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比薩斜塔
錯誤能釀造悲劇,也能創造奇蹟。比薩斜塔明顯屬於後者,因為奠基不慎,致塔身傾斜,從一開始它就長歪了。它不是瞭望塔,實為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大名鼎鼎的伽利略自由落體實驗,就是在斜塔上進行的。經過2002年的一次加固後,300年內比薩斜塔不會倒塌,聽說!不過置身塔底仰望,還是有點「心驚驚」。世界各國遊人到此,都背負著光榮的使命——就是在鏡頭中想方設法讓它恢復直立。哈哈哈,來!輕輕推一把,把它扶正。
(廣州市民 歐陽小姐/文圖)
義大利·聖母百花大教堂
義大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旁邊的喬託鐘樓登頂,可以俯瞰整個舊城的景色,最右側的就是教堂的穹頂,世界上最大的穹頂之一。穹頂是由名建築家布魯內萊斯基所建造,是文藝復興圓頂建築的楷模。米開朗基羅在計劃設計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時曾說過:「我可以蓋個比佛羅倫斯教堂圓頂更大的圓頂,但絕無法及上它的美。」
佛羅倫斯地標——聖母百花大教堂觀賞的三個角度,內部,高處,遠處。分別可以通過穹頂登頂,喬託鐘樓登頂和位於亞諾河對岸的米開朗基羅廣場。體力允許的話建議穹頂和喬託鐘樓都登頂一次,因為可以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景觀。(廣州市民 李先生/文圖)
希臘·帕特農神廟
一眼穿越兩千年。當你頂著強大的紫外線,艱難的走在石礫廢墟上,看著依舊傲然屹立的帕特農神廟石柱時,你不難有這樣的感受。儘管如今廟頂已坍塌,雕像蕩然無存,浮雕剝蝕嚴重,但從雄渾陽剛的柱廊中,還可以感受神廟當年的丰姿。
身為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農神廟是雅典衛城的主體建築,代表了古希臘時代世界建築藝術的最高水平。它特別講究「視覺矯正」的加工,使本來是直線的部分略呈曲線或內傾,因而看起來更有彈力,更覺生動。比如,此廟四邊基石的直線就略作矯正,中央比兩端略高,看起來反而更接近直線,避免了純粹直線所帶來的生硬和呆板。
現在,神廟還在修復中,處處有鋼筋手腳架護身,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的參觀,反倒更有時空交錯感。至於什麼時候修復完工,當地導遊說,這個問題連希臘政府都沒有答案,也許是幾代人的工作。(廣州市民 歐先生/文圖)
不可能建造的穹頂,不可能保持的斜塔,不可能達到的黃金比例……今天,我們展示的是世界範圍內的建築奇蹟,佛羅倫斯的百花大教堂、比薩的斜塔、巴黎的聖母院……建築,就像城市裡流動的音樂史詩,承載著城市的歷史與夢想。
昨天,7天的國慶長假正式開啟,旅行模式的人們經過奔波,陸續到達自己的出遊目的地。從世界各個角落發來本報的讀者遊記延續圖文並茂、有趣有內涵的風格。今天,我們展示建築史上的瑰寶,這些人類智慧的結晶,陰差陽錯的造物,希望能讓你的眼睛跟隨旅行之餘,讓思緒跟隨歷史長河一起蔓延。
法國·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是法國哥德式建築的曠世傑作,幾乎保持了最初的原始風貌,也展現了哥德式教堂的發展史。教堂大門四周布滿了雕像,一層接著一層,石像越往裡層越小。雨果在《巴黎聖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它位於巴黎市中心,登上教堂頂端,可眺望整個巴黎,欣賞絕美的塞納河景致。
進入教堂內部,無數的垂直線條引人仰望,數十米高的拱頂在幽暗的光線下隱隱約約,閃閃爍爍,令人肅然生敬。而玫瑰花型大圓窗,成排疊型燭臺,則充滿法式浪漫氣息,讓人在滿目生花的同時,心境慢慢回歸平靜。
巴黎聖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德式建築中最美妙、最和諧的,水平與豎直的比例近乎黃金比1∶0.618,立柱和裝飾帶把立面分為9塊小的黃金比矩形,十分和諧勻稱。後世的許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樣子。
(廣州市民 黃小姐/文圖)
英國·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當我們一行人都說要好好參觀一番時,地陪笑了:「即便我們走馬觀花,整個大英博物館走下來,都要至少2天時間!」為什麼?「因為它的藏品高達800多萬件,而且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文物,還都沒有機會展出,地方太小了……」
果然,一進博物館我們就凌亂了,有時空穿越感:羅塞塔石碑、雅典帕特農神廟的大理石雕刻、中國道教人物像、埃及木乃伊……即便是在樓道拐角處,眼睛也放空不得。在館內一、二樓的樓梯空隙之間,我們就被震撼了一把,在那裡矗立著一尊高達6米的白色大理石阿彌陀佛像,那是館中最大最雄偉的佛像。從蓮花基座上的銘文可知,這尊大佛是隋代開皇年間的,原來被供奉在我國河北省韓翠村的崇光寺。
(廣州市民 肖女士/文圖)
■專題策劃:新快報記者 林波 陳琦鈿 ■專題統籌:新快報記者 李佳文
曬遊記
【投稿方式】
(1)文圖請發郵件至xinkuaiyangben@126.com
(2)新浪微博發送相關內容以「#曬遊記」為開頭,然後@新快報
(3)微信投稿者,請到官方微信平臺(gd_xkb)留言,並註明「曬遊記」。
來源: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