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袁紹加入顏良和文丑打袁紹,顏良、文丑三英戰呂布,結果如何?

2020-12-09 大大大紅袍子

在《三國演義》裡,呂布是第一猛將,天下無敵,沒有誰能單挑得過呂布,如果想用單挑來對付呂布,用曹操的話說就是:不能用呂布來對付別人。希望擊敗呂布的只有幾個人,只有群毆才能擊敗呂布,這一點不行,前面三英戰死呂布,後面曹營六將戰死呂布,都擊敗呂布了。

張飛、關羽、劉備三英戰呂布,用的是車騎戰法,張飛和呂布單挑50回合,沒有分出勝負,然後關羽和張飛二戰呂布,30回合後不敵呂布,最後劉備加入三打一,最終擊敗呂布,呂布以劉備為突破口,衝出三圍狼狽逃走。

張飛戰呂布

這是呂布在三國演義中的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失敗是曹營六將戰呂布,先是許褚單挑呂布20回合,結果不為人知,接著又是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五將一起圍攻呂布,然後呂布招架不住,狼狽逃走,這是呂布在三國演義中僅有的兩次失敗,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此外,呂布在三國演義中還有兩次平手,都是和張飛平手,一次是在三英戰之前,張飛第一次挑戰呂布,50回合不分勝負,第二次是和小沛平手,張飛又是主動挑釁呂布,單挑一百回合,也是不分勝負,張飛被稱為三國演義中單挑戰績最好的武將,沒有一次是和呂布平手,除此之外,呂布幾乎沒有平手戰績。

三英戰呂布

至於許褚曾與呂布單挑20回合,那是在曹營六將戰呂布之前,但《三國演義》中並沒有明確記載結果如何,或許是平手,或許是不敵,因為其他五將很快加入戰局,所以以許褚的實力,20回合不敵呂布的可能性較大。

所以除了三英和曹營六將,以顏良、文丑為首的河北名將,與呂布相比,他的武藝又如何,他倆結合在一起,能打敗或斬殺呂布嗎?

董卓

顏良、文丑二人的武藝其實是個謎,算上河北名將之首,他們在河北一個排第一,一個排第二,但在關羽手下並沒有走過三個回合,顏良在《三國演義》中的戰績主要有四個,一回合砍耿武,三回合砍宋憲,一回合砍魏續,二十回合砍徐晃,最後在白馬之戰中被關羽一回合斬首。

文丑相對來說,戰績更大一些,一輪殺了關純,十輪擊敗公孫瓚,幾輪擊敗公孫瓚手下四將,殺死一人,其餘三人逃走,五六十回合戰平趙雲,文丑面對張遼和徐晃的聯合進攻,一箭射倒了張遼的馬匹,迫使張遼退卻,再與徐晃單挑幾輪,徐晃擔心不敵主動退去,最後文丑和關羽交戰三回合,感到膽怯,想逃,卻被關羽騎著赤馬追上,一刀砍去。

以顏良的戰績來看,最有含金量的是20回合打敗徐晃,而三國演義中可以打敗徐晃的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等人,雖然徐晃50回合戰平了許褚,但這也是因為曹操要招降徐晃,許褚與徐晃交手只是一種手段,有放水的嫌疑,真打起來,徐晃肯定不會是許褚的對手,所以這樣看,顏良的武藝其實和趙雲、關羽、張飛、馬超、許褚是一回事,比趙雲、關羽、張飛差一點,比馬超、許褚差一點,至少在白馬之戰中,許褚不敢挑戰顏良,整個曹營沒有人是顏良的對手。

再加上文丑能和初出茅廬的趙雲打成平手,也算得上一流武將,敢單槍匹馬迎戰張遼、徐晃,也算得上是武藝超群,這兩戰算得上是文丑的巔峰之戰,而且,文丑的武藝肯定比顏良差一些,所以可以估計,文丑的武藝大概排在馬超、許褚之後,黃忠、龐德之前,總的來說,顏良文丑的武藝應該是排在《三國演義》前十名的水平,所以可以說,文丑是一流武將。

