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欣愉,今天我們來看巴林的國家博物館。巴林國家博物館,位於巴林首都麥納麥的國王大道上,這裡是巴林最大的博物館,陳列了許多從石器時代直至現代的歷史藏品。這裡可以隨意拍照,從金飾、編織等手工藝品到現代工業的展品,從巴林各種考古的歷史標本到當代藝術的展示,這裡應有盡有。如果想理解這裡的上下四千年的歷史,不要錯過這個國家級的博物館。
導遊告訴我說,雖然物館是1988年才建成的,看上去很現代,但是籌備工作可是從1957年就開始了,當時是在丹麥考古學家的幫助下開始的。博物館的面積不是很大,展廳也不是很多,大概是傳統的手工藝、巴林的民俗傳統,還有史前的古墳場展廳,還有古代文獻和資料展廳、迪爾姆古文明和伊斯蘭文化展廳。總之,如果想對巴林的來龍去脈有個大致的了解,到這裡瀏覽一下還是會很有收穫的。
這裡還有一個關於巴比倫國王的故事,他說我不想死亡,我不需要財富,我不需要任何東西,我只想長生不老。所以他去徵詢一位智者,智者告訴他,你要找到一個小島,這個小島名叫迪爾姆,你去到這個島上尋找到一種珍珠,然後喝下被珍珠侵染的水,你便可以獲得永生。國王來到這個島上,潛到水下看到了這種珍珠,他把珍珠放到了貝殼裡,準備藏到屋裡喝貝殼裡的水。但是當他外出時,一條蛇潛入他的房間偷吃了那顆珍珠,所以他不能再吃了,然後他就死了。這就是為什麼,這座島上的人要用蛇來做祭祀物的原因。
我還真不知道,在這裡曾經有過這麼久遠的古文明,居然都會被記錄在蘇美爾的楔形文字裡。說實在的,比起現代巴林的一些陳列和展示,我還是對這裡實現工業現代化之前的日子的生活很感興趣。1932年,巴林發現石油之前,這裡九成以上的老百姓都是過著靠海吃海的生活,什麼打魚啊、當水手啊、修船造船啊。對了,還有一個就是採集珍珠,他們出海進行拋錨,要在這個地方潛水潛到20米深的地方去挖貝殼,因為貝殼裡邊有珍珠。
在進行這個勞作的時候,有一些人是專門的祭祀,他的職務就是唱歌。唱歌的原因並不是為了讓幹活的人愉悅或者輕鬆,而是有它的意思在裡面,他在祈求今天能有一個好的收成,珍珠能大一些。再說一下為什麼要是多年信任的好朋友才可以一起下海,因為一個人要身上綁著一個繩索,有這樣的一個繩索綁在身上,然後潛下去10米到20米這樣的地方。一個繩索一頭兒綁著個很重的石頭,只是讓他很快的下去,下到位置上,然後他會把石頭揪著這個繩索一直在底下遊,去找這個貝殼。
但是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上面那個人一定要是你信任的人,你們之間鬧了矛盾的話,他也許就不會拉你上來了。因為你勞作完之後,你會去拖這個繩子,上面的人聽到了或者感覺到了,他就要馬上把你拖上來,這樣節約時間才能救你的命,所以這種像親兄弟一樣的交情才會有這樣的信賴。
導遊還跟我說了關於巴林人口的數字對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現在巴林的人口是超過一百五十萬了,但是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卻只有不到十萬人。如果沒有石油,那當地人在那個時候是會很窮得,娶不起媳婦結不起婚的那種。結婚的時候,新娘放在一個毯子上,然後她的親朋好友就會把這個毯子從她的娘家,一直抬到她丈夫家,因為這個新娘妝飾一新,渾身全都是穿金戴銀。
如果你想一想,在沙漠當中她自己走的話,這要是掉下去一個那損失可就大了,所以基本上讓她在毯子裡邊到了那頭兒再給她卸下來。記得在參觀結束的時候導遊問我對什麼印象最深,我直言不諱地就告訴他,我說我對以前這裡的老百姓生活的貧窮和落後印象最深,沒想到他笑了,他說很多人參觀之後都是這樣的一種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