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2020-12-21 清幸啊

前兩天和朋友一起吃飯時,因為要去外面接一個電話,一不小心就把筷子豎插在米飯上了,回到座位上後,被朋友們「說教」了一番,說家裡老人都不讓把筷子插在米飯上,這一行為有燒香拜佛祭祀之意,不吉利。

其實不僅這個,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民以食為天,自古至今,飲食文化一直為百姓們尊崇,餐桌這一形象,在中國老百姓的心中有很多功能。

我國自周代起,便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的餐桌禮儀制度,後來不斷發揚傳承,使得餐桌禮儀為後世延續,並將其作為彰顯禮儀之邦、文明之邦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平常生活中常見的餐桌禮儀有很多,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吃飯時不可以敲碗筷等等。

具體到菜餚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幾種問題,菜餚要擺幾個,筷子怎麼擺、客人怎麼坐等等,答案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一、菜不擺三。

所謂「菜不擺三」的意思就是在宴請賓客時不能上三個菜,即使人只有兩個也不行。

原因有三個:其一,中國人聚餐或者吃飯講究一個團團圓圓,好事成雙,雙數在中國人眼中就是成雙成對,圓圓滿滿的意思。而三為單數,聽起來不是很吉利。

其二,中國人習慣上用諧音字,就如看望病人不能送梨,因為「梨」諧音「離」一樣。同理,「三」的諧音為「散」,寓意解散,它是一個不好的寓意。

其三,在祭祀時,常擺設三盤貢品或者菜品,如此招待賓客,會使客人心生不快,客人可能會心存芥蒂。

二、筷不成五。

它的意思不能從字面上去理解,所謂「筷不成五」是指的筷子的長短要整齊,主人分給每個人筷子必須長短統一。

我們在用餐前和用餐完畢後擺放筷子時不能胡亂擺放,看起來長長短短的,因為這樣會有「三長兩短」的意思,這樣不吉利,甚至還會得罪別人。

三、席不成六。

它的意思是酒席上一張桌子不能坐六個人,一般是坐八個人,也就是「八仙過海」,這主要是為了避免賓客們坐成「烏龜席」。

所謂「烏龜席「是指一張桌子的兩側分別坐兩人,上下分別坐一人,俯瞰如此形態像是一隻烏龜,別稱王八,雖說烏龜在古代文化中有長壽的意思,但是也難免會讓人心生歧義,為了避免誤會,人們往往不坐六個人。

中華傳統餐桌禮儀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上面所說的只是冰山一角,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上菜秩序,食譜搭配,食用禮儀等。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優秀傳統文化就是這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是增強這個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紐帶,是這個民族不斷創新的智力之本。

老祖宗留下的這些不僅是古時候人們日常的生活行為習慣和經驗,更是彰顯了治國平家、為人處世的真諦和道理。新時代,我們仍要講好傳統文化的好故事。

我是@ 清幸啊,感謝您的閱讀,不要忘記點讚和關注啊,每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知識,做一個有趣有有內涵的人。

