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外媒體看民和】青海日報|守護好 「東大門」這片疆土 ——記...

2020-12-12 澎湃新聞

本報記者陳 俊

榮譽和獎勵是省委省政府賦予聞令而動、逆向而行英雄群體的最高褒獎,鮮花與掌聲是省政府給予衝鋒在前、主動擔責、堅守在「東大門」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公安局黨委的最高肯定。

「東部門戶」黨旗紅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國肆虐……

為將疫情阻擋在「省門」外,為了背後600多萬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民和縣公安局黨委聞令而動,第一時間將一面面鮮紅的黨旗「插」遍「東大門」各交通要衝,以忠誠、用汗水創造連續28天全縣和海東市無輸入性疫情戰績,以初心、用使命助力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國率先「清零」。

全省重大衛生公共事件一級響應剛啟動,作為東部門戶的「人民衛士」,民和縣公安局黨委緊急安排部署,全體民警、輔警、村警用責任擔當踐行人民警察「對黨忠誠、服務人民」錚錚誓言,堅決履行好「外防疫情輸入、內保社會穩定」重大職責,按照「六個迅速」特殊標準,及時制定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立足縣情第一時間提出「七個加強」,全面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

全體民輔村警積極響應民和縣公安局黨委戰時全員返崗號召,晝夜上街巡邏、積極配合衛生部門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局領導班子以包片形式常住卡點,24小時值班,全力以赴做好打攻堅戰、持久戰,有效形成「縱向到面、橫向到線,防控到位、定點到人」的防控格局。

是黨員關鍵時刻就要衝鋒在前,從警24年的馬崇翬因右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在家休養康復,當接到全縣民輔警全員上崗的命令後,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拄著拐杖,與派出所同事晝夜奮戰在抗疫一線。

從警41年,有著29年黨齡的馬林祥,是位再有一年時間就可以退休的老民警,面對疫情他主動請戰時說:「我即將退休了,要站好最後一班崗」。用實際行動譜寫出感人肺腑的樂章,激勵並引領所有民輔警投身抗疫一線。

抗疫期間,夫妻雙雙共赴「疫線」的故事,至今在民和縣仍是一段佳話。當時,馬營派出所民警張勝奇和同事堅守甘青兩省交界的接官嶺執勤點。2月4日凌晨,張勝奇突然接到妻子廖霞的電話,她說:「武漢告急,作為醫務人員,我要馳援武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面對妻子的決定,張勝奇選擇了理解和支持,天亮後借換班休息的時間,匆匆趕回醫院為妻子送行。恐10歲的女兒傷心,次日才告訴孩子媽媽的去處,而懂事的女兒和媽媽微信聊天中,最多的話就是「媽媽加油,媽媽一定行!」「在武漢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每天開心!」……

警徽閃耀映忠誠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民和縣公安局黨委突出政治引領,採取重溫入黨入警誓詞、創建黨員先鋒崗、組建黨員先鋒隊等方式,充分調動領導幹部、黨員民輔警示範引領作用,激發全警士氣。

根據抗疫任務和形勢要求,民和縣公安局在全縣4個主要臨時設卡點和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火車站駐守檢疫點,並組建臨時黨支部,全體黨員民輔警紛紛佩戴黨徽「亮」身份,基層黨組織同步組織開展黨員「示範崗」「先鋒崗」等創建活動,用最艱巨的任務砥礪黨性、培育黨員、錘鍊隊伍,匯聚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強大動力,先後有23名同志向所在臨時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

「頭雁」引領,雁陣緊跟。民和縣公安局黨委班子成員身先士卒,靠前指揮,按分片包幹「下沉」疫線,帶頭駐守抗疫「主陣地」,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自上而下形成強大的「頭雁效應」。

誓言錚錚,丹心閃耀。全體民輔警主動請纓,積極向黨組織提交「請戰書」,主動申請到任務最重、風險最大的地方去,用實際行動唱響「我的崗位我負責、我的崗位請放心」時代讚歌。一線廣大黨員紛紛喊出「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黨員讓我上」的口號。

