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一封給臺灣的情書

2020-12-16 搜狐網

  一個發生在臺灣最南端墾丁的故事,一群沒什麼名氣的演員,一個沒拍過電影的導演,但是電影《海角七號》上映以來,票房已突破二億臺幣。

  近年來,華語電影在臺灣票房超過二億元的,只有周星馳的《功夫》與李安的《色戒》;魏德聖,這個沒有念過一天電影課程的臺灣新銳導演,卻創造了臺灣國片的傳奇。

  看完電影,心裡暖暖的

  當然,《海角七號》並不是一開始就受到矚目,就像許多小成本的電影一樣,它上映之初,每天的票房金額不過數萬元,少數人抱著捧場的心態走進了電影院,散場之後,殘留在心頭那份暖暖的感覺,促使許多人在網絡上裡留下了感想,經由網友間的相互傳播,《海角七號》好評如潮,媒體注意到這個現象,便接力賽似的開始廣泛報導,造就了現在的熱度。

  《海角七號》會受到歡迎,不是沒有原因的。它的題材豐富,雖然是以七封跨越了六十年的情書貫穿整部電影,串連起二個不同時代的愛情故事,還延伸出臺灣各個角落裡的小人物,其實心裡各自懷抱著一份對音樂的夢想,他們遭遇挫折,忍受衝突,但還是努力地破繭而出,更有趣的是,這部電影反映了臺灣多元的社會,有失意的樂團主唱、有單親媽媽、有為業績打拚的推銷員、也有看起來像黑道大哥的代表會主席……從閩南人、客家人到原住民,這些人彷佛是生活在我們四周,雖然有著許多小奸小惡,但沒有一個是壞人。

  從對白中,找到心裡想說的話

  於是有人排了三次隊,還買不到票;有人一看再看,仍細細品味影片中傳達的訊息;許多人看完之後,最直接的評語都是:「看的時候從頭笑到尾,看完之後鼻子卻酸酸的。」每一個觀眾也從不同的對白中,都找到自己心裡想說的話。

  所以臺灣媒體歸納《海角七號》之所以能打動臺灣觀眾的心,最重要的原因是,現在臺灣社會,似乎太苦悶了,特別是從媒體所呈現出來的臺灣,經濟成長率下滑、人民勒緊褲腰帶,連吃東西都要擔心毒奶危害健康,但是,臺灣真的有這麼負面嗎?

  真實的臺灣,絕對不只是這樣的面貌。真實的臺灣,存在著許多為了完成夢想而默默地耕耘的小人物;臺灣各個鄉鎮中,都有清晨五點就起床用心烹煮食材的小吃攤老闆;也有默默在山上不畏艱難,下定決心養大七個孫子的水蜜桃阿嬤;還有捐出所有獎金,四處尋覓有潛力小學生加以培訓的退休舉重國手……,就連受到全球華人矚目的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也都是因為那一群愛唱歌的年輕人是那麼認真地付出、學習,才會如此打動人心。

  真實的臺灣,濃厚的生命力

  《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何嘗不也是一個為了拍電影的理想,而義無反顧的小人物?在《海角七號》以前,他為了拍「賽德克巴萊」一部描述霧社事件泰雅族人抗日的史詩型電影,他四處拜訪片商、金主卻吃無數次閉門羹,因為他不是李安,沒有人認識他,但是他沒有放棄,反而採取轉進的策略,先拍攝《海角七號》告訴世人,他有能力拍出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海角七號》等於也是他完成《賽德克巴萊》前,投石問路的一張名片。

  魏德聖說:「我一直覺得臺灣這個地方有很濃厚的生命力。臺灣這個地方就是缺乏一個集體的共識而已,只要這個集體的共識起來以後,那個生命力的強大是無法想像的。」而《海角七號》,正是他寫給臺灣的一封情書。

  

(責任編輯:薄荷)

