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率規則暗藏貓膩 綜合治理箭在弦上
何去何從現金貸
不知從何時起,各種小額貸款服務廣告開始攻佔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垃圾簡訊、騷擾電話一天不知接到多少,天南地北的口音都在問你同一個問題「需不需要貸款」;打開電腦想瀏覽新聞,最先看到的卻是「當天放款,無須抵押」的彈出窗口;電視上一個個笑容可掬的明星代言人不遺餘力地鼓吹網絡現金貸利率低、放款快,似乎不貸款你就虧了。然而一旦聽信這些花言巧語走上小額現金貸款之路,你才會發現,願望豐滿現實骨感,看似利率很低的現金貸背後其實隱藏著一系列貓膩,借款人一不小心就會掉入它的甜蜜陷阱。
現金貸是塊「大肥肉」
正當全國人民沉浸於「雙11」的狂熱氣氛時,網貸平臺拍拍貸在美國紐交所敲鐘上市了。這是繼宜人貸、信而富、趣店之後第四家在紐交所掛牌的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不難發現,近期集中赴美上市的互金企業的主打業務都是最近一兩年非常火爆的線上小額借貸。
人們不禁好奇,在國外並不怎麼賺錢的小額現金借貸生意,在國內是如何火起來的?究竟是哪些人在進行一筆幾萬元甚至只有幾千元的小額現金借貸呢?一位網絡借貸從業者坦言,國內現金貸的興起主要是因為銀行的普惠金融服務做得不到位。「國內現金貸用戶群質量遠比美國同類公司服務的用戶群質量高很多。」該人士介紹,美國的銀行市場化程度高,競爭激烈,貸款利率低,對申請人的審核也不那麼嚴格。這樣做好的一面是普通人很容易貸到款,沒有被銀行覆蓋的群體只佔很小一部分;不好的一面是風險極高,容易引發次貸危機。「相比之下,中國的銀行對貸款人和貸款用途的審核非常嚴格,比如要求一定年限的社保、公積金等,而且放款時間長,這等於基本上放棄了除優質客戶群之外的所有個人用戶。國內線上現金貸平臺的暴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目前國內龐大的目標人群的錯配。這也正是為什麼目前現金貸產品的費用差別如此之大,但每家平臺仍能找到各自受眾並從中獲利的原因。」
據了解,中低收入人群的剛性消費需求和年輕人的超前消費需求是各現金貸平臺最主要的盈利點。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對於普通人來說,一旦家中有人失業又遇到疾病,即便用盡所有積蓄,財務狀況仍會捉襟見肘,這時可能就不得不求助於現金貸。另一個急需用錢的情況是買房時首付資金突然出現問題,可能短短兩星期內就要湊夠上百萬首付,借遍了親戚朋友也差一點,最後只能藉助現金貸成為房奴一族。對於年輕人來說,玩嘻哈、打賞美女主播、置辦cosplay裝備、進行醫療美容、遊戲充值或者出國旅遊,現金貸能滿足荷爾蒙滿滿卻荷包空空的年輕人的各種消費欲望。
騰訊稜鏡的數據是,小額現金貸的活躍用戶數在3000萬人左右。趣店集團的招股書顯示,該企業一個月放款金額70億元左右,2017年上半年,平均每個活躍借款人的借貸次數是5.8次。
費率規則藏貓膩
借錢自然繞不開利率話題。網際網路平臺的現金借貸目前屬於民間借貸範疇。根據人民銀行2002年發布的《關於取締地下錢莊及打擊高利貸行為的通知》,民間個人借貸利率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但雙方協商的利率不得超過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同期、同檔次貸款利率(不含浮動)的4倍。根據2015年9月開始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這裡不妨先看看銀行、電商、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等主流現金借貸渠道的利率情況。若按貸款利率從低到高排序,利率最低的是銀行系產品。比如中國銀行推出的全線上、無抵押消費貸款中銀E貸,只要申請成功,年化利率均為6.09%。大部分銀行推出的現金貸或基於信用卡的現金分期產品的年利率在7%到12%之間。其次是電商系貸款。比如螞蟻借唄最低日利率萬分之2.5,換成年利率是9%;騰訊微粒貸日利率萬分之五,年利率18%;京東金條年利率從14.4%到36%不等。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如北銀消費、捷信等年利率通常在16%到25%之間。