顏良

如果顏良、文丑二人聯合作戰,應該比張飛、關羽聯合作戰的戰績稍差,而關羽和張飛三十回合決戰不敗,那顏良、文丑五十回合也戰不敗。

但如果劉備不加入,關羽與張飛聯手就能擊敗呂布,如果呂布不逃,死戰不退,就能將呂布斬首,因為關羽與張飛任意一人的武藝都不如呂布,特別是張飛,兩次戰平呂布,三個回合交戰不倒呂布,那就是回合數沒有達到,如果打五十回合,或八十回合,那呂布一定會敗北,因為呂布的耐力不夠,加上關張的聯合武力值比呂布高,所以最終打下去,呂布必敗。

同理,如果顏良和文丑兩個人聯合起來,武力值約等於或略大於呂布,雙方平手的可能性也很大,因為顏良、文丑畢竟不是關羽、張飛,再加上顏良、文丑的武力很不穩定,像文丑和關羽只交手三回合,他就怕他,轉過身來,如果文丑不逃,估計可以多撐幾十回合,但是他一逃,就把後背拱手讓給關羽,這還行嗎?

如果文丑死戰不退,顏良和文丑聯手打呂布應該是平手,或者稍微佔了優勢,想要打敗呂布就不可能了,何況斬殺。假如袁紹像劉備一樣加入顏良和文丑,來打袁紹,顏良、文丑三英戰呂布,結果會怎樣?

這個要看袁紹的武力值了,但整個三國演義,袁紹並沒有拿過武器,他應該和曹操、孫權一樣,有一種水平,武力值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所以算上袁紹的加入,也不可能像劉關張一樣打敗呂布,而是會被呂布打敗,因為袁紹的武力太差,顏良和文丑不能全神貫注的去戰呂布,還要回頭去救袁紹,那三個人就會被呂布打敗,畢竟不是每三個組合都是劉關張那樣的三英,畢竟整個三國演義只有劉關張的三英。

