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建博鰲智庫為海南經濟發展「引智」

2020-12-11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羅霞

  老的品牌如何煥發新的光彩?產業發展、小鎮經濟如何新添活力?

  「要創新推動海南發展,用創意點亮海南經濟轉型。」前來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的德稻教育執行董事蔣嵐,今天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時,強調「引智」的重要性,建言海南用教育創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湖南張家界景區的玻璃橋吸引眾多遊人的到來,從建築配套、服務業等方面為當地帶來新一輪熱潮;浙江從品牌打造等方面推動中小企業發展……這都是德稻通過匯集全球各領域大師資源,在近年來開展的項目服務。在蔣嵐看來,這都得益於創新推動。

  自然資本,與金融資本一樣,是經濟發展重要的資本類型,是由自然資源及其產生的生態系統服務所構成,不僅包括人類所利用的資源,如水資源、礦產資源,還包括森林、草原、沼澤等生態系統以及多樣性的生物。前兩年,德稻曾發布三亞自然資源資產相關情況,促進綠色金融的發展。

  海南椰子糖等已俘獲了不少消費者的心,未來如何打動年輕消費者的心?「這需要研究,需要靠品牌、靠傳播、靠好的方法和渠道等,增添發展新活力。」

  「當前,海南旅遊業發展、海洋經濟發展、中小企業發展等都需要注入『智慧』,從而迎來更大的發展。」蔣嵐說,結合實際發展情況,海南旅遊會展、健康醫療、環境修復等領域呼喚優勢資源的進駐,有待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發展。

  「一切的發展需要人才,人才的關鍵在於教育。」蔣嵐提出,引進人才成本高,針對海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有待增強等現狀,未來海南需要扶持本土學校教育,尤其是要重視師資培養。「在推進教育發展時,要注重打造示範項目,發揮示範作用。」

  德稻從2006年開始吸引國際頂級大師資源,並將大師智慧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教育和產業項目方面與中國市場相對接,推動中國的教育創新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全球已有500餘位國際大師加入德稻。本次論壇年會期間,德稻把旗下設計領域大師資源引入博鰲,其中有青蛙設計公司創始人艾斯林格等。「我們希望跟海南的大學合作,為海南引入優質教育資源,以大師引領的教學、項目式的教學,在學習和島內外項目實踐中,使學生更好地學到技能和知識。」

  在「引智」方面,十多年來每年都來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蔣嵐還提出,海南對博鰲亞洲論壇這一平臺的利用有待加強,其中需要著力的一大重要方面是「將智慧留在博鰲、留在海南」。她建議通過建立博鰲智庫、博鰲學院等方式,將年會智慧留在海南,促進海南經濟社會發展。

