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脈:惠州立法保護西湖上的「小鳥天堂」

2021-01-12 騰訊網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林海生 陳驍鵬 通訊員 王錠銓

惠州的冬天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引來大批候鳥到此過冬。據不完全統計,惠州全市現有鳥類317種,西湖鳥島上就有307種,總數已經超過10000多隻。每年9月底到次年4月,早晚6點,惠州西湖都有一道壯麗景觀:上萬餘只鳥盤旋飛舞於西湖鳥島上空,清脆響亮的鳥叫聲響徹湖區,眾多遊客慕名而來。

惠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在近年的調查中還發現不少有趣的現象:蒼鷺本為候鳥,如今卻成了西湖鳥島上的留鳥;常年身居深山的赤紅山椒鳥也常在西湖現身。更加難得的是,鳥島位於惠州市中心,這在全國範圍內十分罕見。

惠州市人大常委會最近對外發布公告,《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下簡稱「條例」)將於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中明確提出,將白鷺、灰鷺等野生動物納入風景資源保護名錄,這意味著西湖鳥島上的鳥類,將受到法規的保護!

景觀:湖面之上百鳥飛

現下正值冬季,行舟於西湖,碧水泛起漣漪,兩旁鬱鬱蔥蔥的樹上,能看到鳥兒們或站在枝頭上「打盹」,或盤旋在空中,或在湖面上嬉戲打鬧。

待到日落時分,西湖上又是一番盛景,鳥兒們從東江覓食歸來,成群地在空中上下翱翔,伴著西湖的山光水色,時常給遊客「如在畫中」的錯覺。

惠州西湖為何吸引來這麼多的鳥?原惠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曾花9年時間專門研究惠州鳥類,曾編寫過《惠州野生鳥類》一書的教授級高工周紀剛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惠州西湖風景區氣候適宜,樹木茂密,湖水面積大,水中魚蝦資源也比較豐富,是鳥類覓食、棲息和繁殖的理想場所。

奇事:候鳥留下變留鳥

據惠州西湖風景區管理處不完全統計,目前鳥島上有300餘種鳥類,總數已經超過10000多隻,其中包括常見的候鳥鸕鷀。

「鸕鷀冬季在惠州過冬,次年3月後陸續離開,飛往北方繁衍後代,它們對環境的要求極高,故又被稱作生態指示鳥,數量的多少預示著環境的好壞。」 周紀剛說,近些年遷徙到惠州西湖的鸕鷀越來越多,目前已達到200多隻。

惠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近年來的調查中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蒼鷺本為候鳥,每年9月初會從北方遷往南方過冬,但現在卻有不少蒼鷺寒冬過後,仍繼續留在西湖,成為留鳥。

另外,一般來說,赤紅山椒鳥常年身居深山,而近年來,西湖鳥島上也可見其身影。「這說明了西湖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受越來越多的鳥類喜愛。」周紀剛說。

成因:湖底淤泥砌成島

鳥兒大多數棲息在遠離城市及工業等生態環境優美之地,像惠州這般在城市中心有這麼大的「鳥的天堂」,周紀剛說,這種景象在全國範圍內都很罕見。

但西湖鳥島並非一直都有,是後來形成的。惠州處在東江之濱、西湖之畔,歷來農耕發達,因此不少鳥兒會來此覓食,但不會在此棲息。

在惠州西湖邊生活了數十年的老畫家黃澄欽回憶,大約在20多年前,惠州開展市政工程建設,清理西湖中的淤泥時,因工期比較緊,挖出的淤泥沒來得及運走,堆在湖中形成了小島。沒想到後來淤泥上滋生出不少植物,意外引來眾多鳥類棲息其上。惠州市有關部門見狀,不再運走淤泥,而有意識堆砌島嶼,並將之綠化好。此後,鳥群帶鳥群,有更多的鳥兒前來栖息,逐漸形成了現在的鳥島。

保護:專為鳥類設圍欄

若要觀看百鳥飛翔的景觀,最佳觀景點在西湖豐渚園。登上豐渚園暢遠樓,能望見湖上的小島,島上樹木枝葉上都蒙著一層白茫茫的「霧紗」。

周紀剛介紹,那是鳥的糞便。鳥糞是天然的肥料,但因島上的鳥太多,不少樹木因土壤太過肥沃而枯死了!