相關焦點

  • 一封情書,兩段愛情——《海角七號》用情書講故事
    (電影《海角七號》插曲)03:59來自蔡小亮說電影電影海報一封情書,穿越半個多世紀,漂洋過海,兩代人的愛情故事。《海角七號》用了一封情書,為我們講述了兩代人的愛情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哀傷,一代人又有一代人過往。
  • 《海角七號》來自夏日海邊的一封情書
    電影好看,不如歌唱的好,尤其是那一句「夕陽和海面依然清晰,還是在這裡我丟了你,我把對你的思念寫在海角上,寄給那年七號的雨季……」彼時聽,聽的是旋律動人,此時聽,聽的事過境遷後的心境。六十多年前,一名日籍男老師離開了臺灣,也離開了他在臺灣的戀人:友子。他把懷念與愛戀化成字句,寫在一張張的信紙上。六十多年後,一個失意返鄉的年輕樂團主唱阿嘉,在繼父的安排下,當起了恆春小鎮的特約郵差;來自日本的過氣模特友子,被迫留在恆春,做起演唱會的相關工作。
  • 成都商報:《海角七號》的七封情書留證青春
    從中影方面傳出消息,《海角七號》已通過了廣電總局的內容審查,進入到引進階段。如果你不介意女主角田中千繪七零八落的中文,如果你能把喋喋不休地方言當作咱們四川話來欣賞,那麼《海角七號》值得一看。為什麼要叫《海角七號》呢,因為當年的日本男教師離開臺灣時乘坐的船就叫海角七號。
  • 臺灣本土電影《海角七號》大賣 將角逐奧斯卡
    本報訊 (記者 方夷敏 實習生 黃彬 蘇振興)9月2日,《海角七號》在臺灣慶功,慶祝該片上映12天票房突破2000萬臺幣(約500萬人民幣)。《海角七號》同樣選擇了最擅長的青春題材,但這次講述的不是慣常的愛情故事。《海角七號》的故事原由很簡單,幾年前導演魏德聖看見一個感人的新聞:一位郵差為了一封日據時代的信件,花了兩年時間將信件送達當事人手裡。魏德聖心想:「若這是一封情書該有多浪漫。」於是,腦海裡有了《海角七號》的雛形。
  • 電影《海角七號》,七封情書的愛情
    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海角七號》這部電影,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海角七號》這首歌,也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記住了電影巜海角七號》裡的七首情書。今天特地把這七首情書收集與整理下來。第一封信/友子友子:請原諒我這個懦弱的男人從來不敢承認我們兩人的相愛我甚至已經忘記我是如何迷上那個不照規定理髮而惹得我大發雷霆的女孩了
  • 《海角七號》上映 「七封情書」點燃一把火
    城市快報2月16日報導 《海角七號》在臺灣地區上映票房突破3.2億臺幣,一部愛情片能有如此的票房號召力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海角七號》做到了。
  • 《海角七號》情人節登「陸」 「流言蜚語」 關於臺灣_鳳凰網
    《海角七號》不是《鐵達尼號》,她與華美的生死絕戀無關。這裡的愛情,雖無死別,卻也揪心;雖無盟誓,卻也堅貞。      《海角七號》不是《集結號》,她與悲壯的生死大義無關。這裡的小人物渾身都是缺點,了無大夢想,而平凡的小盼頭卻也從不缺乏。        跟任何一個小鎮無異,臺南恆春同樣是漁樵耕讀,生生不息。
  • 臺灣推出《海角七號》電影小說
    圖文:草 草 作者:魏德聖 編者:藍弋豐 出版:大塊文化 臺北電影《海角七號六十多年前,臺灣光復,日本人撤離。一名日籍男老師隻身搭上離開臺灣的船隻,也悄悄離開了他在臺灣的戀人。六十多年後,女兒為亡父整理遺物,發現了父親的秘密情書後,決定幫他寄到「臺灣恆春郡海角七番地」……南臺灣的恆春,從臺北返鄉的失意樂團主唱阿嘉、只會彈月琴的老郵差茂伯、修車行當黑手的水蛙、唱詩班鋼琴伴奏的小女孩大大、小米酒推銷員馬拉桑、交通警察勞馬父子,這幾個不搭調的人,竟要為了度假中心演唱會暖場而組團表演……沉睡了六十年的情書,是否會安然送到信件主人手中?
  •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別小看臺灣電影
    嚴肅近乎沉重,訴說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在霧社事件中抵死力抗日本統治的故事,難道只是一個籌資失敗從此擱置的夢?就像《海角七號》裡追求或大或小夢想的人物們,魏德聖在電影路上的追尋又有哪些變與不變的的曲折與故事呢?    Q:先就故事內容,以兩個世代交錯的歷史來架構,一開始劇本的構想是什麼?
  • 《海角七號》電影裡的情感
    海角七號海灘愛情故事有很多種,把故事能用自己的方式說出來並且可以感動人心的卻很少,海角七號卻用著它並不濃厚的文藝氣息打動人心。在我心裡,一直覺得只有好的劇本,才能拍出好的電影,海角七號的故事確實值得深思。它是一個看似簡單的愛情故事。一個脾氣並不怎麼好的不出名的搖滾歌手,做著自己的音樂夢,而且落魄時還要靠送信來維持生計,還有他那朦朧的愛。
