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蔥文化館——農旅融合如何做?

2021-02-14 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

臺灣青蔥文化館

——農旅融合如何做?

隨著我國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的發展,用何種方式帶動鄉村旅遊經濟的發展,成為了現在思考的重點,「三產融合」的概念深入人心,臺灣青蔥文化館展示了一個農旅融合的經典案例。

       依三星蔥高品質口碑,三星鄉農會通過創意開發出了三星蔥文化,建立了青蔥文化館。青蔥文化館已成為臺灣獨一無二的品牌文化,其成功模式值得借鑑。


一、場地功能分區

       在青蔥文化館內,場地被鮮明地劃分了幾個部分:青蔥科普區,農產品展售區、青蔥美食區等。

在青蔥科普區裡,可以非常直觀地對蔥的故鄉及蔥的生長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在青蔥美食區裡,有常見的蔥油餅、青蔥餃子,還有蔥根茶、蔥蒜醬、香酥蔥等。在農產品展售區裡,有關於青蔥的特色農產品售賣。

通過功能分區,準確定位旅客受眾,同時構成主題鮮明的分區將會提高旅遊資源的形象感知。


二、增強互動體驗

在青蔥遊戲專區,遊客還可以輕滑滑鼠,模擬蔥農用「懸掛式費洛蒙」、「阻隔網」等工具,捕捉蔥田裡的害蟲;愛下廚的遊客,則可以在「炒菜大考驗」遊戲中自考一番,看看自己對於菜餚製作的選料和配比是否正確。

       

       一家名為「農夫」的青蔥體驗農場,可提供遊客下田體驗拔蔥、親手製作蔥油餅的樂趣,農場主人還規劃了一系列親近自然、了解三星蔥生長環境的行程,希望讓遊客體驗蔥農從無到有辛苦培育青蔥的過程。


通過參與者對互動內容的深度體驗,加強特色文化在參與者心中印象,提升品牌價值和客戶粘度,並讓參與者自發傳播新奇的體驗方式,形成文化品牌口碑。

三、打造品牌文化,延伸產業鏈

玩得開心、看得高興的人們,一旦走進農產品展售區,看著琳琅滿目的蔥系列食品,往往都難以自拔。蔥蛋卷、青蔥牛軋糖、青蔥冰淇淋……遊客可以一邊吃一邊挑選,從青蔥文化館出來的遊客們大都不僅滿口蔥香,手裡還拎著大包小包的青蔥系列食品。而文化館門口的「蔥動紀念品」櫃檯上,各種關於青蔥及三星鄉文化歷史的吊飾和紀念品等,也是相當有趣的三星之行留念。

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最為有效的方式,同時拓寬了產業空間,形成了青蔥精深加工的產業集群。

四、依附IP打造爆點產品

2010年,宜蘭一家溫泉飯店業者請來專業大廚利用三星蔥油餅為材料,模擬歐美薑餅屋,設計出一座重量達50公斤的蔥油餅屋,吸引許多遊客爭相拍照留念

三星蔥推向高潮的是曾經風靡一時的「蔥傘」。來自臺灣的大學生巧思設計,將蔥的白綠漸變色放在傘布上,傳統市場捆綁蔥段的紅色塑膠袋作為傘條。


     
 特色的打造在於好的創意,好的創意在於新奇的爆點,一個好的創意可以讓人印象深刻,帶動文化傳播。在自媒體時代產生影響力,發動自發傳播是最有效的方式。

五、打造產業節慶文化

此外,為了打響「蔥蒜之都」的名聲,三星鄉從1996年開始,每年在冬季的青蔥盛產季節,都會舉行熱鬧的蔥蒜節。活動期間,有稻草人、美食園遊會、古代農具展等精彩內容。目的在於把三星特產的蔥蒜美味推上美食舞臺。離開時,遊客順便再帶一把當地特產花卉銀柳,回去裝飾家居、美化生活。

香酥美味的三星蔥油餅,每年為三星鄉帶來超過千萬元的年產值,看準蔥油餅無限商機,三星鄉計劃爭取補助,改造當地的天送埤老街,希望發展成為蔥油餅大街,結合獨特的客家文化,為老街賦予新面貌。

當文化ip已產生足夠的影響力,打造節慶活動作為旅遊產品,具有投入相對較低、啟動快等特點,是一種更多依託創意、強調軟開發的旅遊產品形式。

旅遊節慶活動既是獨特的旅遊產品,又是旅遊度假區最好的名片,對發展經濟、提升綜合競爭力功不可沒,節慶營銷宣傳可迅速擴大旅遊度假區知名度,提高目標市場興趣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立刪)

—E N D—

歡迎諮詢、投稿「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服務平臺!