  「創新驅動,方能迎來海南更大的發展。」蔣嵐說。

  (本報博鰲3月26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從她誕生的那一天起,海南日報就與黨的事業同呼吸、共命運,與海南這片熱土肝膽相照、血脈相連。  從海防前線到經濟特區,海南在萬頃碧波的南海上崛起。海南解放的隆隆炮聲、建省辦經濟特區的陣陣鑼鼓、波瀾壯闊的海南開發熱潮、博鰲亞洲論壇發出的亞洲聲音、國際旅遊島建設的火熱場景……半個多世紀以來,海南日報目睹了瓊島的成長壯大,也見證了她的光榮與夢想。
  • 海南日報數字報-機場變遷瞰見海南發展
    ■ 本報記者 邵長春 實習生 祝志忠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博鰲之巔匯聚世界之光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曾這樣評價博鰲:參會的外國政要、商界領袖、學界精英通過這個「窗」來了解中國、了解海南、了解博鰲。  梳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發展脈絡時不難發現,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初展容時,與會者就已是「國際化結構」。  從2001年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大會6位時任國家領導人和8位國家前政要出席起,每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都有大批國家領導人和前政要參會。
  • 海南日報數字報-野山雞博鰲變身「金鳳凰」
    今天,在位於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西餐廳外的海南風情美食園,不少前來就餐的與會嘉賓紛紛發出這樣的感慨。  嘉賓們圍觀的雞蛋,是由海南五指山黎鄉有機野山雞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有機野山雞蛋,個頭比普通雞蛋小不少。就雞蛋的來歷,嘉賓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問產地的,問品質的,了解情況的,相關人員忙著一一應答。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發展旅遊須平衡好與環境的關係
    ■ 本報記者 尤夢瑜 王培琳  3月28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舉行21
  • 海南日報數字報-2017海南親水運動季暨瓊海博鰲玉帶灘沙灘運動會...
    「2017海南親水運動季暨瓊海博鰲玉帶灘沙灘運動會」今天在瓊海博鰲玉帶灘圓滿結束。
  • 海南日報數字報-建設博鰲機場創出「海南速度」
    弘揚勞模精神  ■ 本報記者 王玉潔 通訊員 曾凡容  「一座中小型民用運輸機場建設周期一般為2
  • 海南日報數字報-「願海南與花蓮常來常往」
    在這一濃鬱的懷舊氛圍下,臺灣花蓮縣縣長傅崐萁接受了海南日報記者專訪。連日來,帶著攜手前行的心願,傅崐萁偕同花蓮縣議長賴進坤,率縣政府一級主管及縣議會團隊一行40餘人來我省參訪,學習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規劃及推廣經驗。  「走在『1942民國街』上,我仿佛看到了70多年前的中國。」傅崐萁認為此次到海南可謂不虛此行,他希望類似馮小剛電影公社的觀光旅遊可以在臺灣落地。
  • 三農專家齊聚博鰲探討海南熱帶水果產業發展
    12月22日,「2020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開幕,「2020海南省熱帶水果產業發展論壇」在此期間同步啟動。來自全國三農領域學者專家、產業智庫、金融及業界代表以「世界熱帶水果之窗」規劃建設為主題,圍繞海南熱帶水果農旅融合發展話題,進行深入交流。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大機遇垂青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
    ,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推動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  這是27日上午舉行的海南省新聞發布會向國內外媒體傳遞的信息——海南已經從全省長遠發展出發,對下一步國際旅遊島建設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通盤考慮。  ■ 本報記者 陳蔚林 羅霞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
  • 海南日報數字報-鄭樹森院士的一天
    ■ 本報記者 丁平  11月11日9時30分左右,瓊海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博鰲超級醫院門前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情事 獨家記憶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傅人意  54歲的黃善強收藏了上千張明信片,這些明信片如同他的老友,伴他走過歲月塵煙。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博鰲亞洲論壇主題公園旅遊演藝策劃方案徵集公告
    2021年是博鰲亞洲論壇成立20周年,為給論壇嘉賓和遊客增加參觀點,在博鰲亞洲論壇東嶼島建設一個主題公園
  • 海南日報數字報-希望在海南推廣發展郵輪旅遊郵輪文化
    ■ 本報記者 王培琳  「發展郵輪產業,海南得天獨厚,泛南海地區,很有可能成為繼地中海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博鰲機場推出機場巴士免費服務
    本報博鰲1月25日電 (記者邵長春 丁平 通訊員覃朝春)目前海南正值旅遊旺季,博鰲機場為方便更多旅客進出瓊海市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欠薪企業三年「吐出」工資逾5億
    2011年由省人社廳起草並報省人大出臺了《海南省勞動保障監察若干規定》,將「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寫進了地方性法規,在全國屬於首例。建築、水利和交通三大行業普遍建立了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目前全省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已累計存入16.8億元。近3年來,我省責令欠薪企業為農民工發放工資5億多元。
  • 海南元素將閃耀博鰲亞洲論壇年會
    為發揮海南在推動島嶼經濟體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倡導島嶼經濟體的融合發展,提升島嶼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我省將在論壇年會框架下繼續舉辦第三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島嶼經濟分論壇」,主題為「合作的新時代:島嶼經濟的包容性發展」。
  • 海南日報數字報-加快發展海南鄉村旅遊的幾點思考
    去年4月初,參加完2013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海南考察時,用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小康的標準,更囑咐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遊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服務業產業體系,把中央支持海南發展旅遊業的政策用足用好。充分利用海南鄉村特色,幫助和推動老百姓發展鄉村旅遊,就是讓老百姓能夠更好分享旅遊發展紅利的方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博鰲亞洲論壇主題公園展陳大綱和展陳創意設計方案...
    為充分展現博鰲亞洲論壇20年來取得的成就和亮點,結合主題公園特性和旅遊產品特點,突出創意設計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