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別小看臺灣電影

2020-12-16 Mtime時光網

 

  全片在恆春實地拍攝的《海角七號》,要再稱進入電影圈已16個年頭的魏德聖為青年導演或新銳導演似乎不甚恰當。再看看他所接觸過的電影類型與製作規模,從臺灣新電影教父級人物的當代社會寫實批判作品到跨國製作特效驚悚片,被謙稱為導演場面調度習作的灰暗青少年故事短片,到臺灣原住民史詩架構、氣勢輝煌的籌資試拍片,甚至結合廣受歡迎的音樂、愛情、鄉土等元素的追夢喜劇,對於電影,對於這片土地,魏德聖導演到底有沒有一以貫之的信念或信仰呢?嚴肅近乎沉重,訴說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在霧社事件中抵死力抗日本統治的故事,難道只是一個籌資失敗從此擱置的夢?就像《海角七號》裡追求或大或小夢想的人物們,魏德聖在電影路上的追尋又有哪些變與不變的的曲折與故事呢?

 

  Q:先就故事內容,以兩個世代交錯的歷史來架構,一開始劇本的構想是什麼?

  魏德聖導演(以下簡稱魏):之前寫的劇本格局都很大,例如《賽德克巴萊》,那很大,於是先嘗試一個格局比較小的。《海角七號》這個故事很小,它其實可以用很少的錢拍,但我放大到五千萬預算的格局去做。一開始,是以音樂電影的構想出發;又剛好看到一個新聞事件:有一個郵差為了要送一封日據時期的信,給現在這個時間的人。他沿著日據時代的舊住址,找了兩年才找到。我想:如果當時那封信是封情書的話,那是多麼浪漫的事情。以這個事件為背景,去思考音樂的特性。以情書這件事來包裝,會讓愛情產生遺憾的原點會在哪裡?既然是日據時期的舊地址,那應該就是在日據時期,於是搭配了『日僑遣返』這個背景。日據時期結束之後,日本人都要被遣返回日本。一個時代結束,留下的並非只有遺憾跟仇恨,還有友情、親情和愛情。

 

  假設當時發生的是師生戀,戀人好不容易可以結合在一起,突然間因為時代政治的因素非得分開。以這個愛情的遺憾來當作原點去思考,加上音樂電影的主題,反差就出來了:日本人/臺灣人、北方/南方、下雪的/豔陽的等等,這種距離感就出現了。

 

  和飄雪的北方的作為對照,一個是終年豔陽的南方,我一想到就是恆春,正好恆春也符合我當初想要做音樂電影的期待,包括春天吶喊、臺灣最原始音樂發源地就是在恆春,因此把遞送古老情書的郵差化身為搖滾樂手。尤其,當我們實際去恆春勘景,發現那個地方非常符合我們所說的反差,恆春同時保留最古老的城牆和最高級的觀光飯店、最純樸的人民、穿著比基尼在路上走的觀光客;有古老的月琴、最現代的搖滾樂,原住民、客家人都匯集在這個地方。既然這個城鎮本身那麼繽紛、豐富的話,就針對這種繽紛熱鬧,在角色塑造的時候故意把加大反差,不是七個年輕人,而是這七個人,有老有少、各種職業。

 

  Q:劇情以一個日本女孩和臺灣男生的跨國戀情為主軸,也是為了要突顯跨時代的反差和豐富的族群?

 

  魏:對,只是回到六十年後,男女主角的身份調換,從前離開的是日本男生,這次離開的是女生,再用『彩虹』這個代號把這兩個時代連在一起。同樣的跨國愛情在不同的時空重新搬演,但這次透過情書的閱讀,新一代的年輕人面對分離,最後的決定會不會不一樣?恆春這個地方雖然可以呈現很大的反差,但在這個小小的城鎮裡面,卻可以被互相包容。故事裡面沒有壞人,男主角的媽媽跟鄉鎮代表在一起、機車修理工喜歡老闆娘,後來都被寬容了。我想帶大家進入這樣的一個城鎮,用寬容的心去面對每一個角色,他的成功面、失敗面,去觀察、了解才會包容。

 

  
  Q:從之前的《賽德克巴萊》,一般人可能會關注到日本在臺灣的殖民歷史;到《海角七號》,為何轉向以音樂電影這個類型來發展?