以初心踐行使命。年過五旬的女警田斌,從警29年,有著21年黨齡,家中有80多歲的父母需要她,面對疫情卻逆向而行,經常和一群80、90後巡警24小時巡邏排查,以實際行動展示出當代女警的忠誠,生動演繹「女子能頂半邊天」。

「作為一名老黨員我應該走在前,給年輕人做表率。」55歲的秦文奎是警務督察大隊有著28年黨齡的老黨員,剛剛做完心臟搭橋手術不久,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不顧大隊領導勸阻,毅然踏上徵程。沒有鏗鏘的誓言,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卻用平凡的行動和最樸實的方式,詮釋著一個老黨員、老民警的動人情懷。

疫情期間,從民和縣公安局先後湧現出秦文奎、田斌等11名拉得出、叫得響、作風硬的典型,而馬場垣服務區疫情防控檢查點率先探索實行的百米車道「六步檢測法」經驗,曾在全省推廣運用。

「初心使命」護平安

民和是青海的東大門,而馬場垣是東大門的咽喉,檢疫站的任務就是嚴格把控入青「關口」,防控必須極度嚴謹。

2月6日凌晨兩點,設在馬場垣檢疫站的帳篷裡,爐火燒得正旺,原政委王延華和夜間值守的民警在研討完善防控流程。有人問他:「都50多歲了,還和年輕人一樣拼,你圖個啥?」「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就是要勇做表率,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

在「頭雁」帶領下,公安局各隊所根據各自的工作職責,形成合力、精準發力。

治安大隊全體民輔警將疫情防控作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將有限的警力部署到信息統計上報、行業場所檢查、案件受理查處、值班備勤處置等職責任務中,指導設卡盤查,降低疫情風險,其間及時關停娛樂場所網吧90多家,關停餐飲場所47家,取消訂桌121桌。

交警大隊組織全體民輔警堅守省界、縣界、高速檢測點,吃住在帳篷,奮戰在路面,頂風冒雪履行道路管控,全力做好車輛攔截、登記勸返、檢查隔離。

網安大隊24小時網上巡防,嚴密關注網上輿情動態,加強微博、微信、貼吧、快手、抖音、同城網站論壇等網際網路媒體巡查力度,全方位搜集、發現、處理涉疫網絡信息。

各派出所警力「一沉到底」,民輔村警深入鄉鎮、村社、社區,採取1名鄉幹部、1名村幹部、2名村警的「1+1+2」模式,地毯式逐一排查登記、網格化逐一管控,確保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同時,充分發揮道路卡點和小區出入口「過濾器」和「防火牆」作用,在全縣疫情防控檢查站和卡點,實行24小時不間斷排查過往車輛人員。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疫情期間民和縣公安局共出動警力23224人(次);向定點醫院派駐警力301人(次);入戶排查22527人、排查伊朗、日本、美國、韓國、義大利等境外人員66人,境外人員信息10765條;駐海石灣火車站接待點登記、排查外地返青流動人員2025人。

