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報:《海角七號》的七封情書留證青春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從中影方面傳出消息,《海角七號》已通過了廣電總局的內容審查,進入到引進階段。據說最後的上映時間可能定在12月,片中對白部分也不會改成普通話配音,而導演魏德聖則表示有意攜主創人員赴大陸宣傳……截至上月底的統計數據,該片在臺灣已蟬聯了8周票房冠軍,累計票房突破4.4億新臺幣(約1.1億元),直逼臺灣地區票房紀錄史上排名第二名的《侏羅紀公園》(4.5億新臺幣)。這部片子之所以大受歡迎,可能因為大家看到的不僅僅只是電影,而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思。導演魏德聖曾做過楊德昌的副手,闡釋臺灣生活自然不在話下,一幀幀看似平淡如白水的畫面卻把人情世故寫到了骨子裡。

故事

一個失意的搖滾青年阿嘉(範逸臣飾)從臺北回到故鄉——臺南的某海邊小城。小城裡的高齡郵遞員茂伯在工作中摔傷,阿嘉臨時頂替了他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七封遲到了60年的書信:日本戰敗後,一個日本教師在回國的途中寫給臺灣戀人友子的信。阿嘉在尋找友子的同時,無奈加入一隻臨時拼湊起來的樂隊,為即將到來的海濱演唱會表演。除了阿嘉是內行,鍵盤手是個整天哼著流行歌曲、發育未完全的小女孩;會吹口音的被拉來當了吉他手;只會彈月琴的茂伯甚至也客串了一段時間的貝司手……另外,一位也叫友子的日本女孩(田中千繪飾)則負責監督樂隊的排練,她和阿嘉的關係也從最開始的格格不入開始轉變。以阿嘉的人生起伏為電影主線,滿眼是臺南的風土人情,人與人之間複雜的關係,三代人之間衝突與和解,理想的失落與再生,愛情的幻滅和追逐等豐富多元的因素都涵蓋其中。看上去,這是一部純粹的青春電影,打架、成長、理想和愛情,一個也不缺,簡單地冠以愛情片的頭銜顯然不符,雖然範逸臣已經不青春很多年了。

如果你不介意女主角田中千繪七零八落的中文,如果你能把喋喋不休地方言當作咱們四川話來欣賞,那麼《海角七號》值得一看。為什麼要叫《海角七號》呢,因為當年的日本男教師離開臺灣時乘坐的船就叫海角七號。

「主」角

在《海角七號》的故事中,阿嘉帶領一群外行人從一個草臺班子變成有模有樣樂隊的過程就是內核所在,不過這件事很難被稱為「青春成長事件」,因為除了範逸臣一個人還在青春的尾巴上,樂隊裡就只剩下未成年少女、失意中年男和暴躁老人了,看完全片我們只能說他們的精神確實很「青春」。《海角七號》的主旋律是滑稽的,先是在毫無競爭性可言的海選中確定了樂隊的陣容,雖然在排練中屢遭不順,主力也頻頻換人,只會彈月琴的茂伯竟然變成了貝司手,在演出時大家都穿上了印有米酒廣告的T恤……

樂隊的故事當然談不上新鮮,範逸臣和田中千繪的表演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不過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兩個非常搶戲的配角——未成年少女大大和暴躁老人茂伯。大大其貌不揚,出落成美女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她在電梯中的一段幾乎沒有臺詞的戲完全稱得上驚豔!大大以成45度角仰望的姿勢站在電梯口,旁若無人地哼著小酸曲「情是什麼玩意,只不過是玩玩而已……」那氣場強悍到無以復加,在此我們只能預祝她早日成為演技派。與大大的老成不同,茂伯就是一個胡攪蠻纏倚老賣老的暴躁老人,當他發現自己確實不能勝任貝司手的時候便主動推薦了馬拉桑,當大家同意這個意見時,茂伯卻發火了:「幹!要回答地這麼快嗎?不考慮就回答,我是老年人嘢,我的心肝不是鐵打的,我也會傷心的!」最後茂伯還是為自己爭取到了搖鈴手的位置,不過他卻在排練的時候大發脾氣,還企圖當主唱,在最後關頭甚至還表演了一把月琴,用茂伯自己的話來說他「就是寶貝,惹得起嗎」?

