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廬山,車子沿盤山公路逐步向上,車行一段時間後,便看到了綠樹叢中掩映的一排排紅色屋頂,那便是廬山上的牯嶺鎮了。
因廬山氣候適宜,風景宜人,自英國傳教士李德立於1885年闢廬山牯嶺為避暑地後,英、美、法、俄、意等基督教會便紛至沓來,牯嶺鎮上教堂林立,然而時至今日,這裡僅有一所基督教堂投入使用,這便是廬山基督教禮拜堂,又被稱為小禮拜堂。
這座禮拜堂位於河西路438號,建於1910年,是廬山最古老的基督教堂。教堂原是英國基督教會醫學會堂,後來被「牯嶺美國學校」借作教室,解放前又被改作基督教小禮拜堂,至今保存完好。
當地教會的弟兄姊妹說,南京總統府在辦公的時候,就住在美廬別墅,因這裡與美廬只有一澗之隔,就被改成一個小禮拜堂,蔣介石與宋美齡夫婦在廬山期間經常到這裡做禮拜。
在教堂正門的右手靠河邊,便是東谷電影院,這個電影院只放一部電影:《廬山戀》。據教會弟兄姊妹介紹,這家電影院的前身原是建於1897年的基督教協和禮拜堂,廬山博物館有收藏其改造前的照片,1960年,教堂被改造成電影院,取名「東谷電影院」。
現在,廬山基督教禮拜堂成為牯嶺鎮弟兄姊妹唯一的一處聚會場所,這裡可容納200人聚會。教會蔡長老介紹,鎮上一共有1萬多人,120多個信徒。由於山上沒有高中,很多人在孩子上中學的時候就搬下山去了。有條件的人都在山下買了房,過年也大部分在山下,因此春節的時候教會裡人也很少。7月份到9月份,正值暑假,大家都會回到山上,同時正值旅遊旺季,教會便會坐滿人。這時候,教會就會邀請九江市基督教福音堂的教牧同工前來講道。
初上廬山,車子沿盤山公路逐步向上,車行一段時間後,便看到了綠樹叢中掩映的一排排紅色屋頂,那便是廬山上的牯嶺鎮了。
因廬山氣候適宜,風景宜人,自英國傳教士李德立於1885年闢廬山牯嶺為避暑地後,英、美、法、俄、意等基督教會便紛至沓來,牯嶺鎮上教堂林立,然而時至今日,這裡僅有一所基督教堂投入使用,這便是廬山基督教禮拜堂,又被稱為小禮拜堂。
這座禮拜堂位於河西路438號,建於1910年,是廬山最古老的基督教堂。教堂原是英國基督教會醫學會堂,後來被「牯嶺美國學校」借作教室,解放前又被改作基督教小禮拜堂,至今保存完好。
當地教會的弟兄姊妹說,南京總統府在辦公的時候,就住在美廬別墅,因這裡與美廬只有一澗之隔,就被改成一個小禮拜堂,蔣介石與宋美齡夫婦在廬山期間經常到這裡做禮拜。
在教堂正門的右手靠河邊,便是東谷電影院,這個電影院只放一部電影:《廬山戀》。據教會弟兄姊妹介紹,這家電影院的前身原是建於1897年的基督教協和禮拜堂,廬山博物館有收藏其改造前的照片,1960年,教堂被改造成電影院,取名「東谷電影院」。
現在,廬山基督教禮拜堂成為牯嶺鎮弟兄姊妹唯一的一處聚會場所,這裡可容納200人聚會。教會蔡長老介紹,鎮上一共有1萬多人,120多個信徒。由於山上沒有高中,很多人在孩子上中學的時候就搬下山去了。有條件的人都在山下買了房,過年也大部分在山下,因此春節的時候教會裡人也很少。7月份到9月份,正值暑假,大家都會回到山上,同時正值旅遊旺季,教會便會坐滿人。這時候,教會就會邀請九江市基督教福音堂的教牧同工前來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