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走紅 恆春成臺灣最熱門旅遊景點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因為一部臺灣本土電影《海角七號》奇蹟般瘋狂賣座,看《海角七號》已成為最夯的全民運動,使得本片的拍攝場景——臺灣最南端的小鎮——恆春,從被認為傳統落後乏人問津一下子翻紅成為當前最熱門的旅遊景點

  ★ 文/梁良

  想不到臺灣電影在跌入谷底多年之後,竟然會出現臺版的《冬日戀歌》,還行有餘力地帶動地方觀光熱潮,叫人感動又高興。不知道大陸的臺灣旅行團,日後在編排行程時會不會也增加「海角七號之旅」?

  《海角七號》的主題曲叫「國境之南」,村上春樹小說的一本名作就叫《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把國境之南描寫為烏託邦。在二戰之前,「國境之南」是指大日本帝國的國境南方——臺灣(當時臺灣仍是日本的殖民地),而恆春又是在臺灣的最南端恆春半島之上,隸屬於屏東縣。此地介於北緯22度與23度之間,由於氣候溫暖,四季如春,從前遍地長滿蝴蝶蘭,故恆春的古名「琅嶠」,就是排灣族語「蘭花」的音譯。清同治年間,大臣沈葆楨奏請朝廷在此地築城牆,設縣治,並將其改名為「恆春」。

  恆春半島俗稱「臺灣尾」,東臨太平洋,西面臺灣海峽,南邊為巴士海峽。

  恆春有一個地理和氣候上的特色,就是「落山風」。每年約從9月到次年3月,來自西伯利亞飽含水氣的東北季風會順著高聳的中央山脈向南吹,到了恆春半島的枋山溪後,由於山脈高度陡降,季風得以找到出口,就順著地形加速吹向海洋,形成了恆春半島有名的「落山風」。

  汪笨湖在1980年代曾以《落山風》為名寫過一本情慾小說,當年海峽兩岸都曾以此改編劇本拍成電影。

  由於恆春地處熱帶性氣候,南方的海岸有珊瑚礁地形,加上自然生態豐富,臺灣當局於1982年將第一座「國家公園」設立在恆春鎮東邊的墾丁,從此「墾丁國家公園」成了觀光客到臺灣南部看完高雄的澄清湖之後必遊的景點。由墾丁再往南走,就會看到臺灣島最南端的鵝鑾鼻燈塔,站在這裡面對巴士海峽的碧海藍天,呼吸著從太平洋吹過來的海風,是別有一番滋味。

  喜歡水上活動的人,這裡更有如天堂,不但有好幾個質地不錯的戲水沙灘,還有可以衝浪的海邊,更有不少國內外的遊客特意到墾丁潛水,欣賞世界級的海底景觀,有些墾丁的潛水店家還推出「體驗潛水」項目,專業的教練一對一作簡單的教學後,遊客便可以去體驗翱翔海底世界的感動。

  由於恆春地處偏闢,對外主要仰賴省道臺26線屏鵝公路出入,每逢夏天大量遊客前往墾丁國家公園遊玩或到海邊時,公路就會嚴重塞車。當地的五裡亭雖有一個恆春機場,但只在夏天每天有一班客機從臺北飛往恆春(航程約一小時),冬天則因為跑道方向與落山風方向對衝而不利飛機起降,時常會關閉。臺灣當局已計劃興建恆春線鐵路解決相關的交通問題。至於海運,曾有定期航班從高雄港開至恆春的海口,不過客人太少,已於2003年停駛。

  由於工商業都不發達,恆春當地主要居住從事農、漁、獵為主的老居民,他們祖先有部分從大陸跟隨鄭成功來臺,輾轉南下至恆春,和部分原住民分據於平地與淺山一帶。後也有北部居民南遷定居於此。

  近年,由於恆春地方政府全力發展觀光事業,一些精明的生意人看上了恆春海邊得天獨厚的沙灘和美景,以「特許經營」的BOT方式斥資在那裡蓋了多家五星級酒店,把原屬於大眾的好山好水變成為只有酒店顧客才能欣賞到的「五星級景觀」。例如這次免費出借給《海角七號》作為拍攝主場景的墾丁夏都酒店,就是其中頗有代表性的一家觀光酒店,它的皇家套房定價高達56000元新臺幣。

