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南·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

2021-02-17 紙原



紙原 · 紙研所 · 研習

雲南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坐落在雲南騰衝高黎貢山下新莊村龍上寨的田野上。高黎貢的自然景觀、建築設計、手工造紙,這三個關鍵詞構成了你一定要來此一遊的絕佳理由。這間小小的博物館,自2012年創建以來,便成為了向來訪者展示、宣傳獨有的古法造紙工藝及文化產品的窗口,吸引了眾多遊客。古法造紙技藝不僅是當地人的一門手藝,更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緬懷及追憶。

博物館歷史  [1]

Museum History

據史料記載新莊村的造紙技藝是由龍姓先祖自中原引入到新莊村。清末民國時期騰衝逐漸成為滇西南文化的中心。解放後由於公社化生產以及現代造紙工業的發展,對手藝人的生產創新積極性造成極大的衝擊,使得新莊村周邊村落的造紙業逐漸沒落,盛況不再。改革開放後重新恢復了家庭生產,使得造紙工藝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3]

在保護和弘揚古法造紙的傳統手藝及其文化的理念下,2006年學者龍文、設計師王焰和建築師華黎三人在雲南騰衝高黎貢山下,開始籌措建造一座手工造紙博物館。

建築立面設計圖|來源2

博物館建築採用當地的杉木、竹子等低能耗、可降解的自然材料,減少對當地自然環境的不良影響。在建築構造的形式上,充分利用了當地材料、技術和工藝, 真實反映材料、結構等元素的內在邏輯, 並保留建造過程的痕跡與特徵,結合了傳統木結構體系和現代構造做法,於2012年2月正式建成,建築面積361平方米。如今,博物館已經成為傳統古法造紙的基地之一。

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

博物館展廳  [1]

Museum Exhibition Hall

推開博物館的通透的大門

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一共有8個區域,分別是公共區域(共三層)、茶室以及六個展廳。

博物館平面流線圖|來源2

登上雜誌的博物館建築

公共區域分為三層,一層介紹了博物館的歷史並展示了研究、生產的紙張產品,還大量收藏各類書籍供當地村民及遊客學習交流。 

博物館公共區域一層

田間樹下的滿眼新綠嵌入高大寬敞的窗框,構成了一幅幅連續的畫面。

中間的長桌上,擺放著不同品種的手工紙,刻有「蟬翼」(紙名)的石塊壓住紙的一角,自然、實用中顯露出設計師的匠心。

架子上,擺放著手工紙以及紙的製品,如紙扇、紙袋、油紙傘、紙繩編的鞋子、天然染色的信封套裝等。

一展廳,展示了博物館所在的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新莊村龍氏家族淵源、手工造紙歷史以及當地風土人情,帶領遊客從這裡進入古法造紙的世界。

博物館一展廳|來源1

二展廳,展示了手工紙製作過程中「選料」這一程序。民國胡輥玉在《紙說》中寫道:「紙之製造,首在於料。」在中國傳統手工造紙工藝中,造紙材料的選擇對所造的紙張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博物館二展廳|來源1

博物館二展廳

三展廳,展示的是手工紙製作過程中「蒸料」、「煮料」以及「打漿」三個程序,並對製漿後的紙藥技術及其演變過程做了詳細的介紹。

博物館三展廳

四展廳,通過體驗和現場表演的方式展示了古法手工紙的核心——「抄紙」和「榨紙」,這是成紙過程中的重要步驟。 

博物館四展廳|來源1

博物館四展廳中的紙榨和抄紙的竹簾

五展廳,介紹了成紙前最後三道工序,即「背(焙)紙」、「晾紙」和「揭紙」,這三道工序直接影響最後成紙的完整度與平滑度。經過這三道工序,一捆捆的構樹皮在當地造紙人手中就變成了一張張白淨的紙張。

博物館五展廳|來源1

六展廳,收藏了明清至民國時期當地手工紙契約、經書與古籍,感悟歷史長河中淵遠流長、歷久彌新的古法造紙歷史。除此之外,博物館還收藏了當地特有甲馬紙的原木雕版以及現當代書法家、藝術家的作品。

