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黃金屋~
讀書,實際上是最能體現一個人內涵的表現,而圖書館作為一個可以提供市民讀書的場所,所發生的點滴變化也體現著一個城市的內涵~
位於京杭大運河畔的通州區圖書館歷史悠久,館史可追溯到1916年的京兆通縣通俗圖書館。
自2013年搬遷至通州區通胡大街的新址後,這座富含底蘊的圖書館也緊緊跟隨時代的腳步,煥發出全新的生機。
一層自習室的開放時間延長至22時
據悉,自3月1日起,通州區圖書館將一層自習室的開放時間延長至22時,每天足足延長了4小時的夜間時間。
據了解,之所以延長開放時間,主要是考慮到周邊上班族的強烈需求,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來圖書館充電學習。
夜間開放的閱讀空間約600平方米,整潔的桌椅、明亮的燈光、溫暖的室內環境,給讀者帶來暖暖的書香和愜意的濃情。
圖書館咖啡角
據了解,目前新館面積為17251平方米,閱覽座席1059個,館藏圖書67.7萬冊,而且已經實現了全面的數位化管理。
通州區圖書館共有九層高,收藏了大量通州地方文獻和運河文化文獻,形成獨具地域特色的「運河文庫」,保存了許多珍貴書籍、地圖。
六層是中文報刊借閱區,四層、五層是中文圖書借閱區,三層則是專為少年兒童借閱圖書、開展活動設立的區域。
在通州區圖書館內漫步,不僅能夠品味書香,而且還能感受到通州的文脈悠遠。五層樓高的「華夏文明牆」在館內格外醒目,「黃帝畫野,始分都邑……」以活字版銘刻的《通州賦》敘述了通州的歷史變遷,牆上以浮雕呈現的結繩記事、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為讀者展示了文字發展的脈絡。
在館內的展櫃中,陳列著浩然、劉紹棠、高佔祥、王梓夫等從通州走出去的作家作品。每層電梯間都擺放著一個關於運河文化的小型雕塑,或是「聞道先生」馬經綸,或是通州八景「長橋映月」,讓整個圖書館顯得韻味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咖啡智能自助終端機還現進駐了通州圖書館8層。
書香、墨香、咖啡香,咖啡與文化,就像電影《當北京遇上西雅圖》般,東西方文化的激情碰撞,矛盾而又融洽。
無論是午後悠閒的時光,讓這一縷醇香,伴您度過每一個悠閒的圖書時光!
圖書館分館2020年街道鄉鎮全覆蓋
據報導,通州區圖書館除了在做好本館的日常運營外,還在全力推進通州區總分館的建設。全區目前有11個鄉鎮4個街道,今年有近半數符合條件的納入分館,實現與總館的通借通還。預計到2020年,通州區所有街道、鄉鎮將實現分館的全覆蓋。同時,通州區圖書館還將在村、社區增加微型圖書館設備,讓圖書館離讀者更近,讓閱讀更加觸手可及。
閱讀,讓一座城市有了虛懷若谷的內涵。有學者曾說:「在沒有沉澱卻又物慾橫流的都市,文化建設的速度常常落後於經濟發展的速度,人們更看重物質層面的東西。」
而在通州圖書館,你卻能感受到通州最富內涵的變化。一座城市的文化發展除了「先天」的歷史沉澱,還要靠「後天」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