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的《浣溪沙》有著歲月悠悠流轉的愁思

2020-12-12 愛讀書的二小姐呀

《中國詩詞大會》中曾經考到晏殊的《浣溪沙》,這首經典的懷舊之作是晏殊的代表作品之一。從小神童到大宰相的晏殊,生活相對其他詩人更順風順水,詞也顯得恬靜閒雅,清麗唯美。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一首詞,一杯酒,一樣的天氣,老地方的亭臺。首句讀起來簡單,其實晏殊筆下暗藏乾坤。別看平淡無奇的一句話,其實分別化用了白居易《長安道》裡的「豔歌一麯酒一杯」,和鄭谷寫的《和知已秋日傷感》中的一句「去年天氣舊池臺」。

本來飲酒、賦詞,場面還是歡快而喧囂的,但瀟灑的開始,因為帶有舊意的天氣和亭臺,一下子就勾起了人們對往事的回憶,春恨愁情被自然而然地勾勒了出來。

眼前的景色和去年的一模一樣,但身邊的人卻已不是當時的舊人,多愁善感的詩人,難免有所觸動。而夕陽西下加深了這種歲月悠悠流轉的愁思,既有韶華易逝的傷感之情,又有物是人非的惆悵之嘆,疊印時空,耐人尋味。

下片寫落花,寫飛燕,寫在小路上徘徊的孤獨,融情於景,有一種纏綿的愁緒。「無可奈何」對「似曾相識」,「花」對「燕」,「落去」對「歸來」,整句話對仗工整猶如渾然天成,含蓄雋永,唱嘆傳神,不輸為天然奇句。

落花流水春去也,這是無可奈何的感傷。留不住春天匆匆走過的時光,抓不住過去值得回味的記憶,只能用一聲哀嘆一聲惋惜,來表示心中淡淡的憂傷。

而在這萬千思緒和憂愁中,卻發現那飛過的燕子好像就是去年在此安巢的那隻燕子,看著特別眼熟。

究竟是這份親切會多少衝淡心中的孤苦,讓人感到一絲欣慰,還是這份熟悉會觸動內心對往事的回憶,又因想起曾經的美好而覺得更加寂寞呢?詩人沒有明確點出,留給讀者無盡的遐想,也讓整首詩的意境更為深刻有哲理。

思緒萬千中,枝頭的花瓣被風吹落,紛紛揚揚,獨自在路上徘徊的他,心頭始終無法平靜。落花帶著淡淡的哀愁,美麗而憂傷。孤身隻影的詩人,是否會想起之前相伴左右的人?是否會不禁淚流滿面?