愛情

愛情當然是每部青春電影難以迴避的元素,因為那個時候的愛情是最美好的,說白了就是最好騙人眼淚的部分。《海角七號》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虛幻和現實愛情兩條線並行,一方面是遲到了60年的七封情書娓娓讀來,另一方面則是阿嘉與友子漸生情愫。

不過現實的愛情發生得太突兀,剛剛還在別人婚宴上翻白眼,一覺醒來阿嘉與友子就躺在了床上。更人人受不了的則是阿嘉的表白,衝上去抱著友子就說「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真是白白浪費了大好海景。說來說去還是怪兩位主角演技尚嫩,沒有流暢表現出情感的起承轉合。反而是虛幻的愛情,成了全劇最濃墨重彩的一筆。配合著輕柔的音樂,七封情書用男中音娓娓讀來,時而是60年前的情景再現,時而應和的是當下的人物心情,每一封都讓人動容。尤其是最後一封——「我想我會把你放在我心裡一輩子,就算娶妻生子,在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上,一定會浮現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獨地站著,你戴著那頂存了好久錢才買的白色針織帽,是為了讓我能在人群中發現你吧!我看見了,我看見了……」當離別的情形再現,當一雙顫抖的手展開信紙的時候,沒有人不流淚的。而且片中的七封情書都是導演魏德聖自己撰寫的,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真摯情感讓人為之嘆息悲傷,其優雅與綿長的氣質正是網絡時代快餐文化時代所欠缺的,尤顯珍貴。

打架

可以這樣說,沒有打架的內容就算不上真正的青春片,因為不打架不足以成長。一想起青春片中的打架戲,腦海裡閃現的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那轟轟烈烈,瀰漫著雄性荷爾蒙氣息的場面。

相比之下,《海角七號》的打架戲顯得清淡多了。值得一提的倒是這部戲裡女人的粗魯,其中的一場戲就是女主角掌摑「怪伯伯」。在一場熱鬧而嘈雜的露天婚禮上,友子因為樂隊的事正悶悶不樂,旁邊的怪伯伯卻不知好歹地喊她的名字,一邊喊還一邊搖晃友子的肩膀。焦躁不安的友子隨即怒喝「不要碰我」,而對方卻借著酒膽繼續作惡。「叫你不要碰我」,友子突然火山爆發,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將怪伯伯拍倒在地!這場打架戲發生的如此突然,結束的又是如此乾脆,令觀影者跟片中人一樣措施不及,極具帶入感。半秒之後你會發笑:怪伯伯真是冤枉!更絕的是,畫面接下來立刻切到婚禮表演的舞臺上,兩個火爆而鮮豔的泳裝女郎仿佛救場般地唱著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歌曲。兩個畫面反差如此強烈,讓人哭笑不得。接下來,醉酒的友子更是撒潑般脫下鞋子,砸碎了阿嘉家的玻璃窗,又躺在地上打滾,又哭又罵!

音樂

沒有哪個青春期的人不會嚎上兩嗓子。於是,《海角七號》選中了範逸臣和中孝介。尤其是中孝介,他自己研習島歌(日本的一種民歌)的曲風,聲音被稱讚充滿了透明感,他的演唱有一種純淨之感,劉德華的《紅顏自閉》正是翻唱自他的出道單曲《各自啟程》。

總的說來,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場面頗多,元素也很豐富,民樂、西洋、流行一網打盡,歡快、憤懣、憂傷、甜美等情緒在音樂的表達上也稱得上淋漓盡致。大大唱小酸曲,先是未經修飾的童聲,然後音樂響起,原音跟上,重疊間讓人有了隱約的感動。然後有一段範逸臣的英文SOLO,走英倫搖滾路線,顛覆了範逸臣留給大家的慣有印象。不過最出彩的地方還是出現情書朗讀時的配樂,做出了在雨中低語和傾聽的效果,實在不俗。建議聽這七封信的原聲音樂,有可能聽不懂說什麼,但是意義上的疏離可能更讓人貼近情感的真實。

