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慣了千篇一律的五星級酒店體驗,今天我來寫一個膠囊旅館

2020-12-11 漫談新科技

頭等艙航班五星級酒店,這樣的體驗寫過很多,也肯定會被不少朋友認為不接地氣,確實,類似的文章,看多以後就會有一種非常錯位的膨脹的心理,這些我都敢點開來看?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就來寫一下,這一次去北歐看極光的一晚住宿經歷。這是一次非常難忘而特別的住宿經歷:膠囊旅館。

怎麼樣?這個在夜間充滿著科技感的藍色燈光的膠囊旅館,還可以嗎?

這個膠囊酒店的地理位置位於芬蘭赫爾辛基機場航站樓申根區安檢區內,登機口的旁邊。

從性質上來說,和之前龍騰在首都機場合作的那個眯一會兒有點類似,只不過無論是硬體條件,服務態度,還是機場內的地理位置和設施服務環境,我覺得都要好上不少。

在下筆之前,其實也有好友說這樣的題材就不要寫了,降低你的格調不說,也不見得會有多少人看。

但是我想說的是,有的時候可能膠囊旅館是你在出行當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選擇,就像我在芬蘭的赫爾辛基萬塔國際機場住的這間一樣。

告別了剛剛結束新年遊行的倫敦,坐上了和興業撕了兩天撕出來的免單Uber Black,我們前往希思羅機場,正式開始極光之旅。

和來的時候採用了7.5萬的國航裡程兌換了北京到倫敦的頭等艙不一樣的是,從英國到芬蘭,我們採用了亞洲萬裡通來進行免票兌換,總共耗費2.47w裡數。

看到2.47萬這個奇怪的數字,有的朋友可能會說這是一個怎麼樣的計費方法?確實如果採用公務艙計算,那麼應該耗費3萬裡程,而如果是經濟艙兌換的話則是1.5萬,所以在這次的行程中我是採用了混倉。

倫敦到赫爾辛基公務艙,赫爾辛基到伊瓦洛則是經濟艙,中間在赫爾辛基機場停留不到這麼六個小時。

採用混倉兌換的好處在於,你既可以在前一段相對較長的航線當中享受到了兩艙的待遇,包括優先的通道,優先辦票,更多的行李額度,以及休息室和機上服務待遇。

而在經過轉機後的芬蘭國內航線上,雖然拿到的只是經濟艙,但是座椅完全和之前你搭乘的公務艙,是一模一樣的。

是的,你沒有看錯。上面的那一排三個座位的經濟艙座椅,其實就是大多數歐洲區內航線所提供的公務艙和經濟艙的區別,並不是在於所謂的物理區別上,主要是機上的服務以及靠前座位,還有更多的行李及在地面上的服務。

唯一能在飛機上說事兒的就是,這兩個座位之間是給你空出一個人的,也就是說三個人佔兩個座位。

當然了,想想我們在國內,高級會員也都會要求地勤協助鎖掉旁邊的座位獲得更高的舒適程度,其實跟你在歐洲搭乘公務艙是一個道理。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中國美國等航空公司在國內航線上所提供的大板凳,無論是布制所以還是皮質座椅,其實都還是蠻厚道的。所以千萬不要再吐槽國內窄體飛機上所提供的大板凳了呀。

由於航班中間間隔的六個小時都是在凌晨之後,再加上航班本身晚點,當我們到達赫爾辛基機場通過申根邊檢,時間已經指向了近兩點。此時就是我們文章中的主角赫爾辛基太空艙膠囊旅館該出場的時候了。

在預定這家酒店之前,其實我也有幾家不同的選擇,比如說機場附近的假日酒店,或者是有通道直接連接的赫爾辛基機場希爾頓酒店,價格嘛,其實也都不貴,但是我們唯一考慮到的一點就是時間。

採用航空裡程換票,其實最大的障礙也是出在時間上,你只有非常有限的航班可以選擇,雖然要比直接現金購票節省了不少的資金,並且可以把每萬裡程的價值最大化,缺點在於無法實現彈性的時間了。

比如從赫爾辛基到伊瓦洛機場,其實在上午10點多還有一班航班,但是在英國航空的系統裡面能看到,亞洲萬裡通的系統就完全看不到票,這也證實了這幾家寰宇一家航空公司,看合作夥伴的票倉的時候,數字都不太一樣。

辦法總比問題多,在確認了只有這麼早上7點起飛這麼一個轉機航班可以選擇之後,那麼在酒店上就需要做一些取捨了。

雖然希爾頓的機場酒店可以提供舒適的大床,但考慮到進出機場的時間以及中間辦理入住放下行李的這個時間段,那麼可能最終給自己留下的休息時間不到四個小時。

形象一些的解釋,就是太折騰了。雖然港神強烈建議我去住希爾頓,老二也跟我講這樣的一個膠囊旅館很像一個棺材,不太吉利。但我仍然義無反顧的下了單,畢竟身體是自己的。

所以當我們在1月2號凌晨1:40多下飛機過邊檢,進入到空空蕩蕩的赫爾辛基機場T2航站樓的時候,在航班晚點一個多小時的情況下,當時其實心裡邊只想著一句話,能睡幾個小時就睡幾個小時,幸虧沒有訂外面的酒店。

