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現有金絲猴5種,分別為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和怒江金絲猴。我國有4種金絲猴,其中川金絲猴發現得最早,1874年被定名為「川金絲猴」。因其鼻孔朝天,面孔青藍,別名又叫仰鼻猴、藍面猴。川金絲猴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肅、陝西一帶以及湖北的神農架,1980年, 首次公開報導神農架是金絲猴地理分布的最東端。金絲猴一般生活在海拔1500米到3300米的高山峽谷中。
神農架金絲猴是中國的美麗精靈,是湖北自然生態的旗艦物種,是當前神農架國家公園的重點保護對象,更是神農架從粗放開發到尊重自然,加強保護,走生態文明道路的生動見證。為了更好的保護和研究這群大山的精靈,從2005年金絲猴喚引成功,有關合作研究初露端倪。2010年獲批准「國家林業局(神農架)金絲猴保護研究基地」;歷經3年努力,於2014年獲批正式成立「神農架金絲猴保育生物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上世紀70年代,神農架國家公園的金絲猴只有500隻左右,現在已經有1400多隻了。金絲猴保護工作是龐大而系統的全生態修復過程。神農架國家公園通過對已被破壞的生態進行修復、加強生態監測與巡護、限制人類生產活動範圍等,常年跟蹤研究金絲猴,並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實現了神農架金絲猴種群數量的穩步增長。
神農架金絲猴共有8個種群,大龍潭金絲猴群體是神農架金絲猴群體中最小的一個種群,數量有90多隻,4個家庭,一個全雄單元,是研究基地多年投食招引的成果,主要分布在神農架國家公園內的龍潭灣、三岔溝、龍林溝、觀音洞等地,面積約8平方公裡。
為開展金絲猴研究,神農架國家公園在大龍潭建立了金絲猴野外研究基地。位於華中屋脊山腳下,海拔約2200米,藍天白雲下,周圍山坡上的次生林不已完全成長起來,房屋周邊的巴山冷杉長勢茂盛,兩棟木屋在大龍潭溪邊靜靜矗立。
大龍潭金絲猴基地的人員是神農架國家公園科研的尖刀力量,他們經過觀察研究發現,神農架金絲猴之所以瀕危,除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肆砍伐森林,造成棲息地破壞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高海拔、寒冷、大雪的冬季,食物缺乏。
科研人員以前偶爾會在路邊看到餓死的「可能是跟不上隊伍的老弱病殘猴。」自從2005年開始嘗試野外投餵食物後,這種情況就很少了。
雖然給金絲猴投餵的食物搭配合理、營養豐富,花樣比較多,有紅薯、胡蘿蔔、花生等各種食材,但金絲猴最喜歡的還是一種叫雲霧草的樹衣。
長期的跟蹤觀察,大龍潭這個猴群跟科研院工作人員已經融為一體。原本,猴子是警惕的,總是與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現在看到穿著工作服的工作人員,那傢伙,猴子們直接就撲上身來要吃的。
清晨,隨著一陣「咦、咦」的叫聲,大山醒來,大龍潭猴兒們的一天又開始了,一群精靈三五成群地晃下山來。頭部到脖頸位置披著金黃的長毛,後背和尾巴上灰黃,臉部卻是白藍色,深褐色的眼睛靈動迷人,在枝葉間飛躍的金絲猴們有一種獨特的魅力。#拒絕食用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