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新民晚報記者來到浦東機場T2航站樓,這裡運行正常,秩序井然。無論是國內航班,還是國際和地區航班,今天上午計劃航班中取消的架次極少,旅客們如常進出港。
10時30分許,新民晚報記者從P2停車場經過第一道安檢進入T2航站樓。在出發航班信息顯示大屏上可以看出,從上午10時50分到下午1時05分,T2共有35個國內計劃出港航班,只有飛往重慶的CZ2808航班取消,其他航班均正常;國際和地區航班方面,到今天下午4時50分,也有前往英國倫敦、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地的6個出港航班。現場問訊人員「口罩、護目鏡、手套」3種防護齊備,「這些防護不是這兩天才這樣的,已經常態化了。」
今天10時30分,浦東國際機場T2航站樓國內出發大廳,秩序井然。新民晚報記者張龍攝
新民晚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旅客們排隊辦票或在休息區域小憩,都自覺地戴好口罩,也留出了一定的社交距離。將搭乘下午3時9C8869航班前往哈爾濱的大學生旅客袁春朋早早地到機場等候,「我本來是昨天飛的,但航班因為哈爾濱大雪取消了,今天希望順利。」袁春朋到長三角地區找工作,過去的幾天他去了舟山、寧波,在上海也到過虹橋交通樞紐和浦東機場,「我知道近期上海確診新冠的病例只是與貨運區域有關,跟客運區域無關,所以還是很放心的。一路走,也發現上海和長三角對於疫情防控很嚴格,比如我戴口罩露出鼻子,就馬上有人上前提醒。」
「保持距離」的標識隨處可見。新民晚報記者張龍攝
新民晚報記者隨後來到T2到達層。一邊是國際和地區到達區域,由於是閉環管理,現場被隔離起來了,國內旅客是無法到達此區域的。另一邊則是國內到達區域,截至中午12時05分的29個計劃到港航班中,也只有1個航班取消、1個航班延誤。剛下飛機走出到達層的旅客們神情輕鬆,步履匆匆。剛從瀋陽飛抵浦東機場的旅客周軍和同伴,雖然不僅戴了口罩,還戴了手套,但周軍說:「我們是來參加上海寶馬工程機械展的,我們相信上海,相信上海人民,所以按計劃如期抵達。」
還有少量前往香港、日本的旅客在辦票新民晚報記者張龍攝
而對於公眾關心的國際客運航班到達行李和貨運區的消殺情況,據介紹,國際客運航班抵達後,要經歷兩次消殺過程,分別在飛機停靠後的登臨檢查後、行李到達行李轉盤前,機場工作人員還會對周邊環境進行消殺。
而在貨運區,機場駐場單位已加強入境貨物、貨區生產設施及工作環境的消殺。今天上午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透露,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基因測序,國家和本市權威專家綜合分析研判認為:導致2例病例的感染來源可以聚焦在同時共同暴露於境外輸入的航空集裝器。(航空集裝器是指在飛機上使用,用來裝載貨物、行李和郵件的各種類型的貨櫃、集裝板和輔助器材。)
下一步,航空集裝器將成為重點消殺對象之一。
旅客有序排隊辦票。新民晚報記者張龍攝
最近新增病例都與浦東機場貨運區有關
機場方面將採取哪些措施?
在今天上午召開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上海機場集團副總裁周俊龍說,機場貨運區的工作人員出現確診病例後,疾控部門第一時間對相關區域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活動軌跡進行梳理,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及相關人員開展排查。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周俊龍表示,近期確診的病例都與機場貨運區有關,不涉及客運區域。按照「人、物同防」的防疫要求,機場集團成立「機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貨運工作專班」,嚴密落實貨運區各項防控措施。
一是進一步排查梳理所有入境貨物在消殺、裝卸以及工作人員防護措施等方面的問題,全面加強和完善機場貨運區域及貨運相關業務鏈的防控工作要求;
二是針對冷鏈食品作業區域實施「兩集中、四固定」管理模式,「兩集中」即相關作業區域集中、相關作業人員居住集中;「四固定」即作業人員、作業場地、生產設備、休息區域固定;
三是進一步加強入境貨物作業人員的防疫管理和個人防護;
四是下發上海機場貨運區防疫指南第四版,嚴格規範各駐場貨運站、貨運集成商和貨代公司的作業流程和防疫標準,加強監督檢查。
昨夜,機場方面組織力量對浦東機場貨運單位人員進行核酸檢測。截至今天上午9時30分,累計採樣17719人,已完成核酸檢測11544人,結果均為陰性,其餘6175人的樣本尚在檢測過程中。
在此,他也要對核酸檢測工作所有參與者的理解、支持與配合表示感謝!特別要感謝醫護人員,大家辛苦了!
