悲歡離合無情,但也能挺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蘇軾

一是平安順遂幾無大禍,一是屢遭貶謫終於他鄉

晏殊,自小聰穎,5歲即有「神童」之稱,不到十七歲就被皇帝委以職位,17歲時父親去世回家丁憂,不久母親去世,皇帝並沒有同意他的再一次回家盡孝的請求。一生歷經多朝,因其謹慎嚴密,知人善用,舉賢不避親被皇帝多次提拔,身居要位,後來官至宰相。同時更是大力支持教育發展,更是因仁宗年幼,支持太后垂簾聽政一事穩固朝綱,確定時局。

蘇軾

蘇軾,這人年少之時也如晏殊一般驚才絕豔,因歐陽修之推薦,其名更勝。及至中年,卻因新政推行以及政見不和一貶再貶,幼子也因與自己上任途中路途遙遠,不幸早夭。從自請出京到因御史臺詩案流落黃州,曾遭起用卻又被貶儋州,一生起起浮浮,如萬頃海中一葉扁舟,辛苦難言。身故多年,直至高宗時期才得「文忠」諡號。

蘇小妹

一是暴躁直率,一是豁達不羈

晏殊其人剛毅直率,知人善任,任上百姓對他急躁性格也是了解頗多。上面這首詞創作具體年代已經不可考,但細觀其文風,該是中年而立,對生命和人事都有自己思考的時候。此人文章詞藻華麗,尤善寫詩,有閒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緒,只是一生順遂,其詞深度,遠不及另一首。

而蘇軾除了我們上面說到的命途坎坷,其他方面事跡也是一直流傳至今。比如當時皇帝親題一門三傑,比如那位聰穎不弱於哥哥的蘇小妹。歐陽修當時在看到蘇軾進京應試的文章的時候,就已經預言,「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後來也與歐陽修等人一起並列唐宋八大家。趣聞軼事數不勝數,任上百姓更是為了紀念他將一些東西以他名字命名。而他的文章,也是與其豪放不羈的個性以及豁達通透的性格有關,多有體恤民眾,對社會現狀思考。晏殊難以到達這種高度,也是不虧。