博物館六展廳收藏的藏品|來源1

二層的辦公區域也常作為遊客體驗創造的空間,或揮毫潑墨,或創作一幅紙漿畫,或裝訂一本手工書,這些經由自己雙手創作出的作品一定會喚起你對高黎貢的美好記憶。

三層為住宿空間以及觀景平臺,可供志願者與遊客停留小住。 

在三層的露臺上和朋友小坐,品一杯清茶,賞一番美景,談天說地不勝愜意。命名為蟬翼、鳳雉、雁翎、蠶繭的客房門口,有刻著名字的天然卵石掛在門旁。天花上吊著用紙裱糊的燈具,視線從窗臺上的幾塊石頭邊擦肩而過,遠處山間雲霧瀰漫牢牢地捉住了你的眼、你的心。

博物館特色:古法造紙  [1]

Museum Features: The Ancient Local Paper-making

古法造紙手藝人的祖先將造紙工藝帶到新莊村,就地取材,利用當地的植物製作纖維原料,世代手口相傳,沿襲至今。在基本工藝之外,每戶人家又都有自己的訣竅和心得,當地人稱之為「方子」,「方子」好,造出來的紙質量便好。這裡造的紙張柔軟有韌性、不易變色、不易蟲蛀、不易腐化,具有機製紙不可替代的品質。

結香人家的女當家

古法造紙工藝繁複,經過選料、泡料、煮料、打漿、抄紙、榨紙、背紙、晾紙、揭紙九個步驟方能完成。

騰越造紙流程及圖鑑|來源1

選料,在地理位置獨特的新莊村,手藝人就地取材,選取滇結香的粗枝,砍、剝樹皮後作為古法造紙的原料,其韌皮纖維柔軟細膩,成紙平滑細緻,帶有細膩光澤。

砍滇結香

泡料,將樹皮晾乾、修整,再將其整齊地碼放在村前的池子中浸泡,使條狀的樹皮變得柔軟並具有韌性。

古法造紙-泡料|來源1

煮料,將浸泡過的樹皮撈出再放入木甑子中,加入生石灰,壓緊倒置蒸煮,皮料纖維柔軟易分離,這樣更便於製作成漿。將蒸煮好的構樹皮反覆踹洗,洗去雜質和石灰並再次進行修整,使之更加白皙乾淨。

古法造紙-煮料|來源1

打漿,是樹皮原料轉化為紙漿的重要過程。將漂洗後的構樹皮置於大石塊上,以木杵反覆力錘可分離成更細小、更纖薄的構樹皮纖維。捶打後再次將構樹皮原料放入河中淘洗,再將其擠幹水分,放入盛有井水的缸中,加入紙藥,充分攪拌便成紙漿。[2]

古法造紙-打漿|來源3

抄紙,是整個造紙流程最關鍵的一步。將打好的紙漿放入抄紙槽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紙藥攪拌均勻,手持竹簾,從紙槽中把懸浮在水裡的紙漿撈起,多餘的水從簾縫漏掉,紙漿便在帘子上交織成均勻的溼紙。

古法造紙-抄紙

榨紙,抄起的紙疊放在榨盤上,榨乾水分。

古法造紙-榨紙|來源1

背(焙)紙,將榨去水分的溼紙一張張揭起,依次貼到背板或牆上。

古法造紙-背紙

晾紙,將背幹後的紙張搭在通風處的架子上晾透。

揭紙,將疊背在一起的紙張一張張揭開,按每一百張為一刀整理好。

古法造紙-晾紙

古法造紙-揭紙

博物館衍生品 

Museum derivatives

原紙/原生紙|來源1

紫莖澤蘭為草本植物,是植物界殺手,所到之處其它植物無法生存。該草有毒性,對牛羊不利,當地又稱其為「敗馬草」。將紫莖澤蘭草根加入原抄紙漿中,使得草本顆粒分布紙面,極富質感,以此造紙來緩解紫莖澤蘭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1]

