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超級高鐵目前已著手探討時速1500公裡的可行性。」近日,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張衛華透露,世界上時速最快的真空高溫超導磁懸浮比例模型車試驗線正在成都搭建,預計今年底前將建成並投入試驗測試。
試驗線
正在搭建
在2018年世界交通運輸大會「高速鐵路技術發展論壇」上,張衛華介紹說,由西南交通大學承擔的「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是在1500米可模擬不同低氣壓環境的真空管道裡,開展不同磁懸浮模式比例模型車運行測試,包括高溫超導磁懸浮模式在內,試驗速度超過音速,理論上有望達到時速1500公裡。
「『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或在今年9月獲國家批准,項目從開始實施到建成約需31個月。」張衛華接受採訪時透露,按照這個進程,我國最快將於2021年4月達到1500公裡試驗時速。
資料顯示,這條直徑4.2米、長140米的全新試驗線特製管道,將在低氣壓環境中測試,實驗車車底布滿特製的高溫超導材料,依靠液氮形成的低溫,達到超導和磁懸浮效果。
低阻運行
有效提速
張衛華介紹,此前,實驗室已驗證過,「磁懸浮+真空」創造的低阻運行環境,能有效提升未來高鐵的速度。
高溫超導,是指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環境中,特殊材料製成的超導體具有零電阻效應。
成熟的真空技術,加上成型的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二者相結合即是未來「超級高鐵」。而「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則加大了二者結合的基礎研究。
速度成為
競爭焦點
截至2017年底,我國高速鐵路運營裡程達2.5萬公裡,設計速度最高為350公裡/小時至380公裡/小時,上線運營列車達5200列,已成為名符其實的高鐵大國。
來自中國中車、中國鐵建等消息,目前中國高鐵正在進行時速400公裡技術研究。2016年11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時速400公裡及以上高速客運裝備關鍵技術」項目正式啟動;2014年,中國鐵建電氣化局也研製出時速400公裡及以上「高鐵超細晶銅鎂合金線材」,為目前世界最高標準,已出口並應用於韓國西部高鐵線路。
「受粘著、弓網和噪聲等制約,輪軌交通技術時速臨界線為600公裡。」張衛華認為,下一步,高速磁懸浮軌道交通將成為未來軌道交通技術發展的主攻方向。
隨著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磁懸浮技術的快速發展,速度正成為高鐵技術競爭的焦點。2013年,美國科技狂人馬斯克提出「超級高鐵」的想法,按照他的設想,可利用真空管道來建設「超級高鐵」,理論時速可達到1207公裡/小時。據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王惠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