 

  魏:一開始,定義這是一部音樂電影,如果單純去呈現音樂的那部份,一群年輕人組樂團、然後中間的不愉快、最後舞臺表演完成、中間也產生了幾段戀情等等,那其實也是一部很棒的電影,但是缺少在地文化,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拍。一部音樂電影獨一無二的地方,就是要加入獨一無二的在地文化思考。所以我選擇了『日僑遣返』的背景、『情書』的事件,成為故事的厚度。

 

  日僑遣返的歷史其實在大陸東北、韓國都有,但是臺灣的遣返最和平,日本人沒有一路被打上船,一個時代很平和地結束。這是臺灣獨一無二的部份。恆春這個地方的文化也是臺灣獨一無二的,有山有海、地理資源非常豐富。至於音樂的部份,主要是為了熱鬧,找音樂圈的人結合,一起來共同做這部電影。臺灣既然沒有票房保證的明星,就把這些演員放到對的位置,就會成為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

 

  Q:談到演員的部份,眾多小人物的表演非常生活化,仿佛是演出他們自己。有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面孔,例如小應、馬念先等,熟悉臺灣獨立音樂的觀眾看了也有不同的效果,但其他演員如茂伯、小朋友大大,雖是全新的面孔但表現十分搶眼。導演是怎樣找到這些人把他們組合在一起?

 

  魏:那個代表主席,是一個很老的演員,叫馬如龍。以前的西螺七坎、七俠五義,他都是男主角,以前可是當家小生,比周杰倫還紅。他可以同時表現三種層面:很兇、有心事,又很可愛,電視圈裡面找不到同時有這三種特質的人了,演他太太的沛小嵐也是鄉土連續劇和歌仔戲的知名演員。

 

  黃西田則是請老演員來幫忙。因為一開始很擔心主要的年輕演員,為了預防萬一,必須要以周邊配角的實力把住這些演員。這些老演員都是出現在前半段,後面幾乎就沒有他們的戲了。

 

  茂伯也很有趣。他是屬於北管,但恆春的傳統樂器是月琴,月琴胖胖的、只有兩條弦,他必須重練,但他什麼樂器都會,學得很快,於是請他來演。他原本是穿著西裝褲、polo衫,看起來很像實業家,造型時把頭髮理成平頭、再加個黑框眼鏡、換上衫褲,氣質就出來了。

 

  我們開拍之前會排戲好幾次,訓練演員時有找老師幫忙,像男女主角有去郎祖筠那邊上過一些肢體開發的課。在開拍的時候,就針對裡面每一個角色的每一句對話細部修改。其實每個人狀況產生並不多,因為每個角色當主角的戲差不多兩場左右而已,男女主角則多出一、兩場,只是因為人物多,你會覺得重心散開。例如,這場你是主角,我在旁邊只是陪襯而已,我只要配合動作即可,每一個角色就排一場重點的戲,很快就上手了。

 

  
  Q:電影裡的對白非常自然,仿佛平常就是那樣講話,劇本是演員跟導演一起合作,還是本來就是這樣?

 

  魏:對白本來就是這樣寫,只是他們用比較口語的方式念出來。因為從小的生活環境就是那樣子,我家在臺南廟口旁邊,家裡是開店的,每天人進人出,從我家到廟口、或是從廟口到我家,我家幾乎變成走廊。我只是把生活中的角色放到裡面,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該會講什麼話就寫下來,這對我來說很熟悉、幾乎不用想。


  Q:《賽德克巴萊》從原住民的觀點去出發來看臺灣跟日本的殖民歷史,到《海角七號》非常熱鬧、很能博得觀眾歡心的故事,中間改變了哪些部份?對於國片或是拍電影想法上有什麼樣的轉變嗎?

 

  魏:我覺得什麼樣的題材就應該要有什麼樣的風格,並不是不管怎樣的電影,都讓導演風格來決定所有的東西。我覺得現代的思維已經不一樣了,不應該是這樣。現在的思維應該是:這個故事、這個題材,應該用什麼樣的風格去包裝它?不同的類型當然照它的方式去量尺寸,做出來才合身。《賽德克巴萊》需要被包裝成一個史詩的思維;《海角七號》被包裝出來就是一個熱鬧的、活潑的,一個有活力的電影形式。

  
  Q:最後,請導演給我們的讀者一個非看不可的理由。

 

  魏:你會看到從來沒有見過的國片,你不會把他定義成一部國片。因為,用國片的思維來看這部電影,太小看了它。這是一部不一樣的國片。這樣會不會太驕傲了?(笑)