相關焦點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其中包含的是人生的真諦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的意思,從字面上看很簡單,說的就是:花兒落去了無可奈何,燕子歸來了似曾相識。仔細琢磨、梳理這兩句的含義,並不那麼簡單,裡面蘊含著對人生與時光的感嘆和哲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於《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作者是我國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晏殊。他創作的這首詞的背景是什麼?他為什麼要寫這麼一首詞?這是學懂這句詞最起碼的一個方面了。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讀晏殊《浣溪沙》
    我國古代,有的詩人詞家還是畫家,如王維,有的還是音樂家,如姜夔,還有的應該說還是哲學家,如本文的主人公晏殊。晏殊是一位做過宰相的文學家,他14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禮部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病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亦工詩善文。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先扯點題外話,「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有一個傳說,並非晏殊獨立所作,而是與一個詩人王琪有關。「無可奈何花落去」是晏殊在晚春時節,眼看到花瓣凋零心生感慨,隨口吟出。但是對子的下半句卻一直想不出。
  • 唯美詩詞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宋詞賞析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這首小令讀來明白如話,但其中蘊含的情致卻又那麼委婉含蓄,以致有人說它是一篇傷春、惜春之作,也有人說它是懷人、念舊之作。然而,當我們超越字句的表層意義,卻又分明可以感受到浸透其間的一種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思索。這種藝術化的哲理思索,正是這首詞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所激賞的真正原因。「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 你知道「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由來嗎?揚州市江都
    當他終於聽到一首佳作時,覺得此人才學不凡,便忙問這是誰人所題?侍從告之是江都縣尉王琪。於是,晏殊當即派人將王琪請來,邀其一道吃飯。其間,兩人談得很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感。飯後,兩人又「同步遊池上」。這時已是暮春時節,遍地落花,晏殊有意考察王琪的學識,就觸景生情地吟出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詩句,說這是他過去偶然得到的一個佳句,可惜至今「彌年未嘗強對」。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這一千古名句是怎麼來的
    有一天,一場風雨之後,晏殊看到飄零的落花,突然間靈光閃動,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脫口而出。這一句和眼前之景渾然一體,確為天成佳句,但他卻怎麼也接不下去,冥思苦想,也找不到和它相配的下句。這一想就是好幾年,只要和人談論詩文,他一定會拿出這一聯詩句來,希望有人能幫他接出下聯,但是誰也想不出合適的下句。
  • 晏殊的最為傷感的一首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其實除了以上所介紹的幾位這外,還有一位詞人也是非常的優秀,那便是晏殊,他的詞清新優雅,讀來更是朗朗上口,所以他的作品,也是非常值得一讀。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晏殊最為經典,同時也最為傷感的一首詞,那便是他的這首《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可能一看到這詞牌會覺得有些陌生,但是這首詞中的一些經典的句子,相信很多人一定是耳熟能詳。
  • 晏殊大自然的啟悟: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在享受歡樂之餘,他惆悵地發現,聚會的地點可能還是舊時的亭臺樓閣,但是時間流逝一去不復返。詞人望著庭院中的美景,忽然有了新的領悟,花雖然凋落了,燕子卻會飛回來,人事變換中似乎暗含著一種輪迴。大自然的啟悟,讓他在傷感中多了一絲欣慰,也助他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詞作。這就是北宋「宰相詞人」晏殊的《浣溪沙》。
  • 「喪度200%」的英文QQ個籤: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2.I try to smile, think that will become a person who does not cry. 我努力練習微笑,以為那樣就會變成不哭的人。
  • 無可奈何花落去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浣溪沙》晏殊作這首浣溪沙是在宋仁宗天聖五(1027)年,才只三十七歲。據說這年春他要去杭州,路經維揚,也就是現在的揚州,在大明寺休息的時候,就讓侍史誦讀掛在壁間已題寫上板的詩。詩能上板掛壁,通常意味著要麼作詩者有名,要麼詩寫得好。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巧對7字,竟成千古名作
    例如,杜甫有一首被稱為是七言律詩之冠的作品:《登高》,這一整首詩中,有兩聯詩句無論是字句對仗,還是從音律和諧上看,都堪稱是絕妙的對聯。如"無邊"對"不盡"、"蕭蕭"對"滾滾"、"萬裡"對"百年"、"常"對"獨",幾乎每一個字都有與之對應的字。
  •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一直想不到下聯,此人隨口對出千古絕對
    很多詩詞,偶有絕佳妙句,但往往因為上下句不圓融渾然,失了味道,例如「山雨欲來風滿樓」,這是極為出色的佳句,但上句與之不甚匹配,很多人對上句都沒有印象。北宋大詞人晏殊也有很多佳對傳世,這其中有他博學多才的原因,也是靈感運氣的契合。據《苕溪漁隱叢話》載,晏殊在去往杭州,路過維揚時在大明寺休息,在寺中散步的時候,他看到牆壁有一首水平極高的詩,便詢問作者是誰,左右的人告訴他是江都尉王琦。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裡,「曾」的準確意思是什麼
    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稱:「尒之言如此也。後世多以爾字為之。」所以,尒的本義就是肯定句的句末語氣,相當於「然」。【猜想】「尒」的字形就像一個人說了一句肯定的話,或者做了某個「判斷」,中間的「丨」,指的是這個「判斷」,而兩邊的「八」是人的口氣分散的樣子。需要注意的是,尒字在現代詞典201部首檢字法中,歸入「小」部,檢索請到「小」部。
  • 無可奈何花落去?其實這句詞的後兩句更高明!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作這首詞時,晏殊已經閒居在家,面對即將逝去的春色,作者感慨抒懷、悼惜殘春,感傷年華的飛逝、又暗寓懷人之意。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流利,成為歷來傳誦的名句。以前的論家都認為此聯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衝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作者最後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含著淡淡的哀愁。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書生對出下聯後,成初中必背詩詞!
    例如,杜甫有一首被稱為是七言律詩之冠的作品:《登高》,這一整首詩中,有兩聯詩句無論是字句對仗,還是從音律和諧上看,都堪稱是絕妙的對聯。如"無邊"對"不盡"、"蕭蕭"對"滾滾"、"萬裡"對"百年"、"常"對"獨",幾乎每一個字都有與之對應的字。
  • 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的《浣溪沙》有著歲月悠悠流轉的愁思
    《中國詩詞大會》中曾經考到晏殊的《浣溪沙》,這首經典的懷舊之作是晏殊的代表作品之一。從小神童到大宰相的晏殊,生活相對其他詩人更順風順水,詞也顯得恬靜閒雅,清麗唯美。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夢歸來: 開封天主教堂
    以前聽過一個故事: 民國初年,學者周某去泰山訪友。途中天降暴雨,幸好不遠有處人家,天亦不早,順便借宿。主人務農,樸質憨厚,雖不富裕,但靠著祖上留下的十幾畝田地,日子還算自在。閒談之餘,農人的小孩在旁邊玩耍,手中提溜的小爐造型精緻。周某細看大驚,這不是明代的宣德爐麼?雖已鏽跡斑斑,卻更韻味十足。
  • 燕去來花開落,太平宰相晏殊也無可奈何,自古人生難如意
    晏殊做到這點,可見他絕對是個稱職的宰相。浣溪沙 其四(宋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遊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上面那首詞可以說是晏殊的代表作。而那首詩則未必熟悉。其中那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寫出了多少人的無奈和心聲。對於有些事,人總是無能為力的。
  • 「無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其實不是晏殊所寫,且暗含字謎!
    微風拂面,飄零的花瓣在水面上打著旋,而後順流而去。他情不自禁,脫口而出:「無可奈何花落去」,可接下來,冥思苦想半天,也沒法續出下一句。就這樣,一擱置大半年,這詩句也就成了孤句。第二年春天,晏殊奉旨又南下巡視,路過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名的揚州。他聽說當地有座古剎「大明寺」,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殿堂四壁題了很多佳詩妙句。
  • 高登:無可奈何花落去
    但這樣的數據卻仍然不能幫助福建隊收穫本賽季的第二場勝利,這對於高登來說,想必我們都能聽到他的一聲嘆息吧。福建隊的比賽有著三個很顯著的特點:得分快,回合數多,防守差。而在這場比賽中,福建隊把這三個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半場就拿下了62分的高分,而且一度領先深圳隊一分。在深圳隊打成一個兩分以後,福建隊就馬上還以兩分,而且速度快到很多時候連轉播的攝像機都來不及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