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臺中市政府回應港臺腔評論,咱們得好好說說!

2021-01-14 港臺腔

很「榮幸」,上周筆者的《「人類文明起源在臺灣」?呵呵》一文,得到臺中市政府的正式回應。臺中市新聞局長卓冠廷表示,鄙文對林佳龍市長的批評「斷章取義」;臺灣擁有「多元史觀」,「期盼相關人士早日正視臺灣對民主價值、本土文化、言論自由的社會基礎」。

說實話,那篇文章的相關論據用的都是當局有關部門和臺媒所公布的內容,相信它們具有一定權威性也經得起檢驗。而對於卓局長高舉起的「多元史觀」和「民主自由」大纛,筆者倒是有話要說。至少對於綠營「獨」派人士而言,「多元史觀」不過是媚日的藉口,而所謂「自由民主」現實中也幾乎是只許喊「獨」不能提統的偽象。

比如說總是喊著「本土文化復興」的林市長,一天到晚要「復興」日本神社,仿佛得了「神社控」。早在2015年3月,他就宣布要把臺中公園日本神社舊址入口、外觀狀似牌樓的鳥居重建,讓臺中人「重拾城市光榮感」。而對於清代建立、日據時拆毀、臺灣光復後重建的孔廟,卻硬要說成是國民黨用來推行威權統治的手段。標榜尊重「多元史觀」的林市長,為何「厚此薄彼」呢?

如果說修建臺中車站多少有些日據「遺澤」,那麼日軍登臺時丘逢甲在臺中傾盡家產、與學生組成5萬餘人的軍隊抗日護臺,難道就不是臺中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光榮歷史?霧峰林家作為臺中望族,三代人先後投入抗日活動,難道不應成為臺中當地歷史的重要一部分?很顯然,「多元史觀」很多時候不過是媚日的代名詞。

至於「自由民主」,臺灣的「獨」派人士顯然沒有海納百川的氣度。罵國民黨可以,罵日本就不行;說「獨立」可以,說統一就不行,何來「自由」與「民主」?

前些年,「行政院」某部門公務員張瑋珊因為寫下《我如何從感性「臺獨」變為理性統派》一文,稱自己認同中國文化、支持兩岸統一,被幾家親綠的臺灣媒體抨擊為「媚中」「媚共」。民進黨臺北市議員王世堅受訪時竟然公開稱,應該將她「斬立決」。這種言統者格殺勿論的恐怖氣象,就是臺灣言論自由的真諦?2015年,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大陸學生張逸帆在島內臉書貼出文章,分享自己對於陸生納健保的看法,結果卻遭瘋狂檢舉再也顯示不了,後續兩篇文章也遭同樣命運。最後,帳號被迫關閉的張逸帆,感慨臺灣是「鳥籠民主」。

由於綠營人士從中作梗,面對陸生與陸配時,臺灣就把「自由民主」那一套收起來,臉不紅心不跳地改行專制之道。陸生陸配們的待遇不僅不如臺灣人,甚至比外籍學生和外籍配偶還差。當然,一到選舉時,抹黑、攻擊對手確實又變得任性而「自由」了。發黑函、放竊聽錄音帶、抖對手病例、造謠誣陷,不知道這樣的不講規則的民主,是誰的民主?這樣的無法無天的自由,又是哪門子自由?

「臺灣民主之所以偉大,除了可以罵大陸不民主外,就是可以選出蔡英文和民進黨,把臺灣徹底搞爛!」這是臺中市政府對筆者前文作出回應後,臺灣前「立委」蔡正元在臉書上的留言。蔡先生的話是諷刺還是讚美,是嘴利還是心苦,請林市長及「獨」派人士,拿出民主胸襟和言論自由的氣度,公開論之可也。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2月27日   第 04 版)