接下來,機場方面還將進一步加強秋冬季疫情防控,做好人員防疫管理和作業防護。對貨運區一線高風險作業人員定期開展核酸檢測;在知情自願的基礎上,安排高風險作業崗位人員進行新冠肺炎疫苗應急接種。同時,加強入境貨物、貨區生產設施及工作環境的消殺。
目前進口冷鏈食品閉環管理情況如何?
下一步如何保障市場的供應?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許瑾說,本市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加強進口冷鏈食品安全管理,抓好冷鏈食品疫情常態化防控。截至11月22日,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8萬人次,檢查食品經營單位17.7萬餘家。
許瑾說,一是加強秋冬季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持續開展對大型水產品批發市場(海鮮市場)、冷凍冷藏肉類、水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冷庫的專項檢查,落實「凍品入庫前必須消殺、作業人員必須做好防護」的「雙必」措施。近期國內多個城市發現進口冷凍牛肉、水產品等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的情況,我市開展冷庫全面排查,保障冷鏈食品安全。
推進405家冷鏈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倉儲、運輸、餐飲服務等生產經營企業納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體系,累計上傳肉類、水產品及其他冷鏈食品等追溯數據300餘萬條,實現全流程可追溯管理。會同衛健部門對大型農貿市場、超市、冷庫等重點場所,開展進口冷鏈食品採樣檢測工作。至今共採樣檢測13萬件,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督促企業嚴格執行進貨查驗、索證索票、環境衛生、人員健康管理制度,落實加工製作規範以及餐飲具清洗消毒等要求,進一步加強進口冷鏈食品貯存、運輸、加工分裝等環節的防疫工作。
二是圍繞「三點一庫」,形成進口冷鏈食品閉環管理。為進一步防範進口冷鏈食品疫情輸入風險,本市按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人物同防、閉環管理的原則,落實管理要求,於11月16日零時起,啟動「中轉查驗庫」,對從上海口岸入關,在本市倉儲、生產加工以及銷售的高風險進口冷鏈食品,除已由海關檢測和消殺的可以直接放行外,必須統一進入企業中轉查驗庫或公共中轉查驗庫,進行核酸檢測和外包裝消殺,檢測結果陰性後,才能放行進入下一環節生產經營單位,環環銜接,全鏈條管控。
「三點一庫」即口岸查驗點、港區提貨點、市內第一存放點和中轉查驗庫或區域。口岸查驗點由上海海關按照布控要求,提升源頭管控能力。港區提貨點由上港集團負責對未經海關布控消殺的進口冷鏈食品,告知提貨人至中轉查驗庫作核酸檢測和消殺。第一存放點由冷庫企業負責查驗貨物信息,做好貨物的消殺、核酸檢測、出入庫記錄。中轉查驗庫由各區市場監管、衛生健康委等相關部門派駐工作專班,對中轉查驗入庫貨品進行核酸檢測等,督促落實消殺、人員防護等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目前已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公共中轉查驗庫1家,34家企業冷庫被列為首批市內「第一存放點」,實施進口冷鏈食品中轉查驗工作。
截至11月22日20時,累計到達「第一存放點」736車(箱)。累計已查驗622車(箱),採集樣本3420件,已出核酸檢測結果2432件,均為陰性。
下一步,全市將繼續加強對冷鏈食品全流程閉環管控工作,並全力保障市場供應。
一是督促指導相關企業落實主體責任,落實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核酸檢測和消毒,落實食品從業人員防護等措施。
二是市場監管部門持續開展「三點一庫」全覆蓋檢查,加強流通環節冷鏈食品監管。
三是繼續加強食品和外包裝風險監測,聚焦重點場所(大型批發、零售農貿市場和超市)、重點環節(生產、加工、銷售)、重點產品(水產品和肉禽類),開展核酸檢測,做到「應檢盡檢」。
同時,他提醒市民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要到合法經營證照齊全的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經營單位購買產品。購買前可查詢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碼,了解進口冷鏈食品的來源和渠道。
第二,建議大家做好個人防護。購買冷鏈食品時戴好口罩和手套,儘量不要徒手直接接觸冷鏈食品。
第三,網購食品時請大家查看進口冷鏈食品檢驗檢疫情況,並做好外包裝預防性消毒。
第四,清洗加工冷鏈食品時注意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汙染,同時做好個人防護。
第五,食用冷鏈食品的時候,一定要燒熟煮透。
來源: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 陳炅瑋 記者 金志剛 孔明哲)
0薦聞榜
(《新民晚報》, )