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深奧

2020-12-21 騰訊網

自古以來中國一直以禮儀之邦著稱,尤其比較注重餐桌上的禮儀,而老百姓一般都是好客之人,經常在逢年過節的時候邀請親戚朋友到家中做客,不僅僅只是吃頓飯,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間聯絡一下感情,避免因為地域的原因而讓感情變得冷淡。

於是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套專門的講究,也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但是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大家的想法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習慣和以往大不相同,所以很多人可能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句話,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古人吃飯劇照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不僅我們國家有餐桌禮儀,基本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禮儀,其中還有一些餐桌禮儀讓人啼笑皆非。

例如在埃及人家中做客的時候,不能將碗中的飯菜吃光,必須要留飯菜,否則主人就會給你的碗裡夾菜。

在日本人家中做客的時候,吃麵一定要發出洪亮的吸溜聲,這樣才能表示味道不錯,也是對主人的尊重。

在衣索比亞人家中做客的時候,需要用手抓著飯菜給挨著的人餵飯,在他們眼裡不這麼做就是不尊重人。

這些在我們國家卻是相反的,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能浪費糧食,所以吃飯的時候要將碗裡的飯菜吃光,吃麵不能發出過大的聲音,否則就是對他人不尊重,飯前洗手否則不衛生。

圖片:桌上吃飯劇照

所以不同的國家禮儀各不相同,而我們的祖先,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的理解並記住這些禮儀,還將它們編成了俗語。

自古以來流傳的俗語都很多,例如"卯時不飲酒、酉時不罵妻"、"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窮不改門、富不遷墳"、"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等等。

這些俗話不管是文人墨客還是平頭百姓都很容易理解,所以說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而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加需要理解這些俗語,也有義務傳承下去。

但是這些傳統文化能被傳承多少卻是一個未知數,尤其餐桌禮儀,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好的理解餐桌禮儀,下面就仔細介紹一下""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

圖片:餐桌禮儀劇照

首先"菜不擺三",意思是餐桌上不能擺三道菜。

原因之一:三道菜看起來有些寒酸,顯得有點不尊重客人。

原因之二:三為單數,其音又與"散"同音,似乎表示主人不歡迎客人,希望賓客儘快散去的感覺,這樣有違宴請團圓的本意。

原因之三:古人在祭祀的時候一般以牛、羊、豕這三種牲口,也就是所謂的太牢或少牢之禮,如果餐桌上擺三道菜難免讓人覺得是在祭祀,極其容易破壞賓客吃飯的心情,本來宴請賓客是一件高興的事情,結果反而弄得大家都不愉快,把好事變成壞事就得不償失了,所以餐桌上不能擺三道菜。

圖片:菜不擺三劇照

其次"筷不列五",意思是要將餐桌上的筷子擺放好,排好順序,不能隨便亂放在桌子上。

對於這句話可能很多人都會通過字面意思,簡單的認為是不能在桌子上擺五雙筷子,這就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

這句話還有一個意思是筷子的長短一定要一致,不能三長兩短,而三加二剛好等於五,所以才有筷不列五的說法。

如果餐桌上沒有遵守這個規則,就會讓來賓覺得主人區別對待,難免讓來賓心裡不愉快,而且自古以來都講究成雙成對,菜都不能擺三道,筷子自然也不能出現五。

圖片:吃飯劇照

筷子除了要注意擺放好,還要注意在使用的時候不能將它插進米飯,這個禮儀也是有講究的,因為以前在葬禮的時候,會在半熟的米飯上插筷子,也就是所謂的"倒頭飯"。

所以如果在吃飯的時候這樣做,會有一種詛咒的感覺,因此不論是自己吃飯還是給他人盛飯,都不要這樣做。

除此之外還不能用筷子敲碗,因為古時候一般只有乞丐這樣做,如果在宴請的時候這樣做往往會被其他賓客嗤之以鼻,弄得大家都不開心。

圖片:"倒頭飯"劇照

最後"席不成六",意思是不要六個人坐一桌。

因為古時候的桌子都是方形的,如果有六個人,那麼一般都是左右各坐兩人,上下方坐各一人,這樣的布局看起來就像是匍匐在地的烏龜,雖然有長壽龜這一吉利的說法,但是如果出現在餐桌上,不僅不雅觀還透著貶義,所以便有了這個說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如今的餐桌已經演變成了圓形,所以這個禮儀並沒有太多人注意,況且現在六是一個吉利數字,就有人認為坐六人是很好的,但是現在的圓桌一般坐十人,如果坐六人顯得有些不尊重主人,所以這句話也流傳至今。