專家熱線:13506728484 

投稿郵箱:1284905403@qq.com



相關焦點

  • 「文創+」時代,農文旅如何融合發展?
    2018年是擁抱「文創+」的時代,鄉村在擁抱「文創+」方面,無論是「+民宿」、「+設計」、「+節慶」還是「+非遺」等,加到最後就是大家所關切的目標——文旅。這個文旅可以叫做農商文旅的融合發展,而實際落實的目標,就是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鄉村振興的目標受眾其實是城市的中產階級,需要的是個性化服務體系。數據統計,國內的中產階級人數在2020年可能會進入五億。
  • 如何把一斤蔥賣300臺幣?從臺灣三星鄉的鄉村振興路說起
    雖然成長速度慢,生產季節短,但三星蔥的滋味清脆甘甜,在臺灣蔥界可以說是頂尖的珍寶。如果臺灣的高檔餐廳沒用三星蔥去做料理,肯定無法滿足食客挑剔的嘴,可見三星蔥在臺灣的地位之高。蔥蛋卷、青蔥牛軋糖、青蔥冰淇淋……遊客可以一邊吃一邊挑選,從青蔥文化館出來的遊客們大都不僅滿口蔥香,手裡還拎著大包小包的青蔥系列食品。而文化館門口的「蔥動紀念品」櫃檯上,各種關於青蔥及三星鄉文化歷史的吊飾和紀念品等,也是相當有趣的三星之行留念。
  • 臺灣農業專家支招樂山農旅融合發展
    臺灣農業專家支招樂山農旅融合發展 2018年12月06日 11:1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歐諭達博士支招樂山農旅融合發展。(圖片來源:樂山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12月6日樂山訊 近日,樂山市邀請臺灣知名農場創意、運營、農業體驗園區規劃專家歐諭達博士到樂山為現代農業和農旅融合發展支招。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來到位於長泰縣巖溪鎮的玫瑰農莊,記者看到,遊客們正在興致勃勃地體驗鮮花壓花技術,一幅美麗的壓花作品在遊客手中慢慢呈現出來。
  • 花溪區赴臺學習臺灣農旅融合發展和文化創意經驗
    近日,花溪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趙代剛,花溪文化旅遊創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孫昕一行8人前往臺灣學習臺灣農旅融合發展和文化創意植入方面經驗。  考察學習採取座談交流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式,先後到南投縣農會、臺灣農業發展協會、華山文創廣場等地進行座談交流臺灣農旅發展情況,考察了苗慄飛牛牧場、臺中燻衣草森林、臺一生態農場、松山文創園區等一批休閒農場、文化創意產業園。
  • 當大蔥遇到文創,以臺灣三星蔥看創意如何為農產品賦能
    但是,在臺灣宜蘭縣三星鄉,大蔥卻一躍成為明星產品,賣出每公斤600元臺幣的高價。這是怎麼做到的呢?深入挖掘蔥文化,創作品牌衍生品三星鄉有一座全臺灣獨一無二的青蔥文化館,它是以周邊三間閒置倉庫及廣場進行重新整修後,進行的閒置空間的再利用。其中詳實記載了蔥的故鄉及蔥的文化,以便讓消費者有一個特定的空間來深入了解三星蔥這個IP。
  • 以旅興農,以農促旅,遊膩網助力農旅融合與鄉村振興
    縱觀全局,農旅融合是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以所開發的農業旅遊休閒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農業旅遊地產項目等為核心功能架構,將農業農村發展與旅遊產業的建立與推廣相結合,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
  • 以農興旅 以旅富農――農旅融合鋪展湖北現代農業畫卷
    新華社武漢6月4日電 題:以農興旅 以旅富農――農旅融合鋪展湖北現代農業畫卷  新華社記者劉紫凌 俞儉 袁志國  「清明,點瓜豆」「穀雨,進茶園」……湖北鍾祥市客店鎮明燈村的「農時路」,一溜形態各異石頭刻著二十四節氣,遊人一路仿佛讀著一首農事詩。
  • 燃龍點鳳農旅:盤點國內外農旅融合成功案例
    農旅融合是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是實現產業融合的新手段。今天,讓點鳳帶您一起走進農旅融合的那些成功典型案例吧~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以所開發的農業旅遊休閒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農業旅遊地產項目等為核心功能架構,整體服務品質較高的農業旅遊休閒聚集區。
  • 廣州•3月23-25日|2018親子文創與農旅融合創新發展峰會