在幾個登機口之間轉了幾圈之後,轉二樓終於找到了這家我從東航booking上面訂到的膠囊旅店。兩個倉位打包的價格是500多塊錢,不過由於物理間隔的限制,也是沒有辦法兩個人在裡面滾床單的。

值班的接待小哥,看到我進來以後直接在預訂系統裡面找出了我的名字,給我買了最方便的一個倉位。由於託運行李都已經直掛到目的地,所以我就把登機箱往這個倉位旁邊一放,調平了裡面的床位之後躺了進去。

從我個人的第一感受上來看,你可以把它理解為是搭乘了一次頭等艙的實際乘坐體驗,只不過沒有起飛和降落。依靠膠囊內部所提供的電控按鈕,你可以方便的把裡面的座椅調直成平躺或者是坐起來的不同角度。

當然在這裡我為什麼說是頭等艙而不是商務艙,因為這個空間還是相對較大的,比大多我們搭乘的商務艙空間都要大不少,起碼腿能伸得開,腳踏的位置也不像現在大多的反魚骨那麼憋屈。畢竟你整個人是要從那個方向進去的。

這個太空艙其實從細節上來說倒是蠻人性化的,在左側靠外的相對位置上有一提供有一個電源插座,還有兩個USB接口,完全足夠給你的任何電子設備,充電機是USB接口的,電力不足,依然可以通過旁邊的插座來進行補充,同時下方還提供了一個小網兜,避免你在充電的時候,把手機丟到座椅下方。

在上面我所提到的電控按鈕就是這兩個按鈕了,比在航班上複雜的按鈕要簡單的多,一個是調直座椅靠背,而另外一個則是放倒平躺。

那麼躺下以後的視角將會是這個樣子,可以看到作為一個接近180斤身高近1米8的男性,這個空間還是相對比較富裕的。

可是說到這裡一定也會有朋友說,這樣會不會由於光線和噪音的問題影響睡眠呢?聲音的這個問題不太好解決,畢竟物理材質限制了它的隔音能力,所以我是帶上了降噪耳機去保證我的睡眠。

而在光線的方面,這個膠囊座椅上方是有一個可以拉伸的隔板,採用的是軟性的材質,有點類似於百葉窗和窗簾的設計。當然了,如果你完全把他拉上的話,雖然把光線全部遮住,但是上方還是留幾個通氣孔,可以保證你的呼吸不會太困難,起碼不會覺得憋得慌。

坦率的說,在這個酷似太空艙的膠囊旅館裡面,我的睡眠不次於在航班上的任何一個頭等或者是公務艙裡面,畢竟這裡的噪音要比天上小很多。作為轉機酒店來說,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雖然赫爾辛基機場也提供了半躺的躺椅供用戶使用,但是一個是僧多粥少,另外一個的話半夜光線還是會有很大的影響,雖然戴上眼罩可以解決,但是你的行李可能就沒有那麼安全。

總的來說這也是睡機場的一個非常優雅的選擇了,看到最後肯定還會有朋友說為什麼你不用龍騰卡或者pp卡找一個休息室去解決睡覺的問題?

別以為我沒有這麼幹過,在幾年前的莫斯科機場和香港機場,我也都用無限龍騰卡在機場休息室的沙發裡面過夜,然而無論是航空公司合作休息室還是龍騰卡pp卡合作休息室,他們在赫爾辛基機場都有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晚上會下班。

所以我相信,如果是你面對著僅剩下四小時左右的轉機時間,你應該不會考慮再去外面的希爾頓酒店借宿那麼幾個小時了,畢竟誤了飛機更麻煩。

在轉機住宿的時候,其實機場酒店是一個還算不錯的選擇,畢竟可以節省大量無用的機場出入時間,能多睡個懶覺,比吃早餐更強。坦不過這個膠囊旅館更像是一個休息室,但無論如何,如果航空公司的過夜休息室裡面提供這些東西,恐怕也會是僧多粥少,不太好講吧。

