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

2020-12-13 一趣界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

禮之初,始諸飲食——《禮記》

前言

中國的禮儀文化可以追溯到周朝,自那個時候起,中國就制定了一系列的禮儀規範。這些禮儀規範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很多都被沿用了下來,這就說明古人在禮儀方面的制定是非常周詳且完備的。

而關於吃飯的禮儀除了在一些講究禮儀的書上有明確的記載,要求人們按照禮儀行動,還有一些則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就有一句話叫做: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從這裡能看出來,這句話已經是具體到飯桌上的一種禮儀了,但是他的意思究竟是什麼,而且為什麼又有這樣的說法不妨值得探究一下。

01菜不擺三實際上是「諧音梗」

古代人十分講究好的意頭,不管什麼事情都講究好事成雙,在請客吃飯上也有這樣的講究。即便只有主人和客人2個人用餐,也絕對不能上3個菜。

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古代祭祀故去的人一般選擇3這樣的單數,請客如果上了3盤菜會讓對方感到非常不舒服。而且,數字3的發音和散夥的散諧音,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吃了這頓飯,兩個人就要離散的,這是非常不吉利的。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和民風有關係,中國各個地方都講究排場,如果請客上的菜不多,會顯得主人非常的小氣,因此一般都不會要3個菜。

02筷不成五實際上是要求人們注意細節

這句話從字面上理解的意思就是筷子一定不可以是5根,這個表面的意思就是需要避諱「三長兩短」。因為在古代,人們的物質生活不如現代,筷子的樣子新舊也會有差別,如果隨手拿筷子上桌,很有可能幾個筷子長得都不一樣。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那就顯得非常失禮了。而且,人們在同一桌上吃飯,餐具的使用上應該是一致的,這樣才會讓大家心情愉悅。如果主人款待客人,拿出來的筷子都不一樣,不少人就會覺得主人家待客不真誠,從餐具上就對到場的人差別對待,這樣就反而會讓賓客內心起了不好的想法。

而且,筷子都是兩根為一雙,如果拿出來的筷子是單數,很明顯會有一根筷子落單。這個要求明顯是餐桌禮儀中的細節,要求人們在準備器物的時候要儘量仔細,避免令讓不愉快的小細節的發生。

03席不成六避免看起來不雅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需要發揮一些想像力。古人吃飯的桌子一般是一個長條狀的方桌,如果6個人在一起吃飯,那麼當所有人都圍坐在桌邊,整體的形態上看起來就很像一隻烏龜。這樣的席面還被叫做「烏龜席」,一桌吃飯的人不管是主人還是客人,都被說成是烏龜了。

烏龜又被叫做王八,這名字聽起來很難聽。主賓一起吃飯本來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如果只是因為人數和桌子的問題,被叫成「烏龜席」,這樣豈不是太過於掃興了,因此為了避免這樣的尷尬問題,就有了席不成六這樣的說法。

綜述

古代的餐桌禮儀還有很多,光是一雙筷子的用法就有很多,可見中國是一個多麼講究禮儀的國家。但是,很多餐桌文化都隨著社會的發展慢慢地被人們淡忘了,不過這些餐桌禮儀中確實蘊含了很多古人的智慧,了解了之後才知道裡面的一些深刻的道理。

飲食文化最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飯桌上擁有著人們無窮的智慧,掌握了飯桌禮儀可以讓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塑造一個有禮貌、有涵養的形象。