相關焦點

  •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賭徒兇猛
    缺錢一直籠罩著魏德聖的電影生涯,在整體拍攝之前,他曾和《海角七號》的製片人之一黃志明大吵一架,因為黃志明在擔任製作了周杰倫的《不能說的秘密 》後,驚訝地發現,本來約定好要「慢慢弄」「先籌備」的《海角七號》,魏德聖已經把演員都籤約了。沒拉到投資,魏德聖帶著幾萬塊錢,就開拍了。 「我已經40歲啦。
  •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再出新作:用誠意做電影
    簡介:  【解說】5月14日,曾以一部《海角七號》名聲大噪的臺灣導演魏德聖攜主角林源傑空降重慶,為影片《賽德克•巴萊》造勢宣傳。片場間隙,魏德聖告訴中新社記者,《賽德克•巴萊》是一部誠意之作,今後會堅持做好每一部電影。
  • 魏德聖談《海角七號》:人物是觀察來的
    投資不到五千萬元新臺幣、上映以來已經收穫近五億元新臺幣的票房,被稱為「傳奇」的《海角七號》是島內幾十年來最賣座的「本土」電影。二月十四日,《海角七號》將在大陸各地公映。為此,本報駐臺記者近日特意採訪了影片導演魏德聖,聽他講述影片背後的故事——  《海角七號》講了什麼?
  • 《海角七號》上映十年 臺灣電影的一場票房奇蹟
    作者: hello王小羊即使《海角七號》已經問世10年,如今再談起這部臺灣電影創造的票房奇蹟,仍有人不解:「還不錯,但有那麼好嗎?」2008年8月22日,《海角七號》上映當天全臺灣票房僅有92萬新臺幣,但隨後兩天半的時間票房破500萬,雖不算高但對長期低迷的臺灣本土影片而言已算佳績。
  •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曾遺落的夢
    許戈輝:《海角七號》的大陸發行方,這一次並沒有安排特殊的,上映前的宣傳活動是這樣嗎?魏德聖:就是上一兩個禮拜我們才接到通知說,今天要過來這邊這樣子。其實我是一直在等,應該要上映,應該會有一些活動吧,可是就一直沒有消息,沒有消息,一直到上個禮拜才給消息說,噢,是幾號要過來這樣子。從2008年8月22日,《海角七號》在臺灣上映到12月12日全臺首輪戲院下片,這部投資5000萬新臺幣的電影,奇蹟般地收穫5.3億票房,成為臺灣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華語電影。
  • 魏德聖:《海角七號》一刀未剪 看完就敢求愛(組圖)
    魏德聖讓情人節情侶們更浪漫鳳凰網娛樂訊    2月14日,情人節,電影《海角七號》大陸首映,導演魏德聖坦言,雖然電影講述了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但生活中的自己是一個不懂浪漫的人,所以希望《海角七號》給觀眾一個好故事的同時,能激勵大家敢於追逐自己的夢想和說出心裡的愛。
  • 《海角七號》導演新作《KANO》將出手遊
    導 讀 《海角七號》導演新作《KANO》將出手遊 曾執導《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等影片的臺灣資深導演魏德聖的新電影
  • 臺灣本土電影《海角七號》大賣 將角逐奧斯卡
    根據該片官方網站的消息,臺北電影節首映結束的當天,侯孝賢在看完片後握著導演魏德聖的手說:「太好了,我等臺灣出現這樣的電影,已經等了很久」。他說這部電影有機會把臺灣電影拉動起來。《海角七號》同樣選擇了最擅長的青春題材,但這次講述的不是慣常的愛情故事。《海角七號》的故事原由很簡單,幾年前導演魏德聖看見一個感人的新聞:一位郵差為了一封日據時代的信件,花了兩年時間將信件送達當事人手裡。魏德聖心想:「若這是一封情書該有多浪漫。」於是,腦海裡有了《海角七號》的雛形。
  • 魏德聖的《52 赫茲,我愛你》來了,他說這是城市版《海角七號》
    在《海角七號》上映快滿十年的時候,導演魏德聖再一次推出了愛情片《52 赫茲,我愛你》。這是一部融合了歌舞、喜劇元素的音樂劇,影片以臺北為背景,講述了大城市男女的愛情故事。果子電影公司出品,魏德聖與遊文興、蘇達共同編劇,黃志明、吳明憲擔任監製,已於今年 1 月、2 月在臺灣、香港先行上映。6 月 16 號,大陸的觀眾也可以在影院裡看到這部影片了。並表示當初是因為厭惡臺北,於是以臺灣南部為背景拍出了《海角七號》,而現在拍《52 赫茲,我愛你》則是因為找到了與臺北這座城市共處的方法。
  •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坦言曾想過:不知道這是不是自己的錯?
    墾丁亂開價事件頻傳,天價滷味、漢堡和乾麵更被戲網友稱為「墾丁三寶」,自2016年開始,墾丁觀光人次大減211萬人,被形容為「雪崩式下跌」,親眼看墾丁這個曾經淳樸的地方衝上高峰再崩壞,《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坦言曾想過:「不知道這是不是自己的錯?」
  • 《海角七號》導演「最後一次」談影片背後的故事