相關焦點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什麼意思?飯桌文化博大精深
    中國一直以來就被稱為禮儀之邦,謙遜、禮貌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標誌性性格,中國人好客,會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把親人、朋友叫到家裡吃飯,但為了避免朋友在飯桌上尷尬,所以就有了大家嘴上都不說,但都默默遵守的餐桌禮儀,也就是題目中提到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中國禮儀博大精深
    子曰接下來就來講一個有關餐桌禮儀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看看你知道其意思不?第一句:菜不擺三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指「吃飯時,放在桌子上的菜盤,不能是三個。」為何這麼規定?如果主人家的飯桌只有三道菜,就不免讓人覺得這是在祭祀,讓大家都會心生不愉快。子曰不得不佩服,古人把每個數字的寓意,運用得很廣泛。第二句:筷不列五很多朋友一看到這句話,就會以為意思是,古人吃飯不能放五雙筷子在桌上。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
    關於「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說的並不是自己家人吃飯,而是農村的待客之道。菜不擺三,在陝西農村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事事成雙」,不光是待客吃飯,就連婚喪嫁娶都是「尋雙而定」。表達的意思就是雙數為吉,單數不通。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咱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意思?第一,菜不擺三。咱們生活中家裡面來了客人,肯定是好酒好菜的招待,當然吃的是越豐盛越好了,不過要是人少的話,菜少些也不能擺三個菜,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人們對於一些字的諧音比較忌諱,像三的諧音是散,有離開的意思,人家難得來你家做客,吃飯的時候擺三菜,就有讓人吃完趕緊走人,不歡迎久留的意思,讓人覺得在下逐客令,這是不好的,應該來說,人們對一些字的諧音還是比較忌諱的,比如說送梨會被認為是梨的諧音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早已經不需要這些俗語當作參考了,但人有很多朗朗上口的話流傳下來,成為老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是什麼意思?
    餐桌禮儀,無論時代怎樣變化,向來都被認為是一種最佳的社交資源,儘管現如今對於禮節的變化,也逐漸趨從於方便得體,沒有那麼多的繁文縟節,但當中所蘊含的美好寓意,卻讓人不敢不重視。菜不擺三桌子上擺三個菜意味著什麼呢?
  • 農村俗話: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其中蘊含什麼道理?
    這句「菜不擺三、筷不列五、席不成六」,從文字中可以看出是一句關於餐桌禮儀、關於待人接物的俗話。你知道它真正的意思是什麼麼?我們來一一了解。1、菜不擺三字面的意思就是請人吃飯的場合,擺在桌子上的菜不能是三個,宴請賓朋,三個菜的話就少了一些,顯得不是很重視。
  • 諺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多數人不知其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直是人們心中衡量的標杆,除了很多有名的歷史典故之外,民間所流傳的諺語民俗也包含很多的大智慧,那麼俗語中有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圖片:人們參加酒席劇照菜不擺三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不擺三個菜,為什麼在宴請朋友的時候不要擺三個菜呢?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含義?古人很智慧
    而其中就有這麼一套,被人用俗語給總結出來,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它又有什麼作用呢? 菜不擺三 首先,說"菜不擺三",其意思是說在餐桌上不能只擺三道菜。那這是為什麼呢?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深奧
    於是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套專門的講究,也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但是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大家的想法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習慣和以往大不相同,所以很多人可能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句話,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大家都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能有這個稱呼,其不僅僅是因為歷史悠久,還與古人留下的文化禮儀等等,都有有所關聯。比如我國劉徹已久的餐桌禮儀了,這個就有很大的講究,而古人就用一句話來表述了一些餐桌禮儀。
  • 老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有什麼說道嗎?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有句老話叫「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其實後面還有半句,叫做「席不成六」。光看字面意思很難理解為什麼要這樣約定俗成,但是講透了道理,你會欽佩古人的智慧。 何為「菜不擺三」: 現代人沒什麼忌諱,請朋友吃飯有什麼吃什麼。
  •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有何深意?古代人雖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遵禮守規」卻做得要比現代人周到。比如說吃飯這樣的小事,就有許多規矩。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禮之初,始諸飲食——《禮記》前言其中就有一句話叫做: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從這裡能看出來,這句話已經是具體到飯桌上的一種禮儀了,但是他的意思究竟是什麼,而且為什麼又有這樣的說法不妨值得探究一下。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何說法嗎?
    比如說在農村裡面招待客人吃酒席的時候,就有一些規矩必須遵從,否則的話可能對人不敬。有些比較講究規矩的親戚,如果不按照傳統習俗來,或者是做了什麼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有可能甩手離席而去。比如說農村裡面最講究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句,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
  • 吃飯的規矩你都懂嗎?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啥講究
    上到宴請王公大臣,下到家庭聚會,不同的場合都有不同的餐桌禮儀,比如:吃飯的時候上席的位置要留給最尊貴的客人;長輩動了筷子小輩才可動;不要吧唧嘴;不要拿著筷子扒拉菜等等。今天說一個「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也是餐桌禮儀。
  • 農村常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是什麼意思?你注意過嗎?
    導讀:農村常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是什麼意思?你注意過嗎?現在我們生活進步了,所以說像以前農村的一些老觀念,人們都覺得是迷信,所以說漸漸的人們很少會遵循以前的一些封建思想了。但是並不是說,農村的一些俗語都是一些不科學的說法,其實有很多俗語都是人們通過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雖然說現在人們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循規蹈矩了,但是。還有一些俗語仍然在我們生活當中是比較實用的,而且也一直對我們的生活有影響,而且大家早已形成了習慣。今天小編跟大家聊的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一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生活講究,沿用至今
    無論日常待人處事,還是生活點滴,無不講究一個「禮」字,即使是在餐桌上吃飯,老祖宗也是講究的,吃飯時,講究的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雖然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中,這些老規矩漸漸消失了,但細細品讀,卻發現,實際上,這其中有許多講究的確很有趣,有些甚至至今仍為人們所遵循。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何意思?古人的規矩
    對於這些餐桌禮儀,古人系統性地總結成了一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俗語是何意思?古人的規矩。首先就是這個菜不擺三,所謂的菜不擺三就是說,上菜的時候不能只上三道菜。在我國古代迷信的觀念中,三這個單數非常的不吉利,就像國外認為13這個數字非常恐怖一樣。
  • 飯桌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否還有借鑑意義?
    大家坐在一起交杯換盞、暢想未來、談古論今,吃飯也成了很多人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然而中國老百姓對於餐桌文化,其實有非常多的講究和說法。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說出了民間獨特的餐飲禮儀。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不能夠擺三盤菜,不能拿五種筷子給客人用,六個人不能坐在一桌開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