這是一張「東部門戶」的「生動答卷」,見證著人民警察的堅忍頑強,記錄了艱苦奉獻的拼搏精神,彰顯出了命運與共的責任擔當。

來源|青海日報

轉自|民和之聲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縣外媒體看民和】青海日報|守護好 「東大門」這片疆土 ——記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民和縣公安局黨委》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守護好 「東大門」這片疆土
    本報記者 陳 俊 榮譽和獎勵是省委省政府賦予聞令而動、逆向而行英雄群體的最高褒獎,鮮花與掌聲是省政府給予衝鋒在前、主動擔責、堅守在「東大門」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公安局黨委的最高肯定。
  • 守護好 「東大門」這片疆土——記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榮譽和獎勵是省委省政府賦予聞令而動、逆向而行英雄群體的最高褒獎,鮮花與掌聲是省政府給予衝鋒在前、主動擔責、堅守在「東大門」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公安局黨委的最高肯定。「東部門戶」黨旗紅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國肆虐……為將疫情阻擋在「省門」外,為了背後600多萬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民和縣公安局黨委聞令而動,第一時間將一面面鮮紅的黨旗「插」遍「東大門」各交通要衝,以忠誠、用汗水創造連續28天全縣和海東市無輸入性疫情戰績,以初心
  • 守好「東大門」丨黎城築牢守護群眾健康的「銅牆鐵壁」
    守好「東大門」丨黎城築牢守護群眾健康的「銅牆鐵壁」 2021-01-09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護成都東大門,我們一步也不退!
    守護成都東大門,我們一步也不退! 當此全市抗擊新冠肺炎之際, 金堂再次擔起了 阻擊病毒輸入、守護蓉城安全的東部門戶重任。
  • 【海東市】民和站好「清水出省」最後一道崗
    8月17日,記者在湟水河民和段沿途看到,沿河醒目位置立起一塊塊「河長」公示牌,機械清理垃圾、保潔員、鄉村幹部群眾撿拾垃圾的畫面在沿河兩岸隨處可見。這是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保護全縣河湖庫生態環境,確保「清水出村、清水出城、清水出省」行動的一個縮影。
  • 青海民和10歲女孩卻逆境擔當...
    農家小院,特殊的三口之家中午的陽光,灑向坐落在陽坡的小院。黃土夯成的院牆,牆皮多處剝落。
  • 「疆電外送」開門紅 新疆東大門哈密電企首月亮劍
    克衣木·卡德爾 攝(抗擊新冠肺炎)「疆電外送」開門紅 新疆東大門哈密電企首月亮劍中新網烏魯木齊2月20日電(克衣木·卡德爾)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公司有126人因為疫情沒有返回崗位,這種情況下,克服了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保障電力持續穩定供應。目前,我們公司實現安全運行1927天,1月份完成發電量6.33億度,較計劃多發3億度,超額完成1月份發電目標。」
  • 堅守東大門 一心為群眾——記「全國最美公務員」胥小翠
    堅守東大門 一心為群眾——記「全國最美公務員」胥小翠   新疆日報訊(記者張曉豔報導)「鐵肩擔道義,熱血鑄安寧。身為一名公安民警,我要立足本職工作,服務群眾,時刻準備著,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衝鋒在前。」
  • 守護溫州東大門,海濱派出所這一年真的不一般
    龍灣公安分局海濱派出所守護溫州東大門這一年真的不一般海濱,位於溫州市龍灣區東部,東瀕東海,北靠甌江,龍灣國際機場坐落轄區的東部。2018年,海濱派出所在龍灣區公安分局黨委以及海濱街道黨工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強基礎、控警情、破現案」為重點,淨化治安環境,優化營商環境,守護溫州東大門,打造出「楓橋式」派出所,為轄區穩定和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 青海,民和桃花依舊笑春風
    微媒訊:(攝影報導/劉德賢)民和素有青海「東大門」之稱,四月的青海民和,綠柳垂絲,桃花爛漫,民和桃花源依舊是春日裡市民踏青出行,鍾情之地。民和桃花源是一片人工栽植的桃花林
  • 眾志成城 守好新疆「東大門」
    他形象地指出,哈密是新疆的「東大門」,是進出新疆的咽喉要道,也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  第一道防線。如果哈密這個「咽喉」出現了「炎症」,那麼勢必造成全疆的「發燒發熱」,因此一定要從全疆工作的大局出發、看待、謀劃、部署和推動哈密的疫情防控工作。