鳥兒站立在枝頭,湖水與其相映,宛如一幅畫卷 王錠銓 攝

為防止鳥群過於集中,惠州相關部門經過三次人為調整。現在西湖上劃出了4個鳥島,專為鳥兒提供棲息地。鳥島邊上設置有繩索式的圍欄,利於鳥類站立。鳥島周邊還設置有中英文觀鳥提示牌。

每當到了鷺鳥繁殖期,景區工作人員還會提醒遊客,觀鳥時不要過於靠近鳥島或高聲喧譁,也不要餵食,更不能爬上鳥島驚擾小鳥。

【文脈探源】

蘇東坡曾寫詩 號召保護鳥類

千百年來,蘇東坡、唐庚等大大小小几百位文豪來到過惠州,他們源源不斷地將中原文化帶到了嶺南,使惠州成為嶺南地區一個重要的文化接納地。「惠州存在一條清晰明朗的傳承文脈。」黃澄欽說,這條文脈不單單指的是文學,而是包含意識形態等多種內容。

提起惠州西湖,大家就會想到北宋文豪蘇東坡。但不為人知的是,蘇東坡也是惠州生態保護的代表人物。據史料記載,蘇東坡極愛到西湖遊玩,當時白鷺是農戶餐桌上的美味,遭到過分獵殺。他在遊玩西湖時很少能看到鳥,這令他感覺非常遺憾,留下了「何當禁畢弋,看引雪衣兒」的嘆息。「雪衣兒」指的就是白鷺。他通過詩詞告誡農戶,再勿隨意獵殺白鷺。

清代,惠州農耕發達,不少農戶圍湖造田,魚蝦變少,西湖上的天空再難見到鳥兒翱翔的身影。晚清愛國詩人丘逢甲寫道:「十裡湖光蕩翠煙,近湖人總種湖田。莫教全割湖雲去,留取眠鷗沐鷺天。」他警醒世人,要注重生態平衡,莫過分開發。

無論是蘇東坡還是丘逢甲,他們呼籲保護鳥類的故事,在黃澄欽的畫作中都可看到。黃澄欽今年80歲,已畫了30多年的西湖。他告訴記者,自己的創作注重寫意,通常會從古時文人的詩句中獲取靈感,將靈感注入西湖現狀,在宣素紙上描繪出來。「我創作西湖畫作,也是希望提醒世人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黃澄欽說,這種意識也是惠州文脈傳承的重要內容之一。

黃澄欽只是當今西湖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代表。西湖保護條例的公布與即將實施,將生態保護意識的傳承落到了實處。