然而令人略感遺憾的是中孝介的好聲音並沒有在這部影片中得到充分展示,而他最後和範逸臣的合唱卻只是曇花一現,有些意猶未盡。

相關焦點

  • 《海角七號》上映 「七封情書」點燃一把火
    情人節當天,該片登陸內地院線,選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上映,也讓《海角七號》在內地火了一把。當手捧玫瑰的年輕情侶走出電影院時,無論留在他們腦海中的是那七封塵封了60餘年的情書也好,還是瑰麗的臺南小島風光也罷,總之會給每位觀者留下不可抹去的記憶。
  • 《1945那年七封情書》全都留在了在海角七號(附鋼琴譜)
    有人說,在《海角七號》裡,總能找到你喜歡的故事。有人為愛情感動,有人為小人物喝彩,有人為音樂瘋狂。 一封封情書穿越緩慢的時空,代替我來不及說的含情脈脈。一直到時間終於一去不回頭,這些信才回到我愛人的手中。
  • 電影《海角七號》,七封情書的愛情
    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海角七號》這部電影,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海角七號》這首歌,也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記住了電影巜海角七號》裡的七首情書。今天特地把這七首情書收集與整理下來。貴族的驕傲瞬間墮落為犯人的枷鎖我只是個窮教師為何要背負一個民族的罪時代的宿命是時代的罪過我只是個窮教師我愛你、卻必須放棄你第二封信
  • 《海角七號》:一封給臺灣的情書
    看完電影,心裡暖暖的  當然,《海角七號》並不是一開始就受到矚目,就像許多小成本的電影一樣,它上映之初,每天的票房金額不過數萬元,少數人抱著捧場的心態走進了電影院,散場之後,殘留在心頭那份暖暖的感覺,促使許多人在網絡上裡留下了感想,經由網友間的相互傳播,《海角七號》好評如潮,媒體注意到這個現象,便接力賽似的開始廣泛報導,造就了現在的熱度
  • 臺灣電影《海角七號》:不僅僅是一部青春愛情片
    電影《海角七號》由素有「大膽的冒險實踐家」之稱的臺灣著名導演魏德聖執導,這是他的首部劇情長片,耗資新臺幣5000萬元(近1200萬人民幣)拍攝而成,被譽為是全臺灣電影圈都期待拍出的一部電影。最終因為一份裝在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郵包裡的過期愛情,竟在半世紀後,悄悄牽起阿嘉與友子這段跨國之戀。電影解讀區別於一般青春愛情片。
  • 臺灣電影《海角七號》:不僅僅是一部青春愛情片
    電影《海角七號》由素有「大膽的冒險實踐家」之稱的臺灣著名導演魏德聖執導,這是他的首部劇情長片,耗資新臺幣5000萬元(近1200萬人民幣)拍攝而成,被譽為是全臺灣電影圈都期待拍出的一部電影。最終因為一份裝在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郵包裡的過期愛情,竟在半世紀後,悄悄牽起阿嘉與友子這段跨國之戀。電影解讀區別於一般青春愛情片。
  • 為表白愛情,寫了七封信寄往,海角七號/影評原創,作者.潭影
    2008年的夏天,在中華大地,走紅了一部由中國臺灣導演魏德聖,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這部電影不但榮登今年華語片賣座龍頭寶座,直接突破2006年由成龍主演《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電影,創下臺灣華語影史最高票房紀錄,迄今為止臺灣的電影,沒有那部能超過《海角七號》的票房。
  • 為表白愛情,寫了七封信寄往,海角七號/影評原創,作者.潭影
    2008年的夏天,在中華大地,走紅了一部由中國臺灣導演魏德聖,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這部電影不但榮登今年華語片賣座龍頭寶座,直接突破2006年由成龍主演《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電影,創下臺灣華語影史最高票房紀錄,迄今為止臺灣的電影,沒有那部能超過《海角七號》的票房。
  • 《海角七號》來自夏日海邊的一封情書
    電影好看,不如歌唱的好,尤其是那一句「夕陽和海面依然清晰,還是在這裡我丟了你,我把對你的思念寫在海角上,寄給那年七號的雨季……」彼時聽,聽的是旋律動人,此時聽,聽的事過境遷後的心境。六十多年後,一個失意返鄉的年輕樂團主唱阿嘉,在繼父的安排下,當起了恆春小鎮的特約郵差;來自日本的過氣模特友子,被迫留在恆春,做起演唱會的相關工作。為了爭取難得的表演機會,阿嘉的繼父發起自組樂團的行動,樂團的成員則來自當地居民。