紫莖澤蘭|來源1

以紫莖澤蘭為原料所造的紙|來源1

紙產品/紙本|來源1

紙產品/紙燈(左)、紙擺件(右)|來源1

紙產品/紙燈

紙產品/紙傘

紙產品/紙扇|來源1

手工造紙技藝淵遠流長,歷久彌新。

此篇推文由「紙原」獨立整編

如需轉載,請聯繫「紙原」後臺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欄目主編 / 原博

選題策劃 / 常明珠、米靜

編輯 / 陳璐

*文中部分圖片和文字源自

[來源1] 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官網;

[來源2] 跡·建築事務所|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

[來源3] 了不起的匠人|騰紙大神的求生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中未標註來源的配圖,由原博授權使用,為2019年帶研究生考察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時所拍攝。

*參考文獻:[1] 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官網

[2]曹宇嘉. 雲南騰衝古法造紙(構紙)衍生品設計實踐研究[D].四川美術學院,2017.

[3]騰衝古法造紙一紙文脈流傳 | 中國紙網

相關焦點

  • 騰衝古法造紙一紙文脈流傳
    從騰衝縣城驅車六十多公裡,來到英國人戴維斯當年曾留駐的界頭村龍上寨,一路尋到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看到了歷史記載中的「白紙」。  如今,這種紙已成為古法手工紙,方法竟亦如戴維斯所見的那樣:「樹皮先浸泡一天,然後用石灰煮,再用水衝掉可能沾上的任何石灰。然後用木杵研碎,把最細的部分選出來放在一個大桶內用水攪拌成漿。
  • 騰衝手工造紙:九大工序三十多道小工序造就
    騰衝界頭手工造紙博物館說起騰衝紙,不得不提建造在雲南騰衝高黎貢山下新莊村邊田野中的騰衝紙博物館,這座建築為了向來訪者展示這項古老的手工造紙技藝,及其相關的文化產品,還設置了茶室等息息相關的區域這座博物館由幾個小體量組成,如同一個微縮的村莊;而整個村莊連同博物館又並非孤立的,而是形成一個更大的、鮮活的博物館——每一戶人家都可以向來訪者展示造紙的工藝。就連建築物本身也遵循騰衝紙的一吸一呼,採用當地的杉木,竹子、手工紙等低能耗、可降解的自然材料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 古老的造紙工藝——手抄古紙
    在騰衝沿高黎貢山西麓走向,距緬甸僅40公裡的界頭鎮,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雲南最美的地方」。尤其是每年的3月下旬,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鋪天蓋地。而就在這油菜花附近的村落,卻存留著一種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種古老的造紙工藝——手抄古紙,而且還有一個手抄紙博物館。造紙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在騰衝市界頭鎮至今仍然沿用傳統的古法造紙,當地人稱「手抄紙」。經過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很好地傳承了東漢時期蔡倫的造紙技術。
  • 探訪高黎貢山上的手工紙博物館深度好文
    ,很多人知道這個名字,是因為中國遠徵軍和日軍那場你死我活的戰爭。因而當外來的設計師想到這裡建一座手工紙博物館時遭到當地村民的反對,認為這是對村莊傳統的破壞。如今祠堂已經不在了,建一座手工紙博物館,發揚祖先的技藝,正是對祖先最好的緬懷。在手工紙博物館落成時,我們在手工紙博物館舉行了祭祀祖先的儀式。這一天全村人都來了。在祠堂消失之後,村民已經很久沒有全村聚在一起。龍戰先是龍上寨的老村長,在籌劃手工紙博物館時,他不是以行政幹部角色的身份參與。而扮演的是傳統的鄉紳和族長的角色。
  • 雲南保山界頭特色小鎮打造手抄古紙博物館
