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扶貧隊長當「六員」抗疫復產兩促進

2020-12-10 紅網

耒陽各田間地頭農戶春耕忙。

紅網時刻通訊員周健 記者 石珊 衡陽 報導

「忙宣傳,築防線,送服務,促生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走進耒陽的廣大鄉村,不論是田間地頭、村頭巷尾,還是種養基地、扶貧車間,隨處可見扶貧工作隊忙碌的身影。

面對今年「疫情防控不能松,脫貧攻堅等不起」的雙重考驗,耒陽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市有關精神,及時作出相應部署:防疫和生產兩場戰役必須兩手抓兩不誤,扶貧隊長要切實當好「六員」,即指揮員、宣傳員、勸導員、防疫員、信息員、指導員,在駐點村發揮抗疫與復產關鍵性的引領作用。

黨有所呼,我有所應。

耒陽市332支扶貧工作隊紛紛響應,全體扶貧隊長挺身而出,帶頭逆行,堅守一線,用奮鬥音符譜寫脫貧攻堅新樂章。

嚴防死守,打好抗疫陣地戰

扶貧工作隊就地變身為抗疫宣傳勸導先鋒隊,用多樣化、全覆蓋、接地氣的宣傳勸導形式,營造濃厚的疫情防控宣傳氛圍,引導村民構築疫情防控陣地的一道道安全防線。

花式宣傳聲聲入耳。「今天野味吃得飽,明天病床要躺飽」「老實在家拒病毒,丈老子敲門也不出」......每天一大早,有的扶貧隊長開著流動宣傳車,有的扶貧隊長帶著幾個幹部拿著小喇叭,他們用本地方言,或製作了「土味」防疫口號,走村串組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指導群眾正確認識疫情,加強自我防護,做好居家隔離;或在圩場、集鎮,村頭巷尾,書寫張貼了通俗好懂的疫情防控宣傳標語,利用群眾這些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疫情防控宣傳直抵人心。

溫情勸導「喜」事「讓路」。婚喪嫁娶、紅白喜事,是中華民族千年延續下來的傳統。但疫情當前,為杜絕集聚性感染事件的發生,耒陽市各村、社區一支支由扶貧隊長率領的「勸導隊」聞「事」而動。他們佩戴黨徽,對各類紅白喜事宴請行為進行摸排,利用村規民約提倡移風易俗,積極勸導、敦促群眾紅事緩辦、喪事極簡,防止大規模人群聚集,得到鄉親們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共勸導村民停(緩)辦紅喜事220餘起,60餘起喪事全部簡辦。

多方籌措防疫「物資」。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極為緊缺的情況下,各扶貧隊長急群眾之所急,主動作為,通過各種努力,共籌集口罩50000餘個、消毒液3000餘公斤,體溫槍100餘支,有效緩解了各鄉村防疫物資緊缺壓力。長坪鄉馬形村工作隊長自費購買500餘片口罩發放給貧困戶受到鄉村幹部和群眾的好評。

多方奔走,打好復產攻堅戰

雨水至,農事忙。2月19日一早,在馬水鎮燕中村智盟烤菸合作社工廠化育苗大棚裡,烤菸育苗的師傅們戴著口罩一個個通過健康「篩查」,他們保持著安全距離,或坐或立,聆聽著該村扶貧隊長劉桃源今年上的第一課。劉桃源同時也是市裡下派來的科技特派員。在他的悉心指導下,該基地煙苗長勢良好,預計3月上旬就可以移栽,比去年要提前8到10天,將有利於基地後茬搶種晚稻,為晚稻打下高產、穩產基礎。

而就在同一時間段,耒陽市亮源鄉亮源橋村與永濟鎮白馬的村的兩位扶貧隊長,正分別為正煌竹製品加工廠以及智航實業的復工,做著「功課」。他們了解到這兩間扶貧車間復工面臨訂單減少、農戶返工有顧慮、防疫物資短缺等問題,兩位隊長第一時間幫助協調採購消毒防疫物資,爭取廠區消毒、防疫等技術支持,幫助聯繫訂單。

尤其是志航實業公司,是一家坐落在村莊中的標準扶貧工廠,需要工人200餘人。但大部分村民籠罩在疫情陰影中,不願意回廠復工。如何破局,駐村扶貧隊長一邊帶領隊員到工廠周邊村組進行動員勸導,一邊協調人社、宣傳部門對該企業精準宣傳,發布網上招工信息,開展網上招工招聘活動,人社部門還配套了獎補措施,對成功介紹1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的,給予300元的就業創業服務補貼。有了政策兜底,「智航實業」的困難迎刃而解,他們已於24日順利復工復產。

