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規矩你都懂嗎?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啥講究

2020-12-14 山水國學

近些日子,德雲社的一段視頻出現在各大媒體平臺,秦霄賢先是給于謙倒茶,之後很自然地把茶壺放了下來。到了秦霄賢給師傅郭德綱倒茶的時候,也沒有多想,剛好壺嘴朝著自己的師傅。於是郭德綱直接點出來,問:「你就這麼壺嘴衝著我?」後來經過于謙提點,知道壺嘴衝人是不禮貌的。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在經過孔子的不斷推崇,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上到宴請王公大臣,下到家庭聚會,不同的場合都有不同的餐桌禮儀,比如:吃飯的時候上席的位置要留給最尊貴的客人;長輩動了筷子小輩才可動;不要吧唧嘴;不要拿著筷子扒拉菜等等。今天說一個「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也是餐桌禮儀。

一、菜不擺三

所謂的「菜不擺三」就是在請客吃飯的時候,哪怕只有兩個人,也不能上三個菜,為什麼呢?因為在古時候,三個菜是用來祭祀祖先的,用三個菜來招待客人,不合乎禮儀。「三」還與「散」諧音,意為散夥,中國人自古就很忌諱,如「四」與「死」諧音,所以招待客人用三個菜,會引起人的誤會。再有就是中國人在聚餐的時候講究一個團圓,俗話說:「好事成雙。」雙數在中國人的眼裡象徵著大吉大利,而三是單數,不太好,所以點菜一點不能點單數。三道菜招呼客人也顯得比較小氣,作為一個熱情好客的中國人,往往是就算來一個人也要擺上一桌子菜的。

二、筷不成五

「筷不成五」並不是說餐桌上不能出現五雙筷子,而是要筷子的長短一致。在古人眼中,雖然客人分貴重,但是使用的餐具不能分,不然會讓人覺得區別對待。並且如果筷子因為不一致,就會長短不一,分餐具的時候不注意就會有一根長一根短,會造成「三長兩短」的樣子。而古人認為,人活一世,最忌諱有個「三長兩短」的,輕則破財免災,重則危及生命。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有了「筷不成五」的說法,也算一種迷信思想吧,就像現在很多樓層避諱十八層樓一樣。

三、席不成六

「席不成六」顧名思義就是一張桌子上不能坐六個人,寓意也不太好。因為古時候的桌子一般都是方方正正的八仙桌,如果是六個人成一桌吃飯,很容易做成「烏龜席」。什麼是「烏龜席」呢?就是一張桌子兩側分別坐兩個人,上下分別坐一個人,這樣子,從空中俯瞰,就很像一個伸出腳的烏龜,也叫做王八。雖然烏龜有代表長壽的意思,但是多數還是用來形容不太好的事情,所以為了避免產生誤會,一般都是八人成席。

以上是中國傳統的用餐規矩的一條,此外還有很多,比如:筷子不能插在碗中,是因為像是在上香;不能拿筷子敲碗邊,不然以後回去要飯……這些用餐規矩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並且還將傳承下去,雖然有很多人已經不是很重視這些規矩了,覺得在自己家裡也不是很重要,但是有些是應該知道的,「取之精華,去其糟粕」,懂得更多禮儀只會讓人覺得自己是個有禮貌的人,而不是因為沒有禮貌被人嫌棄。