  • 一封情書,兩段愛情——《海角七號》用情書講故事
    《海角七號》用了一封情書,為我們講述了兩代人的愛情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哀傷,一代人又有一代人過往。如果沒有戰爭,也許情書就不用漂洋過海,我們的愛情也許就不會顛沛流離。我們活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有自己愛的人,就應該好好珍惜。
  • 臺灣本土電影《海角七號》大賣 將角逐奧斯卡
    在《木乃伊3》、《蝙蝠俠:黑暗騎士》等大片雲集的暑期檔,以《海角七號》為代表的臺灣本地小成本電影在大片的夾攻中殺出了一條血路,之前的《態度》、《鬥茶》、《飄浪青春》上映後都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情書元素1 故事七封情書連接60年時空青春題材一直是臺灣電影的強項。
  • 《海角七號》 彌補所有遺憾的彩虹(圖)
    它充其量也就是一部二流青春勵志片,卻為何引發全臺灣觀眾口口相傳、不可不看?記者為此特約內地著名影評人衛西諦及臺灣影評人Happier撰文解析其成功之道,或許對內地電影的創作及市場具有一定參考作用。  《海角七號》裡「總結性」煽情的畫面是:風雨過後的小城恆春的海邊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如果要找個事物或詞語形容這部電影之於臺灣電影的意義,也可以用「彩虹」來比喻。
  • 海角七號,愛的味道
    海角七號,愛的味道看電影,我很少看愛情片,受不了那些無病呻吟的虛偽的小資情調。偶然遇見《海角七號》,是在情人節的通宵電影。電影的開始,沉悶而又混亂的恆春小鎮,各色人生的浮光掠影,讓很多人煩躁,我不明白到底想要講一個怎樣的故事,心想臺灣人連個故事都不會講。
  • 在情人節遇見海角七號_鳳凰網
    感人的情節 《海角七號》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虛幻和現實愛情兩條線並行,一方面是遲到了60年的七封情書娓娓讀來,另一方面則是阿嘉與友子漸生情愫。兩條線索漸進,在結尾處隨著動人的音樂爆發。
  • 《海角七號》電影原聲音樂專輯情人節發行(圖)
    平凡小人物的故事、美麗如畫的海岸風景、美妙動人的歌曲,紅遍臺灣的電影《海角七號》終於要在內地上映了。那些帶給我們久違感動的歌聲,《國境之南》、《情書》、《愛你愛到死》、《野玫瑰》、《Don't wanna》、《1945》……也將在情人節,和電影一起饕餮你的視聽。
  • 《海角七號》,不只有愛情
    今天將《海角七號》重新看了一遍,之前的印象只記得和幾封情書有關,是不折不扣的文藝愛情片。但今天看,相對主角的愛情主線,這個反映特定歷史背景的背後更加能吸引到我。兩人在不斷的衝突中擦出愛情火花,然後因為七封情書最終留在了鎮上。對於兩代人的愛情故事,同樣是兩代人的愛情故事,不得不說今年初的某部旅愛電影和這部海角七號的差距不止是臺灣和布拉格的距離。
  • 恆春記取《海角七號》點滴故事
    《海角七號》電影開頭,司機和友子發生爭吵,擔心麵包車會被卡住的地方,便是西門。恆春最熱是7月,長夏無冬。我們9月底到達,陽光依然很充足,白天走在恆春老街上,非常安靜,對愛熱鬧的人來說,稍顯冷清。市區內沒有高大建築,都是街邊小巷。雖然時有機車往來,但這裡找不到現代都市的感覺,沒有商業過度開發的痕跡。就像《海角七號》裡「鎮代表」所說,「我們的海這麼漂亮,為什麼一些年輕人就是留不住?」
  • 範逸臣《海角七號》原聲音樂專輯 內地即將上市
    七封寄不出去的情書  一首未完成的歌  一群追尋愛與夢想的人們  牽動千萬人歡笑與淚水的電影 《海角七號》電影原聲帶  榮獲臺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同時也獲得日本海洋影展首獎的電影《海角七號》上檔後,好評如潮,造成一股極大的"海角旋風",更是在網絡上不斷被傳誦的好電影。
  • 《海角七號》電影原聲音樂專輯發布
    紅遍臺灣的電影《海角七號
  • 不止《海角七號》!島歌王子中孝介與電影的不解情緣
    《各自遠揚》——中孝介2008年,電影《海角七號》票房口碑雙收,拿下五項金馬獎,一時間備受矚目。沉穩深邃的情愫由那七封情書連結過去與未來,而十年前的音樂至今仍感動著無數人。歌手中孝介在《海角七號》中一人分飾兩角,日據時代深情款款的男老師,和日本歌手「中孝介」。在影片中,他與臺灣歌手範逸臣合唱的一曲《野玫瑰》用無盡柔情徵服了多少人;一首《各自遠揚》又讓多少人享受了平靜的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