用心發力,打好增收突擊戰

疫情發生後,貧困戶如何增收成為一個尖銳的問題。怎樣在抗疫的同時,讓貧困戶脫貧有保障,增收有成效,成為每一個扶貧隊長最牽掛的事。

2月22日上午,在位於耒陽市東北旮沓的亮源鄉關王村,經駐村扶貧隊長張小青牽線搭橋,福源鄉村物流配送員陳存友正忙碌著上門收購貧困戶朱貴秀及附近村民的青粑粒和野蕨菜,他要趕在11點前將這些土特產收集整理好,交由公司配送車統一運往市區銷售。往年2月至4月,是「朱貴秀」等貧困戶生產「青粑粒」的黃金時段,也是販子們陸續上門收購的日子。今年因為疫情,販子們沒有了人影。朱貴秀他們這些天一直在為「青粑粒」銷往哪裡發愁。扶貧隊長張小青的牽線,解決了貧困戶的難題,讓朱貴秀多日來的愁容滿面終於綻放了笑容。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疫情造成農村春耕生產物資供應出現了一些困難。耒陽市的扶貧隊長們著群眾之所急,他們積極對接協調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生活物資的供應,確保疫期貧困戶生活生產不受影響,年內增收目標有保障。

2月12日,坐落在耒陽市淝田鎮黃草洲村,擁有1000畝蔬菜基地的扶貧企業潤福祥蔬菜公司,工人已經到崗,生產秩序井然,目前正是大白菜、花菜、紅菜苔上市高峰,但因用工難,供需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存在滯銷現象,針對基地的現實困難,扶貧工作隊長劉海軍與鎮村幹部,發動包括貧困戶在內的24名勞力到蔬菜基地務工,聯繫後盾單位湘南監獄,通過消費扶貧方式購買新鮮蔬菜10噸,積極幫助企業度過難關,第一批蔬菜已於2月24日開始配送。

2月21日上午,大市鎮敖山村駐村工作隊在村委會,舉行扶貧雞苗發放儀式,當天為20戶有意願發展土雞養殖的貧困戶每戶發放30羽雞苗,下一步還將聯繫畜牧水產站技術人員對貧困戶進行後續的雞舍消毒、雞苗的飲水溫度控制、疫病防治等養殖技術培訓。

......

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扶貧隊長活躍的身影;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扶貧隊長的及時援手!

一樁樁,一件件,體現的是「六員」扶貧隊長們的為民情懷,彰顯的是人民公僕的忠誠擔當。自疫情防控及脫貧攻堅兩場戰役打響以來,耒陽市廣大扶貧隊長帶頭協調捐資80餘萬元,解決30餘個農資店的農資調運問題,發放油茶苗7萬餘株,幫助4353名農民工返崗復工,協助貧困戶銷售12噸新鮮蔬菜、8萬餘只雞鴨,12000餘個雞鴨蛋,聯繫種養技術服務1300餘人次。