    導演魏德聖說:為一封地址不清的信找到收信人,為自己的小鎮演出一次,做一件和自己沒關係的事,讓自己變得大一點點……《海角七號》之前,1969年出生的魏德聖對自己說:快40歲了,還沒有一次機會,我不甘心。《海角七號》之後,2月6日的臺北國際書展上,魏德聖為宣傳新書與讀者和媒體見面,他說:這是我最後一次談《海角七號》……想從樓上跳下去《海角七號》創作於2007年初,無名小人物魏德聖想做一件事情。然而事情剛一起動,投資人不幹了。魏德聖當時正在朋友家的廚房裡,他獨自落淚。魏德聖不是電影科班出身,只是對電影有興趣。
  • 《海角七號》:一封給臺灣的情書
    一個發生在臺灣最南端墾丁的故事,一群沒什麼名氣的演員,一個沒拍過電影的導演,但是電影《海角七號》上映以來,票房已突破二億臺幣。  近年來,華語電影在臺灣票房超過二億元的,只有周星馳的《功夫》與李安的《色戒》;魏德聖,這個沒有念過一天電影課程的臺灣新銳導演,卻創造了臺灣國片的傳奇。
  • 臺灣電影《海角七號》情人節在大陸公映
    臺灣電影《海角七號》情人節在大陸公映 2009年02月15日 11:38鳳凰網娛樂【大 中 小】 【列印】
  • 電影《海角七號》
    幕 後 花 絮  《海角七號》在頒獎禮的上半場風光無限,這不奇怪,因為上半場頒的都是「小獎」,而包括影帝影后在內的重要大獎,《海角七號》本來就沒份提名。最終,《海角七號》得了包括最佳男配角(獲獎者馬如龍)、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和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獲獎者導演魏德聖)在內的六個獎項。
  • "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電影裡看歷史別帶成見
    2008年上映的一部《海角七號》,讓原本默默無聞的臺灣年輕導演魏德聖聲名鵲起;去年,他又憑藉投資7億元新臺幣(約合1.7億元人民幣)的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一舉斬獲6座金馬獎盃,奠定了自己在華語影壇的地位。上周,魏德聖攜講述幕後拍攝經歷的新書《跟自己的名字賽跑》來京,與大陸同行和觀眾交流,並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 《海角七號》十年紀念!這部臺灣票房最高的電影,紀錄至今無人破
    它在臺灣地區的總票房,是5.3億新臺幣,至今仍然是臺灣地區華語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保持者,這部電影的導演魏德聖之後的《賽德克巴萊》雖然總票房過8億新臺幣,但上下兩集分開單獨計算,還是無法追上《海角七號》,是「這個叫魏德聖的導演,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事實證明,魏德聖導演本來就是個「瘋子」啊,他後來的《賽德克巴萊》,以及現在的「豐盛之城」計劃,相比之下,《海角七號》算是正常的了接著下來,在《海角七號
  • 臺片票房霸主魏德聖新片北美巡映,《海角七號》核心班底全員回歸!
    今天要說的,是臺灣票房霸主導演魏德聖的新片《52Hz我愛你》,一條一條,都是乾貨呢■《52Hz我愛你》是魏德聖六年來首次擔綱導演的電影,上一部是2011年的《賽德克巴萊》(上、下),其中上集《太陽旗》以4.73億排在臺灣影史本土票房第二名,第一名是魏德聖自己2008年的《海角七號
  • 《海角七號》導演又有新作,他會再次帶來驚人的票房嗎
    從小人物出發的故事,這大概是魏德聖最有把握的一件事了。如今人們提到他,不時就會提起 2008 年的《海角七號》,這部同樣是描繪社會中小人物的故事。魏德聖在僅 5,000 萬(臺幣)的製作成本之下,最終創下 5.3 億(臺幣)的高票房紀錄,至今仍是臺灣電影票房中最高紀錄保持人。這樣的成功,當年被不少媒體稱為奇蹟。
  • 海角七號導演1.6億拍臺灣最貴電影 押注奧斯卡
    「借」來1.6億拍臺灣影史最貴電影《賽德克-巴萊》本土受寵海外受挫攜完整版最後一搏 導演魏德聖押注奧斯卡  2009年熱映的《海角七號》讓很多影迷認識了導演魏德聖。不久前,他帶著新作、臺灣影史投資最高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先後參加了威尼斯和多倫多電影節,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儘管《賽德克·巴萊》的剪輯版已經在海外兩大電影節鎩羽而歸,但魏德聖不服氣,他決定帶著完整版再度出徵,這一次的目標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用他的話說:「如果這次輸了,我沒有話講。」
  • 票房奇蹟《海角七號》上映10周年
    即使《海角七號》已經問世10年,如今再談起這部臺灣電影創造的票房奇蹟,仍有人不解:「還不錯,但有那麼好嗎?」  2008年8月22日,《海角七號》上映當天全臺灣票房僅有92萬新臺幣,但隨後兩天半的時間票房破500萬,雖不算高但對長期低迷的臺灣本土影片而言已算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