    日前,記者便應雲南省保山市騰衝縣住建局邀請,來到該縣界頭特色小鎮採訪曾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界頭鎮新莊村龍氏手抄古紙和新建的「高黎貢手抄古紙博物館」。  界頭鎮鎮長張偉告訴記者,2013年3月中國科學院院士慄粟到騰衝界頭調研時曾為當地手抄造紙提名「高黎貢手抄古紙博物館」。
  • 21世紀的博物館——2019中法系列講座報名開啟!
    演講主題博物館——場所中的場所Museum—Place in place項目簡介/ 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 /Museum of Handcraft Paper博物館建造在雲南騰衝高黎貢山下新莊村邊的田野中,建築的目的是為了向來訪者展示新莊古老的手工造紙工藝,及相關於手工紙的文化產品。
  • 高黎貢山花海節將於三月初在騰衝界頭鎮舉辦
    3月4日至22日,雲南第六屆騰衝高黎貢花海節將在騰衝市界頭鎮舉辦,本次活動,依託高黎貢山「一山分四季」的神奇景觀和界頭鎮15萬畝油菜花海,將舉行「花海翱翔—熱氣球嘉年華」、「星空帳篷音樂會」、「花海迷宮」、「花海女神跑」等系列活動,並將於花海節期間開啟2019「騰衝邀你DOU來嗨」首屆抖音短視頻挑戰大賽,花海網紅拍照點將為眾多攝影愛好者提供最佳拍攝體驗
  • 成都手工博物館傳承古法造紙 復活「指尖上的技藝」
    手工撈紙、活字印刷、凸版印刷、孔版印刷...這家西南第一家四大發明中古法造紙、活字印刷為核心的手工慢生活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的高攀路26號,這裡曾是不為人知的秘密場所,人稱「白藥廠」。李慧萍是手工慢生活博物館的負責人,四年前她辭去了廣告推廣的工作,潛心在這創意工廠裡,每天與這些樹皮、竹漿、木漿、刻刀等傳統造紙、印刷的工具為伴,還原古法造紙與印刷技藝。「成都最早造的火藥在這裡誕生,所以我決定要在這裡還原造紙和印刷的傳統技藝,我們國家四大發明也在這裡相聚,向我們祖先的智慧致敬。」
  • 保山騰衝:高黎貢花海節啟幕
    原標題:高黎貢花海節啟幕  3月4日至22日,第六屆騰衝高黎貢花海節在騰衝市界頭鎮舉辦。  本次花海節依託高黎貢山「一山分四季」的神奇景觀和界頭鎮15萬畝油菜花海,將舉行「花海翱翔—熱氣球嘉年華」「星空帳篷音樂會」「花海迷宮」「花海女神跑」等系列活動,並將於花海節期間開啟2019「騰衝邀你DOU來嗨」首屆抖音短視頻挑戰大賽,花海網紅拍照點將為眾多攝影愛好者提供最佳拍攝體驗,活動期間還將設置花海房車營地。
  • 中國手工造紙在困頓中堅守
    ,造紙匠也不見了蹤影,低矮、簡陋的紙棚屋頂上長滿青苔……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變革,傳統的手工造紙技藝危機四伏。傳統手工造紙技藝作為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衰落態勢已引起了中、日、韓各國政府和民間組織的高度重視,三國政府依據各國情況展開了豐富而多樣的保護和搶救工作。
  • 【農耕文化】界頭手工抄紙 / 作者:黃寶洲
    今天,當我們已經習慣於用電腦、手機等現代科技產品和強大的網際網路來進行交流的時候,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似乎已經距離我們太遠了。可是,在蔡倫造紙術發明兩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在騰衝市界頭鎮新莊村龍上寨尋找到傳統手工造紙法——抄紙。蔡倫當年過濾紙漿用的細竹帘子還在龍上寨抄紙人家被廣泛地使用著。
  • 華黎: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一個博物館
    胡慧姍紀念館(圖片來自網絡)「博物館,鄉村公共活動的一個縮影」TAO設計的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位於雲南鄉村。騰衝界頭鄉的新莊村龍上寨擁有400年造紙歷史。建成後的博物館是為了傳承和展示手工造紙。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竹屋面 ?
  • 中國西南生物博物館——高黎貢山(「滇水雲山」之旅 四)