相關焦點

  • 港臺腔:「臺北法案」,真仗義還是假慈悲?
    當時,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明確回應,美國個別議員的言論嚴重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中方表示堅決反對。「臺北法案」到底是什麼?說簡單點,這是一個類似幼兒園小朋友的處事邏輯:如果你不跟臺灣好,我就不跟你好。「臺北法案」規定,如果有國家採取不利臺灣的行動,法案將授權美國國務院降低與這些國家的外交關係,暫停或改變相關援助,包括軍事、融資等。
  • 港臺腔|對臺軍售:美國給蔡當局的「禮物」,卻將帶給臺灣災難
    那麼,美國政府與臺灣當局頻繁、高額軍火交易,到底能為雙方帶來什麼呢?對於川普政府而言,看重的是兩層意義。首先是政治層面,即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利用軍售案施壓中國大陸,加深兩岸對立情緒,拿臺灣問題作為制衡中國大陸的籌碼,以期在雙方談判中獲得更多讓利條件。
  • 港臺腔:民進黨的「大補貼」治不了臺灣的「經濟病」
    (圖源:「中時電子報」)最近,蔡英文政府的「夜市抵用券」飽受島內輿論詬病。據臺媒「中國時報」消息,為挽救臺灣觀光產業危局,臺灣「經濟部」接連推「夜市抵用券」及「行動支付消費回饋」政策,但夜市抵用券須是「住宿者」才能領取,住得起飯店、旅館,經濟能力越好的人、才能享這項福利;經濟弱勢者,也成為夜市抵用券的「絕緣體」。
  • - 港臺腔 臺灣新聞 香港...
    過去5年一換,讓在大陸生活的臺胞每5年就得折騰一番,相關銀行帳戶、就學等一切身份數據都要全部更改。「一人一號」之後,臺胞就跟這種麻煩事兒說再見了。如今在大陸的常住臺胞多達上百萬人,過去數年中,大陸不斷在新的城市開放臺胞證籤注點,降低申辦費用,加快辦理流程,臺胞證的申辦和加籤已經變得十分快捷便利。在臺灣委託旅行社申辦,只要7個工作日就可取得證件。
  • 港臺腔:民進黨又搞文字遊戲,這次是要坑「連江」
    連江縣縣長回應,積極建設地方讓人民生活更好,比糾結改名與否更重要;縣議會議長則表示,此時討論改名只會衍生政治口水爭議。連江兩岸交流密切,連江論壇連年舉行,經貿、旅遊、漁業、醫療等方面合作不斷升級,福建向馬祖近期供水工程也於2019年啟用。民進黨提議連江縣改名,無疑是給兩岸交流添堵,給百姓生活添亂。不顧民眾死活,只管秀政治操作騙選票,正是民進黨的一貫作風。
  • 港臺腔:臺灣人如何「搶頭香」
    來源:港臺腔編者按: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佳節,也是海峽兩岸同胞共同歡慶的時刻。貼春聯、掃塵土、祭先祖......鼠年將至,臺灣的年味越來越濃。春節期間,港臺腔將帶你走近臺灣,感受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臺灣人信佛崇道者眾,所以春節拜佛、敬神、祭祖都必不可缺。除夕一早,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清掃門面,生火爐,搬桌子,準備祭祖儀式。
  • 港臺腔:禁小明,臺灣最醜的風景
    小明們說少也不算少,幾百位小明就牽扯幾百個家庭,他們分隔兩岸,小明見不到家人,通過網絡上課,看不清黑板,還被同學歧視:「你得武漢肺炎了嗎?」孩子何其無辜!小明被臺灣拒之門外近5個月,臺灣疫情指揮官已經前呼後擁著去「防疫旅遊」了,三不五時炫耀臺灣「加零」,小明是防疫「破口」早就淪為藉口和謊言,但小明還是不準入臺,這就不是政策缺陷,而是大人無德了!
  • 港臺腔:應對大陸暫停自由行,臺當局卻開始罵人、撒錢……
    蔡英文的發言人、民進黨的發言人都出來回應,2020年參選人也都要出面表態;媒體、學者各角度解讀,旅行業者、夜市攤販高聲喊「慘」。此時,曾誇口上臺後「陸客不會少」的民進黨當局必須「補破網」。一周過去,觀察民進黨當局,話是老話,招沒新招,伎窮矇混。
  • 港臺腔:不到一周,大陸接連出手,意外嗎?
    大陸說得很清楚,民進黨當局不斷推進「臺獨」活動,不斷煽動對大陸敵意,挑動兩岸對立,嚴重破壞了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基礎和條件。暫停參加金馬獎,臺灣當局有關方面又扛起了「不要把電影政治化」的大旗,似乎已經忘了是誰在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把頒獎臺當成了「臺獨」宣講臺。換句話說,臺灣方面對近期大陸接連出手無需感到意外。
  • 港臺腔:黑鷹墜落,原因不簡單……
    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臺港澳快訊與深度解讀。 31693721,.港臺腔
  • 港臺腔:又盯上中山先生,民進黨黔驢技窮
    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臺港澳快訊與深度解讀。 31881886,.港臺腔
  • 港臺腔:民進黨貪腐開啟「吃到飽」模式
    島內有識之士評論,別看民進黨現在「起高樓」得意洋洋,「樓塌了」也是分分鐘的事。如果民進黨繼續不思悔改恣意妄為,「討厭民進黨」重回「臺灣最大黨」之日怕是不遠了。(文/東籬舊友)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臺港澳快訊與深度解讀。
  • 港臺腔:為「一國兩制」裝上殺毒軟體
    (原標題:港臺腔:為「一國兩制」裝上殺毒軟體)
  • 港臺腔到底能改嗎?佘詩曼歐陽娜娜逐漸轉好,張鈞甯還有灣灣味
    隨著內地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不少港臺演員也紛紛北上或西進拍戲。他們的演技和態度往往都不錯,很多港臺明星在內地也很受歡迎,但唯獨口音往往改不了。如果在影視劇中使用原生,往往會與周圍說京腔的演員形成鮮明的對比。
  • 港臺腔:美豬美牛還沒到,臺灣十縣市已宣布「自治」
    其中,臺中市規定最高可罰2億元,且可連續處罰;嘉義市罰款區間則定為6萬到2億。為什麼這些縣市長要與民進黨當局針鋒相對?除了政黨色彩外,更重要的是,關於禁止(含瘦肉精)美豬美牛問題,這些縣市長背後有著深厚的民意基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民調顯示,超90%島內網友表示「堅決不買不吃」美豬美牛。
  • 港臺腔:疫情頻亮紅燈,民進黨還在裝睡
    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臺港澳快訊與深度解讀。 31867361,.港臺腔
  • 港臺腔:臺灣過年為何愛「吃雞」?
    春節期間,港臺腔將帶你走近臺灣,感受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臺北年貨大街。(孫立極/攝)臺北的「過年」預告是從「年菜」「年夜飯」的預訂廣告開始。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臺港澳快訊與深度解讀。
  • 港臺腔:涼涼!8月初香港「丟了」三成旅客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貨價值跌超17%,服裝下跌約8%。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從事零售、住宿、膳食服務及運輸業的人士共計約80.6萬人,在選定主要行業全部從業人員(約304.4萬人)中,所佔比重為26.4%。
  • 港臺腔:赴臺個人遊暫停 臺灣剛經歷旅遊業「30年最慘」
    7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政府門戶網站消息稱,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據悉,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起自2011年。2008年5月國民黨在臺灣重新執政,兩岸關係發生歷史性轉折。
  • 港臺腔:「蘇式謊言」又在欺騙臺灣民眾
    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臺港澳快訊與深度解讀。 31745770,.港臺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