更不要說,如果你在裡面的長沙發上橫躺的話,很有可能會被旁邊的飛客拍下照片,發到國內的論壇上,說你脫鞋沒素質。

在出行的過程當中,其實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驚喜等待著你。

相關焦點

  • 羽田First Cabin膠囊旅館初體驗
    進門右手邊有個交誼廳,裡面有幾臺電腦與印表機、手機充電站(付費使用)皆備,還有個吃飯的大長桌與沙發休息區。飲料、啤酒、小食與熱食的自動販賣機也弄了幾臺,吸菸區也規劃在這邊。談到吸菸區我必須得說一下:酒店考量到沒有打火機的客人,放了小桶丟了個打火機在吸菸室內供菸民自行取用。大半夜我待在交誼廳內上網寫東西進進出出吸菸室好幾回,恰好遇上個哥兒們能講中文,於是稍微閒聊了下。臨走時這哥兒們十分自然的把打火機往兜裡一揣便走了!我只好把自己的打火機丟回去小桶子先,隔天便利商店開了又去買了一個用。
  • 東京羽田機場First Cabin膠囊旅館初體驗
    看慣了常客說「說酒店」,大體來說幾乎都是星級酒店或是連鎖品牌。今天給大家換個清淡的口味:膠囊旅館!對,就是「膠囊旅館」,你沒看錯——怎麼,還不許人過點平淡的生活了不成?
  • 「膠囊旅館」來到常州了,環境堪比五星級酒店,吸引萬人預約排隊入住!!
    膠囊旅館之前大多只有在繁忙的都市地區才有因為日本可怕的加班文化促使了膠囊旅館的誕生這種旅館是幾十個整齊撂起來的「膠囊」每個膠囊「盛放」一個顧客在日本是這樣的:最近,聽說常州也開了一家膠囊旅館環境堪比五星級酒店一些膠囊旅館愛好者已經提前來到這裡試住
  • 膠囊旅館之旅
    小和你能否在膠囊酒店的太空艙式空間內安然入眠?或許錢包裡裝著鈦金卡並隨時可以在酒店以vip升級的你會不假思索搖頭。但換一個思維角度,即使不是為了單純的節省,作為一種旅行方式的體驗,已是各國機場常客的你,完全沒必要每次在漫長的候機時間一次又一次重複那些千篇一律的機場空間,和逛到無可逛的免稅店。即使擁有頭等的貴賓休息室,也完全可以體驗一次機場膠囊賓館的短暫睡眠。
  • 日本五星級膠囊旅館初體驗
    不過相對於機票的價格,旅館住宿的反而成了最大的負擔。因為工作關係,最近平均一個月去日本一次,大多有對口單位安排住宿,不過有時候想要多留幾天就需自己處理,這次最後一天跑去住了號稱五星級的膠囊旅館「First Cabin」。
  • 【飛行遊記】羽田機場膠囊旅館初體驗:其他都挺好,只是有點吵
    今天給大家換個清淡的口味:膠囊旅館!  對,就是「膠囊旅館」,你沒看錯——怎麼,還不許人過點平淡的生活了不成?  羽田機場近年來已成為從東京出發轉搭國際長程線的一個重要據點。對荷包有講究的親們,羽田機場日前正式開幕了一家名為「First Cabin Haneda」的膠囊旅館!  由於規劃的轉機行程只有大約7小時左右的休息空檔,隔天一早10點必須出發。於是抵達國際線候機樓出關後,我採取了「先進市區逛街吃飯,半夜回羽田機場睡覺」的模式。
  • 第一次體驗膠囊旅館
    工作在下午4點半結束,完全有時間當天返回,但因為是星期五,我打算直接住一晚,第二天遊覽京都,於是查看了酒店預訂網站上的信息。可是,當時仍處在賞花時節,酒店都沒有空房了。平時只需約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30元)就能入住的酒店價格暴漲到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90元)以上。
  • 膠囊旅館
    感覺挺好的,上班累了可以來休息半小時也不錯。特別是夏天中午容易困,這個真是提供了方便。平時辦公室加班累了也可以來休息,特有創新。今天看到的這個享睡空間突然想起了膠囊旅館膠囊旅館大多數只在繁忙的都市地區才有,因為日本可怕的加班文化,促使了膠囊旅館的誕生。這種旅館是幾十個整齊摞起來的「膠囊」。每個膠囊「盛放」一個顧客。
  • 為什麼日本的膠囊旅館在世界被帶火?讓我們來瞧瞧這顆神奇的膠囊
    有豪華的歐美風式膠囊旅館,它的室內大膽運用圖畫、豐富的圖案和國家的文化標誌來反應熱鬧街市的靈魂以及旅社豐富社會空間裡的歷史、文化和風格交織。它們比一般的酒店更有趣味性和親切感。當然它裡面的設備與基本生活用品也是必不可少的。當你清早懶洋洋地爬起來,你可以使用旅館免費提供的洗漱用品。另外,女性有免費的護膚品,男性有免費的一次性剃鬚刀。