圖片:一桌人吃飯劇照

古人流傳下來的餐桌禮儀遠不止於此,關於筷子的使用,除了擺放好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拿筷子的時候不能指著別人,更不能放在嘴裡的同時還發出聲音,也不能用筷子攪動餐盤裡的菜,這些行為都是對他人的不尊重。

古人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在坐位置的時候也非常講究男女的秩序,例如吃完飯後女子要等男子先下桌,而後自己才能下桌,而這一禮儀隨著女性地位的上升已經不再沿用。

不僅是在古時候可以通過一些餐桌禮儀,看出一個人是否有教養,現在也是一樣的,基本上很多人都是通過人們在飯桌上的表現,而評判一個人的德行。

現在的相親一般都要吃飯,因為在餐桌上不僅可以通過聊天了解對方,還能夠通過對方在餐桌上的禮儀,體現他的為人。

圖片:吃飯劇照

華夏文明五千多年,給後世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傳統,它們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不管歷經多少時光都能夠流傳下去,就像陳年老酒一樣,時間越久反而越醇香。

雖然古人流傳下來的禮儀,對於現在的人們有些並不適用,但是對於古人一些好的禮儀,還是應該永久的傳承下去,讓我們一直保持禮儀之邦的形象。

相關焦點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餐桌禮儀你懂了嗎?對於國人而言,說起吃,我們絕對算得上「美食民族」;即便是最尋常的普通農婦,從她們手中也能夠炒出美味可口的佳餚。尤其是在一些比較傳統的農村,依舊保留著這樣的習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為什麼古人的餐桌禮儀會有這樣的講究呢?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飯桌上的講究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飯桌上的講究中國人大都熱情好客,逢年過節,總會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吃一頓飯,倒不是中國人喜歡一起吃飯,而是聚在一起吃飯就相當於聚在一起聊天,交流感情。這句話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的意思,想必大家已經根據字面了解一二了。接出來我們就一起來深入研究一下吧!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規矩,有何講究?
    與琴棋書畫這些雅士的風花雪月相比,民間百姓之間也有著自己的文學形式,俗語便是最典型也最常見的一種,簡練而形象化,在百姓之間膾炙人口,讀起來儘管沒有婉約派詩人那麼委婉,卻用最簡單的話說出了最直接道理,放到藝術界,這便是化繁為簡最直接的表現,今天給大家所講述的,便是俗語中「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俗語。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中國禮儀博大精深
    子曰接下來就來講一個有關餐桌禮儀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看看你知道其意思不?第一句:菜不擺三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指「吃飯時,放在桌子上的菜盤,不能是三個。」為何這麼規定?如果主人家的飯桌只有三道菜,就不免讓人覺得這是在祭祀,讓大家都會心生不愉快。子曰不得不佩服,古人把每個數字的寓意,運用得很廣泛。第二句:筷不列五很多朋友一看到這句話,就會以為意思是,古人吃飯不能放五雙筷子在桌上。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什麼意思?飯桌文化博大精深
    中國一直以來就被稱為禮儀之邦,謙遜、禮貌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標誌性性格,中國人好客,會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把親人、朋友叫到家裡吃飯,但為了避免朋友在飯桌上尷尬,所以就有了大家嘴上都不說,但都默默遵守的餐桌禮儀,也就是題目中提到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禮之初,始諸飲食——《禮記》前言這些禮儀規範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很多都被沿用了下來,這就說明古人在禮儀方面的制定是非常周詳且完備的。而關於吃飯的禮儀除了在一些講究禮儀的書上有明確的記載,要求人們按照禮儀行動,還有一些則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就有一句話叫做: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含義?古人很智慧
    而其中就有這麼一套,被人用俗語給總結出來,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它又有什麼作用呢? 菜不擺三 首先,說"菜不擺三",其意思是說在餐桌上不能只擺三道菜。那這是為什麼呢?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
    大家也許聽說過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但是又有誰知道這其中到底有何講究?                                                   如果招待客人只擺三盤菜,讓人感覺自己成了被祭祀的對象,就跟在自己面前插上三炷香一樣讓人難以接受。二是諧音寓意。古人喜歡在諧音上討口彩,但「三」與「散」諧音,昭示著宴席不歡而散、一鬨而散,與親朋好友歡聚團圓的主題不一致。三是傳統民俗。老話講:「三個盤子待王八,八個盤子待鱉」,飯桌上只擺三盤菜,讓人感覺太寒酸,有怠慢之意。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中國禮儀博大精深