  • 今年加快實施G0612東延至民和甘青界段,民和川口至楊家店等項目
    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重點實施好G109線平安至樂都段改擴建、南繞城高速東延、樂化高速、加定至西海、西互一級改造等續建項目。新建循化街子至隆務、民和川口至楊家店等項目,加快實現各縣區之間高速化快速直達,進一步打通南北向出省通道。二、聚焦高效,加快核心區公路互聯互通。
  • 千裡黃河青海好風景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青海黃河流域面積達15.31萬平方公裡,幹流長度佔黃河總長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264.3億立方米,佔黃河總流量的49.4%,向下遊提供了近一半的優質源頭活水。守護黃河源頭生態保護治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青海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使命。青海各族幹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舉全省之力呵護母親河的健康,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 聽「看」得見的廣播 青海交通音樂廣播開啟可視化融媒體直播新模式
    導播間開播前的交流和溝通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 李娜 攝影報導) 廣播還能「看」得見?沒錯!聽廣播是一種習慣,但眼下,這個已被固化多年的習慣就要被打破了。廣播不僅能聽,而且能看,還能跟你喜歡的主播實時在線互動……7月31號,青海交通音樂廣播開啟可視化融媒體直播新模式,成為省內第一家「看」得見的廣播媒體。開播倒計時上午9點30分,記者走進青海交通音樂廣播的直播間,主持人李煊和文燕已經準備就緒。大屏幕上,可視化直播倒計時的視頻正在同步播出。
  • 川口:青海門戶的繁華
    湟水河自老鴉峽奔騰而出,似乎無限眷戀這片古老的土地,在阿拉古(北山)山下緩慢悠閒地劃出兩個轉彎在享堂兩岔河與大通河交匯後便活蹦亂跳地向甘肅東流而去,直撲黃河母親的懷抱,為這裡的人們留下素有「瓜果之鄉」美稱的湟水谷地。川口鎮,又名上川口,即上川口堡。明嘉靖十四年(1533年)築上川口堡,屬碾伯縣之一堡。自從民國二十一年以來,一直是民和縣治所在地。
  • 唐朝的疆土到底有多大?看完後滿滿的自豪感
    唐朝作為漢人王朝的巔峰,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被世界各國人民所崇拜嚮往,形成了「萬國來朝」的壯觀情景,那麼,作為同時期最強大的帝國,唐朝的疆土到底有多大呢?唐朝經過多年的徵戰,到唐高宗李治時期,疆土達到了華夏族的巔峰,不得不說,李治的本事真的很大。
  • 立足新疆「東大門」優勢 做好「通道經濟」大文章
    在G575線項目施工現場,全長11.76千米的東天山特長隧道工程進展順利,這是我區最長、海拔最高、綜合難度最大的公路隧道工程,貫通後連通G312、G30連霍高速公路、G7京新高速公路,哈密兩縣一區將形成「1小時經濟圈」。
  • 守好靖邊東大門,築牢疫情防火牆——記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靖邊縣...
    2月23日0時,連續奮戰27個晝夜648小時的靖邊縣東高速出口全體公安民輔警奉命撤崗。全縣無確診無疑似病例,安全守護了靖邊的東大門。「警察就是照進這個城市的光,不管多麼黑暗的角落,都改變不了本質!」肩負著阻擊疫情蔓延艱巨任務的東高速出口所有民輔警不談條件、主動擔當,第一時間奔赴一線,24小時不間斷全力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堅決守好靖邊東大門,築牢疫情防火牆。
  • 「戰疫」日記馬場垣——守得住,我在青海東大門!
    日記馬場垣清晨的馬場垣少了往日的車水馬龍,這個我省東部的省際交通安全檢查服務站,因在青海省的最東邊,常被稱之為「青海東大門」 。青海高速交警支隊一大隊的同志們穿搭完畢,開始上路巡查設置的引導車輛前往檢疫點的錐形隔離桶。「每天經過的車輛很多,要是不確保錐形桶擺放規範,很有可能導致車輛在前往檢查點的過程中發生刮擦,所以每天都要檢查兩三次,別以為這和疫情沒關係,小細節也重要著哩。」從部隊轉業來到青海高速交警支隊的康明學說道,大家都知道,他年三十就扎在馬場垣。
  • 青海:守護綠水青山 換得金山銀山
    來源 | 青海日報 山是這裡的山最雄偉,水是這裡的水最清澈,青海的山喲青海的水,山水相連高原江山多壯美—— 青海之壯美,在於眾山之宗,千山堆繡、百川織錦,有巍巍崑崙、莽莽祁連、磅礴雄偉的唐古拉山,有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遺產地可可西裡;青海之壯美,在於三江之源、中華水塔,長江、黃河、瀾滄江從冰川飛流而下,黑河、石洋河、疏勒河,從大地奔湧而出,青海湖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