來源 | 羊城晚報

責編 | 夏楊

實習生 | 梁曉靜

相關焦點

  • 「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在惠州頒獎
    12月3日,惠州市舉行「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 年度頒獎暨「惠州市文化智庫」啟動儀式,這是惠州市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之一。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羊城晚報社社長劉海陵,惠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玲,國內知名作家、專家,惠州市文化智庫專家等參加活動。張玲在頒獎儀式上介紹,《惠州文脈》由惠州市委宣傳部和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聯合創辦,以新聞為眼、文化為脈,創刊至今發行超40期,以獨特的文化視角解碼惠州一流城市建設,梳理雄郡千年文脈,深受讀者喜愛,成為惠州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 候鳥紛至,惠州西湖再成候鳥天堂
    入冬以來,大批候鳥來到惠州西湖鳥島越冬,享受暖冬。除了原有的白鷺外,還吸引了鸕鷀、蒼鷺前來,惠州西湖又一次成了候鳥天堂。每年冬季,大批候鳥會遷徙至西湖繁衍生息。
  • 「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暨「惠州文化智庫...
    讀創/深圳商報駐惠州記者 戴廣軍 實習生 葉群12月3日,惠州市舉行「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 年度頒獎暨「惠州文化智庫」啟動儀式,這是惠州市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建設文化強市的重要舉措之一
  • 「惠州是一座文脈豐厚的城市」
    12月2~4日,由市委宣傳部、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聯合舉辦的「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系列活動在我市舉行,期間舉行的文學名家採風行暨訪尋「東坡寓惠」行跡系列活動,邀請了中國作協原副主席、著名作家蔣子龍,廣東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省文聯原主席劉斯奮,廣東省作協原副主席、著名作家章以武等國內文學大咖探訪惠州西湖、東坡祠及羅浮山等景區景點
  • 「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 文學榜」系列活動明起舉行
    鵝城惠州再迎文化盛事。12月2~4日,由惠州市委宣傳部、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攜手舉辦的「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系列活動將在我市舉行。2020年,是惠州城市得名千年,也是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惠州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惠州文脈》創刊一周年。在這一重大歷史節點下,惠州市委宣傳部與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攜手舉辦「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系列活動。
  • 花開惠州 文種西湖
    」活動昨日舉行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海生 陳麗媛 通訊員 劉智慧 12月3日,惠州舉行「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年度頒獎暨「惠州市文化智庫」活動(見上圖)。
  • 惠州西湖5A揭牌啦!
    「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歷史上,中國有36個西湖惠州西湖與杭州西湖齊名現存的31個西湖中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惠州西湖已獲評國家5A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自2012年開始創5A,累計投入建設資金6億多元,實施了10大類、163小項整治項目,水質治理、生態保護、環境美化、古蹟恢復、文脈延續等多方面得到提升,為遊客營造舒適優美的旅遊環境以及在注重人性化和細節化服務、突出景區文化內涵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是惠州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又一成果。
  • 揭開千年惠州城市文脈的神秘面紗
    明日,我市將迎來一場文化嘉年華,舉行「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年度頒獎暨「惠州文化智庫」啟動儀式。 「文脈」「花地」「西湖」「智庫」,在惠州西子湖畔,產生了雋味悠長的化學反應。
  • 惠州記者書寫惠州古城故事 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
    日前,「享一盞香茗·悅湖山有靈」——《湖山有靈》新書發布會在惠州西湖愛樹觀湖書院舉行,惠州報業傳媒集團記者侯縣軍攜新書《湖山有靈》與廣大讀者見面,並分享創作背後故事和心得體會。惠州文史學者、高校教師、文創公司負責人等30名來賓和一批讀者應邀而來。