  • 懸崖上現透明膠囊旅館,面積堪比房車,價格卻像五星級
    懸崖上現透明膠囊旅館,面積堪比房車,價格卻像五星級喜歡旅遊的朋友們想必住過很多種類型的酒店吧,太空艙、青旅、主題酒店等等各具特色的,但是接下來要講的,你們一定沒聽過,那就是透明膠囊酒店,而且還是建在懸崖邊上
  • 機場裡的頭等艙--膠囊旅館
    進入睡眠區的大門,welcome aboard似乎有登機的感覺呢。門口提示住店的客人要保持安靜。進入大浴室之前有個很卡通的說明,進入浴室前請脫掉內褲.從天台回到旅館,四周的鄰居大多已經熟睡了。其實這個小包廂拉上門帘之後的隱私性還是挺好的。這一晚休息的很不錯。
  • 來日本旅行,不體驗一把膠囊旅館怎麼行!丨日本旅行
    說起膠囊旅館,你可能充滿了好奇,在渴望去體驗的同時,不少人對膠囊旅館的乾淨及安全程度產生了懷疑,畢竟空間狹小,費用也比較廉價。不過,膠囊旅館發展到今天,已經衍生出很多精品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入住膠囊旅館你應該知道哪些事,以及最值得一去的膠囊旅館推薦!
  • 看慣了千篇一律的大阪攻略,今天來份不一樣的~
    如果不想錯過「嬉遊」公眾號的更新內容請順手打個星標,這樣就可以快速訪問到看慣了千篇一律的大阪攻略,今天給大家來份不一樣的。
  • 小小膠囊旅館的大千世界
    它是一家面向男性的膠囊旅館,擁有400個「膠囊床位」和17個單間,可住431人。這家旅館是日本第一家、也是世界第一家膠囊旅館,它開啟了膠囊旅館的風潮,對其他膠囊旅館有著重要的引領意義。直到今天,這家賓館還有很旺的人氣。Capsule inn Osaka共有5層,其中一樓和二樓是洗浴區,三樓至五樓為住宿區,前臺在4樓。走進這家旅館,首先到前臺辦理入住手續。
  • 不只有五星級賓館,東京這些膠囊旅館舒適度逆天
    最近,深受世界各地遊客喜愛的膠囊旅館也不斷進化升級,來日本的你,一定要體驗一番!Spa是一個只接待女性的酒店。酒店的核心區域是一個溫泉,這裡還有桑拿浴室和熱水浴缸提供。這個酒店的誕生,主要是用來迎合一些追求經濟實惠的旅客。可謂是背包客首選!
  • 住日本的「膠囊旅館」是什麼體驗:小空間裡的高質量!
    但是在國內卻很少看到「膠囊旅館」的存在,因為很多國人想到膠囊旅館就會認為是「沒錢人才會去住」的地方。當然真正的富豪並不一定會住在膠囊旅館之中,可是住在膠囊旅館裡面的人也並非都是窮人。通過這篇文章,我想更多的介紹一下日本的「膠囊旅館」,住在裡面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驗呢?
  • 一個人去日本,哪些膠囊旅館值得體驗?
    赤坂九小時膠囊旅館,周圍的熱門景點包括赤坂離宮(Akasaka Palace)和國會議事堂9H Hotel在細節上十分用心,更是達到了四星級酒店的標準。洗髮露與沐浴露均採用植物原料製成;純淨水來自富士山山泉;毛巾選用埃及棉製成;睡衣是具有強彈性且吸汗的運動裝;床墊選用高彈性、透氣好、易清潔的材料製成……一切的一切都為了保障用戶的最佳住宿體驗,可謂是膠囊旅館中的精品吶!
  • 日本最好的膠囊旅館
    有人說,在你體驗到Capsule酒店和日式旅館之間的差異之前,您還沒有真正見過日本。Ryokans可能是更奢侈的選擇,但這些時尚的膠囊酒店也在追逐經驗規模。1第一小屋酒店如何在保持一流體驗的同時創造適合最佳客人數量的空間?
  • 阿姆斯特丹膠囊旅館,倉庫裡的旅行體驗
    ,這家旅館包括50個最新型的居住單元,一個以「數位化優先」為標榜的大堂以及一個幫助旅行者熟悉城市環境的APP。旅店坐落在一間600㎡的倉庫內,包括50個私人住宿膠囊,即「Hubs」。每一個膠囊都配備一張雙人床,Wi-Fi以及可根據情緒調節的燈光和音樂設備,能夠營造非常個性化的空間。CityHub的「Hangout」是一個寬敞的休閒區,在那裡旅行者可以聚在一起,通過個人的射頻識別腕帶,在酒吧消費。
  • 一個人旅行時我喜歡在膠囊旅館關禁閉
    東京地鐵晚上1點關閉,打車極貴,住在市中心的極少,Salary Man下了班和同事在居酒屋一茬又一茬狂飲爛醉後,清醒一點的就去找個膠囊旅館睡覺了(所以膠囊旅館在日本的普及率宇宙第一),不清醒的就直接睡在了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