再來看網際網路現金貸產品。平臺廣告宣傳的年化利率基本都不會超過36%,甚至有很多平臺宣稱零利息,但是很多平臺都會在綜合費率上做文章。麻袋理財研究院指出,超短期現金貸平臺基本上會利用信息審核費、管理費或者服務費等各種名義的費用收取代替利息,實際借款年化利率高達100%至300%並不罕見。比如,借款人在一家現金貸平臺上借款1000元,實際到帳僅為900元,100元服務費用在發放時直接扣除。另一種情況與在線旅遊服務平臺的機票「搭售」類似,現金貸平臺會在貸款的同時向客戶推薦各類附加選項,推高實際利率,這在業內被稱做「加包」。例如,購買一份人身意外保險,借款人在出現意外時可以免還後續貸款;購買一份15元/月的提前還款服務,可以在選擇提前還款時免交罰息。
綜合治理箭在弦上
為了限制野蠻生長的網絡現金貸行業,今年4月10日,銀監會正式發布《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持續推進網絡借貸平臺(P2P)風險專項整治。嚴格執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和備案登記、資金存管等配套制度,按照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穩妥推進分類處置工作,督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加強整改,適時採取關、停、並、轉等措施。重點做好校園網貸的清理整頓工作。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將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款人納入營銷範圍,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不得進行虛假欺詐宣傳和銷售,不得通過各種方式變相發放高利貸。
今年8月,上海市黃浦區金融辦整治辦向24家互金企業宣講了國家網際網路金融整治規定,除了再次重申互金企業必須實現「雙降」承諾外,黃浦區還在全國首次對現金貸利率封頂,要求不得超過36%。不得收取砍頭息,服務費不能在本金中扣除。此外,整治辦還重申P2P不得開展校園貸業務,否則不予備案。上海浦東新區金融局也在同一時間下發了類似文件,要求互金平臺切實履行「雙降」承諾,否則不予備案。寧波、重慶、湖南等地金融辦也加強了對現金貸業務的檢查。
事實上,要想徹底治理網絡現金貸,光靠行政力量是不夠的,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讓更廣大的人群享受到正規金融服務。在針對學生的校園貸方面,銀監會時隔九年之後重新允許商業銀行開展學生信貸服務。上個月,中國工商銀行正式對外宣布推出個人信用消費貸款「大學生融e借」,該業務目前已在北京、哈爾濱、上海等城市的15家高校開展試點。這是繼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青島銀行後,第五家推出校園貸的銀行正規軍。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在今年5月中旬發布校園貸產品「金蜜蜂校園快貸」,面向省內部分高校學生,可給予大學生1000元至5萬元授信額度,年化利率僅為5.6%,可提現、隨借隨還、按使用天數計算利息,最長不超過一年。招商銀行的大學生個人貸款產品「大學生閃電貸」,最多可借8000元,最長可分24期還款。
在服務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需求方面,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消費金融公司捷信近日宣布擬推出一款名為「捷信惠購」的產品,產品模式類似美團與螞蟻花唄的結合體,每位用戶有1500-5000的循環額度可以用於線下門店消費,一個月內免息。老牌中資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中銀消費金融嘗試與新浪合作,共同推出「有借」、「有還」產品,為網友提供線上低息現金貸款。前述網絡借貸從業者表示,只有正規金融機構向下挖掘市場,分流網絡現金貸的用戶,才能把不良網貸擠走,讓需要用錢的人群享受健康的金融服務。
本報記者 張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