  這種圖利資本家的政策,當然在地方上引起一些民怨。《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借劇中人的口說出了這兩句對白:「山上也要BOT,海邊也要BOT,什麼都被BOT。」「為什麼這麼一片美麗的海,被飯店圍起來,我們民眾都沒辦法看到?」這些臺詞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應,現已成為流傳街頭巷尾的名言。

  但墾丁夏都酒店是輸了面子贏了裡子,因為電影狂賣,酒店不但知名度大增,片中女主角友子住的蜜月套房,一式總共14間,近日間間客滿,賺足了鈔票。

  另一個值得一說的是已有十多年歷史的「春天吶喊」音樂藝術祭活動,被暱稱為「叫春」或「春吶」的這項活動,原是由兩位在臺定居的外國人於1995年創辦的,他們原只想在墾丁這樣風光明媚的山景海邊找幾十個朋友彈彈唱唱,辦個音樂會同樂一番。不料在持續耕作了十幾年後,「春天吶喊」已經在當地成為一年一度的盛事,也是臺灣迄今規模最大的國際型音樂藝術文化展演活動。

  去年它正式獲準進駐鵝鑾鼻燈塔公園內舉辦,活動為期三天,在10個舞臺同時開演,超過500組表演團體報名,最後有230組國內外演出者破紀錄輪番演出,盛極一時。《海角七號》的壓軸海邊演唱會,只是「春天吶喊」的縮小版而已。 ★