相關焦點

  • 曹營唯一敢單挑顏良文丑的人,許褚無法擊敗他,他是誰有多厲害
    所以曹營中有誰敢單挑顏良,文丑?對,就是徐晃。儘管被顏良打敗了二十回合,可是,徐晃好歹敢單挑顏良啊,不像許褚那樣,連上都不敢,為什麼許褚不敢單挑顏良啊?現在還是有點怕,因為徐晃五十回合就可以戰平許褚,許褚連徐晃都打不過,哪裡敢和顏良交戰?
  • 歷史上文丑並不是被關羽斬殺的,那麼到底是誰殺死了文丑呢?
    通觀演義,文丑是在延津之戰中被關羽所殺。但實際上,文丑是死於亂軍之中。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文丑大軍都是被曹操用計所敗。但主要區別是有無關羽加入戰場。在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對峙於官渡。當時曹操整體實力弱於袁紹,雖然郭嘉曾向曹操提出「十勝十敗論」,但曹魏勢力還是不太看好能夠戰勝袁紹大軍,這也是剛開始暫避袁軍鋒芒的原因所在。而後,為了逼迫曹操和自己決戰,袁紹派遣上將顏良為先鋒,率軍進攻白馬,而袁紹則親率大軍屯守於黎陽。東郡太守劉延面對顏良的兵馬,一度向曹操告急。曹操聞訊後,連忙聚眾商議。就在這個時候,軍師荀攸向曹操獻了「聲東擊西,輕兵掩襲」之計。
  • 以「文丑之死」,淺探官渡之戰前後、劉備暗通曹操始末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劉備與袁紹屢有媾和,交兵曹公。今天我從另一種角度,以「文丑之死」為線索,分析探討劉備暗通曹操之可能。介紹一下文章構思始末。劉備與文丑同為袁紹先鋒騎督,二人並擊曹公。最終文丑敗死、劉備逃逸,且醜先至,備後至。
  • 袁紹註定覆滅,錯失兩位曠世奇才和三員絕世猛將,卻幫了曹操大忙
    其實理由很簡單,袁紹錯失了兩位曠世奇才和三位當時猛將。袁紹錯過的「奇才」第一位當屬「鬼才」郭嘉。提及郭嘉可非一般的謀士幕僚,至今尚有「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這句經典傳世;此言雖富有爭議,但也足以形容「郭嘉」的實力。
  • 袁紹麾下最強的五大虎將,雖不輸關張趙馬黃,但無奈結局一個比一個慘
    人們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期望的目的而創造自己的歷史,卻不管這種歷史的結局如何,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願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影響所產生的結果,就是歷史。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十月,河內郡太守張楊欲出軍救援呂布時卻為部下楊醜所殺,曹操解除進攻徐州呂布的後顧之憂,十一月,呂布被曹操消滅;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張楊舊部眭固殺楊醜,欲北投袁紹,曹操派史渙、曹仁擊破眭固,取得河內郡,把勢力範圍擴張到黃河以北 ,六月,袁術病死,十一月張繡投降曹操 。劉表坐觀成敗 ,孫策保守江東。局勢變得更加明朗。
  • 曹操為何能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袁紹的十萬大軍,一決雌雄
    當時袁紹的實力遠遠勝過曹操,當然不甘屈居於曹操之下,於是袁紹決定進攻曹操,這就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戰,一決雌雄。那麼兩隊實力懸殊的對戰中,曹操是如何應對袁紹的呢?    官渡之戰在建安五年二月,袁紹先發制人,派大將顏良攻打隔河的白馬,稱主戰場,同時還派大將文丑進攻延津。當時駐守白馬的是劉延。
  •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袁紹失敗三個主要原因在這裡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袁紹失敗三個主要原因在這裡在歷史上,戰爭是諸侯最終成為統治者的重要一種方式,特別是在冷兵器時代,歷史上有名的戰役不少,但是以少勝多的戰役並不多,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巨鹿之戰是其中一個
  • 官渡之戰袁紹為什麼會輸?
    官渡之戰,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當時雄霸北方的霸主袁紹,無論土地,錢糧都曹操的數倍,其實我們看一下當時真實的數據情況啊,袁紹領軍步兵十萬人,和數萬騎兵,然而曹操兵不過兩萬,所以兵力上懸殊比較大,袁紹平定北方,無後顧之憂,起兵直接渡過黃河,攻取許都,但是曹操在兗州之地,四周都是軍閥
  • 武聖關羽,斬顏良誅文丑,輕視馬超,為何卻不敢單挑呂布?
    ,反應都沒反應,只見刀光一閃,顏良就人頭落地,關羽撿起了顏良的人頭就這麼又衝出了敵陣。 誅文丑的時候關羽玩得也是閃電戰,文丑剛和張遼、徐晃打過,氣還沒喘兩口,關羽就提刀飛馬而來,話都沒說兩句就砍,前三刀的關羽可稱無敵,砍得文丑心怯,就準備繞過去緩緩,沒想到關羽赤兔馬快,追上來腦後一刀,就把文丑也給砍了。 斬顏良誅文丑可謂是關二爺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勝得酣暢淋漓。