【參考資料】《禮記》、《周禮》、《儀禮》

【圖片來源網絡】

【文案編輯】目海志桃麗

相關焦點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含義?古人很智慧
    而其中就有這麼一套,被人用俗語給總結出來,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它又有什麼作用呢? 菜不擺三 首先,說"菜不擺三",其意思是說在餐桌上不能只擺三道菜。那這是為什麼呢?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到底是什麼規矩
    除了老祖宗傳下來的一些規矩,當然也有我們勞動人民的一些智慧結晶。這裡面就有一句特別出名的餐桌禮儀: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很多人對這三句話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深奧
    於是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套專門的講究,也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但是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大家的想法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習慣和以往大不相同,所以很多人可能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句話,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何意思?古人的規矩
    對於這些餐桌禮儀,古人系統性地總結成了一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俗語是何意思?古人的規矩。首先就是這個菜不擺三,所謂的菜不擺三就是說,上菜的時候不能只上三道菜。在我國古代迷信的觀念中,三這個單數非常的不吉利,就像國外認為13這個數字非常恐怖一樣。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大家都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能有這個稱呼,其不僅僅是因為歷史悠久,還與古人留下的文化禮儀等等,都有有所關聯。比如我國劉徹已久的餐桌禮儀了,這個就有很大的講究,而古人就用一句話來表述了一些餐桌禮儀。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中國禮儀博大精深
    子曰接下來就來講一個有關餐桌禮儀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看看你知道其意思不?第一句:菜不擺三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指「吃飯時,放在桌子上的菜盤,不能是三個。」為何這麼規定?如果主人家的飯桌只有三道菜,就不免讓人覺得這是在祭祀,讓大家都會心生不愉快。子曰不得不佩服,古人把每個數字的寓意,運用得很廣泛。第二句:筷不列五很多朋友一看到這句話,就會以為意思是,古人吃飯不能放五雙筷子在桌上。
  •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有何深意?古代人雖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遵禮守規」卻做得要比現代人周到。比如說吃飯這樣的小事,就有許多規矩。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什麼意思?飯桌文化博大精深
    中國一直以來就被稱為禮儀之邦,謙遜、禮貌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標誌性性格,中國人好客,會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把親人、朋友叫到家裡吃飯,但為了避免朋友在飯桌上尷尬,所以就有了大家嘴上都不說,但都默默遵守的餐桌禮儀,也就是題目中提到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 諺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多數人不知其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直是人們心中衡量的標杆,除了很多有名的歷史典故之外,民間所流傳的諺語民俗也包含很多的大智慧,那麼俗語中有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圖片:人們參加酒席劇照菜不擺三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不擺三個菜,為什麼在宴請朋友的時候不要擺三個菜呢?
  • 老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有什麼說道嗎?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古代諺語或者俗語,是古代人們通過多年來生活觀察總結出來的生活小百科、農業常識、風俗禮儀等等,這些話朗朗上口,簡單押韻,便於古人在整體文化素質低的情況下口口相傳,達到告誡後人的目的。 有句老話叫「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其實後面還有半句,叫做「席不成六」。
  • 農村俗話: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其中蘊含什麼道理?
    這句「菜不擺三、筷不列五、席不成六」,從文字中可以看出是一句關於餐桌禮儀、關於待人接物的俗話。你知道它真正的意思是什麼麼?我們來一一了解。1、菜不擺三字面的意思就是請人吃飯的場合,擺在桌子上的菜不能是三個,宴請賓朋,三個菜的話就少了一些,顯得不是很重視。
  • 古人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史書記載,古人宴請賓客自有一套繁瑣而莊重的餐桌文化。比如請人吃飯之前要提請送拜帖,為了以示對客人的尊重主人要焚香淨身去除汙穢。到了吃飯的那一天,全家人妝扮妥帖以後提前到大門口等待客人的到來,吃飯之前要先給客人衝泡一杯香茶。吃飯過程中謹遵食不言的規矩,不得用自己的筷子給客人夾菜。
  • 飯桌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否還有借鑑意義?
    大家坐在一起交杯換盞、暢想未來、談古論今,吃飯也成了很多人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然而中國老百姓對於餐桌文化,其實有非常多的講究和說法。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說出了民間獨特的餐飲禮儀。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不能夠擺三盤菜,不能拿五種筷子給客人用,六個人不能坐在一桌開席。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啥講究
    今天說一個「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也是餐桌禮儀。一、菜不擺三所謂的「菜不擺三」就是在請客吃飯的時候,哪怕只有兩個人,也不能上三個菜,為什麼呢?因為在古時候,三個菜是用來祭祀祖先的,用三個菜來招待客人,不合乎禮儀。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咱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意思?第一,菜不擺三。咱們生活中家裡面來了客人,肯定是好酒好菜的招待,當然吃的是越豐盛越好了,不過要是人少的話,菜少些也不能擺三個菜,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人們對於一些字的諧音比較忌諱,像三的諧音是散,有離開的意思,人家難得來你家做客,吃飯的時候擺三菜,就有讓人吃完趕緊走人,不歡迎久留的意思,讓人覺得在下逐客令,這是不好的,應該來說,人們對一些字的諧音還是比較忌諱的,比如說送梨會被認為是梨的諧音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早已經不需要這些俗語當作參考了,但人有很多朗朗上口的話流傳下來,成為老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老祖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飯桌上都有啥規矩?
    也許,每個人都曾有過相似的經歷,那就是飯桌上老人常說筷子不能插在米飯中,亦或是筷子不能敲打飯碗等等,只聽老人常說這是不禮貌不被允許的,但很少有人問到為什麼。今天就來說說這飯桌上的各數禮儀,為何老祖宗都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規矩究竟有何意義?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
    關於「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說的並不是自己家人吃飯,而是農村的待客之道。菜不擺三,在陝西農村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事事成雙」,不光是待客吃飯,就連婚喪嫁娶都是「尋雙而定」。表達的意思就是雙數為吉,單數不通。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老祖先的飯局規則,別不懂
    假如主人要是在這一件事上安排欠佳的話,輕則相互間鬧得不愉快,重則還會為自己惹上各式各樣的麻煩。兒時在家裡用餐,我想去拿點東西,就直接把手中的筷子插在米飯上,結果被老媽罵了一頓,說不可以這樣做。我一直不解,但「母命難違」,就只好這麼做。直至我看到「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才逐漸明白,這些都是老祖先的飯桌規則,別不懂了。
  • 老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我們平常生活中常見的餐桌禮儀有很多,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吃飯時不可以敲碗筷等等。具體到菜餚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幾種問題,菜餚要擺幾個,筷子怎麼擺、客人怎麼坐等等,答案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