相關焦點

  • 臺灣墾丁:充滿海角七號的浪漫
    臺灣墾丁:充滿海角七號的浪漫 2008年12月16日 15:54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作者騎著自行車,用20公裡的時速,遍遊電影中的場景,也找到大不同的恆春與墾丁。讀者若有機會遊臺灣,別忘了去墾丁恆春走一走。   現在的墾丁,四處充滿著電影《海角七號》的浪漫,用單車時速20km的速度,繞進古老的恆春西門,騎到阿嘉的老家、迎風騎乘至茂伯等人徹夜談心的後灣,或是阿嘉和友子擁抱的大灣,感受到身在恆春墾丁的幸福滋味。
  • 電影《海角七號》拍攝地,男主角的家變成旅遊景點
    一部電影的熱映,往往能帶動旅遊的發展。在臺灣最南端恆春半島的恆春古城裡,就有不少拍攝《海角七號》的取景點,現在也成了不少遊客特意前去探訪的景點。距離恆春古城南門不遠就已一處阿嘉的家。恆春古城是臺灣保留最完好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140多年時間,不管是從高雄小港機場或左營高鐵站都有墾丁快線直達恆春轉運站,步行就可遊覽古城。阿嘉的家本是一處普通民房,但電影熱映以後,這棟房子也成了明星。《海角七號》中的男主角阿嘉,他的家就是這裡。這棟房子分為兩層,牆面上有明顯的海角七號字樣,許多遊客都會來這裡拍照。
  • 碰碰の臺灣手記 走進恆春,走進《海角七號》
    今日要講嘅系恆春其實包車一日遊都包含恆春鎮呢個景點但系我覺得恆春呢個地方更加適合系度住一日慢慢逛
  • 恆春記取《海角七號》點滴故事
    徐杭攝因為一部臺灣電影《海角七號》,使得該片的拍攝地——臺灣最南端的小鎮恆春,從人們眼中傳統落後乏人問津之地一下子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不久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走訪了這座古城,尋找《海角七號》的影子。四季如春的古城恆春距離墾丁車程不足一小時,是臺灣最南端的古城。
  • 《海角七號》帶動臺南旅遊熱 去臺灣吃喝玩樂
    作為近年來最為火爆的本土電影,由魏德聖執導的《海角七號》在臺灣的院線豪攬近5億新臺幣票房,有一連翻看18遍的超級粉絲,就連臺灣人的見面寒暄語,近來也換成了——「你去看《海角七號》了嗎?」電影裡所展示的場景,反映了原汁原味的南臺灣風情,影片公映之後,每個周末前往屏東恆春拍攝地的遊客激增,小小的恆春已經成為臺灣炙手可熱的旅遊熱地。
  • 看《海角七號》 遊恆春小鎮
    美妙人生,從這一刻的享受開始一部《重慶森林》讓香港的重慶大廈成為地標,一部《達文西密碼》則開拓了巴黎旅遊的新路線,同樣的,一部充滿了恆春小鎮和墾丁海邊優美恬淡風光的《海角七號》,在熱映後也為南臺灣帶來了數不清的遊客
  • 臺灣熱門影片《海角七號》有望大陸上映
    臺灣熱門影片《海角七號》有望大陸上映 2008年10月28日 15:49 來源:廣州日報 範逸臣因《海角七號》再度走紅。   今年臺灣地區最熱門的電影當屬《海角七號》,不僅打破歷來華語電影的票房紀錄,而且引起了臺灣電影新模式的討論。對於這部火遍臺灣的電影,大陸影迷也迫切希望能在大銀幕上看到此片。
  • 從悲情城市到海角七號 看臺灣文化一窩蜂現象
    從悲情城市到海角七號 看臺灣文化一窩蜂現象 2008年12月08日 09:08:00  來源:   正當電影《海角七號》在島內爆紅之際,拍過《悲情城市》的導演侯孝賢日前強調
  • 劇有行高雄墾丁、舊西門城牆、萬裡桐,《海角七號》旅行地圖
    故事發生在臺灣屏東的恆春鎮。說起這個小鎮你可能有點陌生,但是說起這裡的熱門旅遊地懇丁國家公園,你一定嚮往已久。懇丁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一座公告成立的國家公園,是臺灣唯一擁有海域和陸地的「國家」公園。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的恆春半島,三面環海,東面太平洋,西鄰臺灣海峽,南瀕巴士海峽。
  • 探訪恆春古鎮《海角七號》拍攝地——阿嘉的家
    【解說】2008年上映、紅極一時的臺灣電影《海角七號》,使得影片的拍攝地——臺灣最南端的小鎮恆春走進人們的視野。時隔十年,中新社記者來到古鎮中《海角七號》的拍攝地,尋覓當年影片中的點滴印記。  恆春鎮舊名琅嶠,是臺灣最南端的鄉鎮,現餘東南西北四座城門及部分城牆,是全臺僅存的一座完整古城。
  • 臺灣美食手札(一)——海角七號,恆春,綠豆饌,慵懶入境
