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看過很多日本的動畫片,像《花仙子》、《咪咪流浪記》、《聰明的一休》,到後來高中時候的《聖鬥士星矢》等等。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怎麼在看動畫片了,一直認為它們是拍給小孩看的,但是自己仍舊對《火影》不舍……
去年的一天中午,無意中看了一部動畫片,沒看見開頭,只是一聽「昭和多少多少年」,我知道是日本動畫片,本來想轉臺,可是故事確實挺好看,講了哥哥和妹妹在戰爭中成為孤兒,後來妹妹活活餓死的故事,由於下午有事,所以也沒看到結尾。我以為是連續劇,第二天中午搜索了全部的頻道,也沒有再找到這部動畫片,很是遺憾。前幾天,在一個論壇上,有人談起日本動畫片,就提到了這部,我這才知道,它是日本著名動漫導演宮崎駿的作品,叫《再見螢火蟲》,或稱《螢火蟲之墓》。後來,知道小孩子們愛看的《千與千尋》也是他的作品,於是趕緊找來看看。
看完《千與千尋》,老實說,有些失望,覺得影片並不像評論中所說的那麼好,而且所謂的蘊涵了那麼多哲理我也確實沒看出來。只是覺得,就我一個大一點的人而言,看的時候都有些恐怖,不知道小孩子是否把它當作了恐怖片?尤其是那個無臉人,簡直就是鬼魂在遊蕩,挺可怕的。小千與小白龍的愛情,我感覺設計得也不太合理。小千還太小,說起愛情好像不太搭調,而且作者還總希望觀眾能被他們的愛情所打動,有些牽強了,至少我沒有感覺到他們之間愛情的存在,更沒有被打動,只是覺得太過刻意了。其實小千和小白龍之間純潔的友誼,類似哥哥照顧妹妹的那種感情,可能會更能激起觀眾心中的共鳴。
另外,就像有些網友指出的,小白龍的刻畫略顯蒼白和單薄,他應該有很多故事可寫,但作者都略去了,小白龍基本上屬於大龍套的角色,有些可惜了。不過還是挺喜歡裡面小千的形象,就像是鄰家妹妹,瘦弱、嬌小,但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無畏。有時候常想,要是我的爸爸媽媽也陷入了如此困境,我是否有勇氣繼續留在這個充滿詭異和危險的地方?那一扇扇神秘的大門,那一個個稀奇古怪的客人,前方還有無法預知的困難與危險,也許我真的會躲得遠遠的。想來不禁有些慚愧,於是越發佩服小千的勇敢。相比較《千與千尋》,我更喜歡《再見螢火蟲》
哥哥和妹妹的形象設計都非常令人喜愛。尤其是妹妹,懂事、乖巧,嬰兒般的笑臉,讓人感覺粉粉嫩嫩,忍不住想親她一口,抱抱她。剛開始看的時候,我以為是那種勵志型的動畫片,結局是哥哥和妹妹都會度過難關,走出困境。沒想到,作者是那麼冷靜,給這個故事設計了一個異常悲慘的結局,哥哥和妹妹都沒有掙脫命運的魔掌,雙雙餓死了。整個片子看下來,觀眾都會感覺到異常地壓抑,感覺到生存怎麼能如此艱難,感覺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即使你個人再努力,再勤奮,卻無法與命運抗爭,人在這種環境下,顯得是那麼的無助、那麼渺小,生命如此脆弱,也許還不如夜空中飛舞的螢火蟲。而且這部動畫片給人帶來最大的啟示就是,即使是侵略國,戰爭也會對它的人民造成巨大的痛苦和傷害,沒有哪國的人民渴望打仗,和平永遠是人類嚮往與追求的目標。作者身為日本人,能有勇氣面對那場戰爭,能冷靜地來看待那場戰爭,難能可貴!
《螢火蟲之墓》這個名字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窒息,讓人有一種對生的絕望。我更喜歡《再見螢火蟲》,它蘊涵了哥哥和妹妹對這個世界的不舍和留戀,對離開這個世界的無奈,但仿佛又給人一種生的期望,雖然「再見」了,但還有機會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