相關焦點

  • 耒陽大義鎮周階通老人,會寫一手反倒字的遊擊隊通信員傳奇
    點上面藍字我們大耒陽加入耒陽老鄉萬人群
  • 中南大學:三任扶貧隊長的「接力棒」
    作為中南大學接連派駐的三任駐江華的扶貧隊長,他們傳遞著決戰貧困的「接力棒」,參與並見證了瑤族人民特別是長山村從「眾人成林」到「步步登高」。8年來,中南大學通過「走出去」「接進來」「線上幫」模式為江華培訓教師5000人次,促進了江華教育均衡發展,實現了教育強縣的目標。7萬多瑤山孩子也和城市學生一樣,享受著優質教育帶來的紅利。與此同時,初到江華的李博,還帶領其他扶貧隊員對當時全縣23個鄉鎮場進行調研,發現兩岔河鄉(現在已經併入大圩鎮)地處林區深處,高山峻岭,距縣城118 公裡,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 耒陽13個紅色旅遊景點走起,感受耒陽紅色文化傳統
    耒陽人引以為豪的大英雄。1932年被叛徒出賣,在耒陽縣城犧牲。1937年9月在耒陽監獄壯烈犧牲。地址:耒陽市太平鄉壽洲村紅軍將領—李天柱李天柱(1899-1935),名振湘,號挽天,中共著名紅軍將領,革命烈士,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第二次東徵和北伐戰爭,曾任武漢工人糾察隊隊長
  • 扶貧隊長童敬芝
    原標題:扶貧隊長童敬芝 時間一晃,童敬芝來到關河村已經4個年頭了。4年前,他從安徽省蕪湖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副主任的崗位被下派到關河村擔任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隊長。 9月22日,關河村委會明亮的會議室裡,一杯粗茶在桌子上冒著熱氣。童敬芝坐在記者面前,緩緩說起這四年的歷程和感觸。
  • 安徽靈璧縣:「戰疫」「戰貧」兩不誤 扶貧工作隊有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尹集鎮圩疃村扶貧工作隊統籌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脫貧攻堅工作,堅持「兩手抓、兩不誤」,以實幹擔當踐行初心使命。 戰「疫」號角吹響後,圩疃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始終衝在第一線、戰在最前沿,與村幹部同心同力,緊緊依靠廣大村民,統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精準脫貧攻堅戰。
  • 鳳凰縣竹山村:扶貧隊長變賣貨郎,消費扶貧暖人心
    紅網時刻湘西11月24日訊(通訊員 劉星)近日,為幫助鳳凰縣竹山村村民銷售滯銷的獼猴桃、金秋梨,省文旅廳派駐鳳凰縣竹山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劉建軍整晚無法入睡,拿著電話四處聯繫,嘗試各種途徑銷售當地土貨,儼然成了一個四處奔波的「賣貨郎」。
  • 耒陽:當好復工復產「服務員」 有力有序復工復產
    他強調,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大和圩鄉黨委和瑤洞村黨支部要堅決克服麻痺思想和鬆勁心態,堅決築牢外防輸入重要防線,全力確保瑤洞村不發生一起輸入性新冠肺炎疫情;同時,要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農業生產不誤農時,保障農民糧食豐收、蔬菜自給自足;要積極開展勞務輸出工作,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大力發展壯大勞務經濟;要有序有力推動產業扶貧項目復工復產,全力確保瑤洞村脫貧攻堅不減速不減質,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 安慶青年幹部扶貧記
    扶貧項目高效實施,累計使用扶貧資金256.3萬元,直接帶動177戶貧困戶分紅2.3088萬元;改善基礎設施。完成道理硬化六千米,實現100%「組組通」、98%「戶戶通」,新建飲水工程5個,加固山塘、渠道八處,解決全村的農用飲水問題。
  • 當年的癌症患者 如今成編外「扶貧隊長」
    戶幫戶親幫親 互助脫貧奔小康當年的癌症患者如今成編外「扶貧隊長」走訪貧困村民,給他們送去慰問已成羅四姣生活中的常態通訊員 供圖 她是一位成功的民營女企業家,創辦鄉鎮企業有聲有色;她是一名最美的扶貧人,進村辦廠、愛心助學。她曾經身患乳腺癌,身受病魔折磨。在郴州桂陽縣,熟悉她的人無不豎起大拇指:不僅為她勇鬥病魔的意志,更為她長期扶貧濟困的善舉。 羅四姣,湖南省勞動模範,第十二屆省人大代表。
  • 一碗長壽麵,兩個荷包蛋,扶貧隊長在扶貧點上過生日
    今年3月,他被派到沅江市共華鎮福安村駐村幫扶,任扶貧工作隊長。他和另外兩名扶貧工作隊員被安排住在村民謝立華家裡。7月19日,是他50歲生日,按照家鄉的習俗,這天得親朋好友聚一聚慶賀一下。可村上的事情多。
  • ——追記湖南石門縣優秀共產黨員、扶貧隊長陳敏
    扶貧隊長陳敏不幸離世後,熟悉他的山裡人都在懷念彎彎山路上那個親切的身影。今年8月6日,石門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駐太平鎮太平街社區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社區黨支部第一書記陳敏,突發心梗,倒在工作崗位上。這位黨齡近21年的黨員,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年僅47歲。位於湘鄂邊陲、武陵山區深處的石門縣,山高路遠,有「湖南屋脊」之稱,曾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
