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三年A班》已經結束放映有一段時間了。我一直想找個時間寫寫影評,今天終於提上日程啦!
有人說柊的行為沒有必要,吃力不討好。花費大把時間和精力,布置炸彈道具什麼的,頂著犯罪的風險也要讓班上的學生學會思考,希望讓網民注意自己的言辭,可最後學生是有所改變,可網民依舊。有什麼用呢?
可我看來,他現在所做的,雖然是小小的一步,卻可能在未來引起巨大的波瀾。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柊堅持下來了,到最後,學生們也都越來越站向他的一邊,挺他。
看著女友和自己的學生都是受到同樣的網絡暴力,看到自己的學生因為網絡暴力死去,女友因網絡暴力懼怕社會不敢出門,柊決定愚弄輿論,掌控輿論,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能讓網絡暴力收斂。
最後的最後雖然大家畢業了,可柊在那十天教會學生們的卻成了他們記憶中最有意義,最難忘的十天。
我們其實大多數人都有過和劇中的學生們一樣的經歷,或者說我們仍在經歷。
現在網絡新聞每天都在更新,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有可能上個新聞。但是,新聞是具有時效性的,所以大多數人剛才還在看這篇新聞,可能馬上就去看了下篇,為了吸引住觀眾們的眼球,就衍生了許多文不對題的文章。
我們有沒有可能像他們那樣呢?肯定有。我們可能看到了一篇新聞後,感覺「哎,不對啊,怎麼可能是這樣的」,邊想著邊在下面評論著,卻沒有考慮過無心之言是否會帶來有意之舉。
我們也有可能看到了事情的真相或者說誤解下的面紗,但是我們也許我們選擇了沉默,不是因為我們不想解釋,而是怕以後的我們承擔不起這一時的勇氣可嘉。但沉默又一定是對的麼?未必吧。
劇中的每一個人個性都很鮮明,有自己的特點。我們也有我們的特點,哪怕不明顯,我們仍舊是獨一無二的。
我很慶幸我發現了一部好劇,深刻有內涵,能夠將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寫進劇中再反哺現實。蘇打飾演的柊從某些意義上來說真的讓我觸動,不只是教育了他的學生們,也是在對我們,在對每一個使用網絡的人呼籲。
只希望我們使用網絡的同時更加規範化自己,不要一時衝動的發表言論,三思而後行。
本篇圖片來自於百度百科
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