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水蘊華章」大運河文物精品展在揚州博物館開展。運河沿線6省市19座城市的23家文博單位的300餘件文物參加了展出,集中展示了大運河為沿岸城市居民帶來的美好生活。
「水蘊華章」大運河文物精品展集中呈現了大運河沿線城市的精品文物,展覽以時代為脈絡,分為「吳王夫差築邗溝——早期大運河」「共禹論功不較多——隋唐大運河」「裁彎取直貫京杭——京杭大運河」「漪路繁華展風採——運河人家的美好生活」四個單元。
展覽以圖版、文物展示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各個時期、不同門類的文物組合,實證大運河沿線城市豐富多樣的文化交流,講述運河的開鑿對人口遷徙、經貿往來、科技交流、宗教傳播和生產生活方式、文化藝術的影響等,向觀眾展示大運河文化遺產的內涵與外延。
此次參展的展品時代跨度大、品類多、規格高,既有吳國青銅器、西漢金銀器和玉器、唐代三彩和長沙窯瓷器、元代青花瓷、明清宮廷瓷器,也有現當代大師製作的各類精美工藝品。展覽既展現大運河各時期的發展特色和運河對中華文明發展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緊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將歷史資源與創新理念巧妙結合,讓沉睡的文物「說話」,直觀展現大運河的前世今生和未來走向。
來自浙江省博物館的《京杭道裡圖》陳列在展廳入口,這幅運河圖繪於清代,長達20米,圖中運河起於杭州終於北京,橫跨長江、淮河、黃河,圖中山川重城皆有標註,風景名勝時有所見,人物行船歷歷在目。京杭運河在隋唐大運河的基礎上截彎取直,是在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時貫通的,它把南方的經濟中心與北方的政治中心連接在一起,比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長21倍,比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長10倍,比土庫曼斯坦卡拉庫姆運河長400多公裡。
大運河不僅溝通中國南北,也溝通著中國和世界,連接著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本次展覽到6月26日結束。
以藝怡情,以文載道。
生活因藝術而高雅,生命因文學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