  • 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海角七號》(二)
    今天我們繼續講述電影《海角七號》。而遊子和阿加的愛情便要從那封被退回的信件說起,七封情書,一段六十年前的愛情,一個曾經叫做海角七號的地方,那個裝滿信件的信刊裡面承載的是一個時代的記憶與愛情,阿嘉沒有將這些信件退回而是私自拆閱查看,翻出了一張泛黃的少女照片和一封寫於六十年前的信件,那些情書的收件人叫做友子,巧的是這部電影的女主角也叫友子,從這七封信裡,我們可以窺探一段悲傷的愛情。
  • 臺灣電影《海角七號》:那一片海的溫暖
    不管《海角七號》現象的出現是出於偶然還是必然,臺灣電影都需要如此一劑強心劑,重新振奮。魏德聖正是以他的草根身份寫出了這部偉大的平民史詩。總是慢人家一拍,今晚剛把《海角七號》看完。如果抽去歷史背景,《海》可以算是部很簡單的愛情/勵志/喜劇片。但它包含了一個臺灣的歷史背景在裡面,而且信件獨白又那麼感人,再加上主題曲蕩人心腸,綜合起來是部感人的好片。
  • 魏德聖談《海角七號》:人物是觀察來的
    投資不到五千萬元新臺幣、上映以來已經收穫近五億元新臺幣的票房,被稱為「傳奇」的《海角七號》是島內幾十年來最賣座的「本土」電影。二月十四日,《海角七號》將在大陸各地公映。為此,本報駐臺記者近日特意採訪了影片導演魏德聖,聽他講述影片背後的故事——  《海角七號》講了什麼?
  • 臺灣電影《海角七號》:不僅僅是一部青春愛情片
    電影《海角七號》由素有「大膽的冒險實踐家」之稱的臺灣著名導演魏德聖執導,這是他的首部劇情長片,耗資新臺幣5000萬元(近1200萬人民幣)拍攝而成,被譽為是全臺灣電影圈都期待拍出的一部電影。最終因為一份裝在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郵包裡的過期愛情,竟在半世紀後,悄悄牽起阿嘉與友子這段跨國之戀。電影解讀區別於一般青春愛情片。
  • 《海角七號》敲門大陸銀幕 臺灣痴心影迷看18遍
    -影片劇情  《海角七號》講述的是一個離開臺灣60年的日籍教師,給年輕時的戀人寫了7封情書,卻一直未寄到當事人手中。範逸臣所扮演的阿嘉是個郵差,也是一個業餘樂團的主唱,他無意中看到這些信,決定幫助這個老師將信送到,而這個過程中阿嘉和樂團監督日本女孩友子也產生了愛情……《海角七號》男女主角範逸臣和田中千繪  票房突破3.5億新臺幣,《海角七號》上周末成為臺灣地區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華語片
  • 《海角七號》電影原聲音樂專輯情人節發行(圖)
    平凡小人物的故事、美麗如畫的海岸風景、美妙動人的歌曲,紅遍臺灣的電影《海角七號》終於要在內地上映了。那些帶給我們久違感動的歌聲,《國境之南》、《情書》、《愛你愛到死》、《野玫瑰》、《Don't wanna》、《1945》……也將在情人節,和電影一起饕餮你的視聽。
  • 不止《海角七號》!島歌王子中孝介與電影的不解情緣
    《各自遠揚》——中孝介2008年,電影《海角七號》票房口碑雙收,拿下五項金馬獎,一時間備受矚目。沉穩深邃的情愫由那七封情書連結過去與未來,而十年前的音樂至今仍感動著無數人。歌手中孝介在《海角七號》中一人分飾兩角,日據時代深情款款的男老師,和日本歌手「中孝介」。在影片中,他與臺灣歌手範逸臣合唱的一曲《野玫瑰》用無盡柔情徵服了多少人;一首《各自遠揚》又讓多少人享受了平靜的歡愉。
  • 《1945那年七封情書》全都留在了在海角七號(附鋼琴譜)
    有人說,在《海角七號》裡,總能找到你喜歡的故事。有人為愛情感動,有人為小人物喝彩,有人為音樂瘋狂。 一封封情書穿越緩慢的時空,代替我來不及說的含情脈脈。一直到時間終於一去不回頭,這些信才回到我愛人的手中。
  • 墾丁:一封海浪細沙的情書
    ■ 陌 陌/文 王曉茵/圖   如果沒有《海角七號》的暴紅,墾丁也許依然是南臺灣的一個海灘勝地,悠閒自在。但現在,墾丁已然多了一個標籤——浪漫。   騎行慢遊「海角七號」   雖然近年在墾丁取景拍攝的愛情片越來越多,但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海角七號》。墾丁有一條「海角七號」版的單車夢幻路線,有平坦的道路、美麗的海景、數不清的浪漫故事。浪漫從社頂公園發生,再發展到鵝鑾鼻,約18公裡,也可以從社頂公園騎乘到恆春,漫遊欣賞阿嘉的家、西門、南門,或找尋水蛙的摩託車店,重現電影的情節。
  • 9成對白是日語 臺灣《海角七號》導演新片「媚日」?
    《KANO》反映的是日據時期臺灣「嘉農棒球隊」的故事。其2008年執導的《海角七號》和2011年執導的《賽德克巴萊》也曾被一些觀眾質疑有「媚日情結」。《KANO》大量起用日本演員《海角七號》也曾引「媚日」爭議2008年《海角七號》最先的爭議是由一位臺灣網友在博客上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