    鄉村休閒旅遊政策紅包中央一號文件對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鄉村振興戰略、「旅遊+」、「生態+」等模式的全力支持,推進農業、林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的農旅一體化是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途徑。體驗旅遊新消費時代旅遊消費已由服務經濟時代的觀光消費轉向新消費時代的體驗消費——更加追求體驗感、參與感,更看中場景和情景營造。
  • 「農旅融合」摸魚、釣蝦、住民宿……雁江這處農旅融合示範點國慶...
    還不用出遠門「高洞村正在打造的農旅融合示範點,集休閒遊樂、主題公園、運動康養等為一體。」資陽市蜀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產業部部長秦磊告訴記者,示範點已完成柑橘博覽園、高洞食堂、核心區數字管理平臺、72戶民房風貌改造等項目建設,預計國慶節將開園迎客。
  • 廣西農墾:農旅融合激發新動能
    原標題:廣西農墾:農旅融合激發新動能   在這裡,您可以在桂北風格的院子裡品茗暢談,在果園菜田採摘有機食品,還可以參與橘林騎行、河邊垂釣、田園嬉戲等農業體驗活動
  • 秭歸泗溪村 農旅融合慶豐收
    11月24日,秭歸縣茅坪鎮泗溪村內的三峽竹海風景區與當地50戶居民聯手,開展農旅融合豐收節活動,為當地居民找到就地生財之道。據介紹,三峽竹海進行4A級景區升級改造後,在景區內建成了50個農副產品門店讓當地村民經營,還將農產品就地加工成旅遊快銷品,解決了當地居民就業問題。
  • 傳統農業鄉鎮的農旅融合發展模式
    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既能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促進產業新業態形成,又能創造地區經濟新增長點,改變財富聚集方向。本文以農旅融合發展視角對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發展進行研究,通過提出傳統農業鄉鎮旅遊發展框架與策略,對農旅融合產業發展重新規劃,可為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發展提供理論借鑑。
  • 做足農旅融合文章 以「莓」為介促振興
    圍繞鄉村振興,南郊鄉著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農旅品牌上檔升級,旨在充分挖掘農業農村生態資源和鄉村民俗文化,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增收鏈拓寬,促進農村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我們舉辦藍莓美食節,就是做足農旅融合發展這篇文章的舉措之一,也是實現南郊鄉產業興旺重要的載體。」南郊鄉黨委書記張帆說,餘家村距市區2.5公裡,農旅融合發展優勢非常明顯。
  • 業內丨鄉村旅遊發展中 休閒農業如何做好農旅融合
    農旅融合是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是實現產業融合的新手段。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以所開發的農業旅遊休閒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農業旅遊地產項目等為核心功能架構,整體服務品質較高的農業旅遊休閒聚集區。
  • 【報名】自由組團去臺灣!6天6夜「農+旅」專題考察遊學營啟動!
    如何利用在地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創業?2. 如何將一個單一產品開發成多種受歡迎的產品系列?3. 如何將產品與休閒、體驗、文化、科技、生活結合在一起?4. 如何利用到訪客戶做口碑傳播和朋友圈營銷?   承億文旅不只是旅店,而是每個旅者的他方歸屬。在故鄉、本家之外,另一個讓人暫忘紛擾的地方。
  • 鎮海:農旅文融合 繪山海新卷
    致力城鄉融合發展,努力實現「城鄉爭優」,以「一村一幅畫」破題美麗鄉村建設,以農業「接二連三」謀得三產融合發展,以「文化紐帶」勾勒美麗鄉村風景線,打好「綠色」「旅遊」「文化」3張牌,一幅鄉村振興畫卷正在東海之濱徐徐展開。青山如黛,碧水悠悠。枕水而居的鎮海區秦山村,早早從水汽氤氳中甦醒。
  • 龍坪舉辦「書記論壇」 支招農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建始網訊(通訊員 黃秀娟 毛迪)「做好一家人,給遊客一個理由來,用溫暖和特色讓它留下來;炒好一桌菜,挖掘傳承地方特色菜系,搞好品牌文化,打造美食一條街;唱好一臺戲,做好民族特色村寨建設……」12月10日,龍坪鄉楂樹坪村書記陳久龍圍繞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在龍坪鄉「書記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