  • 官渡之戰袁紹一直佔據上風,卻又為何落得失敗逃跑的局面?
    買曹操的則認為曹操在兵力上雖然遜於袁紹,老巢的選址也不怎麼安全,但是他自從「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來,打著漢朝的名義四處徵戰,先後擊敗了呂布、袁術等人,吞併了他們的勢力,如今佔據了北方四州,實力也不容小覷。再加上袁紹這人小肚雞腸,天天懷疑這個嫉妒那個,比起曹操的求賢若渴,他在民心方面一點兒都不佔優勢,把袁紹一通貶。
  • 官渡之戰後袁紹依然強大,為何卻就此衰落?你看看曹操都幹了些啥
    而這個時候的曹操,還只是袁紹帳下的一個小小將領,對當時家大業大的袁紹根本構不成什麼威脅。但世事無常,最後袁紹卻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擊敗,從此開始一蹶不振。此時田豐向袁紹進言,此時曹操為劉備所牽制,後方空虛,若此時領兵強襲其後,必定能一往而勝。但當時袁紹的孩子正生病,袁紹便未納田豐之言,錯失了最佳的伐曹機會。等到劉備敗逃投奔袁紹之後,袁紹才開始討伐許都,他命大將顏良進攻要地白馬,發動了著名的白馬之戰。結果不可一世的顏良最終死在了關羽的大刀之下,白馬之戰以曹操勝利結束。
  • 袁紹那麼強大,為何官渡之戰後便消亡了?只因曹操太心狠手辣
    而這個時候的曹操,還只是袁紹帳下的一個小小將領,對當時家大業大的袁紹根本構不成什麼威脅。但世事無常,最後袁紹卻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擊敗,從此開始一蹶不振。 此時田豐向袁紹進言,此時曹操為劉備所牽制,後方空虛,若此時領兵強襲其後,必定能一往而勝。但當時袁紹的孩子正生病,袁紹便未納田豐之言,錯失了最佳的伐曹機會。
  • 《三國演義》|官渡之戰,我們可以替袁紹拿個主意
    結果是,袁紹一敗塗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都湧現出大量的人才,獻計獻策。以曹操方面來說,全靠三個人為曹操扭轉困局——荀彧、荀攸、許攸。1.黎陽相持戰,本想還兵。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曹操依計行事,大破袁軍,斬殺顏良。2.官渡相持戰,勝負難分,曹操無糧。袁紹不聽謀士許攸的話,許攸轉身投奔曹操。
  • 官渡之戰時,若關羽不肯出手,曹操還能派誰和顏良交戰
    官渡之戰是曹操人生最重要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他擊敗強敵袁紹,並且在袁紹病逝後又奪取了袁紹之子袁尚、袁譚的地盤,讓他成為了北方實力最強的諸侯。但這場戰爭是曹操以少勝多的一場戰爭,所以曹操面臨的困難很多,其中袁紹手下大將,顏良就給曹操製造了不少麻煩。
  • 在官渡之戰前後,當時還屬於袁紹陣營的劉備,其實只做成了兩件事
    官渡之戰可以算是東漢末年一場非常著名的戰役,曹操帶領他的軍隊以少勝多,打敗了來勢洶洶的袁紹。從此袁紹失去了和曹操爭奪北方的資本,並且過了幾年便鬱鬱而終。當初劉備脫離曹操後自立為王,結果被曹操親自出馬打了一頓,劉備的部下基本被打散,只得灰溜溜地投靠了袁紹。那麼問題來了,在官渡之戰前後,劉備都做了些什麼?收集走散士兵當初曹操把劉備的軍隊打散之後,劉備帶著一部分軍隊投奔袁譚,而後袁譚又向袁紹舉薦劉備。
  • 官渡之戰期間,劉備在幹嘛,為何不趁曹操與袁紹交戰搶佔地盤呢
    官渡之戰嚴格算起來是從公元199年六月開始,到公元200年十月結束,也就是16個月的時間,一年多而已,在一段時間,劉備至少幹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奪取徐州。官渡之戰的前線是在黃河兩岸及其附近地區,原本袁紹與曹操的分界線大概就是黃河,官渡之戰初期,雖然袁紹的大將顏良和文丑都被曹操所殺,但是袁紹仍然在實力上佔據了上風,所以袁紹開始穩打穩紮,步步緊逼,一直逼到了黃河以南的官渡,而曹操則是節節後退,直到退到官渡就不再退了。
  • 這又為什麼導致了袁紹和曹操開戰呢?
    就像王允殺董卓必須拉攏呂布一樣,董承想要殺曹操也要拉攏一位武將,而這個武將就是劉備。如果不是這封衣帶詔,劉備真有可能在曹操手下幹一輩子。殺曹操的事情,起初皇叔是拒絕的,畢竟曹操比董卓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有次圍獵,關羽勸劉備趁沒人的時候殺了曹操,劉備都沒忍心下手。讓劉備改變看法的,正是著名的煮酒論英雄,這頓酒後,劉備經過深思熟慮,最終還是選擇和董承站在一起。
  • 「三國演義解析」第5回 曹公發矯詔 三英戰呂布
    今天我們繼續解析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上一回我們講到陳宮在曹操殺死呂伯奢後覺得曹操也不是什麼好人,於是想殺死曹操,但轉念一想:我為國家大義跟隨曹操,殺之不義,於是趁曹操睡著自己先跑了。曹操醒來發現不見了陳宮,也快馬加鞭回到了陳留。原來曹操獲罪,曹嵩帶著一家老小離開譙郡來到陳留避難。
  • 若袁術手下的第一猛將大戰河北四庭柱,勝負如何?
    在三國中,袁術和袁紹是兩兄弟,不過他倆關係也不是特別好。 袁術手下第一猛將為紀靈,而袁紹手下猛將則相對較多,為河北四庭柱,如果這兩方交手,勝負會怎麼樣呢? 河北四庭柱分別是顏良、文丑、高覽、張郃,除了張郃活得比較久之外,其他三人都死得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