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和朋友一起吃飯時,因為要去外面接一個電話,一不小心就把筷子豎插在米飯上了,回到座位上後,被朋友們「說教」了一番,說家裡老人都不讓把筷子插在米飯上,這一行為有燒香拜佛祭祀之意,不吉利。
其實不僅這個,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民以食為天,自古至今,飲食文化一直為百姓們尊崇,餐桌這一形象,在中國老百姓的心中有很多功能。
我國自周代起,便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的餐桌禮儀制度,後來不斷發揚傳承,使得餐桌禮儀為後世延續,並將其作為彰顯禮儀之邦、文明之邦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平常生活中常見的餐桌禮儀有很多,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吃飯時不可以敲碗筷等等。
具體到菜餚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幾種問題,菜餚要擺幾個,筷子怎麼擺、客人怎麼坐等等,答案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一、菜不擺三。
所謂「菜不擺三」的意思就是在宴請賓客時不能上三個菜,即使人只有兩個也不行。
原因有三個:其一,中國人聚餐或者吃飯講究一個團團圓圓,好事成雙,雙數在中國人眼中就是成雙成對,圓圓滿滿的意思。而三為單數,聽起來不是很吉利。
其二,中國人習慣上用諧音字,就如看望病人不能送梨,因為「梨」諧音「離」一樣。同理,「三」的諧音為「散」,寓意解散,它是一個不好的寓意。
其三,在祭祀時,常擺設三盤貢品或者菜品,如此招待賓客,會使客人心生不快,客人可能會心存芥蒂。
二、筷不成五。
它的意思不能從字面上去理解,所謂「筷不成五」是指的筷子的長短要整齊,主人分給每個人筷子必須長短統一。
我們在用餐前和用餐完畢後擺放筷子時不能胡亂擺放,看起來長長短短的,因為這樣會有「三長兩短」的意思,這樣不吉利,甚至還會得罪別人。
三、席不成六。
它的意思是酒席上一張桌子不能坐六個人,一般是坐八個人,也就是「八仙過海」,這主要是為了避免賓客們坐成「烏龜席」。
所謂「烏龜席「是指一張桌子的兩側分別坐兩人,上下分別坐一人,俯瞰如此形態像是一隻烏龜,別稱王八,雖說烏龜在古代文化中有長壽的意思,但是也難免會讓人心生歧義,為了避免誤會,人們往往不坐六個人。
中華傳統餐桌禮儀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上面所說的只是冰山一角,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上菜秩序,食譜搭配,食用禮儀等。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優秀傳統文化就是這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是增強這個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紐帶,是這個民族不斷創新的智力之本。
老祖宗留下的這些不僅是古時候人們日常的生活行為習慣和經驗,更是彰顯了治國平家、為人處世的真諦和道理。新時代,我們仍要講好傳統文化的好故事。
我是@ 清幸啊,感謝您的閱讀,不要忘記點讚和關注啊,每天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知識,做一個有趣有有內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