  • 惠州文脈:惠州祝屋巷,祝枝山真在這住過!
    興寧縣在明朝時歸屬惠州府管轄,可見祝枝山來過惠州,是正史明確記載、有跡可循的。但是,祝枝山的行蹤,只限於歷史上的惠州範疇嗎? 對於今天的惠州甚至更精確更微小的範圍———祝屋巷來說, 有沒有祝枝山曾經的痕跡呢? 對此, 羊城晚報記者多次探訪祝屋巷,發現祝屋巷一帶,除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的元妙觀外,並無更多的歷史建築。
  • 千年惠州西湖新晉5A旅遊景區
    一直以來,惠州在加快推進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西湖保護規劃和建設管理,按照「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把保護西湖、美化西湖列為頭號民心工程,著力從生態保護、水質治理、環境美化、古蹟恢復、文脈延續等多方面提升西湖的文化品位、環境質量和服務質量。
  • 惠州西湖摘取國家5A級景區金牌!
    (上兩圖由市園林局提供)名片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位於惠州市市區,由西湖景區和紅花湖景區組成,總面積20.91平方公裡,其中水域面積3.13平方公裡。立足於打造「景城典範,惠民西湖」,更好發揮惠州西湖的旅遊龍頭作用,加快我市旅遊業發展,保護歷史文化資源,提高惠州宜居宜業宜遊水平,推動全域旅遊建設,市委、市政府於2009年10月決定啟動惠州西湖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工作,並連續多年列入「民心工程」,寫入市委、市政府工作報告,安排專項資金,作為城市建設重要工程全力推進。
  • 【惠州文脈】這樣的西湖,你見過嗎?
    ●直諒 李海嬋惠州素以「半城山色半城湖」著稱,被蘇東坡稱讚「山水秀邃」,因為惠州有一張美麗的名片——西湖。成形於東晉時期的西湖,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從北宋開始在湖上築堤造橋、修建亭榭到今天,跨越千年、見證滄桑的西湖,留下的是「薴蘿西子」的美譽,蘇東坡、楊萬裡等歷代文人墨客的足跡與詩句,還有無懼歷史巨輪和四時洗禮呈現的風姿與韻味。在此,我們不妨跟著攝影師的鏡頭,一起去探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季節、不同氣候中的西湖之美。
  • 旅行天天薦:惠州有名景點之一惠州西湖
    聽說惠州有個與杭州西湖一樣的名字的湖,聽說惠州西湖還是AAAA級旅遊景區,我決定趁這個春節假期去看看惠州的西湖有什麼特色?這裡的交通很方便,很多公交通都會經過這西湖,門口就有公交站點。我們是初三去的,人很多,西湖的斜對面就是西湖大酒店及西湖的旁邊有個西湖賓館,西湖大酒店的惠州特色菜味道不錯,如鹽焗雞,梅菜扣肉,鹹淡適中。酒店大廳裡面有一個專門賣惠州特產的超市,有惠州梅菜等,但這些都是禮盒裝的。如是自己吃的話,西湖大門口正對面有一條小巷子,那裡走進去是個市場,有一個地方是專門賣梅菜的,價格比較公道,一斤才幾元,梅菜有分鹹梅菜和甜梅菜,鹹梅菜鹽份多,要泡幾次水後才能烹飪。
  • 惠州西湖遊記——蘇軾與惠州西湖
    最近聽說她在惠州買了房子,我便想著到她家看看。沒想到一到了惠州,熱情的友人便邀請我到惠州西湖遊玩,這個曾經無數次出現在古詩中的地方,便永遠在我腦海中留下記憶……惠州西湖公園蘇軾的名句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說的是西湖的美,無論在哪種天氣之下,西湖總是有自己的特色的。
  • 惠州西湖摘取國家5A級景區金牌,這裡有你沒見過的西湖!
    惠州西湖確定為國家5A級景區確定為國家5A級景區確定為國家5A級景區《東江時報》記者周楠 攝惠州西湖自形成發展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有「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的記載,北宋蘇東坡謫居惠州,使西湖建設進入全面發展的鼎盛時期,現以「六湖九橋十八景」著稱,豐富的旅遊資源惠及國內外遊客
  • 惠州西湖一日遊!
    惠州西湖面積遼闊,湖岸彎環曲折,湖上洲嶼點綴、三面青山環抱。湖泊東西最寬處達4公裡,南北最長達6公裡,面積最大時有10平方公裡,湖區面積約80平方公裡。在煙波浩淼的湖面上,堤橋如帶,把湖面分割成五大部分,素有「五湖六橋」之稱。經好友推薦如約來到惠州西湖,名不虛傳。
  • 惠州西湖5A級旅遊景區揭牌!下來一個月活動超豐富!
    昨日上午,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在平湖門舉行晉升國家5A級旅遊景區揭牌儀式。這是繼羅浮山風景區之後,惠州又一景區掛上「5A」金字招牌。與此同時,惠州西湖旅遊景區正式啟動惠民文化月活動,讓市民分享成功創建的喜悅。
  • 陳炯明惠州西湖情緣
    數日後,即3月20日,他又在倡議書中道:「自與二三同志講議重修,亭之頹敗者茸之,嘉植之推殘者補之,庶凡西湖重複舊觀惟區域既廣,土木甚巨,非一ニ人之力所能任。」倡議「邦人君子」捐款修西湖,並送上捐冊一本,惠州西湖圖一張。同年5月中旬,陳炯明又到惠州,看到「附近居民,每不顧公益,以傾泥磚物等,倒瀉湖邊,以致淤塞,日頻淺澱」,「極為惋惜」。
  • 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惠州景點
    當時橋用石鹽木(柚木)築成,堅如鐵石,橋上有飛樓九間。後曾多次重修。現橋是1983年修築後的面貌。 圓通橋圓通橋是西湖六大名橋中的第六橋,明正德中惠州知府甘公亮始建,南湖與豐湖以此為界,歷代幾經興廢。新中國成立後,於1969年和1983年兩次修建。現除原舊橋外,在東側湖面上又建一新橋,與舊橋合為圓通雙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