今非昔比,憶往昔空悠悠;花開花落,思他日徒傷今。整首詩句式稍顯復疊,而用詞平易近人,在熟悉的場景裡寫滿了哀婉的悵惆和對過往的眷戀。

細細一讀,感傷之外又有哲理性的豐富內涵,淡淡的悲傷中又夾雜著零星的希望,清麗自然給人美的享受,圓轉通俗讓人感到共情,幻化而美好,非常膾炙人口。

相關焦點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讀晏殊《浣溪沙》
    我國古代,有的詩人詞家還是畫家,如王維,有的還是音樂家,如姜夔,還有的應該說還是哲學家,如本文的主人公晏殊。晏殊是一位做過宰相的文學家,他14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禮部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病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亦工詩善文。
  • 無可奈何花落去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浣溪沙》晏殊作這首浣溪沙是在宋仁宗天聖五(1027)年,才只三十七歲。據說這年春他要去杭州,路經維揚,也就是現在的揚州,在大明寺休息的時候,就讓侍史誦讀掛在壁間已題寫上板的詩。詩能上板掛壁,通常意味著要麼作詩者有名,要麼詩寫得好。
  • 晏殊大自然的啟悟: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這就是北宋「宰相詞人」晏殊的《浣溪沙》。詞境賞析《浣溪沙》,也就是在溪邊浣紗之意,這會讓你聯想到誰?就是那位以「沉魚」聞名的越國美女西施,所以這本是一首歌詠西施在若耶溪邊浣紗的詞調。雖然詞牌和詞的內容沒有關聯,它的主題也會影響歌詞的內容和情感基調。
  • 晏殊:浣溪沙欣賞
    最早採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秦觀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等。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這一千古名句是怎麼來的
    故而,晏殊小小年紀就高中進士。幾天後,晏殊又一次參加朝廷舉行的詩、賦、論考試,拿到試卷後,晏殊起身上奏說:「這個題目臣在家中做過練習,請用別的題來測試我。」換了題目以後,晏殊的答卷依然遠在他人之上。他的真誠和才華使得真宗皇帝對他另眼相看,授予他秘書省正事之職。少年得志的晏殊從此官運亨通,一路做到了宰相。
  • 晏殊的最為傷感的一首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其實除了以上所介紹的幾位這外,還有一位詞人也是非常的優秀,那便是晏殊,他的詞清新優雅,讀來更是朗朗上口,所以他的作品,也是非常值得一讀。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晏殊最為經典,同時也最為傷感的一首詞,那便是他的這首《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可能一看到這詞牌會覺得有些陌生,但是這首詞中的一些經典的句子,相信很多人一定是耳熟能詳。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其中包含的是人生的真諦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的意思,從字面上看很簡單,說的就是:花兒落去了無可奈何,燕子歸來了似曾相識。仔細琢磨、梳理這兩句的含義,並不那麼簡單,裡面蘊含著對人生與時光的感嘆和哲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於《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作者是我國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晏殊。他創作的這首詞的背景是什麼?他為什麼要寫這麼一首詞?這是學懂這句詞最起碼的一個方面了。
  •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一直想不到下聯,此人隨口對出千古絕對
    北宋大詞人晏殊也有很多佳對傳世,這其中有他博學多才的原因,也是靈感運氣的契合。據《苕溪漁隱叢話》載,晏殊在去往杭州,路過維揚時在大明寺休息,在寺中散步的時候,他看到牆壁有一首水平極高的詩,便詢問作者是誰,左右的人告訴他是江都尉王琦。於是晏殊令人請來王琦一起吃飯,二人互相欣賞,引為知己好友。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先扯點題外話,「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有一個傳說,並非晏殊獨立所作,而是與一個詩人王琪有關。「無可奈何花落去」是晏殊在晚春時節,眼看到花瓣凋零心生感慨,隨口吟出。但是對子的下半句卻一直想不出。
  • 北宋名相晏殊《浣溪沙》中的千古名句,帶給你多少人生的感悟
    晏殊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北宋景德初年,他剛十四歲,就以「神童」的才名應殿試考中進士。仁宗慶曆中,晏殊官至集賢殿學士,同中書門平章事(宰相)兼樞密使。他為官清廉,秉直從政,曾上書皇帝,主張嚴格選任州郡長官,量才錄用地方知縣,清除庸劣不稱職者,這份萬言書聲震一時。
  • 「無可奈何花落去」背後是晏殊對自己愛情的惋惜,也是對蕭娘的悔
    《浣溪沙》是晏殊詞作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它傷春惜時,也抒懷留念。傷春,一年又一年,花落燕去,人散情離,對於晏殊來說,這種流逝消亡最為痛心,因為他深有體會。燕子何時才能歸來,即便歸來,它還是去年的那隻嗎?一如蕭娘,重逢了,她對晏殊的感情還是以前那樣嗎?
  • 「無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其實不是晏殊所寫,且暗含字謎!
    北宋晏殊以詞聞名於文壇,尤其擅長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小時聰明好學,5歲既能作詩,有「神童」之稱。後來擔任兵部尚書,是官居一品的大學士,為人耿直,舉賢任能,朝野人士皆譽之為「賢宰相」。話說有一個暮春時節,晏殊攜隨從到西湖遊玩。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巧對7字,竟成千古名作
    故事的主人公是晏殊,大家應該對晏殊也有所了解,他是北宋早期詞壇的領軍人物,同時也是宋詞發展的開路人之一,人稱"宰相詩人"。晏殊在文學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據說寫了1萬多首詞,可惜流傳下來的也就100多首,其中最出名的一首詞應該是《浣溪沙》,其中兩句揭示了人生的真諦,值得一讀再讀。
  • 晏殊的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來還有他的功勞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這首《浣溪沙》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代表作,且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通過悼春惜春,感嘆年華易逝,難以追挽的傷感之情。全詞語言輕快,通俗易懂,讀之清新自然而又意韻深遠,頗為耐人尋味。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堪稱點睛之筆,歷來為人稱道。
  • 無可奈何花落去?其實這句詞的後兩句更高明!
    北宋初年的詞家,著名的有錢惟演、潘閬、林逋、寇準、範仲淹、張先、晏殊等,但錢惟演、範仲淹等只是偶爾填詞,其屈指可數的詞作也不曾產生多大影響,唯有張先和晏殊兩位詞作較多,但張先作為時任宰相晏殊的屬官,影響力遠不及晏殊,故而後人稱晏殊為「北宋倚聲家初祖」,意思是宋詞真正的發展是從晏殊這裡開始的。
  • 你知道「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由來嗎?揚州市江都
    而王琪得到重用,並能名傳後世,則是源於在任江都縣尉期間,與詩人宰相晏殊的一段機緣。北宋 晏殊畫像當時的宰相晏殊,是一位大詩人,一次南下杭州巡視路過揚州,在大明寺休息。他見寺內壁上題詩頗多,便叫侍從把題詩念給他聽。為了能既發現優秀詩作,又不先入為主,他除了自己「閉目徐行」外,還囑咐侍從「戒其勿言爵裡姓名」。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書生對出下聯後,成初中必背詩詞!
    圖片:杜甫漫畫言歸正傳,晏殊有一天邀請他的朋友王琪去府上品茶,然後出了一句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讓王琪對下聯,雖然上聯只有短短七個字,卻十分講究,比如,"無可奈何"是一個成語,下聯也要想一個成語才對得上。
  • 燕去來花開落,太平宰相晏殊也無可奈何,自古人生難如意
    身為朝廷命官的晏殊,看到雪先想到的是農事,而非其他。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身在廟堂本就應該首先關心國之根本。晏殊做到這點,可見他絕對是個稱職的宰相。浣溪沙 其四(宋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 晏殊:經典詞作《蝶戀花》《浣溪沙》,體會「太平宰相,珠玉人生」
    晏殊,字同叔,十五歲時應神童試,宋真宗召他跟上千進士同考。結果小晏殊從容鎮定,提筆成文。真宗大喜,賜晏殊進士出身。過了兩天,又要考詩、賦等,晏殊拿過題一看,趕緊上奏,說皇上這些題我之前都做過,請另換別的題來測試,真宗被晏殊的才華和真誠打動,非常讚賞他的態度,留他在秘閣讀書深造,很快升至翰林學士。此後的晏殊仕途偶有小波折,總體平穩坦蕩,非普通人所能比。
  • 「無可奈何花落去」歐陽修三惹晏殊,師徒間又有怎樣的恩怨情仇?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每當讀起這句詩就會想起北宋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晏殊,晏殊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而且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自幼聰穎,被大家稱為「神童」,據說晏殊5歲的時候就能夠創作詩詞了,14歲的時即入殿參加殿試,參加殿試這是很多人努力一生都不一定得來的機會,但是晏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