相關焦點

  •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有何深意?古代人雖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遵禮守規」卻做得要比現代人周到。比如說吃飯這樣的小事,就有許多規矩。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早已經不需要這些俗語當作參考了,但人有很多朗朗上口的話流傳下來,成為老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生活講究,沿用至今
    無論日常待人處事,還是生活點滴,無不講究一個「禮」字,即使是在餐桌上吃飯,老祖宗也是講究的,吃飯時,講究的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雖然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中,這些老規矩漸漸消失了,但細細品讀,卻發現,實際上,這其中有許多講究的確很有趣,有些甚至至今仍為人們所遵循。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咱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意思?咱們生活中家裡面來了客人,肯定是好酒好菜的招待,當然吃的是越豐盛越好了,不過要是人少的話,菜少些也不能擺三個菜,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人們對於一些字的諧音比較忌諱,像三的諧音是散,有離開的意思,人家難得來你家做客,吃飯的時候擺三菜,就有讓人吃完趕緊走人,不歡迎久留的意思,讓人覺得在下逐客令,這是不好的,應該來說,人們對一些字的諧音還是比較忌諱的,比如說送梨會被認為是梨的諧音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到底是什麼規矩
    這裡面就有一句特別出名的餐桌禮儀: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很多人對這三句話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三的諧音就是散的意思。本身就不夠吉祥,寓意也不夠好,而且中國人特別講究好事成雙,三本身是個單數,尤其在和別人一起吃飯時,古人是十分忌諱「三」的。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何意思?古人的規矩
    而隨著就餐文化的不斷正規化,還演化出了種類繁多的餐桌禮儀,這也是每個人在餐桌上都必須遵循的。對於這些餐桌禮儀,古人系統性地總結成了一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俗語是何意思?古人的規矩。首先就是這個菜不擺三,所謂的菜不擺三就是說,上菜的時候不能只上三道菜。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何說法嗎?
    其中有一部分形成文字,另外一部分可能成為民間習俗,在鄉間口口相傳,一代又一代。比如說在農村裡面招待客人吃酒席的時候,就有一些規矩必須遵從,否則的話可能對人不敬。有些比較講究規矩的親戚,如果不按照傳統習俗來,或者是做了什麼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有可能甩手離席而去。比如說農村裡面最講究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句,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
  • 古人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比如請人吃飯之前要提請送拜帖,為了以示對客人的尊重主人要焚香淨身去除汙穢。到了吃飯的那一天,全家人妝扮妥帖以後提前到大門口等待客人的到來,吃飯之前要先給客人衝泡一杯香茶。吃飯過程中謹遵食不言的規矩,不得用自己的筷子給客人夾菜。隨著時間的流失,傳統的餐桌禮儀已經被我們簡化了許多。不過,其中一些充滿寓意的禮儀文化依然存留在我們的飯桌上。
  • 老祖宗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飯桌規矩有啥講究
    中國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家,從古至今就十分重視,從古代開始便誕生了諸多有關禮儀的規矩。大到朝廷,小到飯桌都有著不同的禮儀。雖然一些禮儀已經被淘汰,但是某些禮儀還一直延續至今,就比如至今我們的飯桌禮儀還規定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那老祖宗總結出這些經驗,到底是有啥講究呢?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大家都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能有這個稱呼,其不僅僅是因為歷史悠久,還與古人留下的文化禮儀等等,都有有所關聯。比如我國劉徹已久的餐桌禮儀了,這個就有很大的講究,而古人就用一句話來表述了一些餐桌禮儀。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
    關於「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說的並不是自己家人吃飯,而是農村的待客之道。菜不擺三,在陝西農村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事事成雙」,不光是待客吃飯,就連婚喪嫁娶都是「尋雙而定」。表達的意思就是雙數為吉,單數不通。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什麼意思?飯桌文化博大精深
    中國一直以來就被稱為禮儀之邦,謙遜、禮貌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標誌性性格,中國人好客,會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把親人、朋友叫到家裡吃飯,但為了避免朋友在飯桌上尷尬,所以就有了大家嘴上都不說,但都默默遵守的餐桌禮儀,也就是題目中提到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深奧
    於是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套專門的講究,也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但是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大家的想法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習慣和以往大不相同,所以很多人可能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句話,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諺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多數人不知其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直是人們心中衡量的標杆,除了很多有名的歷史典故之外,民間所流傳的諺語民俗也包含很多的大智慧,那麼俗語中有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圖片:人們參加酒席劇照菜不擺三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不擺三個菜,為什麼在宴請朋友的時候不要擺三個菜呢?
  • 老祖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飯桌上都有啥規矩?
    也許,每個人都曾有過相似的經歷,那就是飯桌上老人常說筷子不能插在米飯中,亦或是筷子不能敲打飯碗等等,只聽老人常說這是不禮貌不被允許的,但很少有人問到為什麼。今天就來說說這飯桌上的各數禮儀,為何老祖宗都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規矩究竟有何意義?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禮之初,始諸飲食——《禮記》前言這些禮儀規範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很多都被沿用了下來,這就說明古人在禮儀方面的制定是非常周詳且完備的。而關於吃飯的禮儀除了在一些講究禮儀的書上有明確的記載,要求人們按照禮儀行動,還有一些則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就有一句話叫做: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中國禮儀博大精深
    所以人的舉手投足,處處皆有禮儀。雖然普通老百姓,沒讀多少書,但是對這些禮儀還是很有研究,畢竟一旦自己的後輩,有階級攀升的機會,總不能讓後輩在禮儀上丟了份兒。子曰接下來就來講一個有關餐桌禮儀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看看你知道其意思不?
  • 老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前兩天和朋友一起吃飯時,因為要去外面接一個電話,一不小心就把筷子豎插在米飯上了,回到座位上後,被朋友們「說教」了一番,說家裡老人都不讓把筷子插在米飯上,這一行為有燒香拜佛祭祀之意,不吉利。我們平常生活中常見的餐桌禮儀有很多,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吃飯時不可以敲碗筷等等。具體到菜餚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幾種問題,菜餚要擺幾個,筷子怎麼擺、客人怎麼坐等等,答案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 農村俗話: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其中蘊含什麼道理?
    這句「菜不擺三、筷不列五、席不成六」,從文字中可以看出是一句關於餐桌禮儀、關於待人接物的俗話。你知道它真正的意思是什麼麼?我們來一一了解。1、菜不擺三字面的意思就是請人吃飯的場合,擺在桌子上的菜不能是三個,宴請賓朋,三個菜的話就少了一些,顯得不是很重視。
  • 飯桌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否還有借鑑意義?
    然而中國老百姓對於餐桌文化,其實有非常多的講究和說法。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說出了民間獨特的餐飲禮儀。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不能夠擺三盤菜,不能拿五種筷子給客人用,六個人不能坐在一桌開席。所以無論在家或者在飯店,請客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餐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