    從臺灣回來一直想寫點什麼,記錄那邊久違的風土和風味。但是又好像沒什麼好寫,沒有什麼世界第幾的景觀,也沒有炫目搖神的現代感。如果要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像川菜,性格鮮明味道濃烈,美在初遇之時而後有點麻麻暈暈、反而迷惘;臺灣呢像淮揚菜,入口就淡淡的,水袖一轉院落深深,安靜,而後定慧,百般鮮味擁抱味蕾。寫著寫著還是寫到了吃的= =好吧,那就來說說在臺灣覓食的一些事吧。
  • 《海角七號》 彌補所有遺憾的彩虹(圖)
    導演魏德聖此前名不見經傳,片中演員全是二線角色,影片所向披靡之後,他們全部晉升為臺灣最當紅人物,代言廣告無數,就連片中的恆春外景都成為熱門旅遊景點,拍攝主場景的墾丁夏都酒店日日客滿,片中出現的手工藝品琉璃珠和「馬拉桑」小米酒的銷量亦隨之爆增幾十倍……  該片影碟已於內地上市,大多數影迷看過之後,都對它能創造出如此盛大奇蹟困惑不已。
  • 跟隨電影《海角七號》穿越臺南的時光隧道
    >>>>>點擊進入「跟著電影去旅行」專題《海角七號》熱映後,為南臺灣的旅遊業帶來了數不清的遊客,而這些遊客無不是為恆春小鎮和墾丁海邊優美靜謐風光所吸引,阿嘉的家、小鎮郵局、舊西門城牆、夏都沙灘酒店……這些電影中的取景地,現在通通變成了「海角」遊客手上那份地圖上標註的景點。
  • 恆春,最具熱帶風情的臺灣小鎮
    恆春位於臺灣最南部,屬於臺灣的屏東縣。
  • 《海角七號》阿嘉的家:人氣回籠 旺到大陸(圖)
    原標題:《海角七號》阿嘉的家:人氣回籠 旺到大陸(圖)   中新網7月1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影片「海角七號」6年多前暴紅,讓取景地的屏東縣恆春鎮「阿嘉的家」成為人氣旅遊景點,但「追星熱」漸漸退燒,屋主張永源靈機一動,最近請人在白牆上漆上醒目的「海角七號」藍色大字
  • 魏德聖談《海角七號》:人物是觀察來的
    投資不到五千萬元新臺幣、上映以來已經收穫近五億元新臺幣的票房,被稱為「傳奇」的《海角七號》是島內幾十年來最賣座的「本土」電影。二月十四日,《海角七號》將在大陸各地公映。為此,本報駐臺記者近日特意採訪了影片導演魏德聖,聽他講述影片背後的故事——  《海角七號》講了什麼?
  •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別小看臺灣電影
    全片在恆春實地拍攝的《海角七號》,要再稱進入電影圈已16個年頭的魏德聖為青年導演或新銳導演似乎不甚恰當。以這個愛情的遺憾來當作原點去思考,加上音樂電影的主題,反差就出來了:日本人/臺灣人、北方/南方、下雪的/豔陽的等等,這種距離感就出現了。   和飄雪的北方的作為對照,一個是終年豔陽的南方,我一想到就是恆春,正好恆春也符合我當初想要做音樂電影的期待,包括春天吶喊、臺灣最原始音樂發源地就是在恆春,因此把遞送古老情書的郵差化身為搖滾樂手。
  • 臺灣推出《海角七號》電影小說
    圖文:草 草 作者:魏德聖 編者:藍弋豐 出版:大塊文化 臺北電影《海角七號六十多年前,臺灣光復,日本人撤離。一名日籍男老師隻身搭上離開臺灣的船隻,也悄悄離開了他在臺灣的戀人。六十多年後,女兒為亡父整理遺物,發現了父親的秘密情書後,決定幫他寄到「臺灣恆春郡海角七番地」……南臺灣的恆春,從臺北返鄉的失意樂團主唱阿嘉、只會彈月琴的老郵差茂伯、修車行當黑手的水蛙、唱詩班鋼琴伴奏的小女孩大大、小米酒推銷員馬拉桑、交通警察勞馬父子,這幾個不搭調的人,竟要為了度假中心演唱會暖場而組團表演……沉睡了六十年的情書,是否會安然送到信件主人手中?
  • 颱風掠過的「海角七號」——臺灣恆春鎮災後見聞
    新華社臺灣屏東8月28日電(記者林甦)位於島內最南端的屏東恆春鎮,以當年拍攝過電影《海角七號》而聞名,同時也是臺灣南部最火熱的度假勝地之一。但8月底颱風「天秤」的兩次侵襲,讓這裡的民生遭到重創。    43歲的勞運明住在離《海角七號》中的主要拍攝地——「阿嘉的家」僅有兩條街的距離。颱風「天秤」的來襲,使這個小小的眷村聚落滿目瘡痍,遍地泥濘。
  • 《海角七號》和月琴傳奇
    《海角七號》和月琴傳奇 燕海鳴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12-18    [列印] [關閉]     「如果海會說話這首《國境之南》,隨著電影《海角七號》而風靡海峽兩岸。而在這動人的旋律中,最打動我的,並不是主人公阿嘉憂鬱的唱腔,而是茂伯手中撥弄的月琴之聲。     電影回放     恆春是個典型的南臺灣小鎮,依海而建的它養育了一群如大海般純樸的人。阿嘉曾到臺北為自己的音樂夢想打拼,卻一無所獲,落寞地回到了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