    子曰接下來就來講一個有關餐桌禮儀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看看你知道其意思不?第一句:菜不擺三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指「吃飯時,放在桌子上的菜盤,不能是三個。」為何這麼規定?如果主人家的飯桌只有三道菜,就不免讓人覺得這是在祭祀,讓大家都會心生不愉快。子曰不得不佩服,古人把每個數字的寓意,運用得很廣泛。第二句:筷不列五很多朋友一看到這句話,就會以為意思是,古人吃飯不能放五雙筷子在桌上。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何意思?古人的規矩
    對於這些餐桌禮儀,古人系統性地總結成了一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俗語是何意思?古人的規矩。首先就是這個菜不擺三,所謂的菜不擺三就是說,上菜的時候不能只上三道菜。在我國古代迷信的觀念中,三這個單數非常的不吉利,就像國外認為13這個數字非常恐怖一樣。
  • 民間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什麼意思?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餐桌禮儀你懂了嗎?對於國人而言,說起吃,我們絕對算得上「美食民族」;即便是最尋常的普通農婦,從她們手中也能夠炒出美味可口的佳餚。正因為中華民族對於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愛屋及烏」之下也產生了許多「餐桌禮儀」。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禮之初,始諸飲食——《禮記》前言這些禮儀規範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很多都被沿用了下來,這就說明古人在禮儀方面的制定是非常周詳且完備的。而關於吃飯的禮儀除了在一些講究禮儀的書上有明確的記載,要求人們按照禮儀行動,還有一些則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就有一句話叫做: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含義?古人很智慧
    而其中就有這麼一套,被人用俗語給總結出來,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菜不擺三 首先,說"菜不擺三",其意思是說在餐桌上不能只擺三道菜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餐桌禮儀你懂了嗎?
  • 常言道:「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幾條規矩啥意思?
    ▲餐桌禮儀01常言道:「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想必有些朋友要犯嘀咕了,這幾句啥意思呢?專家表示,裡面全是滿滿的人情世故。在我國古代,迎客的禮儀比較繁瑣。在正式用餐的時候,敬酒布菜也有不同的規矩。但是這些規矩在現在看來都很好理解,但是有一個規矩「菜不擺三」卻著實令人費解,三道菜有何不妥之處呢?其實之所以有這個規矩,是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古人在祭祀祖先時,所擺放的貢品,或者貢酒數量一般都為三份或者三杯。所以如果在宴請賓客時擺放三盤菜,顯得很不吉利,也會讓主人大失顏面。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早已經不需要這些俗語當作參考了,但人有很多朗朗上口的話流傳下來,成為老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早已經不需要這些俗語當作參考了,但人有很多朗朗上口的話流傳下來,成為老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何意思?古人的規矩
    對於這些餐桌禮儀,古人系統性地總結成了一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俗語是何意思?古人的規矩。首先就是這個菜不擺三,所謂的菜不擺三就是說,上菜的時候不能只上三道菜。在我國古代迷信的觀念中,三這個單數非常的不吉利,就像國外認為13這個數字非常恐怖一樣。並且「三」和「散」同音,三道菜擺在酒桌上寓意也非常的不好,畢竟大家在一塊喝酒都是為了互相結識,增進友誼。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
    民間也流傳了很多餐桌上的俗語,比如「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講究你知道嗎?菜不擺三中國人都是非常熱情地,一旦有客人來到家裡做客,都會做上一桌子的菜來招待,生怕招待不周,怠慢了客人。如果餐桌上只擺了三盤菜的話,那不就是顯得主人太過於小氣了嗎,這也是對客人的不重視,會讓客人感到不高興的。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含義?古人的講究該怎麼理解
    導言: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含義,古人的講究該怎麼理解?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就比較講究禮儀,周朝時期以周禮來維繫各諸侯國的平衡與統治的穩定。大到國家安定,小到生活瑣事,古人講究的就是一個禮和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