  • 2019年湖南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耒陽開幕
    節會期間,還將舉辦古村唱古戲、衡陽文化旅遊產品趕集大會、湘南傳統婚俗文化展示、中國山地戶外健身休閒大會、湘南民俗文化展演、媒體和省內外優秀旅行商實地採風、耒陽市招商籤約、文化旅遊產業助推鄉村振興座談會等8項主題活動,集中展示耒陽的秀美風光、鄉土人情、民風民俗,帶領遊客感受一場「古色古香」的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盛會,擦亮耒陽「千年古縣」「蔡倫故裡」「井岡山會師出發地」等文化旅遊品牌。
  • 扶貧隊長羅勇:一元苦柚變甜蜜「羅大柚」
    紅網專題:新長徵路上——紅網大型網絡扶貧系列活動全媒體報導   相關連結:旅遊+電商雙模式加速脫貧 村裡土蜂蜜廣銷北上廣       學宗溪變身記:古村迎來30畝文化廣場       沅陵:打造扶貧新模式 力爭2020年摘掉「貧困」帽       扶貧日記:踏平坎坷「橙」大道
  • 企業抗疫復產典型事跡|森赫電梯:眾志成城 共同抗「疫」
    他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踴躍捐款捐物,彰顯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他們聽從政府指揮,精心組織、全力以赴地開展復工復產,奮力實現「抗疫復產兩不誤」。2月23日,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多種形式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廣泛宣傳各方面的感人事跡。
  • 耒陽:「兒子,有新家了,中秋節等你回來過節!」
    耒陽夏塘鎮主要負責人與鎮危改辦到長衝村改造安置點了解群眾生活情況,並與貧困群眾合影。紅網時刻衡陽8月5日訊(通訊員 段保芝 記者 石珊)「兒子!有新家了,你在外放心吧!「當下,我們鎮解決群眾住危房問題的困難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資金方面,二是群眾自身改造意願方面。困難群眾的「兩不愁」和「醫療、教育」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如何解決「三保障」中的住房安全問題是我們鎮黨委、政府下步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夏塘鎮黨委書記曹雲在前期研究部署轄區扶貧工作的工作記錄本中這樣寫道。
  • 扶貧路上無怨無悔——記磚塘鎮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肖金春
    2019年9月,為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按照上級盡銳出戰的要求,來自縣民政局的肖金春主動請纓,前往磚塘鎮永昌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自擔任隊長以來,他真抓實幹,融入基層,與貧困戶打成一片,急貧困戶之所需,傾情幫扶,精準施策,脫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衡陽市煤礦停工停產工作會議在耒陽召開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王倩雯報導 12月9日下午,衡陽市煤礦停工停產工作會議在耒陽召開。按照「一礦一專班」原則,組建工作專班,對全市煤礦企業火工產品、生產用電、道路關卡、煤礦井口等實行非常時期管控,並加強聯動執法,對主要提升運輸設備定製封條,安裝視頻監控探頭,由駐礦監管員嚴格執行「一天兩通報」制度。積極落實舉報獎勵制度,鼓勵公眾投訴舉報煤礦違法違規行為,強化社會監督,打一場人民戰爭。多措並舉,切實做到駐礦盯守全天候,監管巡查全覆蓋,齊抓共管無死角,堅決杜絕煤礦安全事故。
  • 駐村幹部的初心丨陳朝輝:手繪28平方公裡線路圖的扶貧隊長
    2018年3月,嶽陽市住建局派駐合旺村駐村幫扶的陳朝輝背上行囊,鑽進這個窮得響叮噹的村莊,正式成為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一年多過去了,他的「辛苦指數」終於換來百姓的「幸福指數」。2018年,合旺村退出貧困村序列。同年,合旺村被平江縣評為優秀黨支部、扶貧先進單位。陳朝輝自己手繪合旺村片區線路圖。
  • 扶貧使者——記省水利廳駐永順縣卓福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編者按:實施精準扶貧以來,我州廣大駐村工作隊員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紮根農村,心繫群眾,凝心聚力攻克貧困堡壘,湘西擺脫了千年來的絕對貧困。其間,湧現出很多盡心盡力為民辦實事的優秀隊員,他們被老百姓親切地譽為「扶貧使者」。省水利廳駐永順縣永茂鎮卓福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唐光澤就是其中的一位。
  • 精準施策換來山村巨變 耒陽雅江村「拔窮根」
    精準發力,找窮根挪窮窩,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清零雅江村曾是省級貧困村,由於山多田少,地勢低洼,加上村內人口老齡化、空巢化嚴重,年輕勞動力基本在外打工,掙了錢的人都在城裡落腳,不願意再回雅江,導致村裡農業經濟十分脆弱,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差。因此,雅江村在耒陽成了窮鄉僻壤的代名詞。面對老齡化嚴重的邊遠農村,如何讓貧困戶脫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