    怒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在雲南的保山和德宏州,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潞江「。但是,高黎貢山北連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島。山體作北偏西走向。進入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後,就稱為高黎貢山,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約3500米。其中,以北段較高,海拔4000米以上,尾端約2000餘米。
  • 我愛你 博物館
    逛博物館的童鞋都知道,本周除了「520」這樣秀恩愛的日子,還有一個很有文化的節日名叫: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將5月18日確定為「世界博物館日」。
  • 中國手工造紙傳承與發展第七屆研修班在中國科大開班
    2019年7月29日上午,由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主辦,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辦的中國手工造紙傳承與發展第七屆研修班,在中國科大物理學院報告廳舉行開班式。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何長風,非遺處副處長彭正闊,中國科大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畢金初,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分黨委書記褚建勳,中國科大手工紙研究所所長湯書昆教授,全體學員與教師代表出席了開班式。開班式由中國科大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主任周榮庭教授主持。
  • 騰衝市12大特色博物館,你去過哪幾個?#騰衝旅遊攻略
    從騰衝歷史博物館到騰越文化博物館、從手工造紙博物館到翡翠博物館,騰衝各式各樣的博物館,濃縮著這座邊地城市的的歷史與文明。在欣賞過騰衝的山水風光之餘,如果更想深度玩轉騰衝,怎能少得了文化之旅的路線?造紙文化博物館位在雲南騰衝高黎貢山下一個有悠久手工造紙歷史傳統的村子——新莊村邊的田野中。
  • 一座現代手工紙博物館,以紙為棋呵護了一個傳統村莊
    因為村裡的手工紙是祖先從湖南帶過來的。如今祠堂已經不在了,建一座手工紙博物館,發揚祖先的技藝,正是對祖先最好的緬懷。在手工紙博物館落成時,我們在手工紙博物館舉行了祭祀祖先的儀式。這一天全村人都來了。在祠堂消失之後,村民已經很久沒有全村聚在一起。龍戰先是龍上寨的老村長,在籌劃手工紙博物館時,他不是以行政幹部角色的身份參與。而扮演的是傳統的鄉紳和族長的角色。
  • 龍王村手工造紙
    它因將中華藝術瑰寶「手工造紙」傳承至今,並進一步得到弘揚而出名。龍王村造紙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數百年前。龍王村的前輩大多數是從蕭山、紹興那邊移居過來的,有的人原本在一些造紙作坊呆過。據說當時為造更好的紙,前輩們還吸引了來自福建的手工業能手,在龍王村建造小作坊,向村人傳授完整的古法手工造紙技術,充滿東方神韻的古法造紙便由此在這偏遠山村傳承下來。
  • 手工造紙,千年工藝如何傳承保護?
    造紙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歷史了。雖然現在早已用現代化的工業設備生產紙張,但還是有很多地方有手工造紙的傳統。近日,筆者來到上猶縣梅水鄉園村,探訪千年手工造紙坊,欣賞傳統手工造紙工藝。造紙師傅將焙乾的紙疊好。
  • 品茗普洱茶 感受高黎貢山茶樹的神奇
    來源:陝西傳媒網2018年10月10日22:4410月10日,數十名來自各地的茶友相聚在古城西安巨瀚廣場茗鼎茶城,共同品鑑了神奇茶樹——高黎貢山·普洱茶的獨特芬芳與韻味。讓喧囂的都市裡有了一種全新的休閒方式,在品茗聊天中感受到大自然的賜予,更加深了對中國茶文化的了解。據了解,高黎貢山位於騰衝境內,矗立在中國雲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內。擁有「世界物種基因庫」 「世界自然博物館」 「生命的避難所」 「野生動物的樂園」 「哺乳類動物祖先的發源地」 「東亞植物區系的搖籃」 「人類的雙面書架」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